生物制药外包服务

搜索文档
再交硬核成绩单,药明生物回归高增长通道
智通财经· 2025-08-19 1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益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 [1] - 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42.7%,纯利同比增长54.8%至27.6亿元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长56.0%至23.4亿元,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1.6%至28.4亿元 [1] - 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至14%-16%增长 [1] 业务驱动因素 - 新签86个综合项目创同期纪录,综合项目总数达864个 [1] - 临床III期和商业化项目分别增至67和24个,相关收益同比增长24.9% [1] - 新增项目中超70%聚焦ADC与双抗/多抗领域 [1] - 从研发到开发再到生产的客户转化率超90% [4]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未完成服务订单总额203.4亿美元,未来3年未完成订单规模42.1亿美元 [2] - 拥有行业领先的专有技术平台,包括大肠杆菌表达平台EffiXTM、高浓度制剂平台WuXiaHigh2.0等 [6] - 超高效连续灌流生产技术平台WuXiUP实现24/7运转,上游总产量突破110g/L,单日产量最高达7.6g/L [6] 产能与全球布局 - 爱尔兰基地首个产品通过欧盟EMA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6] - 旗下5个生产厂通过美国FDA上市批准前检查,商业化预充灌装厂首获批准 [6] - 全球产能释放推动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6] 行业环境与政策利好 - 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完成592起融资,金额363.72亿元,同比增长17.54% [2] - 国内出海交易披露总额484.48亿美元,首付款超20亿美元 [2] - 创新药丙类目录政策更新释放支付体系优化信号 [7] 资本市场表现与估值 - 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75% [3] - 多家投行上调收入及净利润预测,瑞银将目标价从20.30港元上调至41.20港元 [3] - 当前PE(TTM)为35.35倍,超过三年历史估值31.89倍,但仍处于五年估值分位25%区间 [8] - 全球同业龙沙和三星生物PE估值分别为59.26倍和67.87倍 [8] 战略与竞争优势 - CRDMO商业模式形成深度客户绑定,近百个与收购相关的分子正在合作,超50%在临床前或临床I期被收购 [4] - 研究服务已赋能50多个分子项目,可收取未来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 [4] - 近一年累计回购1.32亿股,金额22.90亿港元,每股净资产升至11.28港元 [7]
药明合联(02268.HK):全球ADC/XDC一体化服务龙头 商业化蓄势待发
格隆汇· 2025-05-27 01:5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ADC及更广泛XDC领域的领先CRDMO企业 2022年全球市占率达9.8% 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 - 受益于前两大股东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技术与产能支持 2020-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180%和121% 2024年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91%和277% [1] - 业绩加速增长主要源于ADC赛道高速发展及行业龙头地位带来的竞争优势 [1] 行业分析 - 2024年全球ADC市场规模突破130亿美元 已出现6款重磅炸弹药物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47亿美元 2024-2030年CAGR高达30.7% [2] - ADC研发生产外包渗透率达70% 显著高于其他生物药34%的水平 行业景气度高 [2] - 2024年一级市场融资回暖 首次进入临床的ADC数量创新高 新靶点、新载荷、新机制持续涌现 行业保持高热度 [2] 业务优势 - 公司构建了覆盖生物偶联药物全流程的一站式平台 包括R端技术研发、D端工艺开发及M端GMP生产 [2] - R端通过自研与合作不断丰富偶联技术工具箱 D端实现200米同园区一站式生产 显著加速项目从早期发现到BLA的进程 [2] - M端全球产能有序扩张 新加坡基地将于2025年底落地 2024年迎来首个商业化项目 多个项目进入PPQ阶段 [2] - 2024年生产交付XDC分子1360个 占整体项目比重达32.5% 成为潜在增长点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5元、1.41元和1.91元 采用DCF估值法对应目标价47.81港元 [3]
解码药明生物2024年财报:穿越周期韧性生长,技术红利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面临投融资寒冬和地缘政治摩擦,药明生物逆势增长,其CRDMO模式和“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展现穿越周期力量,技术红利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1] 逆风中彰显韧性 - 全球医药创新进入新周期,CDMO行业竞争压力大,药明生物业务稳健增长,按地理区域和项目阶段划分的收入均有增长,体现其抗风险模型 [2] - 从业务结构看,“R到D到M”加速转化是关键驱动力,2024年新增综合项目数创新高,超一半新增项目和大部分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项目来自美国客户 [2] - 欧美生物技术投融资自2023年Q3开始恢复,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复苏推动药明生物业务,对比其他企业业绩下滑,药明生物关键财务指标稳健增长 [3][4] 双抗/ADC爆发增长 - 药明生物研发服务图谱成果显著,WuXiBodyTM双抗/多抗平台和WuXiDARxTM ADC平台支持多个项目开发,双抗和ADC项目数占比超42%,成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 [5] - 技术平台先发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同润生物CD3产品CN201以13亿美元授权默沙东,验证商业模式并揭示CXO企业价值重构路径 [5][6] - 双抗和ADC进入爆发期,未来5 - 10年潜力大,双抗行业增速高于单抗,全球ADC市场预计继续强劲增长,药明生物研究技术平台赋能多个项目 [7][8] 全球布局成主旋律 - 药明生物CRDMO模式独特,“黄金漏斗”商业模式成功,2024年D端新签项目和合作客户增多,PPQ项目完成数增加,各阶段项目数增长显著 [9] - 药明生物2018年开始全球布局,推行全球双厂生产战略,全球CRDMO网络形成矩阵式布局,规避单一地区风险,贴近客户和监管要求 [10] - 2025年药明生物预计收入增长12 - 15%,其增长逻辑与单纯依靠产能扩张的CXO企业有本质区别,正在为生物制药产业探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