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关税政策

搜索文档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5:50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将零关税待遇从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 覆盖100%税目产品 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 [7][9][10] - 零关税政策自启动至2024年3月 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 同比增长15.2% [9]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 可可豆进口同比增长56.8% [9]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扩大对中国市场出口 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增加 [8] - 非洲输华商品品类多元化 包括石油矿产(铜矿、铝土矿)、农林产品(咖啡、可可、棉花、水果坚果)、初级加工品(橡胶、木材板材)及化工品 [9][10] - 超市货架出现更多非洲产品 如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贝宁菠萝 [8] 贸易便利化措施 - 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在湖南自贸试验区施行 缩减农食产品进入中国时间 [11] - 湖南在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坦桑尼亚等12个非洲国家布局基础设施 通过源头直采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11] - 配套简化海关手续、优化通关流程等便利化举措 [10]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非洲经贸园区 如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 [14]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 预计创造超2万个就业岗位 [14]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 提升矿产品附加值 [14]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塞内加尔)通过能源出口获得收益 推动经济多元化 [11][12] - 农业型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扩大花卉、腰果、剑麻等特色农产品出口 [11] - 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通过零关税政策提升对华出口 发展本土产业链 [12] 投资与产能协同 - 中国企业在非洲设立加工基地和采购中心 如尼日利亚腰果自动化去壳厂降低当地加工成本并创造就业 [15] - 参与建设出口型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 包括港口、园区与数字贸易枢纽 [16] - 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和高校联合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 强化贸易与技术能力 [16] 贸易关系现状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 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9]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9] - 零关税政策推动中非合作从商品出口升级为产业协作 [16]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4:15
中非贸易政策升级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7][9] - 零关税政策覆盖石油、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等全品类,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享受完全免税待遇[9][10] - 政策实施后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咖啡进口增长704%,可可豆增长568%[9] 非洲商品中国市场表现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8] - 非洲辣椒酱、金枪鱼、牛油果等产品在中国超市货架占比显著增加[8] - 坦桑尼亚水产品公司通过加工转型扩大对华出口,带动当地就业[13] 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如埃及苏伊士合作区形成纺织、家电产业集群,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预计创造2万就业岗位[14]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自动化加工厂(如尼日利亚腰果去壳厂),降低当地成本并带动中国机械出口[15] - 湖南自贸试验区推行非洲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11]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差异化产业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12]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通过能源出口收益推动经济多元化[12] - 中非合作推动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精品率与深加工率提升[15] 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 - 中国以单边开放方式简化海关流程,回应非洲平等参与全球贸易诉求[11] - 湖南在12个非洲国家布局节点城市和港口基础设施,实现源头直采[11] - 中非人才合作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产业链协作能力[15]
“零关税”彰显中非深入合作决心(开放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9:05
中非零关税政策的核心观点 - 中方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深化中非"互利共赢"合作原则 [1] - 政策旨在重塑中非贸易格局,提升非洲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1] - 2024年底33个非洲国家享受零关税后,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实现明显增长 [1] - 政策覆盖范围将扩大至南非、尼日利亚等主要非洲经济体,进一步推动其工业化发展 [1] 政策对非洲经济的直接影响 - 非洲咖啡、可可豆等特色产品对华出口显著增长 [1] - 科特迪瓦、卢旺达等地将获得稳定出口通道,推动"订单农业+本地加工"模式升级 [1] - 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资源输出型"经济模式,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 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联动效应 - 为中国企业提供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机会,推动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共同发展 [1] - 丰富中国国内消费者选择,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作用,统一贸易合作标准 [3] -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尼探索人民币—奈拉直接兑换机制 [2] 全球南方合作意义 - 强化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抗衡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 [2] - 推动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营造更有利于全球南方的贸易投资环境 [2] - 打破"非洲=贫困大陆"刻板印象,展示其多元发展潜力 [2] 中非长期合作框架 - 配合蒙内铁路、吉布提自贸区等基建项目,构建"贸易—金融—物流"循环体系 [2] - 改善非洲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内部国家间贸易往来,实现内外市场联动 [3] - 提升非洲居民生活水平,共促经济社会繁荣 [3]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9:05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1][3] - 零关税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石油及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化工品等所有类别[4]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政策实施至2024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进口增长56.8%[3]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2] - 非洲输华商品种类显著增加,包括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等[2] - 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5]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8]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创造超2万就业岗位[8]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8] - 尼日利亚腰果加工厂采用中国自动化设备,带动食品机械出口增长[9][10]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5]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增加能源出口收益[6]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口倒逼中国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9] - 中国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培养中非复合型人才[10]
财政部:海南自贸港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06
海南自贸港税制改革 - 财政部将继续深化海南自贸港税制改革 包括落实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现行优惠政策 适时调整进口征税商品目录 进一步优化离岛免税购物政策 研究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税收政策 推进销售税改革研究工作[4] 海关监管优化 - 海关对海南自贸港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监管原则 "一线"进口对零关税货物和保税货物实施径予放行 "二线"出岛申报手续简化 报关单项目从105项压缩至42项[5][6] - 封关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将进行四方面优化:放宽企业享惠门槛取消60%主营业务收入限制 扩大进口料件范围 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将自产货物价值计入增值部分 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7] 贸易管理清单 -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 限制进出口货物 物品清单》 取消60个商品编码的旧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 覆盖约80%纳入进口许可证管理的旧机电产品 允许38个商品编码产品开展保税维修 实现全国最高开放水平[8] 零关税政策升级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 从现行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占全部商品税目比例达到74% 比封关前提高近53个百分点 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单位[9] 封关运作安排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时间为2025年12月18日 封关不是封岛 人员往来保持便捷高效 到海南出差旅游不需要额外办理证件[10][12] - 封关政策已准备就绪 包括进口征税商品目录 禁限清单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 硬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信息系统建设完成 压力测试正在推进[11] 封关政策特征 - 现阶段封关政策措施概括为"四个更加":实施更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 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从21%提高至74% 加工增值达30%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实施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 实施更便利的通行措施设置10个二线口岸 实施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13] - 全岛封关运作将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政策制度 一线与境外实施自由便利进出举措 二线与内地实施精准管理 岛内实现要素相对自由流通[14]
全岛封关后——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相比封关前有何变化?
海南日报· 2025-07-30 01:09
"零关税"政策概述 - "零关税"是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特征 有利于降低企业进口原材料 通关时间等成本 促进贸易更加自由便利 [1] - 全岛封关前 海南自由贸易港已出台实施了原辅料 交通工具及游艇 自用生产设备等3项进口"零关税"政策 [1] - 财政部牵头制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 明确了全岛封关后的"零关税"商品范围及管理要求 [1] 封关后"零关税"政策变化 - "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 由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取代此前的"零关税"商品正面清单 [2] - "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比封关前提高了近53个百分点 [2] - 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 从仅允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 事业单位扩大到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2] - 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业自用 可以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 免于补缴进口税收 [2] 政策未来发展方向 - 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 根据海南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和监管条件 及时对"零关税"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2] - 将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种类和适用范围 持续增强政策的吸引力竞争力 [2]
12月18日!海南变身″购物天堂″,74%洋货直接免税?
搜狐财经· 2025-07-27 14:49
海南全岛封关政策解读 - 海南全岛封关将于12月18日实施,将整个3.54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变成"境内关外"特殊区域,规模远超香港(大30多倍)和澳门(88倍) [4][5] - 封关后74%进口商品享受零关税,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母婴用品、小家电等日常消费品,剩余26%如汽车、奢侈品等仍保持原有税率 [5] - 政策定位海南为"旅游+消费"中心,与香港"高奢商场"形成差异化,背靠14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 [7][8] 消费者影响分析 - 进口商品价格测算显示:1000元化妆品可节省100元以上,2万元奢侈品包可省4000多元,主要来自关税减免(原税率10%-30%)和增值税/消费税优惠 [6] - 购物便利性提升:三亚/海口免税店将扩容,可能出现"全球品牌集合店",实现"旅游+购物"一站式体验 [8] - 需注意74%零关税范围限制,汽车等大件商品因运输/加价因素实际优惠可能有限 [8] 商业机会与挑战 - 创业机遇集中在跨境电商、直播带货、旅游服务等领域,特别是合规的代购店和购物攻略内容创作 [9] - 行业人才缺口明显,急需国际贸易、外语、物流等领域专业人才 [9] - 监管挑战包括防止"水客带货"等漏洞,3.54万平方公里区域管理难度大于香港经验 [9] - 面临广东、上海等自贸区的同质化竞争,需打造"全球首发"等特色优势 [9] 实施展望 - 封关是长期过程的起点,政策落地和配套完善需要时间,初期可能出现价格混乱和服务跟不上的情况 [10] - 成功经验可能推广至其他地区,形成更大范围的开放格局 [10] - 消费类企业和跨境贸易中间商存在结构性机会,但需警惕盲目投资风险 [9][10]
接住全岛封关新红利
经济日报· 2025-07-26 01:11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 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核心在于"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的设计 实现既开放又可控 [1] - 封关后与国际联系更紧密便捷 将促进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释放新一轮扩大开放红利 [1][3] - "零关税"商品范围从1900个税目扩大到6600个 覆盖74%商品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执行15%优惠税率 [1] 税收与产业政策机遇 - 年利润1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节省约百万元税款 对高端制造 生物医药等进口依赖型产业形成"成本洼地"效应 [1] - 加工增值政策享惠门槛降低 取消鼓励类产业收入占比60%限制 政策适用范围从洋浦保税港区扩大至全岛 [2] - "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加工增值政策 通过优化计算公式让生产企业获得更多实惠 [2] 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升级 - 离岸贸易中心建设推动"纸上贸易"模式 跨境电商和国际结算企业可大幅压缩交易成本 [2] - 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提升至每人每年10万元 叠加岛内消费"零关税" 利好旅游零售业 [3] - 免签政策覆盖85个国家 59国人员可免签30天 将吸引更多国际客流 促进"旅游+医疗养生"等新型消费 [3] 长期战略意义 - 封关运作是我国在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将海南打造为新时代对外开放门户 [3] - 政策制度体系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形成与高水平自贸港相适应的长效机制 [3]
全岛封关在即: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国发展网· 2025-07-24 01:14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具有深远象征意义,展示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1] -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制度 [2] - 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有利于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促进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2] 封关政策措施 - 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 [3] - 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 [3] - 实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设置10个"二线口岸",创新采取多种便捷通行举措 [3] - 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对"零关税"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 [3] 五年建设成果 - 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大领域加快开放 [4] - 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双15%"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分别超过310亿元和170亿元 [4] - 离岛免税购物额度增加至每人每年10万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岛 [4] - 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 [5] - 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5] 产业发展情况 - 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达67% [5] - 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 [5][6] - 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球免税市场的比重超过8%,博鳌乐城实现医疗技术、设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6] - 获批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18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2个 [6] 封关后税收政策 - "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8] - 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9] - "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可以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免于补缴进口税收 [9] - 属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生产的货物,加工增值达到30%可免征进口关税 [8] 通关便利措施 - 构建"一站式通关"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 [10] - 实施"前推后移"管理,避免造成拥堵 [10] - 加强智慧监管,实现信息互通和监管互认 [10] - 强化信用管理,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减少查验频次 [10]
海南自贸港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 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18:08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政策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里程碑 [2] - 封关后海南将实施更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 [2] - "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享惠主体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3] 税收优惠政策 - 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免进口税收流通,加工增值达到30%的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2] - 现有进口"零关税"政策将纳入封关后的货物税收政策一并实施,基本确立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零关税"制度体系 [3] - 财政部将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情况,适时优化调整政策内容,为经营主体增进服务 [4] 监管制度优化 - 海关总署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免关税货物税收征管暂行办法》,降低享惠门槛,扩大受益面 [4] - 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及配套管理制度,明确全岛封关后的海关监管要求 [4] - 海关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完善监管模式,助力海南制度型开放 [5] 后续发展计划 - 财政部将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确保政策力度持续提升,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断完善与高水平自贸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5] - 相关政策有利于降低经营主体生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