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兆瓦级超充
icon
搜索文档
兆瓦超充:高光跃进与现实沟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3 01:08
兆瓦级超充技术发展现状 -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充电功率达1兆瓦(1000kW),5分钟可补充400公里续航,应用于汉L、唐L车型 [3] - 华为发布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峰值功率1.5兆瓦,15分钟可充满300度电池包,重点布局重卡领域 [4] - 极氪全球首发V4极充兆瓦桩,单枪峰值功率1300kW,首个站点落地杭州,总功率1440kW [4] - 宁德时代发布第2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功率1.3兆瓦,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充电倍率达12C [5][6] 企业合作与网络建设 - 比亚迪计划自建4000座兆瓦闪充站,已建成超500座,并与小桔充电、新电途、特来电、星星充电合作共建超1.5万座充电桩 [3] - 比亚迪计划将兆瓦闪充技术引入欧洲市场,首批设备优先安装在经销网点 [3] - 华为与东风、北奔合作开发超充重卡,覆盖港口、矿山等场景,并与顺丰、京东合作计划部署5000辆电动重卡 [4] 城市政策与行业倡议 - 深圳启动"超充之城2.0"建设,加速重卡超充换和乘用车闪充技术应用 [2] - 广州、海南、重庆、福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制定超充建设规划 [6] - 星星充电、光储充换产业联盟等发起"中国兆瓦超充高质量发展倡议",推动高功率充电与能源网融合 [9]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兆瓦级超充设备可能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冲击,需分级建设管理 [7] - 传统充电场站变压器功率630至800kVA,兆瓦级设备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可能导致电网过载 [7] - 超充站成本高、盈利模式缺失、运营商热情下降,设备充电协议不统一、土地资源利用低效 [8] 解决方案探索 - 华为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技术,通过储能系统平抑电网冲击,适配光伏绿电实现"零碳超充" [9] - 宁德时代通过超晶石墨和AI算法优化电池材料,提升充电速度并延长电池寿命 [9] - 极氪V4极充兆瓦桩采用模块化并柜技术,单站占地面积较上一代缩减61% [9] - 中电联将完善兆瓦级充电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差异化价格机制研究 [10]
极氪、华为、比亚迪争相入局,兆瓦级超充成下一个补能赛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2:09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技术突破 - 动力电池充电倍率最高已达5C水平 充电时长压缩至燃油车级别 续航焦虑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1] - 充电桩技术匹配取得重大进展 极氪 华为 比亚迪等公司推出充电功率超千瓦的充电桩 [1] -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 采用全域千伏高压架构(1000V电压+1000A电流) 最大输出能力达1360kW [1] - 华为推出峰值功率1.5兆瓦超充新品 每分钟补能20度电 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 15分钟可充满300度电池包 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4倍 [1] 极氪能源超充技术发展 - 极氪全球首发V4极充兆瓦桩 单枪峰值功率1300kW 单枪峰值电流1300A 双1300全球第一 [2] - 首个V4极充兆瓦站落地杭州 场站总功率1440kW 支持多车同充无功率焦虑 [2] - 极氪能源获"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技术创新品牌"和"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超充站运营商品牌"两项大奖 [2] - 截至2025年4月 极氪已建成充电站1578站 7993桩 覆盖185城 其中极充站897座 极充桩4295根 800V超快充桩保有量行业领先 [2] - 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充电站2000座 极充桩突破6000根 推进"千站万桩"计划 [2] 兆瓦级超充技术行业前景 - 兆瓦级超充技术突破具有显著标杆意义 但短期内将与普通快慢充 换电等多种补能方式形成场景互补 [3] - 车企持续追求补能速率提升 极氪 华为 比亚迪等企业争相布局 "兆瓦级超充"有望成为补能领域关键赛点 [3]
华为加码兆瓦闪充,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36氪· 2025-05-13 02:11
华为兆瓦级超充战略布局 - 公司推出面向商用重卡的兆瓦超充解决方案 充电电流达2400A 最大功率1.44兆瓦 补能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近4倍[1][3][6] - 超充站实现商用车"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 重卡15分钟完成补能 每分钟补能约20度电[1][3][6] - 数字能源业务2024年收入686.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4.4% 位列公司第三大核心战略板块[4][5] 商用车市场战略定位 - 选择重卡作为超充突破口的核心原因:中国燃油重卡存量达900万辆 年燃油费用约2.4万亿元 碳排放量7亿吨占公路交通排放54%[6] - 重卡电动化补能需求迫切 充电等待时间直接转化为运营损失 超充方案可使每公里运输能源成本从2.8元降至1.5元[6][7] - 联合东风商用车/江汽集团/北汽重卡等成立超充联盟2.0 计划2025年研发30-50款车型并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7] 行业技术竞争格局 - 乘用车超充领域竞争白热化:比亚迪兆瓦闪充实现5分钟400公里续航 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达12C峰值速率 极氪推出1.2MW全液冷充电桩[8][9] - 技术路线存在超充与换电之争 公司坚持超充路线 认为换电存在技术兼容性负担 超充场站综合成本比换电节省近一半[10][11] - 超充适配车型从2022年20余款增至当前超200款 行业进入全面超充新时代[10] 产业链实施挑战 - 电池技术制约:磷酸铁锂电池在4C超充下循环寿命可能缩减20% 充电速率与电池寿命存在矛盾[12] - 基础设施缺口:中国商用车专用充电桩不足2万个 超充桩占比低于5% 单座超充站建设成本超300万元 兆瓦级超充站投入超500万元[14] - 电网承载力瓶颈:10桩超充站峰值负荷相当于小型工厂耗电量 短时大功率需求对电网造成冲击[15] 技术解决方案 - 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方案 通过构网型储能技术构建微电网 实现削峰填谷并降低对变压器冲击[15][17] - 全液冷散热与碳化硅模块技术保障2400A超高电流运行 智能调度系统协调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协同工作[3][9][15] - 构网技术需融合电力系统运行机理与电子电力设备控制技术 目前国内仅少数企业掌握该项能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