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转型

搜索文档
利好!三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3:44
行业目标 - 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国内需求扩张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1] -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规范建设 [1]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并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1] - 稳妥有序淘汰落后煤电产能 [1] - 积极推动重大水电建设和抽水蓄能开发 [1]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及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1]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1] -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 [1] 绿色智能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2] -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以适配算力中心等新需求 [2]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 [2] - 提高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2] - 促进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 [2] - 鼓励退役叶片和光伏组件再利用 [2] - 稳妥推进发电机、齿轮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2]
利好!三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9-12 03:08
方案提出, 2025—2026年主要目标是: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 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 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 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方案提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 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继续 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优化全 国电力系统设计,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提高电 网对清洁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 ...
涉及风电光伏、核电等,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方案公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2:52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八项举措推动电力装备行业增长,目标包括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等 [1]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供给侧举措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2] - 推动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2] - 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提升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2]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3] - 引导电力装备领域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3] - 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进一步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3]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3] 需求侧举措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2]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2]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2] - 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2] -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基建、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 [3]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3] - 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强化产品质量,打造电力装备品牌形象 [3] 环境侧举措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2] -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引导行业良性竞争 [2] - 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2] - 强化电力装备行业自律,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3] - 研究制定风电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推动风电装备研发迭代保持合理节奏 [3] - 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 [3]
事关电力装备行业,三部门印发!
格隆汇· 2025-09-12 02:20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 [1] 国内需求扩张措施 - 依托能源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3] -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规范建设 [3] - 实施煤电"三改联动"并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3] - 积极推动重大水电建设和抽水蓄能开发 [3] - 核准建设沿海核电项目及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3] -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 [3] 绿色智能转型方向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3] - 引导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3]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应对算力中心新需求 [3]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3] -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3] - 促进风电光伏装备循环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4] - 鼓励电力装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4]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4] -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 -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4]
利好突袭!刚刚,直线拉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2:15
政策发布与市场反应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电力设备板块在政策发布后局部走高 科华数据涨停10.01% 大烨智能涨5.35% 卧龙电驱涨5.15%[3][4] 主要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5][9]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5][9]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5][9] 工作举措:供给质量与需求扩张 - 加快"补短板" 推进关键零部件攻关突破 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创新项目[5][10] - 扩大国内需求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5][10]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稳妥淘汰落后产能[5][10]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5][10] 工作举措:国际市场与产业升级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6][11] - 鼓励能源开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组团出海[6][11]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6][13]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6][13] 工作举措:标准体系与产业链协同 - 加快变压器、电机等技术标准升级 完善电线电缆行业标准[12] - 推进标准国际化 加强技术标准国际互认[12]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14] 保障措施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6][15]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6][15] - 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6][15]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15]
利好突袭!刚刚,直线拉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2:07
政策发布与市场反应 -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发布后电力设备板块局部走强 科华数据涨停(+10.01%) 大烨智能(+5.35%)和卧龙电驱(+5.15%)跟涨 [1][3] 行业核心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目标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3][9]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目标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10%左右 [3][9]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3][9] 供给侧质量提升措施 - 加快"补短板" 依托国家科技专项推进关键零部件攻关突破 [4][10] - 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 提升产品安全可靠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10] - 继续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遴选 [4][10] 国内需求扩张路径 - 依托能源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建设 [4][11]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 [4][11]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核准建设一批沿海核电项目和电力互济工程 [4][11] 国际市场开拓策略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4][12] - 鼓励能源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组团出海 [4][12] - 支持零部件制造企业融入海外供应链 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4][12] 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 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12] - 实施保险补偿政策替代质保金 支持企业申报能源领域首台(套)项目 [12] - 加快试验验证平台建设 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和产业化衔接 [12] 绿色智能转型方向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 [4][13]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 [4][13] - 提高电动机、变压器等能效水平 促进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和再制造 [5][13] 产业生态优化举措 - 研究制定风电、光伏行业规范条件 引导合理研发节奏和产业布局 [13] - 完善标准体系 加快变压器、电机等技术标准升级和回收利用标准制定 [13]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14] 政策支持保障机制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5][15]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设备更新 [5][15]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加强产融合作平台数据共享 [15]
每天省煤20吨!德州实华让"废气"变"活钱"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08:20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德州市德城区 现代化化工园区占地1638亩 [1] - 公司始建于1971年 以盐化工为根基 历经50年技术积淀与产业升级 [3] - 年销售收入超40亿元 总资产达19亿元 [3] - 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中国石化企业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百强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 [3] 产品结构 - 产品矩阵涵盖烧碱 电石法PVC树脂 双氧水 液氯 盐酸及工业盐 [5] - 成功实现食品级液碱高质量规模化生产 对纯度和杂质含量要求严苛 [5] - 食品级液碱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 饮料制造 制药等多个领域 [5] 绿色智能转型 - 公司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绿色智能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5] - 2025年上半年建设投用氢气综合利用速赢项目 实现能源综合利用 [5] - 项目将原先1200标准立方富余氢气从排空改为用作燃料替代煤炭燃烧 [6] - 氢气管道材质由碳钢改为不锈钢 壁厚由8mm改为4mm 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 [6] - 项目投用后每天节约原煤20吨 预计每年收益350万元以上 [6] 荣誉资质 - 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 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山东省智能制造工厂等十余项省级及国家级荣誉 [8] - 氢气综合利用项目成为行业资源高效利用典范 [8] 发展理念 - 公司秉持创新发展理念 深耕绿色智能领域 [10] - 致力于推动化工产业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 [10]
研判2025!中国汽艇行业产业链、进出口及重点企业分析:规模扩张与技术跃进下的品牌突围战,迈向价值新征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5 01:34
行业概述 - 汽艇是以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源 通过螺旋桨推进装置在水上航行的船只 具有船体轻 速度快 机动灵活等特点 [2] - 船体结构相对简单 通常采用金属如铝合金或玻璃钢等材料制造 既保证强度又减轻重量 有利于提高航行速度 [2] - 按尺寸分类可分为小型汽艇 中型汽艇和大型汽艇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50-1978年为奠基阶段 通过苏联技术援助奠定制造基础 重点发展军用侦察艇和渔业捕捞艇 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 [4] - 1979-1998年为探索阶段 汽艇逐步进入民用领域 国际品牌通过合资建厂和技术转让带动国内企业在玻璃钢船体和内燃机优化领域取得突破 [4] - 1999-2008年为多元化阶段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消费升级 企业推出高速艇 喷射艇 休闲艇等细分品类 出口额占比提升至25% [4] - 2009年至今为绿色智能转型阶段 电动汽艇和氢燃料汽艇成为研发重点 部分企业推出续航超100公里电动艇 智能汽艇市场份额突破30% [5][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材 有色金属 复合材料等原材料 以及发动机 发电机 导航设备 螺旋桨等零部件及配套设备 [8] - 产业链中游为汽艇生产制造环节 [8]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水上运动 休闲旅游 水上运输 渔业捕捞 竞赛 海上救援 水上巡逻和军事等 [8] 行业现状 - 2025年1-5月汽艇进口数量3143艘同比下降5.02% 进口金额2.51亿元同比下降5.52% [1][12] - 同期出口数量537艘同比增长134.50% 出口金额1.90亿元同比下降61.57% [1][12] - 进口端呈现小型主导高端固化格局 长度不超过7.5米汽艇进口金额2.37亿元同比下降5.63% 占总进口金额94.49% [14] - 出口端呈现量价背离结构失衡矛盾 长度不超过7.5米汽艇出口金额3124.31万元同比增长181.68% 长度超过7.5米但不超过24米汽艇出口金额1.59亿元同比下降67.15% [14] - 进口主要来源国为墨西哥进口金额2.02亿元同比下降1.66%占比80.37% 美国进口金额4166.92万元同比下降21.32%占比16.60% [16] - 出口主要目的地为中国香港出口金额4841.37万元同比下降33.10%占比25.48% 澳大利亚出口金额3618.21万元同比增长1.54%占比19.04% 美国出口金额3096.45万元同比下降90.45%占比16.30% [16]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船舶集团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之一 公务执法船艇市场份额超60% 旅游休闲船艇产品线覆盖高速艇 游艇 摩托艇等全品类 [18] - 江龙船艇为公务执法船艇领域单项冠军 市场份额连续5年行业第一 产品广泛应用于海事 公安 渔政等领域 2024年营业收入17.29亿元同比增长45.72% [18][20] - 天海防务构建船海工程 防务装备 新能源三大业务体系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10.86% 归母净利润4079.24万元同比增长32.32% [22]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端化升级 电动化革命加速推进 船用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50Wh/kg 使电动汽艇续航里程突破300公里 充电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 [24] - 消费升级催生多元化市场格局 旅游休闲市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高端游艇市场爆发式增长 公务执法领域向专业化集成化演进 单船造价突破5000万元 [25][26] - 全球布局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 东南亚市场通过本地化建厂策略降低成本20% 欧洲市场采取技术换市场策略成功打入高端市场 跨境电商GMV同比增长95% [27]
徐州市物流业聚焦“六化”持续发力
新华日报· 2025-05-26 21:5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徐州以"六化"战略为引领,即枢纽化、融合化、协同化、数智化、联运化、绿色化,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较"十三五"末降低1.4个百分点 [1] 物流运行情况 - 202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2]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77% [2] - 区域外流入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6%,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16% [2] - 农业物流总额占比3%,同比增长1.5% [2] - 社会物流总费用1261.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3.2%,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 - 全年节约物流成本28.6亿元 [2] 运输方式发展 - 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5%、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4.9% [3] - 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6% [3] - 完成快递业务量10.70亿件、同比增长27.5% [3] - 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9.36亿元,同比增长10.9%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7.81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较去年收窄1.9个百分点 [3] 物流载体平台 - 徐州市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42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13家 [4] - 累计培育24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4] - 累计培育9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和9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 [4] - 2024年全市20个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9.9亿元,投资完成率107% [4] - 2025年度编排市级现代物流领域重点项目26个,预计完成投资额53.2亿元、同比增长43% [4] 多式联运发展 - 2024年共开行中欧(亚)班列429列,同比增长15.9% [6] - 进出口班列结构优化至近1∶1 [6] - 运输进出口产品货值约10.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6% [6] - 服务徐州本地企业进出口货物运输3.74亿美元、占比43.5% [6] - 海铁联运量增长41.7%,其中徐连海铁联运累计发运货物增长77.9% [6] - 徐州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02.7% [6] 数智化与绿色转型 - 数字化服务平台压缩通关时效40% [7] - "徐连混编""抵港直装"等联运模式创新,运输效率提升30%,单箱成本降低近千元 [7] - 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宗货物转换比例超81% [7] - 开通10条新线路,企业物流成本年均节省超亿元 [7] - "船讯通"智能排档系统将船舶过闸等待时间从72小时缩至6小时 [7] - "铁路箱下水"模式使中亚货物运输周期从60天缩至20天,单箱倒箱成本降低2000元 [7] 创新物流模式 - 观音国际机场与顺丰合作开通"空空中转"跨境货运航线,实现通关效率提升24小时,运输成本降低15% [8] - 邳州利用AI技术实现省内县域低空经济无人机寄递运营首飞,运输速度提升60% [8] - 中通、邮政等企业应用无人驾驶快递车,实现物流成本下降30%以上 [8] - 锚定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左右,物流业总收入增长6%的目标 [8]
全矿无人作业时代来临 平阴山水石灰岩矿无人驾驶项目树立行业新标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6 06:56
行业智能化转型 - 中国矿山行业正以无人驾驶技术为核心引擎,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转型 [1] - 平阴山水水泥石灰岩矿无人驾驶项目由产业链巨头协同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5G+纯电动+无人驾驶"标杆项目 [1][3] - 项目通过智能装备+数字基建+创新技术+场景运营四维协同,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5] 项目运营数据 - 19台宇通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已安全稳定运营6个月,平均单台运输里程超1.1万公里,作业效率100%满足生产需求 [3] - 车辆出勤率超95%,全矿5G覆盖,实现全流程无人作业,直接生产人员减少78% [3] - 项目累计节省碳排放约1500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 [6] 技术创新与协同 - 易控智驾自研"著山"系统实现场景化适配:扬尘控制效率提升至100%,淋水房智能清洗通过率100%,无人地磅称重次数减少47% [5] - 宇通新能源矿卡采用线控底盘解决方案,实现7*24小时无人作业,出勤率超95% [5] - 中国移动5G专网100%覆盖,提供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保障 [5] 产业生态变革 - 项目推动矿山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质变,运输环节实现零事故,单车年能耗成本下降 [6] - 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提升管理效率,如数据中台实现设备实时监控,绿色化与智能化形成协同效应 [6] - 跨领域协同模式降低企业投入风险,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迭代优化-规模复制的闭环 [6]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通过对矿区地形和作业流程的深度解构,实现技术与生产无缝融合,为技术商业化提供借鉴 [6] - 实践证明无人驾驶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提升效益的利器,推动行业从粗放型开采向智慧化运营转型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