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观酒|演唱会挤满了白酒赞助商,歌星能否成渠道去库存救星?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01:06
行业趋势 - 演唱会成为白酒企业营销新路径,包括主办、冠名和赞助等形式,一线酒企和地方酒企均参与其中[2][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演出经济持续增长吸引白酒行业关注[3] - 白酒行业高库存问题突出,渠道终端动销不畅,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传统促销方式效果有限,冠名演唱会成为去库存的新尝试[11] 营销模式 - "买酒赠票"成为酒企重要营销动作,通过购买高价酒产品赠送演唱会门票拉动销售[2][4] - 洋河股份赞助刘德华演唱会为例,获赠价值2580元门票需消费三四万元,价值1000元看台票需消费上万元[4][5] - 习酒通过购买25箱窖藏1988(价值超5.8万元)赠送3张刀郎演唱会门票[6] - 地方酒企如金种子酒、黄鹤楼、丛台酒等均采用类似模式,最高档门票需消费5200元至7590元不等[8][9] 企业案例 - 茅台文旅赞助的"黄小西"音乐节爆火,间接带动茅台IP小茅、端午礼盒及台源酒销售[9] - 洋河去年赞助刘德华演唱会36场,"买酒送票"或带来超1亿元销售额[12] - 习酒冠名刀郎线下巡回演唱会,郎酒、舍得酒业等头部企业也加入赞助行列[3][6] 效果评估 - 短期内"买酒赠票"可带动动销,但终端吸货能力有限,产品最终流向难以监控,长期效果不理想[2][13] - 歌星团队对"买酒赠票"模式有否决权,某鸡尾酒品牌因歌手团队反对未能实施[13] - 演唱会赞助提升品牌力的性价比高,老牌艺人更匹配白酒目标受众,有助于锁定高净值客户群[13] 行业数据 - 2024年一季度白酒规上企业887家,同比减少102家,销售额1963.04亿元(+0.38%),利润580.07亿元(-0.73%)[11] - 白酒行业供给端增长放缓,渠道库存仍处高位,部分经销商库存同比下降但部分产品仍高企[11]
以演兴城开新局 演出经济驱动文旅消费增长
消费日报网· 2025-05-28 02:41
演出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为演赴城"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带动酒店、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消费大幅增长 [1] - 美团旅行报告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音乐节、演唱会周边吃住玩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80% [3] - 北京昌平区通过音乐节整合文旅资源实现综合收入6593.05万元,延庆区草莓音乐节三天内直接和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 [3] - 二、三线城市如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增长2.4倍,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带动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3倍 [3] 政策创新与IP赋能 - 南京设立专项资金对优秀演出剧目实施补贴,比例最高达每张票价的50%,形成演出产业集聚效应 [5] - 苏州出台政策对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主办单位予以奖励,售票超5万人次按每人次15元奖励,超10万人次超出部分按每人次20元奖励 [5] - 湖北宜昌《三峡千古情》演出416场营收突破1亿元,带动宜都酒店入住率增长120%,旅游总收入增长超40% [6] - 扬州七河八岛音乐节通过打造特色音乐IP吸引全国消费者,西安音乐厅十余年举办4100余场音乐会接待听众超217万人次 [7] 行业转型与未来趋势 - 行业从"明星依赖"转向"IP孵化",从"流量竞争"转向"生态共建",从"短期火爆"转向"长效运营" [7] - 未来趋势包括"沉浸式"体验升级(如湖北宜昌《三峡盛典》采用全景多媒体等技术)、"在地化"深度融合(如南京"秦淮灯会")、"国际化"布局加速(如西安国际音乐节) [8] - 当前挑战包括演艺空间不足、内容供给缺乏、地域分布不均、艺术创作与表演质量参差不齐 [8]
端午逃离人挤人:国内游奔向“微度假”,出境游迎来 “捡漏期”
观察者网· 2025-05-27 10:16
旅游市场趋势 - 端午假期呈现"平价低峰"出游趋势,本地游、周边游为主导市场格局 [1] - 融合微度假、避暑游和民俗体验的复合型旅游方式成为市场新宠 [1] - 亲子游与携宠出游形成叠加效应,预计主题乐园将迎来客流高峰 [1] - "中心城市辐射周边"模式兴起,小众城市成为新兴"冷门好去处" [1] 消费特征与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国内游市场呈现"短途主导、民俗升温、美食引流"特征 [4] - 旅客出行范围高度集中于"2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铁圈" [4] - 湖南岳阳、贵州黔东南、福建龙岩等端午民俗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20%以上 [6] - 广东佛山因叠滘龙舟赛"出圈",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67% [6] - "龙舟""粽子"关键词搜索量一周内环比增长270% [6] 亲子与宠物旅游 - 亲子游出游人次占比接近40%,2-3天行程占比超80% [7] - 宠物酒店热度同比增长20%,近20%酒店开放携宠入住且均价溢价30% [7] 音乐节与演出经济 - 音乐节、演唱会成为端午文旅新引擎 [7] - 晋城、德州、常州因举办演唱会,酒店热度成倍飙升 [7] - 热门演出带动举办地周边景区客流增长40% [7] 入境游市场 - 端午假期入境游酒店搜索热度增长超过100% [11] - 入境游前十目的地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 [11] - 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游客数量增幅达40%-50% [11] 出境游市场 - 上海—大阪、上海—首尔等3小时内飞行时长的出境航线受欢迎 [12] - 埃及、俄罗斯、越南等特色目的地酒店热度分别上涨193%、133%和119% [12] - 端午节首日飞往曼谷、济州岛等目的地部分单程机票仅500多元 [12] - 新加坡、韩国济州岛、泰国普吉岛等免签滨海目的地热度上涨显著 [12] - "济州岛"相关攻略热度涨幅超过280%,"新加坡亲子游"热度大涨340% [12] 国际机票价格 - 6月7日国际机票均价相比前一日增长近20% [13] - 6月17日国际机票均价预计或将突破3000元 [13]
年轻人流行“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折射出演出经济的巨大潜能
第一财经· 2025-05-26 09:48
演出经济整体发展态势 - 演出经济正以"流量聚变"态势重构城市消费与文化底层逻辑,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 [2] - 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连续两年稳定在60%以上,18-34岁观众占比超70%,形成"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常态化经济行为 [2] 区域市场表现 - 四川省2024年营业性演出达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票房近30亿元),较2023年增长60%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 - 上海2024年演出票房51.7亿元居全国首位,北京一季度大型演出票房同比激增171.7% [4] - 海口通过"免税+演艺"模式使观演游客人均消费超6000元,石家庄"摇滚之城"品牌带动年均120场演出 [4] 消费激活路径 - 青岛2024年大型演出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19.4亿元,门票与综合消费比达1:4.8 [2] - 成都"演出+会展"模式使糖酒会期间展会交易金额增长23%,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41% [2] - 北京小剧场场均带动周边商业体客流量增长15% [2] 文化IP转化与传播 - 四川川剧、音乐剧《苏东坡》2024年票房超5亿元,抖音话题播放量破80亿次 [3] - 兰州黄河主题演出引入AR技术带动景区夜游收入增长40% [3] - 2024年演唱会相关短视频播放量228亿次,小红书笔记超800万篇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打卡—二次创作"闭环 [3] 技术创新应用 - 兰州"数字门票"实现公交免费换乘与景区折扣权益,成都复制该模式带动周边商业消费增长28% [5] - 乌鲁木齐音乐节线上观众规模达线下10倍,兰州AR互动功能让观众参与非遗文化场景虚拟重构 [5] 政策支持体系 - 北京对首演项目、原创IP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将"市外观众占比"纳入考核指标 [7] - 兰州大型演出审批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石家庄年均举办120场摇滚演出实现"零安全事故" [7] - 西北五省"丝路演出联盟"推动跨区域巡演场次增长45% [7] 文化生态建设 - 四川川剧年轻观众占比从38%跃升至65%,"川剧元宇宙"数字藏品创造超2亿元IP授权收入 [7] - 兰州《黄河・回响》剧目相关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50亿次 [7] - 成都建设"民谣之都"标签,兰州规划"黄河音乐季"串联沿岸20个城市 [7]
深圳促消费要抓住“行走的GDP”
深圳商报· 2025-05-12 17:02
深圳演出市场概况 - 国际乐坛巨星玛丽亚·凯莉在深圳体育场完成首秀,其全球专辑销量超过2亿张 [1] - 2025年一季度深圳营业性演出场次达4647场,同比增长15 6%,观众94 16万人次,票房收入2 35亿元 [1] - 国际摇滚天团Imagine Dragons、刀郎等艺人完成多场演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莎拉·布莱曼即将献演 [1] 市场驱动因素 - 硬件支持:深圳拥有光明大剧院、春茧体育馆、滨海艺术中心、龙岗大运中心等优质场馆,覆盖"东西南北中"区域 [1] - 城市管理能力:龙岗交警采用"无人机巡检+铁骑疏导"模式保障数万人聚集的刀郎演唱会,配套医护团队和免费寄存服务 [2] 演出经济效应 - 玛丽亚·凯莉演唱会门票收入预计超2000万元 [2] - 刀郎演唱会期间周边酒店均价达900元/晚,预订率超95%,周边产品单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粉丝应援投入超1000万元 [2] - 演出经济拉动酒店、餐饮、周边产品及旅游业,被形容为"行走的GDP" [2] 服务性消费战略 - 深圳以演出经济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成为提振内需重点,精神层面消费(文旅、教育等)具有高附加值和边际效用 [3] - 深圳优势:人均可支配收入领先、管理人口2000万、城市配套完善、交通优势明显,利于深耕服务性消费 [3]
演出经济如何成为“抢不走的GDP”
经济日报· 2025-05-10 22:12
演出经济规模与增长 - 今年"五一"假期音乐节演唱会周边吃住玩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80% [1] - 去年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达64.2% 其中41.5%观众停留2天 37.0%停留3天及以上 [1] - 二三线城市加速加入音乐演出阵营 如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 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 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 [2] 文旅联动效应 - 北京草莓音乐节 元气森林音乐节 武汉仙人掌音乐节等有效带动传统旅游城市节假日文旅热潮 [1] - 音乐演出带动酒店预订量显著增长 如新疆草原 宁夏沙漠等特色音乐节成为地方文旅新亮点 [2] - 太原推出"歌迷接站+免费景区" 厦门设置"沙茶面快闪摊" 济南定制泉水茶包等举措延长消费链条 [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需求从物质满足转向情绪价值 年轻人更重视"自我投资" 现场演出边际效益高于实物消费 [1] - 演出经济被称为"行走的GDP" 但需避免陷入争夺顶流IP导致流量昙花一现的困局 [2] - 行业需从"明星效应"转向"内容造血" 如阿那亚海边戏剧节 成都《人间烟火剧场》等非明星驱动案例成功 [2] 城市竞争力构建 - 需将短暂流量转化为城市情感记忆 实现从"为演出赴城"到"因演出恋城"的转变 [3] - 文旅商体展多部门协同发力 推动"演出热"转化为持久"文化热" [3] - 地方特色音乐节成为差异化竞争力 如带着浓郁新疆 宁夏地域特色的演出形式 [2]
刷屏了!孙燕姿北京演唱会秒空,超122万人想看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06:30
演唱会市场热度 - 孙燕姿演唱会北京站想看人数达122 4万人 北京和深圳地区目前处于缺票状态 [1] - 孙燕姿上海站演唱会开票秒空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3] - 二手交易平台原价480元的票炒至2000元起步 内场票价格达上万元 [3] 演出经济整体表现 -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 35万场 票房收入21 59亿元 观众人数1031 59万人次 分别同比增长3 60%和0 47% [3] - 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票房收入12 12亿元 同比增长5 12% [4] -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演唱会团购订单增长162% [4] 演出带动效应 - 海口因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带动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 4倍 [5] - 音乐节门票1元可带动举办城市7-8元综合消费 [5] - 上海海底捞门店演唱会期间夜宵时段客流提升50%-100% 单日接待超300位粉丝团订餐 [5] 演出市场趋势 - 热门演出呈现"高线城市主导 地域下沉 边界外延"特征 [4] - "明星演唱会+非遗庙会"成为拉动城市休闲经济的重要力量 [4] - 五一期间全国超60场明星演唱会集中举办 23场音乐节轮番开唱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