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定义

搜索文档
西贝的当务之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06:02
事件概述 -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预制菜定义及透明度问题展开公开论战 双方通过直播形式引发全民关注 [1] - 罗永浩直播获得90%观众支持 成功将议题提升至行业透明化与消费者知情权层面 [1] - 西贝全国后厨直播被媒体发现使用大量预制品 包括保质期18个月海鲈鱼 24个月羊前腿及冷冻鸡汤等 引发公众负面反响 [1] 争议焦点 - 贾国龙强调"预制工艺"与"预制菜"区别 主张按国家规定西贝没有预制菜 但该定义未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4] - 消费者普遍认为长保质期(12-24个月)食品即属预制菜 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制与工厂预制区别遭质疑 [4][6] - 罗永浩掌握话题定义权 主张"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获得消费者认同 老乡鸡因提前公示菜品等级(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成为受益者 [6] 行业启示 - 餐饮企业需直面消费者认知差异 当前行业标准与公众常识存在明显背离 [6] - 建议企业重新分类并公示菜品 细分餐厅现做 中央厨房预制 工厂预制等类别 [6] - 企业应避免教育消费者接受单一概念 需通过行动重建信任 将流量关注转化为品牌认同 [7]
于东来公开挺西贝 贾国龙回应“真心照真心”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20:50
事件背景 - 西贝因罗永浩在9月10日公开批评其菜品为预制菜而陷入舆论风波 [4] - 罗永浩作为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席品牌监督官 其言论迅速引发热议 西贝当晚即陷入预制菜争议 [4]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于9月11日晚强势回应 否认预制菜指控并宣布将起诉罗永浩 [4] - 罗永浩随后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 双方交锋持续升级 [4] 第三方立场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于9月12日公开声援西贝 感谢西贝提供"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1][4] - 于东来强调企业家付出心血不易 建议理解企业并促进改进而非打击信心 [4] - 贾国龙回应称虽不认识于东来 但认可其"真心照真心"态度 并表示西贝正在认真学习胖东来 [4] 公司回应与依据 - 西贝发布官方信 详细展示13道菜品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包括堂食规范与外卖出餐标准 [4] - 西贝引用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的预制菜定义文件 强调其菜品不符合"预包装菜肴"特征 [5] - 公司指出罗永浩消费的菜品不属于通知定义的预制菜 并批评其言论缺乏事实依据且损害品牌声誉 [5] 争议焦点 - 核心矛盾在于对预制菜定义的不同解读:西贝依据官方文件强调"预包装"属性 将门店现制与中央厨房预制区分 [5] - 罗永浩及部分网友更关注"工业化预加工"环节 认为消费者应知情前期预制处理 [5] - 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配送的非预包装半成品是否属于预制菜仍存在争议 [6]
西贝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罗永浩。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14
事件背景 - 罗永浩在微博公开批评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昂贵 呼吁强制餐厅注明预制菜 [2]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回应称目前西贝没有预制菜 并表示要起诉罗永浩 [3] - 西贝全国拥有近400家门店 是规模庞大的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3] 企业应对措施 - 西贝上线罗永浩同款菜单共13道菜 支持直接点餐或根据菜单增减菜品 [3] - 西贝开放后厨允许顾客参观制作过程 [3] - 西贝官方微博发布九宫格长图逐道公布制作流程 试图论证非预制菜 [18] 舆论发酵 - 罗永浩连发20多条微博回应 包括转发送iPhone和悬赏10万元 [3] - 事件升级为全民热点话题 西贝成为众矢之的 [4] - 西贝官方账号遭到网友冲击 [6] 行业标准争议 - 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知规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10] - 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将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 [16][17] - 消费者对预制菜定义存在分歧:有人认为非新鲜材料现做现吃即为预制菜 有人则认为半成品加工不属于预制菜 [12][14] 消费者诉求 - 消费者期望获得合适价格与知情权 要求要么便宜快速预制 要么高价现做费功夫 [26] - 消费者反对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卖高价却不告知的行为 [28] - 老乡鸡因明确标注预制菜且价位合适获得消费者称赞 [28]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预制菜泛滥且不透明的长期不满 [24] - 可能倒逼餐饮行业建立预制菜明示规范 [31] - 消费者核心诉求在于消费透明化与自主选择权 [26][28]
西贝否认删博,罗永浩最新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12 14:23
西贝菜品争议事件 - 西贝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使用情况 煮好的羊排赏味期为三餐 涵盖当天上午 下午及次日上午[2] - 西贝公布罗永浩所点16道菜品明细 包括牛肉土豆条 羊肉串配馕等 并发布42页菜品制作流程作业指导书[5] - 公司否认使用预制菜 称中央厨房配送菜肴不符合国家预制菜定义[5][8][27] 预制菜行业定义与监管 - 国家六部门明确预制菜定义:需使用食用农产品原料 禁用防腐剂 采用工业化预加工方法 且必须加热或熟制后食用[17][19][20][21][23] - 预制菜范围排除即食食品 凉拌菜 速冻主食 净菜及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菜肴[24][27] - 监管部门推广餐饮环节预制菜明示制度 但目前无强制性法律要求[29]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争议 -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价格与品质不匹配的质疑 强调知情权重要性[13][29] - 行业专家指出中央厨房配送模式与大众预制菜认知存在偏差[27] - 西贝开放全国370余家门店后厨并上线罗永浩菜单包含13道菜品[10]
评论丨罗永浩与西贝之争背后,“何为预制菜”仍需形成共识
新浪财经· 2025-09-12 11:25
行业标准与认知分歧 - 预制菜定义在商家、消费者和监管标准层面存在显著分歧 商家依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通知》认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 而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品的菜品均属预制菜[1][2] - 行业实践与消费者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家将净菜、主食和中央厨房菜肴排除在预制菜范围外 而消费者认为非预制菜需满足食材处理与烹饪一次性完成且出品需有"锅气"[2][3] - 现行《通知》仅为大纲性释义 缺乏对中央厨房及食品工厂出品属性的细化标准 需进一步补充明确以形成共识[3] 企业争议事件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表示"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并开放后厨及上线"罗永浩菜单"回应争议[1] - 接近罗永浩人士指控西贝中央厨房部分菜品采购自工厂预制菜 并奖励10万元公开征集使用预制菜证据[1] -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顾客感知的"预制味"与商家宣称的"现做菜"之间存在认知错位[1] 消费者权益与法律合规 - 商家未明确标注使用预制菜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律师指出将预制菜宣称为"自制菜品"或构成虚假宣传[2] - 消费者接受"知预买预"的消费模式 但反对"标榜现炒实则预制"的行为 后者可能触及法律红线[2] -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3月联合五部门发布的《通知》明确排除中央厨房菜肴的预制菜属性 但未解决消费者端认知冲突[2][3]
实探罗永浩事件后的西贝后厨
第一财经· 2025-09-12 10:16
预制菜行业定义争议 - 罗永浩质疑西贝餐厅使用预制菜且价格昂贵 呼吁立法强制餐厅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1] - 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推出"罗永浩菜单"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和开放后厨参观[1] 西贝餐饮运营模式 - 西贝门店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 消费者可直接观察食品制作过程[3] - 厨房分区明确 包含烤区 蒸区 高压锅区和炒区等专业操作区域[4] - 所有肉类食材均以生鲜状态配送至门店 烤鱼需烤制9分钟 烤鸭需烤制80分钟[10] - 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加工(如羊排标准切割)不涉及成品预制菜制作[10] 预制菜官方定义标准 - 六部委联合规定明确四类不属于预制菜:简单加工净菜 主食类产品 即食食品 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11] - 预制菜严格定义为经预加工预烹制且需加热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11]
实探罗永浩事件后的西贝后厨
第一财经· 2025-09-12 10:00
预制菜定义争议 - 罗永浩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高昂 呼吁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3] - 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推出"罗永浩菜单"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和开放后厨参观 [3]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区分预加工与预制菜 称中央厨房配送的是原料而非成品预制菜 [9] 行业监管标准 - 六部委联合通知明确界定预制菜范围 规定净菜 速冻面米 即食食品等不属于预制菜 [10] - 通知特别排除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 半成品和成品菜肴 [11] - 监管部门将中央厨房模式排除在预制菜监管范畴之外 [10][11] 餐饮企业实践 - 西贝门店后厨分为烤区 蒸区 高压锅区和炒区 现场烹饪生鲜食材 [4][9] - 烤鱼烤羊等菜品全程店内制作 香葱烤鱼需烤9分钟 烤鸭需烤80分钟 [9] - 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预加工模式 配送标准化切割原料(如羊排)而非成品菜肴 [9]
被罗永浩喊话的西贝开放后厨参观,记者实探西贝“预制菜”真相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9-12 09:40
事件背景 - 罗永浩在社交账号表示西贝几乎全部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较高 呼吁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2] - 西贝对此不认同 宣布从9月12日起在全国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 并提供"不好吃不要钱"与开放后厨参观两大承诺 [2] 公司回应 - 西贝上海日月光门店后厨采用开放式设计 消费者可直接观察操作流程 记者经健康登记与防护后进入后厨参观 [2] - 门店厨房明确划分为烤区 蒸区 高压锅区和炒区四个功能区域 [3] - 员工明确表示门店不存在预制菜 烤鱼烤羊等菜品均以生鲜状态配送 在店内完成烹饪 其中香葱烤鱼需烤制9分钟 烤鸭需烤制80分钟 [8] -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强调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加工(如羊排标准切割) 配送到门店的为未烹制原料 与成品预制菜(熟食冷冻加热即食)存在本质区别 [8] 行业定义 - 根据2024年六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 仅经清洗 去皮 分切等简单加工的净菜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9] - 速冻面米 方便食品 盒饭 糕点 汉堡等主食类产品 以及即食食品 凉拌菜均被排除在预制菜定义之外 [9] - 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 半成品及成品菜肴均不被认定为预制菜 [10] 后续关注 - 中央厨房模式合理性及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是否需标识的问题将持续引发行业讨论 [11]
被罗永浩喊话的西贝开放后厨参观,记者实探西贝“预制菜”真相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28
预制菜定义争议 - 罗永浩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1] - 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推出"罗永浩菜单"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和开放后厨参观[1] - 西贝员工表示门店没有预制菜 烤鱼烤羊等菜品均为到店后生鲜烹饪 香葱烤鱼需烤9分钟 烤鸭需烤80分钟[7] 行业标准界定 - 六部委联合通知明确界定预制菜范围 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属于预制菜[8] - 通知规定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的净菜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8] - 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等主食类产品均被排除在预制菜范畴之外[8] 企业生产模式 - 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预加工模式 配送到门店的为标准化原料(如羊排切割)而非成品[7] - 企业区分"预制"(提前加工)与"预制菜"(熟食加工好冷冻后加热即食)两个概念[7] - 门店厨房设置烤区/蒸区/高压锅区/炒区等专业加工区域 保持操作透明化[1]
海量财经丨罗永浩将预制菜推向风口浪尖!数千亿预制菜市场谁在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14
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2025年9月10日发微博质疑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 引发舆论关注[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 称全国370多家门店100%没有预制菜 并对罗永浩采取法律行动[2] - 西贝公布"罗永浩菜单"显示5人13道菜消费800多元 同时宣布自9月12日起开放全国所有门店后厨供消费者参观[2] 预制菜行业定义与标准 - 2024年3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明确预制菜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加热或熟制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且不添加防腐剂[3] - 2025年9月《预制菜产品质量评价规范》正式实施 为行业提供详细标准指引[4] - 西贝主张主食类 面点类产品按国家标准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试图将黄馍馍等产品排除在外[4] 预制菜市场规模与消费结构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5年突破6173亿元[6] - 餐饮企业(B端)占预制菜消费量一半以上 是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客户[6] - C端市场快速增长 上班族和年轻家庭成为主要消费群体[6] - 安井食品2024年上半年速冻调制食品及菜肴业务同比增长13.04% 采用B端为主 BC兼顾的渠道策略[6] 餐饮业使用预制菜的驱动因素 - 成本和效率是主要驱动力 某广式餐厅蒸品类菜目70%改用预制菜后成本显著降低[7] - 预制菜可保证连锁餐饮菜品口味一致性 减少厨师依赖 提高出餐速度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7] - 米村拌饭通过公开使用预制菜并结合独特经营策略 将潜在劣势转化为品牌优势[7] 预制菜行业面临的挑战 - 健康隐患是消费者主要担忧 部分产品钠含量偏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加工过程导致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流失[8] - 行业存在同质化风险 可能削弱传统烹饪技艺传承 并加剧餐饮行业集中度[9] - 小型餐饮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消费者饮食文化体验和社交功能可能被削弱[9] 预制菜对行业的综合影响 - 提高餐饮业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保证菜品一致性[9] - 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选择 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