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IP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新兴职业 让沉淀千年的文化“随手可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1 00:04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职业发展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于2024年被正式列入国家新职业名单 标志着该职业的规范化发展 [1] - 职业定位为文博与潮玩交叉领域 核心能力包括传统文化IP开发与市场化运营 [1] - 典型从业者如曾舟团队 通过青铜神树、大立人等文物创新设计实现文物"活化" [1] 文创产品开发案例 - 开发"莽莽熊猫"系列 融合四川方言("吃莽莽"指吃饭)与非遗美食元素 [1] - 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推出"坐着的青铜大立人"手办 通过拟人化设计突破文物静态形象 [1] - "镇水石犀"产品植入盖碗茶、火锅等四川特色元素 增强文化辨识度 [2] - "通天神树"盲盒采用钢柱内嵌技术解决树脂变形问题 单件产品需数十道工序 [2] 行业市场特征 - 文创市场已突破千亿元规模 从"小众爱好"转向"大众刚需" [3] - 消费者更愿为"情绪价值"付费 Labubu等案例证明情感连接决定产品溢价能力 [3] - 行业呈现反标准化趋势 定制化产品通过社交传播(如朋友圈晒图)形成裂变效应 [3] 人才与技术发展 - 模型喷涂师等专业人才加入 如刘培成掌握500多种机械人物配色技术 [3] - 成都推出全国首个数字文创初创企业扶持政策 包含资金与住房补贴 [4] - 行业协会反馈显示 设计师群体认为行业土壤已成熟 新兴职业发展条件完备 [4]
郎酒股份总经理赴央视签约:青花郎冠名《典籍里的中国》、独家特约《大宋词人传》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09:24
品牌合作与营销活动 -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出席2025CMG暑期视听嘉年华活动并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齐竹泉共同启动该活动 [1] - 青花郎与总台达成两项大型文化类节目合作:独家冠名《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和独家特约《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 [1]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党委书记任学安表示希望探索主流媒体与优秀品牌共同成长的新路径 [1] 文化节目内容与形式 - 《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将由撒贝宁主持共11期节目涵盖更多中华典籍并采用AI微短剧剧场等创新形式 [1] - 《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将聚焦11位宋代大词人采用沉浸式实景演绎加电影化拍摄模式并邀请音乐人演绎宋韵新声 [2] - 两档节目分别计划在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周末黄金档播出 [1] 品牌文化战略 - 青花郎持续构建文化IP矩阵包括《中国书法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以丰富高品味生态圈内涵 [2] - 公司通过经典名酒与经典文化IP的结合展现民族文化自信 [2] - 品牌致力于与中华经典文化共振打造诗意与艺术的产品形象 [2]
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接连上线,“短剧游北京”开启大运河文化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12:32
文旅题材微短剧项目 - 《舟楫千里号歌来》和《祈安澜》是"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联动构建运河文化传播矩阵,热度值均超千万 [1][3] - 两部剧纳入北京通州三庙一塔、张家湾通运桥遗址等60余处文化地标,立体呈现"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1] - 属于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项目及北京文旅题材重点项目,采用"文化IP+科技赋能+青春表达"模式 [3] 内容创作与叙事特点 - 《舟楫千里号歌来》以30集横屏短剧形式,通过青春励志故事解码通州地域文化基因,融合非遗运河号子与现代音律 [4] - 该剧构建三重叙事维度:青年文化破圈实践、老龄化社会情感联结、非遗传承现实命题 [4] - 《祈安澜》采用都市奇幻基调,通过AI虚拟制作将文物转化为剧情密钥,4K高清拍摄结合虚实相生叙事空间 [5] 文旅融合与产业影响 - 北京市广电局推出"短剧游北京"计划,推动"微短剧+北京文旅"融合创新,带动文旅消费与打卡新风尚 [7] - 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的12部作品以2至10分钟短剧形式展现北京文化特色,推动取景地出圈 [7] - 形成"政府引导-文化深挖-技术赋能-商业反哺"新范式,激活旅游和非遗资源IP [10] 其他代表性作品案例 - 《京西回响》取景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园等,以"声音"线索串联红色革命与工业文化 [10] - 《我在宋庄》结合通州宋庄艺术产业,讲述青年画家蜕变故事,呈现文创产业脉络 [10]
界面·财经号优质稿件TOP20|2025年5月榜
新浪财经· 2025-06-10 08:13
卫生巾行业 - 朵薇品牌以"透明工厂"概念突袭市场,首场直播销售额破4000万,定价不足传统品牌单片价格的60% [2] - 低价底气源于医护级资质规避医用级长周期审批,直击行业暴利软肋——恒安国际毛利率常年维持在63% [2] 美妆行业 - 珀莱雅以107.78亿年营收超越了霸榜23年的上海家化,登顶国货之首 [2] - 行业前十门槛攀升至25.69亿,研发投入激增——上美股份、巨子生物研发费用增速均超40% [2] 邮轮行业 - 经历2024年暑期价格崩盘(部分航线跌价60%)后,皇家加勒比、爱达邮轮转向文化跨界求生 [2] - 推出"哪吒闹海""乐高大师课"等主题航次,五一上海港创下单日3万人次出入境新高 [2] 影视IP行业 - 光线传媒凭《哪吒之魔童闹海》150亿票房横扫春节档,一季度净利润暴涨374.79%至20.16亿 [3] - 董事长王长田在市值腰斩之际减持套现5.38亿,折射出电影业对单IP的深度焦虑 [3] IP商业化 - 良品铺子、洽洽年联名超50次,IP合作创收71亿 [3] - 故宫餐饮人均500元的"进宫吃饭"热潮,印证了文化IP溢价对消费理性的压倒性胜利 [3] 网红经济 - papi酱的MCN机构papitube年营收曾达45.2亿 [3] - 霸王茶姬借"成功学"人设打造品牌叙事,Labubu潮玩依托明星营销引爆社交声量 [3] AI行业 - 文科友好、月薪3万的AI训练师岗位成为热门 [4] - 《滕王阁序》被AI检测系统误判为100%生成文本,催生"降AI率"灰色产业,单篇论文检测费高达3000元 [4] 其他行业动态 - 滴滴的小弟们不想再给聚合型平台打工 [5] - 茅台找张艺兴代言试图变"年轻" [6] - 吉利匆忙私有化极氪可能与雷军有关 [6] - 万达广场成为王健林的套现中心 [6]
鹏华基金张羽翔:建议关注Z世代驱动的国潮、文化IP等新消费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06:32
潮玩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IP Labubu成为全球"超级IP",出现断货售罄和二手溢价20倍现象[1] - 潮玩赛道被誉为年轻人"塑料茅台",吸引投资者关注[1] - 潮玩产业通过将商品转化为情感载体,满足年轻人情绪疗愈和自我表达需求[1] - 行业融合艺术、IP、科技等元素,衍生沉浸式体验场景[1] - 潮玩行业通过IP跨界、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引领年轻人生活方式变革[1] 港股消费主题ETF - 鹏华基金推出鹏华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代码:159265),聚焦新消费趋势[1] - 该ETF精准覆盖潮玩等新兴消费赛道,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工具[3] - 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包含泡泡玛特(权重11%)、名创优品等潮玩龙头[2] - 港股上市机制灵活,未来可能吸引更多潮玩公司加入[2] 市场数据与增长预测 - 全球IP玩具25-28年年均增长率预计达9.50%,高于总玩具市场[2] - 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预计从25年578亿元增至28年911亿元,年均增速17.02%[2] - 中国IP玩具全球市场份额预计从25年13.99%增至28年16.85%[2] - 盲盒市场主流用户(90后与00后)占比78%,具有强大社媒推介能力[2] - 25年盲盒产品价格带向上迁移,300-500元轻奢盲盒占比提升至35%[2] 消费板块差异 - A股必选消费(白酒、食品)防御属性突出[3] - 港股消费股中,文旅、本地生活等服务类企业弹性更大[3] - 建议关注Z世代驱动的国潮、文化IP等新消费领域[3]
以优质“文化IP”焕新文旅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5-27 22:05
文旅产业文化IP打造 - 德令哈市以海子诗歌为核心打造文化IP 建成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的海子诗歌陈列馆 包含手稿 照片 文献资料 诗集 书法作品等珍贵物品 [1] - 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 多媒体诗歌朗诵 创作互动体验等形式创新文化表达 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举办诗歌节 文学沙龙等活动 将静态诗歌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体验 [1] - 去年该馆吸引16万游客到访 为户籍人口不足8万的德令哈市文旅产业注入活力 游客接待量达本地人口2倍 [1]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文旅产业面临同质化困境 游客需求从"到此一游"转向"文化寻根" 需通过深挖文化内核打造差异化IP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优质文化IP需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 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失真 防止标准化复制引发打卡疲劳和价值透支 [2] - 成功IP需具备三大要素:深度文化内涵挖掘 创新表达形式设计 跨界融合与持续运营推广 [2]
马冈鹅喊你吃广东荔枝,请收下这份美食清单!
南方农村报· 2025-05-26 02:34
美食创新与推广 - 开平推出"马冈鹅+荔枝"系列新菜式,包括荔韵双味鹅、鹅韵荔香盏、翠影荔香鹅、荔香鹅粒脆、荔香醉鹅影等创新菜品 [2][3][4] - 创新菜式将马冈鹅的鲜美特质与荔枝的清甜风味巧妙融合,成功吸引食客 [4][5] - 推出"马冈鹅遇上广东荔枝"宣传视频,通过粤韵旋律和诱人画面推广开平美食文化 [6][8][9] 马冈鹅的独特地位与烹饪工艺 - 马冈鹅在广东烧鹅食材中堪称"王者之选",是烧鹅制作的顶级食材 [13][14] - 荔枝柴烧鹅将马冈鹅的美味发挥到极致,荔枝柴的独特清香渗透进鹅肉,赋予别样风味 [15][16][17] - 经验丰富的师傅精准控制火候,使鹅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多汁,肉香与荔枝柴清香交融 [19][20][21] 马冈鹅产业发展 - 马冈鹅产业已突破传统"养殖-屠宰-烧腊店"模式,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32] - 全国首个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作为"超级中央厨房",加工生产古井烧鹅、马冈豉油鹅等多种预制菜产品 [41][42][43] - 马冈鹅在第十四届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大放异彩,成为"江门优品"代表 [33][34] 品牌与文化推广 - 马冈鹅已成为开平美食文化的亮丽名片,与碉楼共同构成侨乡特色旅游体验 [36][37][38] - 打造马冈鹅形象IP"MGoose"和"冈小鹅"文创IP,开发丰富文创产品,构建文化衍生产品体系 [45][46] - 马冈鹅频繁亮相广州小蛮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热门场景,推动开平味、广东味走向全国 [47][48]
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融合创新激活地方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5-25 18:06
文旅产业新趋势 - 文化消费、文化IP、文旅融合成为文博会重要关注点,文化产业新势力、新消费、新业态集中展示 [1] - 文旅资源形成文化IP可产生"出圈"效应,如广东潮汕英歌舞、安徽"六尺巷"和文房四宝等案例 [3]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建议强化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 [4] 区域文旅发展亮点 - 辽宁鞍山市展示千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和汤岗子温泉(亚洲第一泥疗)等特色旅游资源 [1] - 河南中牟新区2022-2024年旅游人次实现三级跳:从1000万增至3000万 [2] - 浙江金华小众旅游目的地如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成为新兴打卡点 [2] - 安徽和县依托霸王祠(项羽文化)和陋室(刘禹锡《陋室铭》)打造历史文化IP [3] 文旅经济带动作用 - 文旅融合带动消费和IP经济对地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 [4] - 建议深挖地方文化精神价值,开发适应多元需求的新业态和新场景 [4] - 发展入境旅游可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4]
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证券时报· 2025-05-25 15:47
文化消费与文旅融合 - 本届文博会设置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重点展示文化旅游资源及新型旅游消费场景项目,包括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 [1] - 展会设立文旅新业态展区、户外文旅和运动展区、"集食行乐"美食展区,新设文化服务业展区,汇聚文化产业新势力、新消费、新业态 [1] - 文旅融合展区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资源,突出文旅融合对地方经济的助推作用 [1][6] 地方文旅资源展示 - 辽宁省鞍山市展区展示千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汤岗子温泉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突出避暑胜地与疗愈功能 [2] - 河南中牟新区携中牟艺秀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等亮相,2022-2024年旅游人次从1000万跃升至3000万 [3] - 浙江省金华市展区展示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小众旅游目的地,成为热门打卡地 [3] 文化IP与文旅出圈 - 广东潮汕地区英歌舞成为顶流文化IP,普宁南山英歌队现场展演,大型非遗演艺《英歌情》通过五个篇章展现 [4] - 安徽省展区展示"六尺巷"、"文房四宝"等文化IP,马鞍山市和县展区围绕霸王祠和陋室等历史文化景点展开 [4] - 域上和美集团参展,重点打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经典演艺作品,并开发数字文旅项目如几米绘本VR剧场 [5] 文旅融合的经济作用 - 文旅融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从单一服务向多业态服务转变 [6] - 带动消费需求扩容升级,创造新消费业态和场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6] - 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融合体育、会展、商业、农业、科技等领域,推进产业链良性循环 [6] 文旅发展建议 - 特色化发展: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新业态,打造地域文化IP [8] - 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联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区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8] - 智慧化发展:依托数字科技赋能文旅,强化数字化转型,打造网红打卡地 [8] - 国际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入境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 [8]
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证券时报· 2025-05-25 15:41
文化消费与文旅融合 - 本届文博会聚焦文化消费、文化IP、文旅融合三大方向,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涵盖文旅新业态、户外文旅、美食展区及文化服务业展区 [1] - 重点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资源,并推出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新型消费场景项目 [1] -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凭借"小气候"成为东北避暑胜地,汤岗子温泉因疗愈功能被誉为"亚洲第一泥",两地均为国家AAAAA/AAAA级景区 [3] - 河南中牟新区2022-2024年旅游人次从1000万跃升至3000万,展示方特、电影小镇等文旅项目 [3] - 浙江金华市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小众目的地成为旅游达人热门打卡点 [4] 文化IP开发与运营 - 广东潮汕英歌舞通过《英歌情》非遗演艺形成顶流IP,以五个篇章展现传统文化 [6] - 安徽省展区围绕"六尺巷""文房四宝"等IP打造书卷气息,马鞍山市和县依托霸王祠、陋室等历史景点强化文化标签 [6] - 域上和美集团专注文旅全产业链,运营《文成公主》等经典演艺项目,并在成都开发几米绘本VR剧场 [8] 文旅经济拉动效应 - 文旅融合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单一门票经济向多业态产业经济转型,创造新消费场景 [12] - 需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IP,联动文化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景提升资源利用率 [13]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智慧化,通过网红打卡地实现流量变现,强化线上线下融合 [15] - 国际化发展需兼顾历史文化传承与全球视野,通过入境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