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

搜索文档
王伟宏评《建国者的财富》︱金融革命与美国的诞生
搜狐财经· 2025-05-23 03:17
书籍核心观点 - 从货币与私人财富视角重新阐释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揭示经济因素对政治决策的深层影响 [4][12] - 国父们的个人财务困境、商业网络与制度创新塑造了美国早期金融体系 [4][11] - 殖民地的货币短缺、英国货币政策压迫及信用债券实验是推动独立的关键经济动因 [5][6][10] 货币与殖民地经济 - 1723年北美殖民地长期货币短缺,被迫使用荷兰元、西班牙币等外国货币进行交易 [5] - 1652年马萨诸塞殖民地私铸银币(面值十二便士至三便士),1660年被英国以叛国罪叫停 [6] - 1690年马萨诸塞首次发行信用债券(七千英镑后增至四万英镑),以税收担保支付士兵薪资 [7] - 1727年英国强制殖民地回收十万英镑债券,1730年限定新纸币发行量不超三万英镑 [8] 英国政策与殖民地反抗 - 1751年英国禁止新英格兰发行纸币,导致殖民地重回货币短缺危机 [9] - 1764年《货币法》全面禁止殖民地发行法定货币,违者罚款一千英镑并革职 [10] - 波士顿集会抗议称该政策"摧毁贸易、压榨财产",加速独立运动 [10] 独立战争与金融体系重建 - 大陆会议发行的大陆币因超发严重贬值,1781年战时一匹马价格超出军官购买力 [11] - 1781年北美银行成立(资本四十万美元),以金币/银币发行股票(每股四百美元),提供6%股息贷款 [11] - 汉密尔顿通过国家承担债务和建立银行体系,将投机收益转化为国家长期信用基础 [11][12] 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 - 以1723-1801年80年间建国精英财富史为棱镜,结合微观经济史与制度分析 [4][12] - 继承查尔斯·比尔德经济决定论,揭示革命中理想与私利的复杂博弈 [4] - 开创性论证个人经济选择与制度形成的可追溯因果关系 [12]
【环时深度】美政策急转,中东进入“后美国霸权时代”?
环球时报· 2025-05-21 22:57
美叙关系破冰与中东政策转变 - 美叙领导人握手打破25年外交僵局,标志美国中东政策从反恐转向务实接触[1] - 特朗普解除持续46年的对叙制裁(1979-2025),2019年《凯撒法案》曾覆盖叙所有国计民生行业[3] - 叙民众反应分化:多城爆发庆祝活动,但部分人质疑西方长期制裁的正当性[3] 沙拉身份转变与美国反恐工具化 - 沙拉从"基地"组织分支领袖(2012年被美认定为恐怖组织)转变为美方认可的合作对象[2] - 美方提出叙需满足驱逐外籍恐怖分子、与以关系正常化等条件,暴露反恐战略功利性[4] 中东地缘格局重构 - 逊尼派国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推动新秩序,沙特在解除对叙制裁中起关键作用[6] - 以色列被边缘化:美未提前协商即恢复与叙关系,且单方面宣布也门停火影响以军行动[3][5] - 伊朗核谈判背景下,美伊互相指责破坏地区稳定,逊尼派与什叶派阵营对立持续[6] 经济与军事利益重组 - 海湾国家寻求美先进武器、芯片和AI技术,沙特军售总额达1400亿美元[7] - 沙特计划通过投资叙重建将其纳入"阿拉伯秩序",土耳其借机要求限制库尔德武装[6] - 美国在中东驻军超5万、30个基地,但战略意愿减弱导致军事存在意义下降[7] 多极化趋势与地区国家战略调整 - 中东进入"后美国霸权时代":国家探索独立外交,沙伊和解标志教派对立缓解[8][10] - 沙特"2030愿景"等经济多元化计划推动地区转向"谋发展"模式[10] - 新联盟涌现:美促成的《亚伯拉罕协议》与中国调解的沙伊和解重塑传统轴心[9][10]
2025年中期宏观展望:AI、关税与黄金的启示
国信证券· 2025-05-20 08:25
宏观经济现状 - 2023年起我国名义经济增速罕见低于实际GDP增速,理想状态是实际GDP增速企稳(5%+)、平减指数转正(0.1%+)、汇率稳中有升(7.2RMB/USD-)[9][10][14][16] - 去年底以来经济企稳以外需为主,内生性偏弱,增长结构类似2022年[20] “大萧条”复盘 - 一战后美国借“福特模式”成“世界工厂”,T型车3年产量从100万增至200万,售价从850美元降至260美元[32] - 1922年“福特尼 - 麦坎伯关税法案”应税品关税提至38.5%,平均关税约14.7%;1930年“斯穆特 - 霍立关税法案”应税品关税提至59.1%,平均关税约20%,美国进出口跌幅逾70%[45][52] - “大萧条”触发“债务 - 通缩”负循环,美联储应对不力,“金本位”思想制约宽松[58][64] 新时代趋势 - AI虽提升生产效率,但未创造新产业体系,岗位需求减少,影响偏“紧缩性”[78] - 美国贸易政策分三阶段,2025年后或重回贸易保护,关税回升至25%以上[82][85] - 美国重回贸易保护是重商主义思路,损害美元信用,货币体系向“金本位”回调[100] 应对策略 - 长期应进行分配改革,扩大内需核心是收入分配改革[108] - 中期清理整合低效产能,并购重组是抓手,利用贸易战契机调整经济结构[115][120] - 短期稳住楼市股市,用好现有政策,谈判进程决定下半年政策走势[121][128]
经济学,对个人意味着什么?
虎嗅· 2025-05-14 02:44
贫困与饥荒的根源 - 饥饿是指个体未能获得足够食物而非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实际饥荒常发生在人均粮食供给未明显下降的情况下 [3] - 贫困包含识别穷人和汇总贫困特征两大要素 阿马蒂亚·森认为饥荒本质是权力缺失而非粮食短缺 [3] - 消除贫困需三重保障:政治产权保护体系 经济充分竞争市场秩序 社会传统体系缓冲作用 [3] - 个体支配粮食能力取决于社会所有权关系 需提升食物交换权利以避免饥饿 [4] 需求、消费与分工 -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指出总需求决定就业和产出 受消费倾向、资本收益预期和货币灵活偏好影响 [5] - 消费倾向受工资单位、资本价值变化、利率政策等客观因素及建立准备金等八种主观因素影响 [5] - 家庭生产函数分析工具通过强调收入价格变化削弱偏好差异 扩展经济学选择理论至非市场领域 [6] - 亚当·斯密指出分工源自人类交换倾向 提升劳动生产力并引发普遍富裕 [6] - 涂尔干认为分工维持社会平衡 需劳动纪律和道德标准遏制经济冲突 [7] 市场运行机制 - 科斯提出市场为降低交易成本存在 自由市场需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但可能因垄断等失灵 [8] - 斯蒂格利茨强调自由市场需政府监管和公共投入 个体应争取政策支持的生产技术资金 [9] - 重商主义主张限制输入与奖励输出 个体可通过输出生产物积累金银财富 [10] - 凯恩斯理论中储蓄与投资相等 投资决策实现需伴随消费削减或收入增长 [10] 决策分析 - 集体决策需权衡规则成本 一致同意规则外部成本低但决策成本极高 [11] - 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模式 利用通用工具、意识形态和战略诀窍进行分析 [11] 经济学与个体发展 - 经济学揭示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规则适应与秩序塑造双重角色 [12] - 经典理论帮助个体优化资源分配决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幸福水平提升 [12]
独家专访亚开行前行长中尾武彦:特朗普关税政策是彻头彻尾的误导,RCEP应加强合作
第一财经· 2025-05-06 08:22
中尾武彦认为,RCEP的合作应该更为加强,应该促进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 第一财经:特朗普的一些关于经济的观点,包括所谓的"对等关税"背后的逻辑遭到了经济学家的广泛批 评。你怎么看? 中尾武彦:的确,经济学家和学者都无法接受他的观点,除了白宫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他被 视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操盘手。 特朗普有自己的执念或者潜在的意识形态:利用关税来降低贸易赤字。这对于常人来说很难理解。在计 算方面,特朗普把贸易逆差当作"不公平贸易"的标尺,再打五折。这些关税的计算并非依据逻辑,是非 常简化的想法。 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反复正考验全球经济。近日,在由复旦大学和崔钟贤学术院主办的"上海论 坛2025"年会上,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中尾武彦(Takehiko Nakao)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 示,特朗普在强调美国的贸易赤字时故意忽略了美国在服务业领域享有的顺差,他的关税政策是一种彻 头彻尾的误导。至于特朗普一直希望要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中尾认为,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是基于经济 的理性要素,很难去改变这些经济特性。 同时,中尾强调要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合作,把放大"关税减让"的政策效 ...
专家:美国抛弃国际自由贸易规则 或加速全球贸易体系重构 | 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4-22 03:19
中新网4月22日电(记者陈彩霞)"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关税的错误理解,导致他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定, 对全球资本市场、股市及债市造成严重冲击,将美国单边霸凌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社科院国家 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如是说道。 赵海认为,目前中美双方在沟通层面存在着重大障碍,而这些障碍"明显是美方制造出来的"。 赵海强调,美国发起的关税战短期内遭遇强烈反弹,导致美国内市场陷入混乱,民众抗议不断,其阵营 内部也出现分裂——代表华尔街资本的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与"美国优先"派代表、白宫贸易和制造业高 级顾问彼得·纳瓦罗激烈对立。 "面对各方压力,特朗普被迫调整策略,将关税政策仓促退让包装成'抬价后谈判'的既定计划,试图通 过施压换取他国让步,并最终将矛头集中指向中国。"赵海说道。 针对美"对等关税"一再升级,中方先后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有力回击经济霸凌。 当地时间4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畸高关税将导致供应链危机,特朗普政府内部已开始讨论组建一个工作组,以便在未能与中国政府谈判 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紧急处理这些问题。 他分析称,中美关系 ...
2025年中期宏观展望:叙事与现实的交织
国信证券· 2025-04-20 13:43
宏观经济现状 - 2023年起我国名义经济增速低于实际GDP增速,生产法下实际GDP增速或带来“统计幻觉”[14][19] - 近年我国财政收入和主要资产价格承压,企业竞争“价格内卷”,内需不足、产能输出问题凸显[21][23][26] - 去年底以来经济企稳以外需为主导,美国主动补库周期临近尾声,本轮已持续18个月[34][38] “大萧条”历史回顾 - 一战后美国“咆哮的二十年代”,T型车产量三年从100万增至200万,售价从850美元降至260美元[51] - 1922年“福特尼 - 麦坎伯关税法案”应税品关税提至38.5%,平均关税约14.7%;1930年“斯穆特 - 霍立关税法案”应税品关税提至59.1%,平均关税约20%,美国进出口跌幅逾7成[63][70] 新经济形势分析 - AI虽能提升效率,但未创造新产业体系,岗位需求减少,影响偏“紧缩性”[96] - 2025年后美国关税水平或回升至25%以上,未来关税策略大概率有4种情形,B和C概率较高,均会造成产能冗余与通缩压力[103][106] - 2025年美国重回贸易保护,货币体系向“金本位”回调,通缩压力增大[117] 应对策略建议 - 长期应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扩大内需[126] - 中期清理整合低效产能,利用贸易战契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服务业[133][138] - 短期修复资产端,用好现有政策,财政前置、货币降准降息,中美会晤决定下半年政策走势[143][146]
为什么美国的关税政策总是反复横跳?
吴晓波频道· 2025-04-14 15:39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横跳,特朗普团队未学好“关税”经济学课程,其关税政策缺乏经济逻辑且忽视连锁反应,往往弊大于利,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8][59] 关税历史演进 “管辖权”时代 - 关税体现国家对领土和经济活动的管辖权,围绕关税的手段表达政治取向 [12][13][14] - 汉文帝用关税表达政治态度,“除关无用传”促进经济交流,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 [17][19][20] 重商主义时代 -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各国通过关税保护本国企业、鼓励出口,关税成为国家间经济战争武器 [21][22][23] - 英国等殖民帝国用关税确保宗主国利益,“强则贸易自由,弱则关税壁垒”是时代写照 [22][23] 多边贸易时代 - 很多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有优惠单方面关税政策,是双赢策略,可降低本土制造业成本 [26][27][28] 特朗普式关税 关税归宿 - 关税由进出口双方共同承担,哪一方弹性更小,承担关税成本比例更大 [33][36][37] - 特朗普团队简单将关税视为对外国惩罚或增加财政收入手段不准确 [37] “平衡贸易”公式 - 公式目标是用关税收入对冲贸易逆差,综合考虑进口数额、逆差、需求弹性、关税传递弹性、增加关税率等因素 [39][40][41] - 公式计算逻辑有问题,假定所有国家商品对美出口有固定弹性不现实,关税可能导致汇率调整,贸易伙伴会有报复措施 [50][53][56] 政策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争议和反弹,导致内部分歧和政策摇摆不定 [58]
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本色
新华网· 2025-03-24 07:19
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 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本色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 本色 新华社记者刘品然 "美国觊觎我们的资源,我们的水,我们的土地,甚至我们的国家。一旦得逞,将摧毁我们的生 活。"本月新当选的加拿大执政党自由党党首马克·卡尼在胜选演讲中这样警告。 加拿大,美国的近邻、盟友和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近来成为美国公开霸凌的对象。美国总统特朗普 对加拿大不断挥舞关税大棒,还反复宣称后者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在21日接受采访时,特朗普说, 他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想法是"认真的"。 加税、胁迫、退群、断供……美国媒体惊叹,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推出的一系列"美国优先"政策正 在"颠覆"二战后美国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外交原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称,要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扬言"吞并"格陵兰岛,威胁"收回"巴拿马 运河……美国著名时事评论员法里德·扎卡利亚近期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说,特朗普政府 正在"复苏19世纪的帝国主义"。 "这些行为并非前所未有" 纵观美国战后外交史,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