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看浙江三“变”(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03
能源转型项目 - 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利用海水涨落发电 实现绿色电力生产 [1]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投运 2024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2]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达100% 集卡电动化率预计年内超80% 实现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 [2] 氢能产业发展 - 嘉兴港区投运100辆氢能集卡 每年较传统燃油车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3] - 氢能集卡适合港口作业 附近化工产业提供工业副产氢 可管道直输港区加氢站 [3] - 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64标准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将下水运营 [3] 产业升级改造 - 湖州"转型金融贷"助力鸿昌铝业改造生产线 实现节能提效 [1] - 绍兴上虞区实施腾笼换鸟 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 - 湖州长兴县产业从铅蓄电池跃升为新能源电池 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6] 园区低碳转型 - 杭州茧SPACE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设备改造、资源回收和购买碳汇 实现从每年1771吨碳排放到"零碳"转型 [1] - 丽水经开区整宗回购或处置低效工业企业43家 盘活工业用地716亩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 [6] 循环经济创新 -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开展"秸秆变航油"研究 秸秆可转化为航空燃油、农用地膜和特种纸 [7] - "蓝色循环"模式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8万吨 减少碳排放5.22万吨 废弃物可制成服装、文具等产品 [7] - 台州大陈岛居民通过捡拾海洋塑料垃圾每月增收1000多元 塑料瓶每个0.2元 破旧渔网每公斤5元 [7] 港口绿色升级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前7月集装箱吞吐量747.82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4.66% [2] - 嘉兴港区氢能集卡利用工业副产氢 实现管道直输加氢 降低运输成本 [3]
济源税务:“税务蓝”为传统产业注入“绿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06
核心观点 - 税务部门通过精准服务组合拳和绿色税惠政策 驱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将绿色税单转化为企业向新向绿的澎湃动能 [1][2] 税务支持措施 - 组建绿色转型服务专班 下沉重点企业一对一梳理政策 定制绿色税惠政策清单 涵盖环保节能设备投资抵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水资源税减免等多项针对性政策 [1] -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与水利财政等部门协同 动态跟踪企业用水等关键数据 支撑高效享受水资源税减征等联动优惠 [1] - 深化政策找人机制 依托税收大数据优势 优化事前辅导事中提示事后核查全流程服务 确保绿色税惠政策精准滴灌到创新研发和绿色生产一线 [2] 企业受益案例 - 河南金马能源获得142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 为氢能技术研发和绿色生产规模扩大注入信心 [1] - 济源钢铁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每年节省超千万元资金持续投入研发 成功突破超高纯净度电渣钢锭技术 提升产品竞争力 [2] - 河南豫光金铅上半年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1.29亿元 加速推进6N级高纯金属量产进程 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2] - 河南豫光锌业通过系统性节水改造 单位锌锭取水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 获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 2025年上半年享受水资源税减免11.9万余元 [2]
降碳、减污、扩绿……重磅数据出炉!多角度透视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成果
央视网· 2025-08-16 03:22
双碳政策顶层设计 - 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份顶层设计文件 [3] - 部门层面制定12个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30余项支撑保障方案 [3] - 31个省(区、市)均出台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3] - 中国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5] 能源结构调整 - 2024年煤炭消费比重从2020年的56 8%降至53 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5 9%提升至19 8% [1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截至2025年6月底达21 59亿千瓦,占总装机59 2% [8][13] -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面积达209亿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近50% [14] 节能减排成效 - 2024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1 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7] - 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超97%,节能建筑占城镇既有建筑比例超66% [14] 产业绿色转型 - 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9] - 能源结构、交通运输体系、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 [10]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国有超64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央视网· 2025-08-15 18:52
国家碳减排政策体系 - 我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制定各行业各领域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措施 [1] -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3] -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 [3] 绿色产业发展成果 - 已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3] - 202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5] 未来政策方向 - 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7] -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7] - 加快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政策制度 [7] - 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管理 [7] - 持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7]
让硬核制造与诗意栖居共融——宁波高质量奏响新时代“两山”转化澎湃乐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01:49
绿色能源转型与创新 - 中远海运集运在舟山港使用高硫生物燃料油减少船舶20%碳排放量 [7] - 大唐长大涂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年发电量满足11万户居民需求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万吨 [19] - 风电装机达153.1万千瓦 光伏装机达884.1万千瓦 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4.9% [21]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昌亚新材料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新材料替代玻璃包装 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 [7] - 家联科技将甘蔗渣转化为全降解餐盒 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1] - 三大国家级开发园区全部创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 污染物减排保持高水平 [21] 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 - 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9%创历史新高 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国家二级标准 [8]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110.7公里 近三年完成矿山修复397.1公顷 森林覆盖率保持40% [12] -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99.5% 垃圾分类工作居全国大城市首位 [22] 绿色金融与制度创新 - 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4573笔 交易额达5.83亿元 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账户 [12] - 探索绿色保险、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碳资信等绿色金融产品 [20] - 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 预计新增超3000家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11] 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 - 象山南部诸湾去年接待游客769万人次 村民户均增收2.3万元 [28] - 海曙区九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通过生态产业链带动山区致富 [28] - 滕头村形成20亿元规模生态经济集群 村民人均收入达8.5万元 旅游收入1.28亿元 [2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9% 高于规上工业5.2个百分点 [21]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 实现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21] - 镇海炼化建成年产10万吨生物航煤装置 年减排量相当于停驶5万辆轿车 [21]
轻工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
消费日报网· 2025-08-06 02:52
政策导向与战略规划 -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 明确提出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支持有条件地区率先建成零碳园区 分步骤推进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在"十五五"期间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选树100家绿色制造标杆企业 [1]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发布灯具 光源 控制装置三项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2] - 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电冰箱 房间空气调节器等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2] - 自行车协会发布电动自行车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团体标准 造纸学会发布纸制品碳足迹核算指南 [2] - 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举办碳足迹评价与碳资产管理专业培训课程 [2] 数字化转型与实施路径 - 轻工业信息中心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碳足迹核算落地 碳标签成为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核心工具 [3] - 信息中心发起《鼓励建立碳标签体系倡议书》 倡导企业构建标准体系 建设服务平台 打造实践标杆 [3] - 推动行业实现全过程控碳转变 从成本竞争转向碳值竞争 促进传统制造向数字绿色融合转型 [3]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9:25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旨在通过金融政策工具优化和多元化金融服务 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1][2][3] - 到2027年 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 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7] 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8]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8]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9]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10] - 支持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 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10] 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 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融资支持力度 [11] - 发挥融资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 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环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 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 [11]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12][13] - 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13] - 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 推动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以及产能置换政策的项目和企业 [13]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 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 [14]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14]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15] 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布局 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16]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制度 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16]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属地分支机构的授权 [17] - 高质量建设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 加强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和专业服务 [17] - 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 [18] -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 有序扩大外资企业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 [18][19] - 优化完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业务 完善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提升企业利用外资效率 [19] 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 - 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20] - 支持银行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授信评价模型 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和准入标准 [20]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20]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 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 [21] - 鼓励金融机构向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派驻金融专员常态化驻企驻园 [21]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22] - 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持续加大项目推送、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力度 [22] - 鼓励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健全资本补充机制、加强再担保和风险补偿、优化绩效考核等方式为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23]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和预警机制 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风险评估 [23]
挥去三色浓烟 走来“五彩晶桥”——解码南京“污染重镇”的绿色重生之路
南京日报· 2025-08-04 01:53
核心观点 - 晶桥镇通过关停化工企业、治理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从污染重镇发展为健康江苏样本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农业、文旅、康养及碳中和产业 [3][4][5] 生态环境治理 - 关停观山化工园区内39家化工企业 结束硫酸、复合肥、苯甲酸等化工产品生产 [3] - 投入近亿元整治新桥河水环境 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以上 [4] - 实施河塘清淤、水库生态修复等工程 覆盖126个村庄河塘和24条河道 [4] - 投入8000多万元对31个自然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82个规划保留村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4] 农业转型升级 - 水晶村螃蟹养殖规模从数百亩扩展至万亩 成为溧水最大养殖基地 [7] - 带动300多户农户年户均增收10多万元 "富财圩螃蟹"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7] - 曹庄富硒生态园开展"炭基农业"实践 使用炭基有机肥使土壤每亩固碳100公斤 抵消350公斤稻谷的二氧化碳排放 [9] 文旅产业发展 - 打造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等旅游片区 开展"五彩晶桥乡村休闲游"系列活动 [7] - 2024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17.6亿元 [7] - 石山下村建设5000平方米营地 含房车宿营区与户外活动区 [1] 康养产业布局 - 聚焦大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形成三大产业园区 [8] - 引进普谦医药、富利医药等智能化医药物流企业 南京聚力医药研发基地等项目落户 [1][8] 碳中和探索 - 全省率先建设"零碳田园" 通过炭基有机肥实现农田碳平衡 [9] - 大唐晶桥新能源项目总投资6.7亿元 利用废旧矿坑建设80MW绿色能源项目 [10] - 计划申报"长三角碳汇农业示范基地" 向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经验 [10]
“改身换命”获新生——山煤国际经坊煤业让煤矸石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7-23 09:57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转型 - 煤矸石从固体废物转变为新型建材原料,制成高强度煤矸石砖,性能优于普通砖[2][4] - 砖块硬度达普通砖3倍以上,原料100%采用煤矸石不含黏土,防潮抗震性能突出[4] - 2024年1-6月销售标砖3600万块,同比增长43.8%,增收380万元[4] 技术突破与工艺升级 - 2004年投资1700万元建成年产3600万块砖的建材厂,2008年新增自动化生产线使产能提升至6500万块/年[13][17] - 采用全硬塑真空挤出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品率从90%提升至98%以上[17][18] - 细锤式破碎机使煤矸石颗粒度降至0.2毫米以下,完全替代黏土成分[18] 环保效益与循环经济 - 每年可消化煤矸石30万吨,相比填埋处理节省成本1800万元/年[8][13] - 建成"煤矸石-标砖-治污-废热回收"全链条系统,烟气排放低于国家超低标准[21][25] - 废热回收技术获行业科技进步奖,为6.8万平方米区域提供供暖[25] 市场拓展与经营成果 - 销售模式从被动转为订单式,覆盖周边省市建筑市场[4][5] - 建厂首年消耗煤矸石10万吨,新增产值720万元[15] - 厂区绿化率达46%,入选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25][27]
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试产成功
快讯· 2025-07-11 11:39
项目突破 - 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在广东揭阳试产成功 [1] - 该项目是全球首创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并成功通过工业化验证 [1] - 历史上首次全面打通废塑料高值化、无害化利用的产业化路径 [1] 技术优势 - 采用全球首创的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术 [1] - 通过深度催化裂解可将低值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 [1] 环保效益 - 处理5000万吨废塑料可减少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可替代1亿吨原油 [1] - 对替代化石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示范带动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