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装备

搜索文档
【新华解读】电力装备稳增长目标公布: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约10% 输配电装备等赛道迎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9-12 13:51
行业增长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10]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10]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10]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4][10] 供给端措施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4][7][8] - 加快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4]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 [5][7] - 提升电力装备智能化水平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5] 需求端措施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4][7][11] - 稳步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基地建设 [4][8] - 有序推进一批沿海核电项目 [4] -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侧储能应用 [4] 国际市场拓展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4][8] - 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 强化产品质量 [4] - 鼓励能源开发企业 装备制造企业 金融机构组团出海 [4] - 深化国际合作 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融入海外供应链 [4] 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 充分发挥首台(套)政策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4][5][8] - 组织开展能源领域首台(套)评定和保险补偿政策 [5] - 通过标准升级引导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5][8] - 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5] 细分领域机遇 - 输配电装备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技术体系形成 [12] - 发电装备供给结构改善 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持续领跑全球 [12] -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提振 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环节迎接深度改造 [12]
重磅政策利好来了!刚刚,直线拉涨停!
天天基金网· 2025-09-12 05:18
政策发布与市场反应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于9月12日联合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3] - 政策发布后电力设备板块局部走高 科华数据直线拉涨停 大烨智能涨5.35% 卧龙电驱涨5.15%[3][5] 行业增长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5][1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5][1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5][11] -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5][11] 重点发展领域 - 加快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推进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6][13] - 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6][13]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6][13]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6][14]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统筹推进关键零部件攻关突破 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创新项目[6][12]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6][15]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6][15] - 提高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7][15] 政策支持措施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7][17]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设备更新[7][17] - 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7][17] - 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14] 企业表现 - 科华数据涨停至69.04元 涨幅10.01% 市值达1356亿元[4] - 大烨智能现价7.87元 涨幅5.35%[5] - 卧龙电驱现价44.11元 涨幅5.15%[5]
涉及风电光伏、核电等 三部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4:55
核心观点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稳增长目标明确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出口量实现增长 [1][3] - 通过八大工作举措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包括提升供给质量 扩大内需 开拓国际市场 强化标准引领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等 [4][5][6][7][8] - 实施四项保障措施确保政策落地 涵盖组织协调 财税支持 调度分析和宣传引导 [8][9] 总体要求 - 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导向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统筹供给需求和发展治理 [2] - 通过提升装备质量 扩大内需 开拓国际市场等举措夯实行业增长基础 [2] 主要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3]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3]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3] 工作举措:供给质量 -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突破标志性装备 [4] - 加快风电等新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 [4] - 统筹推进关键零部件攻关 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创新项目 [4] 工作举措:扩大内需 - 依托能源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建设 [4] - 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稳妥淘汰落后产能 [4] - 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有序开发抽水蓄能 稳步推进核电项目核准 [4] 工作举措:国际市场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全产业链合作 引导企业有序海外布局 [5] - 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合作 鼓励能源企业 装备制造商和金融机构组团出海 [5] - 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融入海外供应链 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5] 工作举措:装备应用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5] - 实施保险补偿政策 支持企业申报项目 鼓励保险替代质保金 [5] - 加快试验验证平台建设 推动资源开放共享 鼓励国企采购创新产品 [6] 工作举措:行业环境 - 研究制定风电装备行业规范条件 引导研发迭代保持合理节奏 [6] - 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 [6] - 支持企业优化招投标规则 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估 推进行业自律 [6] 工作举措:标准体系 - 加快变压器 电机等技术标准升级 引导低端产品更新改造 [6] - 完善电线电缆等行业标准 强化质量要求 [6] - 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 推进标准国际互认 [6] 工作举措:绿色智能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 [7] - 引导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7] -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等能效水平 促进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 [7] 工作举措:产业链协同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 加快向世界级迈进 [7]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7] -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7] 保障措施 - 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 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 [8]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 [8] -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 [8] - 开展政策宣贯 挖掘典型案例 推广成功经验 [9]
关于电力装备行业,三部门印发稳增长工作方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4:28
政策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2] -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的主导性、基础性产业之一 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11] - 方案实施期限为2025年至2026年[11]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1][4][14]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1][4][14]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1][5][14] -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1][5][14]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1][6][14]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1][6][14]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1][7][14] 工作举措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8]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8] - 提高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8] - 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 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8] -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8][17]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8]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8][18] - 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8][18]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8][18]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8][18] - 加强产业链协同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9][27]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9] - 培育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 -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19] - 深化与新兴市场合作 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20] - 鼓励能源开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组团出海[20] - 充分发挥首台(套)政策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21] - 实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 鼓励国有企业采购创新产品[22] - 研究制定风电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4] - 推进标准国际化 为电力装备出口打好基础[24] 保障措施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10]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10] - 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10]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加强企业数据对接共享[10] - 强化组织保障和调度分析[10][28][29]
盘前利好!三部门印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04:14
方案提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 电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 建设,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 设。优化全国电力系统设计,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 应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目标是: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 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 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 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方案提出,推动绿色智能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
利好!三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3:44
行业目标 - 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国内需求扩张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1] -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规范建设 [1]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并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1] - 稳妥有序淘汰落后煤电产能 [1] - 积极推动重大水电建设和抽水蓄能开发 [1]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及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1]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1] -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 [1] 绿色智能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2] -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以适配算力中心等新需求 [2]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 [2] - 提高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2] - 促进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 [2] - 鼓励退役叶片和光伏组件再利用 [2] - 稳妥推进发电机、齿轮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2]
涉及风电光伏、核电等,三部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3:1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增长 摆在首要位置,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挥重点行业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 要预期目标,制定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稳增长工作方案。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9月12日消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 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力争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 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 备出口量实现增长。全文如下: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基建、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拓展 电力装备海外市场。发挥好双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 业链合作,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强化产品质量,打造电力装备品牌形象。支持电力领域对 外承包工程合作,鼓励能源开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组团出海。深化国际合作,鼓励零部件 制造企业积极融入海外供应 ...
涉及风电光伏、核电等,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方案公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2:52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八项举措推动电力装备行业增长,目标包括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等 [1]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供给侧举措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2] - 推动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2] - 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提升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2]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3] - 引导电力装备领域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3] - 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进一步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3]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3] 需求侧举措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2]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2]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2] - 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2] -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基建、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 [3]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3] - 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强化产品质量,打造电力装备品牌形象 [3] 环境侧举措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2] -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引导行业良性竞争 [2] - 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2] - 强化电力装备行业自律,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3] - 研究制定风电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推动风电装备研发迭代保持合理节奏 [3] - 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 [3]
事关电力装备行业,三部门印发!
格隆汇· 2025-09-12 02:20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 [1] 国内需求扩张措施 - 依托能源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3] -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规范建设 [3] - 实施煤电"三改联动"并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3] - 积极推动重大水电建设和抽水蓄能开发 [3] - 核准建设沿海核电项目及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3] -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 [3] 绿色智能转型方向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3] - 引导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3]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应对算力中心新需求 [3]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3] -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3] - 促进风电光伏装备循环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4] - 鼓励电力装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4]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4] -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 -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4]
利好突袭!刚刚,直线拉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2:15
政策发布与市场反应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电力设备板块在政策发布后局部走高 科华数据涨停10.01% 大烨智能涨5.35% 卧龙电驱涨5.15%[3][4] 主要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5][9]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5][9]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5][9] 工作举措:供给质量与需求扩张 - 加快"补短板" 推进关键零部件攻关突破 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创新项目[5][10] - 扩大国内需求 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5][10]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 稳妥淘汰落后产能[5][10]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5][10] 工作举措:国际市场与产业升级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6][11] - 鼓励能源开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组团出海[6][11]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6][13] -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6][13] 工作举措:标准体系与产业链协同 - 加快变压器、电机等技术标准升级 完善电线电缆行业标准[12] - 推进标准国际化 加强技术标准国际互认[12]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14] 保障措施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6][15]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6][15] - 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6][15]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