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构网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加码兆瓦闪充,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36氪· 2025-05-13 02:11
华为兆瓦级超充战略布局 - 公司推出面向商用重卡的兆瓦超充解决方案 充电电流达2400A 最大功率1.44兆瓦 补能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近4倍[1][3][6] - 超充站实现商用车"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 重卡15分钟完成补能 每分钟补能约20度电[1][3][6] - 数字能源业务2024年收入686.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4.4% 位列公司第三大核心战略板块[4][5] 商用车市场战略定位 - 选择重卡作为超充突破口的核心原因:中国燃油重卡存量达900万辆 年燃油费用约2.4万亿元 碳排放量7亿吨占公路交通排放54%[6] - 重卡电动化补能需求迫切 充电等待时间直接转化为运营损失 超充方案可使每公里运输能源成本从2.8元降至1.5元[6][7] - 联合东风商用车/江汽集团/北汽重卡等成立超充联盟2.0 计划2025年研发30-50款车型并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7] 行业技术竞争格局 - 乘用车超充领域竞争白热化:比亚迪兆瓦闪充实现5分钟400公里续航 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达12C峰值速率 极氪推出1.2MW全液冷充电桩[8][9] - 技术路线存在超充与换电之争 公司坚持超充路线 认为换电存在技术兼容性负担 超充场站综合成本比换电节省近一半[10][11] - 超充适配车型从2022年20余款增至当前超200款 行业进入全面超充新时代[10] 产业链实施挑战 - 电池技术制约:磷酸铁锂电池在4C超充下循环寿命可能缩减20% 充电速率与电池寿命存在矛盾[12] - 基础设施缺口:中国商用车专用充电桩不足2万个 超充桩占比低于5% 单座超充站建设成本超300万元 兆瓦级超充站投入超500万元[14] - 电网承载力瓶颈:10桩超充站峰值负荷相当于小型工厂耗电量 短时大功率需求对电网造成冲击[15] 技术解决方案 - 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方案 通过构网型储能技术构建微电网 实现削峰填谷并降低对变压器冲击[15][17] - 全液冷散热与碳化硅模块技术保障2400A超高电流运行 智能调度系统协调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协同工作[3][9][15] - 构网技术需融合电力系统运行机理与电子电力设备控制技术 目前国内仅少数企业掌握该项能力[17]
张朝阳物理小课堂开课了!物理学红人与阳光电源副董事长顾亦磊首次联合开课科普构网技术
鑫椤储能· 2025-02-28 07:01
电网技术发展 - 电网技术从Grid Following(跟网)发展到Grid Forming(构网),传统电力系统依赖同步发电机保障电压及频率稳定 [3][4] - 新能源设备不具备传统同步机特性,仅以电流源形式接入,无法主动支撑电网,构网技术成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关键 [4] 构网型储能 - 构网型储能本质是电压源系统,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VSG技术)提供惯量响应和频率支撑,维持电网稳定 [5] - 阳光电源基于20年构网经验,研发GW级黑启动技术,全球最大储能项目(7.8GWh)应用该技术实现上千台设备同步零起升压 [6] AC存储技术 - AC存储(交直流一体)将电池柜和PCS融为一体,节省占地最高达30%,实现"到站即并网" [8] - "一簇一PCS"结构设计使放电量提升8%,故障损失减少92%,减少簇间环流,提升安全性和能量转换效率 [8] 阳光电源的竞争优势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近7000名研发人员和520多个全球服务网点,资源投入行业领先 [9] - 在光储领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和长期主义,技术优势显著,无惧行业竞争 [10][11] 行业前景 - 储能行业属于大赛道,需求爆发伴随激烈竞争,国内储能企业超过26万家 [9] - "双碳"战略下,储能成为能源大变局关键,技术创新将加速新能源革命 [12]
阳光电源黑科技?让张朝阳直呼“不怕卷”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2-28 03:57
构网技术 - 电网稳定性依赖构网技术,类比"定海神针",通过VSG技术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以应对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6] - 公司拥有20年构网技术经验,深入研究全球电网状况,引领"因网制宜"的技术趋势 [7] 储能系统设计 - AC存储采用极简设计,电池柜与PCS一体化节省占地面积最高达30% [10] - 预安装预调试设计实现到站即并网,放电量提升8%,故障损失减少92% [10] - 系统设计减少簇间环流,提升安全性能 [10] 储能系统性能 - 储能系统性能取决于电化学、电力电子和电网支撑三电融合,而非单一电池性能 [13] - 效率提升2%-4%相当于初始投资节省5%-10% [13][14] - 实测效率高于行业2%-4%,降低运行损耗,减少所需容量,节省初始配置投资5%-10% [14] 生产与品控 - 关键工艺自动化率100%,运营管理系统世界领先 [15] - 7道工序配合500+项全自动检测确保顶级品控 [15] - 生产速度达到7分钟出厂一台储能柜 [14][15] 安全测试 - 通过1385℃高温测试,25小时持续燃烧验证耐火隔热性能,邻柜温度仅40℃ [17] - 测试标准严苛,引领行业安全规范 [17] 行业展会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将于2025年4月举办,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 [18] - 预计800+头部企业参展,500+新品发布,吸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 [18] - 同期举办40+主题论坛,邀请400+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