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科技革命

搜索文档
杨德龙:千方百计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强 是提振消费最有效手段
新浪基金· 2025-07-02 06:0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消费是经济增长最重要动力 过去两年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 高于投资和出口贡献之和 [1] - 政策层面连续出台文件强化消费支撑作用 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关于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1] 金融支持消费的政策举措 - 需求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增强消费信心和能力 [2] - 供给端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包括债券市场融资支持 股权融资发展 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公募REITs [2] - 资本市场被定位为促消费的加速器和稳定器 通过财富效应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 [2][3] 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 工资性收入提升面临困难 财产性收入成为提振消费重点 [3] - 房地产市场难以支撑财产性收入增长 资本市场成为主要渠道 [3] - 股市上涨产生的财富效应可直接带动消费增长 例如去年国庆消费与股市大涨的关联 [3] - 债券基金和公募REITs等产品提供稳定收益 转化为消费现金流 [3] 资本市场发展与消费提振 - 吸引居民储蓄转移至资本市场是关键 过去四年居民存款增加近60万亿 [4] - 上证指数从去年低点回升近千点 涨幅超过20% 市场已有起色 [4] - 机构投资者需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推动牛市持续 [4] - 国家队托底和机构资金入市形成良性循环 增强市场信心 [4] 科技产业与市场行情 - 人工智能等科技方向仍具投资吸引力 包括人形机器人 无人驾驶 芯片半导体 [5] - 下半年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 带动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 [5] - 当前处于吸引轮行情初期 需因势利导推动慢牛形成 [5]
深圳新一轮综改“置顶”,不止于吸引顶尖科学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5:00
深圳科技创新人才聚集 - 国际神经生物学专家陆伟、丹扬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反映深圳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2] - 2023年深圳920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居全国城市之首[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R&D经费投入强度6.46%,居全国第二[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深圳新一轮综改试点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置于首位,探索科研自由与举国体制兼容、市场效率与基础研究平衡[2] - 推行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人才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3][12]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闭环[4] 深圳科技创新生态优势 - 深圳科技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华为、比亚迪等行业龙头在特定领域突出[6] - 过去十年深圳新建8所高校,全市高校达17所,建成鹏城国家实验室等4000余家创新载体[7][8] - 深圳高校与科研机构历史包袱少,易于打破传统壁垒,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8] 年轻科研团队与创新潜力释放 - 深圳湾实验室30-40岁青年PI占比超60%,市场化、国际化环境利于年轻科学家实现价值[11] - 《意见》要求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深化科研经费改革,试行长周期考核[1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招聘唯才是举、岗位适配[13] 未来产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科创学院孵化"00后"创始团队企业,两年内实现从无到有并获得天使轮融资[16] - 深圳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融合,高校专业设置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7]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与腾讯、华为等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9]
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中期投资策略:智启新程,人形进阶
民生证券· 2025-06-10 08:38
核心观点 - 2025年年初以来通用机器人量产逐步落地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和通用能力跃升起点 全球将有万台以上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 [3][6] - 短期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特种场景 中期有望应用于制造场景 远期有望应用于民用场景 远期人形机器人有望降价至2万美元/台 达到与汽车相近销量 [6] - 投资建议为软件端关注大脑和小脑环节投资机会 硬件端关注技术路线未定型、有增量空间的零部件环节 量产应用关注布局通用机器人垂类场景应用相关标的 [4][6][90] 行情复盘 行情发展历程 - 2025年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升温 特斯拉产业链与国产机器人链为核心主线 2022 - 2024年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的产业化进程深化是行情主要驱动力 202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业链加速发展 目前海内外共同引领板块发展 [13] - 2022 - 2025年经历概念萌芽与赛道建立、大模型热潮激发、具身智能推动等多个阶段 各阶段有不同事件催化行情 如特斯拉发布原型机、工信部发布相关政策等 [15] 细分赛道投资热点 - 年初以来 技术路线未收敛且有增量空间的灵巧手零部件、传感器、轻量化环节以及垂类场景应用等细分赛道成为投资热点 [17] 进程加速,初试锋芒 科技革命背景 -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发生 通用机器人结合硬件技术进步与人工智能 有望解放社会生产力 前三次产业变革以“体力革命”为特点 第四次以“智力革命”为特点 [21] -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大国实力变迁的关键节点 [22] 中国发展优势 - 政策上 自上而下发布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密集发布 还有行业标准出台 [26][27] - 先进制造方面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达27.63万台 占全球总量的51% 为智能机器人应用端创造先机 [26] - 数据上 中国已成为数据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预计2027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76.6ZB 占全球总量的27%左右 [29] 真实场景挑战 - 2025年人形机器人参与多项赛事 如半程马拉松赛事、机甲格斗擂台赛、ICRA 2025的WBCD比赛等 对机器人本体、感知、运控算法及续航能力等提出考验 [36] 发展历程类比 - 类比汽车发展历程 革命性技术成熟需经过真实场景检验 早期汽车赛事虽短期内暴露问题 但长期推动技术成熟 [37] - 类比PC发展历程 未来十年或成为通用机器人的关键十年 目前机器人和AI融合类似PC行业硬件与软件结合带来的突破 [42] AI赋能,短板补齐 具身大模型挑战 - 具身智能大模型发展处于早期阶段 是短板 面临数据稀缺、泛化性低等挑战 行业内有通过仿真数据和建立数据采集厂等思路突破数据困境 [49] 企业技术进展 - 英伟达提出“三个计算平台”系统架构 构建全流程开发生态 有应对数据稀缺等问题的工具 [54]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可利用第一人称视频学习新任务 下一步目标是利用第三视角随机互联网视频训练 [57] - Figure AI发布自研人形VLA模型Helix 拥有双系统架构 具备高频控制特性及泛化能力 [64] - 智元机器人自建数据采集工厂 发布通用具身基座模型启元大模型GO - 1 推出三大产品线 [69] - 银河通用以仿真数据为主 发布两款大模型 以轮式机器人开始商业化落地 [74] 量产开启,蝶变之始 机器人形态与应用 - 人形机器人是通用机器人最高级形态 具备与人类环境较大适配度 未来“人形&类人形机器人”有望占机器人总应用量的20% - 30% 通用机器人有望在部分垂类场景率先应用 [77] 量产情况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多家主机厂给出交付预期 美国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或达1.8万台 预计全球将有万台以上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 [81][83] 硬件成本 - 通用机器人硬件方案未收敛 本体、执行器、灵巧手、触觉传感器等方面存在多种方案 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有边际变化及增量环节 [85] - 大规模量产后人形机器人售价有望降至2 - 2.5万美元 核心硬件成本预计达10.10万元 占总成本的69% 高性能通用机器人平台有降本空间 [84][85] 投资建议 - 软件端关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成果、高算力AI芯片国产替代及机器人域控制器等大脑环节投资机会 关注工业控制领域相关标的布局 [4][89] - 硬件端关注高自由度灵巧手、高精度多维力/触觉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零部件环节 [90] - 量产应用关注布局通用机器人垂类场景应用相关标的 [90]
杨德龙:全球资本纷纷流入中国资产 带来估值回升机会
新浪基金· 2025-06-10 04:0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持续上攻,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整数关口,人形机器人、AI医疗等板块表现突出[1] - 市场行情呈现哑铃形状:科技板块大幅上涨与大资金偏好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并存,银行股屡创新高[1] - 科技板块活跃度有望贯穿全年,下半年科技股或成主导力量,包括苹果产业链、英伟达产业链等细分领域[1] 科技行业 - 第四次科技革命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被视为AI与消费结合的最佳落地场景[1] - AI应用细分领域(如AI医疗)持续上攻,创新药板块盈利回升并逐步走出集采影响[3]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共振,工程师红利和政策支持提升科技企业估值[6] 消费行业 - 传统消费板块表现低迷,飞天茅台批发价跌破2000元大关,终端需求下降引发社会库存抛售[2] - 新消费领域(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表现突出,反映消费习惯变化[2] - 传统消费股(品牌白酒、中药)估值处于低位,分红率上升可能吸引中长期投资者[2] 医药行业 - 创新药板块受益政策利好和年报盈利回升,形成反转趋势[3] - AI医疗崛起激活医疗板块,老龄化加剧提升医药需求,核心研发能力药企受关注[3] 宏观经济与政策 - 5月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上涨0.6%,稳增长政策或加码以推动物价温和回升[3] - 前5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对非洲出口增速亮眼[4] - 外资加速流入A股和港股,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科技资产重估吸引全球资本[5] 外贸与资本流动 - 5月出口增速6.3%,稳外贸政策推动进出口提质升级,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受关注[4] - 全球资本涌入中国市场,主权基金和外资投行加大A股调研力度,提升资产估值水平[5][6]
168万在校生,“中国大学生第一城”诞生
虎嗅· 2025-06-09 05:04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 -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毕业生1222万人,均处于历史高位[2] - 随着人口见顶和科技革命推进,城市间人才争夺战加剧[3] - 大学作为"人才港",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意义[4] 大学生数量分布 - 全国8座城市在校大学生超百万:广州168万、郑州150.8万、武汉141万位列前三[5][6] - 成都首次突破130万反超重庆,北京/南京/西安等传统教育大市均超百万[7][8] - 部分城市每10人中就有1名在校大学生,人才密度显著[11] 高等教育质量梯队 - 北京在学研究生47万,毕业人数已超本科生,全国独有[17][18] - 6城研究生超15万: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广州[15] - 高等教育梯队划分: - 第一梯队:北京/上海/南京 - 第二梯队:武汉/西安/广州/成都 - 第三梯队:杭州/长沙/天津/合肥[20] 经济强市的高教短板 - 深圳在校大学生仅20万(广州1/8),苏州30.4万(南京1/3)[26][27] - 万亿GDP城市高校数量悬殊:北京92所vs深圳10所[28] - 非省会经济强市(如宁波14所/佛山6所)普遍弱于中西部省会[25][28] 经济强市高教建设 - 深圳10年新建10+高校,包括哈工大深圳/港中大深圳等第一梯队院校[34][36] - 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分已超本部,显示城市竞争力[37] - 苏州引进20+985分校/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聚焦新工科[39][41] 人才流动趋势 - 武汉/合肥/哈尔滨等重点高校毕业生留存率仅30%左右[48][49][50] - 深圳虽高校少但吸引大量外地毕业生,大学学历人口全国前列[51] - 武汉/安徽等地设定毕业生留存率目标(如中科大留皖率40%)[54]
中欧重磅发布!一图读懂《AI产业链投资图谱》
新浪基金· 2025-05-16 07:17
人工智能技术架构 -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实现感知、推理与决策,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动驾驶等领域 [3] - 基础层包括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算法框架,技术层涵盖AI技术、生产工具、LLM模型等,应用层涉及电商、医疗、金融等行业 [4] - AI芯片专为AI计算设计,相比普通芯片具有高度并行计算、高算力低延迟、功耗效率更优等特点 [8][9] AI基础设施 - AI服务器专为AI应用设计,配置高性能AI芯片、大容量内存,强调并行计算能力,适合深度学习训练和大数据处理 [10][11] - 算力需求增加推动海外ASIC芯片及配套产业链发展,国内推理芯片、存储方案等国产替代机会显著 [12] - 大模型需数据、算力、算法三要素支撑,通用大模型参数量达百亿级,垂直大模型聚焦特定领域需求 [14][16] AI应用场景 - AI Agent具备自主决策能力,可替代重复工作、降低使用门槛,或成为下一代交互入口重构流量分配 [18][21] - 机器人行业2024-2026年规模或从10亿增至1000亿,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将率先落地 [23] - 智能驾驶L4级别预计2030年实现,AI加速技术平权,Robotaxi等出行服务市场空间或达万亿级 [26][27] 智能硬件发展 - 穿戴设备集成传感器与AI算法,智能眼镜、医疗级设备等提升用户体验 [28][29] - 基金布局聚焦AI+智驾、终端设备、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全产业链机会 [31]
杨德龙: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精髓是发现好行业 坚守好公司
新浪基金· 2025-05-12 05:45
巴菲特退休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未来 - 巴菲特宣布年底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 由格雷格·阿贝尔接棒 现场反响热烈包含不舍与敬意[1] - 巴菲特60年投资生涯为伯克希尔创造55000倍回报 普及价值投资理念改变全球投资者习惯[1] - 市场担忧接班人能否延续巴菲特投资能力 伯克希尔股价在会后首日下跌近5%反映不确定性[2] - 巴菲特幽默回应称若去世后股价上涨将"尴尬" 当前下跌反而体现市场对其认可[2] 中美科技竞争与机器人产业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差距缩小 大模型以1%成本训练出性能优于GPT的模型[3] - 中国芯片领域取得突破 英国在上海展出芯片设备 机器人成为A股最抢眼板块[3] - 人形机器人或成中国第四大产业赛道 复制新能源汽车成功经验 具备完整产业链和低成本优势[3] - 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展现优势 如第六代战机和东风41导弹 应用端落地成本较低[4] - 机器人发展阶段类似2019年新能源车 养老机器人行业标准已出台 未来或扩展至家庭保姆领域[4] 贸易战与货币体系变革 - 美国关税战引发美股 美元指数和美债大跌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5%以上[5] - 巴菲特明确反对贸易战 称美国是自由贸易最大受益者 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资本流出[6] - 人民币结算体系在东盟和中东推进 去美元化加速 因担忧美元被用作制裁工具[7] - 黄金价格突破3500美元 反映美元信用下降 中国央行加大黄金储备提升人民币含金量[7] - 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提升 目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 未来可能超过欧元改变货币体系格局[7]
任泽平年度演讲金句
泽平宏观· 2024-12-23 14:14
新周期与长期乐观主义 - 顺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强调长期乐观主义的重要性[2] - 成功公式为勤奋加顺势而为,认知边界决定成功上限[2] - 团队价值高于平台,同行者与过程比目标更重要[2] 全球降息周期与制度经济学 -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特朗普政策或加剧经济分化[7] - 包容性制度促进繁荣,掠夺性制度导致贫困[7][13] - 中国需经济刺激与制度改革并行释放增长潜力[7][10] 第四次科技革命突破 - 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领域加速突破[19] - 中国商业航天快速追赶,生物制造技术可"制造万物"[19] - 活跃资本市场为科技革命提供资金支持[19] 中国经济刺激与新质生产力 -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窗口开启,重点发展新基建[23][26] - 保护民营经济效果堪比十万亿刺激[23] - 新基建是拉动经济最优路径[23] 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亚洲尤其东南亚是出海主要目的地(越南3.2%、印尼4.2%)[30][31][32] - 全球化本质是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入大航海时代[30] 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发 - 2025年为AI超级应用元年,图像识别、人形机器人等将爆发[34]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是AI决胜关键[34] 新能源革命双阶段 - 上半场电动化(汽车/锂电),下半场智能化(智能驾驶/储能/氢能)[37][38] - 2021年提出"不投新能源如20年前错过房产"[37] 消费升级与国潮趋势 - 消费回归以人为本,兴趣消费、文化消费崛起[42] - 国潮出海风头正劲,竞争重点转向品质创新而非价格[42][45] 后房地产时代特征 - 市场进入分化阶段,人口向都市圈集聚[46][52] - 改善型需求主导,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47] - 行业模式转向"三高"(质量/科技/能级)[49] 银发经济与人口战略 - 应对老龄化需发展银发经济,提振生育率[54] - 儿童早期发展受重视,代际特征划分社会群体[54]
任泽平:对2025年的五大洞察
泽平宏观· 2024-12-22 15:14
新周期与科技革命 - 全球经济低谷往往酝酿产业浪潮和科技革命,当前正处于新周期起点 [5][12] - 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7个领域爆发 [8][15] - 特斯拉和英伟达分别代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革命,英伟达市值达3.5万亿美元,相当于A股市值30% [12][15] 货币政策与国产替代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宽松打开窗口,时隔14年重新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7][13] - 2025年国产替代与新质生产力将受空前重视,中国在1~N技术迭代中具备市场与场景优势 [8][13]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1/3,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内卷,出海与扩大内需成为应对策略 [13]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1200万辆(占乘用车总量46%),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15] - 智能驾驶是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革命的交叉领域,下半场机会集中在储能、氢能领域 [8][15] - 氢能发展空间巨大,绿电占比未来或超80%,储能技术需求迫切 [15] 房地产与资本市场 - 中国房地产总规模430万亿元(为GDP的3.4倍),占居民主要财富,短期可通过住房银行化解风险 [16] - 繁荣资本市场对消费与创新至关重要,需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3亿股民财富效应显著 [9][17] - 房地产占GDP比重从11%降至6%~7%,但仍拉动60多个上下游行业 [16] 企业出海战略 - 出海是大势所趋,美国市场占全球GDP26%,中国企业已具备高端化出海能力 [18][19] - 成功出海企业如海尔、美的海外营收占比超50%,出海空间可达5~10倍 [19] - 需学习日本抱团出海经验,注重本土化运营与ESG形象建设 [15][19] 人工智能与产业应用 -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潜力巨大,可能突破癌症、渐冻症等治疗技术 [15] - 中国智能制造优势显著,拥有全球最完整供应链,生产效率变革将率先实现 [14] - 数据丰富度与14亿人口市场为AI应用提供独特场景 [13]
任泽平年度演讲: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泽平宏观· 2024-12-20 19:53
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 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企业出海全球化加速 [5][8][13] - 企业家画像呈现三大特征:对形势认识清醒、积极求变、关注新工具如人工智能 [10][11] - 成功=勤奋+顺势,雷军案例显示选对赛道比勤奋更重要,小米抓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流量红利实现跨越 [15][1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英伟达市值达3.5万亿美元超A股30%,百度文心大模型国内应用率近六成 [20][21] - 新能源革命加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超50% [157][158] - 出海成为企业突围方向,全球82亿人市场是国内的5-10倍空间,"出海四小龙"崛起 [26][109][111] -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泰康保险打通保险+养老产业链,连续7年世界500强 [26][28] - 直播电商重塑零售,东方甄选转型成功,字节跳动张一鸣登顶中国首富 [28][30] - 兴趣消费兴起,名创优品IP联名模式带动二次元品类销售环比增50% [30][32] 科技革命突破 - 低空经济场景落地,小鹏汇天飞行器试飞比驾车快20分钟,广东形成产业集群 [72][74] - 商业航天成本革命,SpaceX实现火箭回收技术突破,发射成本降至NASA1/10 [74] - 生物制造可解决60%全球物质生产,人工合成淀粉速率达自然8.5倍 [76][78] - 可控核聚变或成终极能源,氘氚反应能量是核裂变4倍,2030-2040年或商用 [78] - 量子计算突破算力边界,谷歌Willow芯片推动AI大模型、药物研发等领域 [80] 企业战略案例 - 名创优品全球开店7400家,海外占3000家,营收半壁江山,与奢侈品牌比邻 [123] - 欧定衬衫通过AI量身定制+高弹技术,4年畅销56国成30万精英首选 [127][129] -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输出海外,海外营收占比从29%提升至52% [129] - 海信电视全球市占13.6%居第二,连续17年体育营销打造国际品牌 [130] 人工智能发展 - AI超级应用分四类:智能体(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专业大模型(Sora)、消费电子(Vision Pro)、科研(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60%) [143][146][147][150] - 深度学习革命获诺奖肯定,GPU并行计算突破算力瓶颈,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 [136][140][156] - 百度iRAG技术消除AI幻觉,无代码工具"秒哒"降低开发门槛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