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威胜信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 未来5年分红派息率承诺保持40%
证券日报· 2025-07-29 14: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8亿元 同比增长11.9%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3.61亿元 占总营收99.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2.2% [2] - 新签订单16.27亿元 同比增长8.3% 在手合同39.56亿元 同比增长12.6% [3] 业务发展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推出36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收入达6.42亿元 占总营收47% [3] - 境外业务收入2.83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20.8% 在全球设立10余家境外子公司及销售代表处 [3] - 物联网业务覆盖智能水计量 能效管理 智慧水务 城市数字化管理等多元场景 [6] 技术创新 - 新一代双模通信芯片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检测认证 高速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获国际认可 [6] - 自主芯片可覆盖全球70%以上国家的电力AMI通信标准 [6] - AI技术应用于负荷预测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智能拓扑识别等领域 研发AI边缘计算网关和智慧安防管理平台 [6] 股东回报 - 2025年上半年拟每10股派现2.5元 分红总额1.22亿元 派息率40% [4] - 上半年完成股份回购1.28亿元 现金分红和回购合计2.49亿元 占净利润81.74% [4]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9.58亿元 回购注销2亿元 总额11.6亿元 超过上市募集资金总额 [4]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市值182.17亿元 收盘价37.05元 较发行价增长1.69倍 [4] - 2025年7月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展示AI核心技术及解决方案 [6] 行业机遇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迎来快速发展期 受益于国内电力行业政策密集出台 [5] - 公司以"物联网+芯片+AI"核心技术布局能源数字化转型领域 [5][6]
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聚焦行业痛点 从“租罐难”到“易罐容”
齐鲁晚报· 2025-06-25 22:43
数字金融典型产品 - 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报送的"山东港口原油罐容数字化交易平台"获评2025"好品金融"数字金融典型产品[1] - 该平台依托山东港口油气资源产业优势,聚焦原油罐容租赁模式的数字化管理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定价机制缺失等行业痛点[1] - 创新构建了覆盖长租、临租及近期、远期交易的线上服务体系,推出"易罐容"服务品牌[1]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传统线下租罐模式需要多人对接港口了解靠泊信息、跟进作业计划,效率低下[2] - "易罐容"服务允许企业通过线上达成临租罐交易协议,以保证金模式提前锁定罐容使用权[2] - 配套"预调度"服务,提前统筹罐容资源,实现船舶"到港即卸",压缩滞期时间[2] 实际应用效果 - A炼厂每月通过山东港口上岸原料近80万吨,使用"易罐容"后节约滞期费用近100万元人民币[2] - 从平台下单到锁定罐容仅需5分钟,少量保证金即可解决下月仓储需求[2] - 解决了企业"没有罐容不敢靠船"的痛点,获得行业高度认可[2] 平台发展成果 - 推出全球首个原油罐容数字化交易产品,搭建全省首个交易平台跨境资金支付体系[3] - 联合新华社发布原油罐容活跃度指数,累计服务产业客户600余家[3] - 投放市场化罐容3488万立方米,平台业务发生额超3400亿元[3]
横店东磁携手华为数字能源,共促能源产业升级
全景网· 2025-06-20 04:00
公司合作 - 横店东磁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光伏 储能 充电网络 供配电系统数字化 智能化 交直流低压元器件技术创新 智能制造及产线系统集成等领域合作 [1] - 横店东磁是全球最大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和软磁材料制造企业 在综合能源服务 风光储充新能源开发方面具备技术和资源优势 [1] - 华为数字能源是全球领先的数字能源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拥有电力电子技术 人才团队和全面产品解决方案优势 [1] 行业前景 -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需从2024年末的2247GW增长至2030年5400GW 2050年18200GW以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 市场空间广阔 [2] - 国内工商业分布式电站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双方合作重点方向 将共同打造示范项目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2] - 储能系统和集成方案方面 双方将联合探索储能电池管理硬件装置和软件算法 针对构网型储能场景打造样板点 [2] 未来规划 - 双方计划在低碳智慧城市 园区能源系统领域合作 推进能源生产消费清洁化 拓展5G等工业互联网应用 实现能源数字化转型 [2] - 未来将充分发挥技术能力与行业资源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高质量发展 促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智慧升级 [3]
杭州致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混合推理模型引领电力计量诊断新范式
金投网· 2025-05-29 00:49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电力计量设备的精准诊断与智能化运维成为电网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命题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基于混合推理模型的电力计量设备故障诊断平台 [1] - 全国智能电表累计安装量预计约为6.35亿只,公司平台覆盖全国13个省份、服务超2亿电力用户,市场占有率达34.33% [1] 技术突破 - 创新性构建机理模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协同算法框架,解决传统计量诊断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下的痛点 [2] - 平台三大核心功能:全量分析(识别异常台区准确率超98%)、精准定位(故障定位精度提升至电表级,耗时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分级推荐(工单派发效率提升60%) [2] - 技术应用效果:计量设备故障率平均降低35%,线损治理成本下降28%,为电网企业年节省运维成本超亿元 [2] 市场布局 - 平台覆盖浙江、北京、上海、四川等13个省份,累计服务用户超2亿户,占全国智能电表用户总数的34.33% [3] - 浙江为核心市场,服务规模达数千万户,占全省智能电表用户的近四成 [3] - 在西南、西北地区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相关技术方案被纳入《国家电网新能源计量技术白皮书》 [3] 行业赋能 - 公司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服务商升级,平台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核心系统深度对接 [4] - 支撑省级电网公司孵化出电费催收、光伏"四可"等20余项创新应用 [4] - 在广东韶关试点中,平台通过构建低压配电网数字孪生地图,大幅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并减少线损治理成本 [4] 未来发展规划 - 加速布局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推出新一代轻量化诊断终端,支持台区级本地化AI推理 [5] - 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电力计量大模型,可自动解析169类设备故障模式 [5] - 以"数据+算法"双轮驱动,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未来 [5]
中金—海兴签约共建全球供应链出海新生态 聚焦能源数字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08:20
论坛与合作签约 - 海兴电力联合中金共同主办"中金—海兴新质生产力创新论坛"并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探讨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战略新机遇 [1] - 海兴电力副总裁刘阿林与中金私募执行总经理屠继贤、苏州相城漕湖资本董事长平苏伟签署合作协议,重点布局新能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 [1] - 合作采用"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旨在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1] 公司背景与战略 - 海兴电力始创于1992年,专注于智能电网、智慧水务、新能源领域,目标是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和清洁用水解决方案专家 [1] - 公司党委书记李小青表示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全球能源体系,此次合作是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 [1] - 公司未来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基金设立 - 海兴电力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中金海兴(苏州相城)股权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8亿元,其中公司出资3.92亿元占比49% [2] - 基金投资方向包括新能源、能源算法、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产业链上下游 [2] - 投资目的是拓展公司在主营业务上的"补链、延链、强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布局 [2] 合作意义与展望 -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表示私募股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该基金将为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引领驱动 [2] - 合作将依托海兴电力产业积淀,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股权项目联动,打造长三角绿色科技创新标杆生态 [2] - 论坛标志着海兴电力与中金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2]
中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行业方向建议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4-21 00:28
行业综述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是智慧能源的控制中枢,涵盖基础层、信息层和应用层 [4] - 行业监管体系包括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标准体系涵盖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 [3] - 产业链结构完整,包括能源技术、管理调度、信息通信和安全防护四大技术体系 [4][7] 全球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SEMS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预计2025-2031年保持稳定增长 [23] - 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为主要市场,其中美国、日本在政策支持和项目布局方面领先 [6][23] -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头部企业包括霍尼韦尔、西门子、ABB等跨国企业 [15][23] 中国市场发展 - 2019-2024年中国SEMS市场规模从XX亿元增长至XX亿元,年均增速超XX% [24] - 截至2024年,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达XX家,SEMS新增注册企业XX家 [6] - 招投标市场活跃,2023-2024年招标项目金额主要集中在XX-XX万元区间 [6] 技术体系创新 - 核心技术包括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 [7][8] - 2020-2024年行业研发投入累计超XX亿元,研发强度达XX% [25] - 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累计申请XX项,热门技术聚焦能源优化与调度 [8][25] 应用场景拓展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用电、智慧医院和智慧港口 [11][12][14] - 智慧工厂领域需求潜力显著,2024年智慧工厂建设市场规模达XX亿元 [13] - 系统功能涵盖数据采集、能耗分析、能源预测和优化调度等核心模块 [11] 政策与投资环境 - 国家"十四五"规划、能源互联网规划及"双碳"战略驱动行业发展 [20] - 2019-2024年行业投融资事件累计XX起,总金额超XX亿元,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 [8] - 31省市均出台支持政策,发展目标明确指向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20] 企业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以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主导市场,中国头部企业包括协鑫集成、阳光电源、中控技术等 [15][17][18] - 企业重点布局专利技术,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商业和公共设施领域 [16][19] - 资本市场活跃,多家企业已完成IPO或处于上市筹备阶段 [8] 未来发展趋势 - 2025-2031年中国SEM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XX亿元,年均增速超XX% [20] - 技术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加强碳排放指标分析和降本增效能力 [20][21] -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系统经济性和功能全面性提升 [21]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破局BIM国产化填补发电工程数字化空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10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国电电力“基于国产BIM的发电工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从依赖进口到制定标准,为中国能源数字化转型标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坐标,其攻关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生动实践 [1] 使命:破解发电工程国产BIM“无人区” - 发电工程因技术复杂、场景多元,是国产BIM技术的“真空地带” [2] -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响应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将相关研究列为十大科技任务之一,指定国电电力承担课题 [2] - 国电电力组建跨专业团队,开展总行程达7750公里的调研,提炼出78个应用场景 [3] 攻坚:“双轨并行”下的技术迭代 - 国电电力采用“标准先行、软件同步”策略,一边编制行业标准,一边研发软件和平台 [4] - 标准制定难度大,团队最终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矩阵” [4][5] - 软件研发在“应用——反馈——迭代”中进行,2024年5月完成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5][6] 破局:从“实验室”到“主战场”的跨越 - 发电工程国产BIM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主战场,舟山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经济效益显著 [7] - 国产BIM技术在多个电厂应用,提高设计效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7][8] - 国产BIM技术战场从单一工程试点向全行业辐射,将接入更多场景并与新技术融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