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收益

搜索文档
主动权益如何通过组合优化,战胜宽基指数?
点拾投资· 2025-09-17 11:01
导读:在今年公募基金的改革方案中,基金的业绩基准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设置一个合理科学的基准,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 方面,在沪深300指数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主动权益的价值就要体现在稳定战胜业绩基准上。而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群体,阿尔法是零和游 戏。有人能战胜基准,就有人会跑输基准。 那么,如何稳定的战胜基准呢?我的好朋友, 国联民生证券的包承超最近写了一个报告,探索如何通过组合管理超越基准。 这篇报告给了我不少 启发,我也分享一些报告的精华要点给大家! 这篇报告有几个核心观点,我通过几张图给大家做一些总结。 1)沪深300作为主要的指数基准,是由哪些风格因子构成的。我们看到,主动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主要在质量、景气、动量三个因子上。而沪 深300指数的因子中,还有红利因子和低估值因子。当这两个因子表现较好的时候,主动权益基金作为整体会跑输指数。而在质量、景气、动量因 子表现就好的时候,主动权益基金会跑赢指数。 4)从组合优化器的角度看,不改变基金的持仓,只是简单的将偏离过大的风格压回到合理约束范围,基金的收益分布显著改善(我理解就是夏普 也会变得更好,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更强了)。 5)大家常说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泰海通资管的突围之路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12:12
行业政策导向 - 证监会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推动行业从追求贝塔收益向阿尔法收益转变 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利益导向[1] - 指数增强基金因明确基准约束和量化模型驱动特性 在转型中占据有利位置 其业绩比较基准通常是跟踪的特定指数 多数设有跟踪误差要求[1] - 指数增强基金在被动化投资浪潮中迎来新机遇 2025年以来新成立增强型指数基金数量超110只 接近过去三年总和 创下新纪录[1] 公司产品布局 - 公司自2021年12月首只公募量化产品获批起 在不到24个月内布齐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大宽基指数增强产品[2] - 同步推出科创、红利、全市场选股等策略产品 形成从大盘到小盘、从宽基到主题的公募量化全谱系产品线[3] - 量化投资团队核心人员稳定 目前14人中包括7名投资经理和4名专业投研人员 其中4人拥有博士学位 专业覆盖运筹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和金融[3] 量化投资能力 - 团队深耕私募量化赛道十余年 采用基本面+实时量价深度融合模型 基本面赚选股收益 量价赚交易收益[4] - 2011年发行首只对冲基金 2014年布局机器学习 2018年加入实时量价模型 2020年实现量价与基本面结合[4] - 截至8月末 三只指数增强基金年化超额收益分别为:中证1000指增12.45%、中证500指增7.32%、沪深300指增6.43%[4] - 成立满两年的所有公募量化产品近两年业绩均位居行业前20%[4] 策略体系特点 - 构建多基准、多策略体系追求纯粹Alpha 形成五大策略体系针对不同基准定制专门策略[5] - 量化因子库约2000个因子 2024年剔除几百个因子化繁为简 量价因子占比超七成[5][6] - 开放5个交易时间段 主要在下午甚至尾盘交易 每个时间段实时计算所有因子和模型 能及时消化当日信息[6] - 通过全方位产品布局覆盖指数增强、全市场选股、行业主题选股 不同策略相互补充[6] 市场观点 - 当前A股存在赚钱效应 低利率环境下权益类资产配置性价比更高 整体机会大于挑战[7] - 成长相对价值重新进入占优景气周期 未来两年看好偏成长板块 小盘股性价比相对大盘股逐渐下降[7] - 建议将宽基指数增强作为核心配置获取市场整体收益 将全市场选股和科创主题产品作为卫星配置捕捉不同市场环境收益[7]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 增强指数型基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2:24
增强指数型基金市场发展 - 增强指数型基金获公募机构青睐 今年以来新发行数量破百达106只 超过2024年42只和2023年59只的全年新发数量 [1][2] - 合并发行份额达610.97亿份 超过2024年214.27亿份和2023年265.90亿份的全年规模 [2] - 14只新产品规模超10亿元 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以23.93亿份居首 鹏扬中证A500指数增强19.40亿份和博道中证全指指数增强19.11亿份紧随其后 [2] 产品布局动因 - 兼具指数化投资透明低成本优势与量化技术获取超额收益潜力 [3] - 新指数如中证A500行业覆盖全面均衡 与量化增强策略天然契合 [3] 业绩表现 - 近一年512只可统计产品中511只实现正收益 12只收益率超100% 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A达147.23% [4] - 超六成产品近一年取得超额收益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跑赢基准31个百分点 收益率102.74% [4] - 近五年177只可统计产品中150只获超额收益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等四只产品跑赢基准均超40个百分点 [4] 市场展望 - 政策面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美联储降息确定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支撑A股中期上行逻辑 [5] - 建议适度增配银行股等稳健资产 关注AI算力与应用、创新药、互联网等科技品种回调布局机会 [5] - 市场情绪较热波动率或放大 需跟踪成交量指标警惕高位板块风险 科技板块中互联网估值合理 出海方向有色领域弹性较大 [5] - 量化多因子策略将持续应用 通过风险控制减少风格转换带来的超额收益回撤 [6]
晨星中国基金主动/被动晴雨表第二章
Morningstar晨星· 2025-09-11 01:05
核心观点 - 主动行业基金在不同行业中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消费行业主动基金2024年战胜率大幅提升至69.9% 而科技传媒通讯行业主动基金战胜率跌至19.8% [3] - 主动基金长期超额收益主要源于中国市场早期显著超额收益 近年来获取超额收益能力趋于平缓 [3] - 投资者整体未能精准挑选超额收益突出的主动行业基金 主动行业基金资产加权平均收益率普遍落后等权平均收益率 [3] 行业基金整体表现 - 行业基金组别内被动基金跟踪不同细分行业指数 细分行业表现年度差异较大 导致主动基金年度战胜率显著波动 [6] - 被动基金存在显著资产集中现象 部分细分领域表现主导被动基金组合整体表现 [3][6] - 三个行业基金组别中具备五年期业绩的被动基金样本数量较少 影响主动基金战胜率统计值 [6] 消费行业基金 - 主动消费行业基金一年期战胜率从2023年48.1%大幅攀升至2024年69.9% [3][7] - 2024年消费行业呈现明显分化 家用电器 汽车和商贸零售申万行业指数分别上涨25.4% 16.3%和13.7% [7] - 跟踪中证白酒指数的被动基金规模占比达40.9% 该指数2024年收益率为-17.1% 拖累被动基金组合资产加权平均收益率至-7.4% [7] - 若剔除跟踪中证白酒指数基金 主动消费基金一年期战胜率降至43.4% [7] - 幸存的主动消费基金在过去五年多数跑输被动基金 [3] 医药行业基金 - 主动医药行业基金一年期战胜率从2023年74.4%降低至2024年58.9% [3][8] - 三年期和五年期战胜率在三个行业组别中位居榜首 [8] - 主动基金超配化学制药和中药 低配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 [9] - 幸存的主动医药基金最近五年期年化超额收益呈正偏态且较为显著 [9] - 不同考察期内主动医药基金资产加权和等权平均收益率均优于被动对比组 [10] 科技传媒通讯行业基金 - 主动基金一年期战胜率从2023年45.5%继续下跌至2024年19.8% [3][9] - 主动基金经理在细分领域配置和选股上决策失误 [9] - 专注于科创板 半导体等特定主题的被动基金2024年表现出色 [3][9] - 五年期战胜率达64.6% [24] - 幸存的主动基金最近五年期年化超额收益呈正偏态且较为显著 [9] - 主动基金一年期 三年期资产加权平均收益率跑输被动基金 五年期跑赢被动基金 [10] 政策影响 -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可能改变主动基金未来获取超额收益潜力 [4][11] - 2023年7月起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下调 整体费率水平显著下降 [10] - 费率改革可能导致主动/被动基金对比结果产生值得关注的影响 [4][10]
指数增强型基金,爆发式增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3:18
业内人士表示,指数增强型基金的爆发式增长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产品创新等因素有关,该类产品 长期超额收益可观且具有持续性,未来公募布局热情有望持续。 在ETF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之际,指数增强型基金也在高歌猛进。数据显示,今年新成立的指数 增强型基金超过100只,发行规模超570亿元,双双刷新历年新高。 新发570亿元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今年以来新设立113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发行总规模达到575.67亿元,是去年 全年的2.77倍;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年新高。 从指数增强型基金在新发产品中的占比看,该类产品在新发股基、新发基金发行规模的占比分别达 20.42%、7.63%,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目前正在发行的指数增强型基金达到17只,占新发基金总数的24%,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天弘基金指数基金经理刘笑明表示,今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发行火热,一是公募改革推动基金业绩评价方 式向业绩基准靠拢,而指数增强型基金在跟踪基准及获取超额收益方面具备优势;二是从过去三至五年 甚至更长周期的收益表现来看,指数增强型基金整体并不弱于主动基金,中长期通过超额收益的复利效 应不断积累"安全垫";三是指数基金尤其是E ...
“熊市不亏钱,牛市跟得上”,这些长牛基金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1:13
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表现 - 过去五年间56.51%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涉及2780只基金中的1571只 [3] - 累计超额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占比27.63% 共计768只产品 [3] - 54只基金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过100% 其中东吴新趋势价值线达280.99% 东吴移动互联A达271.28% 金元顺安元启达226.86% [3][6] 长牛基金持续超额收益特征 - 华商元亨与华商润丰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率均超195% 且2020至2024年每年均实现可观超额收益 [4] - 华泰柏瑞富利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140% 2020年以来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 [4]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130% 2020年起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 [4] 绩优基金回撤控制表现 - 超额收益为正的主动权益基金中 最大回撤平均值达36.50% [10] - 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的基金仅310只 占比不足两成 [10] - 股票仓位超50%的基金中 约110只产品回撤控制在25%以内 [11] 低回撤优质基金案例 - 景顺长城系列产品(价值领航两年持有/价值稳进三年定开/价值边际/沪港深精选)股票仓位约70% 最大回撤均低于15% [11] - 大成竞争优势与大成睿享(徐彦管理)过去五年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 [11] - 中泰星元价值优选(姜诚管理)与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杨景涵管理)最大回撤均低于20% [11] 特殊风控产品结构特征 - 回撤幅度较小的基金多为偏债混合型或灵活配置型产品 股票仓位普遍偏低 [10] - 部分偏股型基金如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型)在实现226.86%超额收益的同时 将最大回撤控制在20.59% [6][13]
宽基表现不凡,指增基金成超额收益利器
私募排排网· 2025-09-06 03:05
市场环境与宽基指数表现 - A股市场震荡但宽基指数表现良好 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交活跃度保持高位 上证指数连续19个交易日站稳10日线 场外资金积极流入[5] - 日均成交额较前周小幅回落但仍维持高位 北向资金净流出 两融余额波动 市场在政策预期和资金推动下延续上涨态势但板块分化明显[5] - 短期市场回调属于快速上涨后获利了结和恐高释放 长期向好逻辑未变 市场回调或是加仓良机[5] 宽基指数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9月3日 A股主要宽基指数估值水平不便宜 沪深300、中证100和上证50均处于近10年较高位置[5] - 上证50市盈率11.8倍处于近10年90.98%分位数 市净率1.3倍处于74.86%分位数[6] - 沪深300市盈率13.28倍处于79.87%分位数 市净率1.47倍处于52.06%分位数[6] - 中证100市盈率15.29倍处于99.67%分位数 市净率1.74倍处于94.52%分位数[6] - 中证500市盈率25倍处于71.26%分位数 市净率2.21倍处于71.29%分位数[6] - 中证1000市盈率30.61倍处于70.65%分位数 市净率2.46倍处于49.71%分位数[6] 行业轮动特征 - 行业轮动速度指标显示近三年A股行业切换速率明显加快 2023年底达到高点 2024年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历史均值之上[8] - 当前行业轮动速度指标为40.96 近十年历史均值为37.67 行业板块切换过快导致赚钱效应大打折扣[8] - 大小盘轮动速度指标上升时大盘风格占优 下降时小盘股表现更佳 目前指标位于均值上方说明市场风格不稳定[9] 指数增强基金价值 - 指增基金以宽基指数为跟踪标的 保证分散性和市场β敞口 通过量化选股、因子模型和择时交易等手段获取超额收益[12] - 优质指增基金长期超越基准指数与ETF 保留宽基稳定性同时具备增长弹性 在行业轮动过快市况下提供不频繁择时却能持续争取超额的思路[12] - 使用超额夏普指标衡量基金持续获取超额收益能力 对跟踪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指增基金进行筛选[12] 具体基金产品分析 - 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指数增强A(003957)规模12.05亿元 近一年超额夏普比率1.13 采用大数据+AI算法量化方法 投资风格为大盘平衡 年化波动率小于同类平均[13] - 中欧中证500指数增强A(015453)规模4.02亿元 近一年超额夏普比率2.03 保持中盘平衡风格 动态调整组合风险因子暴露[13] - 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A(015867)规模14.24亿元 近一年超额夏普值2.66 中证1000指数更具进攻性但波动更高 通过挖掘Alpha因子和机器学习筛选因子追求超额收益[14] 投资策略建议 - 宽基指数作为投资底仓选择 指增基金通过量化选股、因子模型和风险控制手段叠加额外收益[3][15] - 指增产品共同特征是在控制跟踪误差同时力争增厚超额收益 涵盖偏均衡的沪深300、中盘平衡的中证500和更具进攻性的中证1000[15] - 不必追逐快速切换的热点板块 在宽基行情中享受更好投资体验 指增基金成为兼顾长期配置与超额收益的工具[15] - 截至9月3日收盘上证指数距离高点1.8% 中证1000下跌5.19% 为踏空资金提供更好布局时机[15]
中证全指为什么突然成了香饽饽?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09:32
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市场热度 - 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资管扎堆发行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 包括国金基金 博道基金 国泰海通等[1] - 泓德基金旗下产品泓德智选启航作为早期布局的量化增强产品受到市场关注[1] 中证全指指数特性 - 指数覆盖A股全市场 包含大盘股 中盘股 小盘股及微盘股 实现整体市场均衡配置[2] - 近3年涨幅达9.90% 各阶段表现稳健 今年以来涨18.20% 近1年涨47.19% 近2年涨23.41%[3][4] - 对比其他指数:沪深300近3年涨6.78% 中证500涨8.96% 中证1000涨5.10%[4] 指数增强策略优势 - 通过量化策略筛选优质成份股或适度偏离指数 追求超额收益[4] - 全市场覆盖特性避免结构性踏空风险 适应板块轮动行情[3] - 高选股自由度与市场波动为量化策略提供超额收益空间[5] 泓德基金产品案例 - 泓德智选启航A自2024年3月19日成立至年底涨15.78% 超额收益8.56个百分点(基准涨7.22%)[6] - 2025年以来涨24.93% 超额收益6.73个百分点(基准涨18.20%)[6] - 超额回撤控制稳健 回撤修复速度快[8] - 量化团队采用多因子与AI选股策略 核心成员平均从业经验超10年 风格稳健不赌单一行业[10] 公募与私募产品对比 - 公募基金仅收取1.5%以下固定管理费 无业绩提成[11] - 私募产品通常提取20%业绩报酬(如10%收益中2%归机构)且门槛100万元起[11] - 公募基金申购门槛低至10元 流动性更优[11] 投资定位与策略 - 中证全指增强产品适合作为底仓配置 兼顾全市场覆盖与量化超额收益潜力[12][13] - 稳健型产品契合普通投资者"避免踏空+获取超额"需求 适合长期持有[12][13]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4万亿 年内新增近8000亿
环球网· 2025-08-25 01:3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权益类ETF总规模达4.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单日规模增长超1100亿元 [1] - 年内新增规模接近8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4% [3] 增长驱动因素 - 股市回暖资金持续净流入及新发基金助力 [3] - 政策引导市场成熟度提升和产品创新共同推动 [3] - 结构性行情突出热点主题ETF快速扩张 [3] 投资者行为变化 - 投资者倾向通过资产配置获取收益因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 [3] - 部分股民转向ETF因持有ETF胜率高于个股投资 [3] - 主动权益类基金投资者转向ETF趋势有望持续 [3] 产品特性优势 - 权益类ETF资产透明风险收益特征清晰 [3] - 成为理想资产配置工具 [3]
209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满血复活”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6:0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与港股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持续走牛 多板块轮番上涨 市场情绪明显提振 [1] - 今年7月以来恒指站上25000点 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600点、3700点重要点位 [2] - 万得普通股票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自去年"9·24"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47.56%和45% 略优于指数型基金 [15]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去年9月以来已有209只公募基金净值翻倍 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达155只 占比超70% [4]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涨幅榜前三均为该主题基金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幅达267.04% [6][8] - 永赢先进制造、德邦鑫星价值、中欧数字经济等主动权益基金区间净值涨幅均超170% [6]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净值翻倍 [7] 指数基金表现 - 54只被动指数基金净值翻倍 主要涉及港股证券、港股创新药、北交所、金融科技、芯片等方向 [13] - 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涨幅达177.01% 博时、广发旗下北证50成份股指数涨幅超170% [13][14] - 香港证券指数涨幅超160% 中证金融科技指数涨幅超150%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证科创芯片指数翻倍 [13] 行业板块轮动 - 北交所行情火爆 北证50指数累计涨幅超162% [6] - A股与港股呈现多板块轮动 红利、人工智能、银行及创新药等先后表现活跃 [6] - 永赢先进制造、鹏华碳中和等主要投向机器人方向 德邦鑫星价值、信澳业绩驱动等围绕AI算力产业链配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