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IP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升破7.0?|一财号每周思想荟(第34期)
第一财经· 2025-09-05 03:31
人民币汇率走势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保持渐进升值 短期有加快迹象 即期汇率市场吸收强势引导信号 [1] - 8月28日晚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快速升值并突破多个整数关口 向中间价快速收敛 后续或实现"三价并轨" [1] - 人民币短期大概率加快升向7.1 能否升破7.0关口主要看中间价进一步指引 [1] 改善性住房需求带动效应 - 改善性住房需求是较大群体 可更大力度带动住房相关消费 [2] - 改善性住房需求带动十几个直接和间接行业 包括家电 家具 纺织 电子产品等 [2] - 住房建造过程产生数字化 电子化 信息化需求 使用过程带来家庭相关需求 产生连锁反应 [2] 文化IP与城市发展 - 文化是城市最昂贵的无形资产 [3] - 反对旅游景点变成"打卡地" 应使文化消费成为经常性行为而非游完即走 [3] - 城市竞争终局是文化IP争取全球话语权 掌握文化叙事就拥有城市发展未来门票 [3] 美股与资产配置 - 美股呈震荡上行态势 科技龙头引领市场 AI领域突破性发展是重要驱动因素 [4] - 未来12个月美股有望持续获支撑 基于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 企业盈利增长和降息周期开启 [4] - 优质固定收益资产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黄金作为投资组合多元化及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工具作用重要 [4]
增加优质影视内容供给,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3:35
政策举措 - 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 [1] - 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管理政策 [1][2] - 优化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机制并提高效率 [1][2] - 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 [1] - 加强纪录片和动画片精品创作 [1] - 鼓励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 [1] - 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 [1][3] - 加强节目版权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1] 行业影响 - 政策为电视台与电视剧制作机构在制作和播出领域增加更多空间 [2] - 举措有利于提高传统广电在内容和商业上的竞争力 [2] - 推动境外节目引进将吸引更多观众回归电视频道 [2] - 开放竞争格局有助于影视产业提升制作质量和创意能力 [3] 内容价值 - 影视剧是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商业化IP的重要来源 [2] - 影视剧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2] - 电视剧是各国文化出口中的主流产品 [2] - 影视剧通过长故事赋予与消费者更多感情连结 [2] 产业生态 - 短剧成为资本和市场追逐的热点但经济价值尚不及影视剧 [3] - 短剧多为一次性快速消费品难以形成IP基础 [3] - 短剧制作成本低廉周期短内容和模式相似 [3] - 短剧生产生态难以为行业培育高质量编剧导演演员等人才资源 [3] 发展导向 - 应大力发展影视剧产业给予更多创作空间 [3] - 推动题材多元化内容创意度更高 [3] - 繁荣影视剧创作培育更多IP及IP经济 [2][3] - 推动中文电视剧走向世界提高国家软实力 [3]
贵州茅台再调查:价格场景的“变”与“不变”
第一财经· 2025-08-10 12:51
行业趋势 - 中国白酒行业在消费代际更迭与宏观经济波动下加速分化 [1] - 茅台消费场景显著转型,政务消费占比从2012年40%以上降至2025年不足1%,商务宴请、家庭聚会和个人消费成为市场主力 [5] - 茅台已从"政务+商务"两元驱动转向"商务+礼赠+悦己"的多元场景驱动,年轻客群贡献核心增量 [6] 价格与库存 - 53度飞天茅台终端价格整体平稳,散瓶装售价稳中有升 [3] - 郑州市场飞天茅台库存处于合理区间,中秋旺季动销有望加速 [4] - 贵州市场库存相对健康,无高库存积压情况 [4] 消费场景与客群 - 茅台消费场景从商务宴请转向年轻化渗透,婚宴市场成为最亮眼增长极 [5] - 年轻客群(80/90/00后)加速涌入,整体占比达45% [5] - 商务宴请场景占比40%-45%,主力从地产商转向新能源、数字科技行业中小企业主,采购模式更趋理性 [5] 品牌策略与创新 - 茅台通过生肖酒、文创酒及小瓶体验装布局提升中青年群体渗透率 [5] - 推出50ml/100ml飞天茅台满足尝鲜需求,跨界开发冰淇淋、鸡尾酒调饮吸引年轻群体 [9] - 数字平台"i茅台"成为年轻群体接触关键入口 [5] 文化IP与国际化 - 未来增长点聚焦文化IP和个性化定制,挖掘白酒文化内涵 [7] - 国际化通过"茅台之夜""茅台文化节"等IP结合海外场景,如德国中式古典舞表演、西班牙鸡尾酒活动 [9] - 文创限量款秒光验证品牌稀缺性,中长期战略包括文化绑定、圈层破壁、国际扩张 [9] 经销商支持 - 茅台为经销商提供品鉴会、文化推广、圈层拓展等活动强化品牌认知 [4] - "茅小友"品鉴沙龙降低饮用门槛,"茅友嘉年华"结合少数民族文化深化工艺价值认知 [6]
萃华珠宝(002731) - 002731萃华珠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8
2025-07-28 23:38
投资者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现场参观和电话会议,参与投资者共 38 位,来自兴业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单位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28 日,地点在深圳萃华 [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副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郭裕春、董事兼财务总监朱顺江等 [2] 展览活动情况 - 2025 年 7 月 25 日至 8 月 10 日,“百年传奇”暨“致敬沈阳故宫营建 400 周年非遗花丝珍宝展”在沈阳中街萃华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历时三年筹备,精选 130 件“国宝级”艺术珍品首次公开亮相 [2] - 展览发布沈阳故宫与萃华联名的“万物灵粹,百宝纳福”故宫福运系列文创新品,强化品牌“百年非遗传承者”定位,提升品牌文化权威性与美誉度,吸引消费群体,推动销售增长,为品牌文化 IP 开发和商业转化奠定基础 [2] 高端品牌情况 - “萃华珠宝”定位高端奢侈品,以北京为核心区域,秉持“工艺与文化”双驱动理念 [3] - 工艺上依托国大师团队、成立非遗黄金专项基金;文化上与故宫合作,融入非遗工艺和文物元素,构建“国大师系列”产品架构 [3] - 推进 2.0 版升级,聚焦“大雅”美学,解构东方美学基因;线下打造沉浸式体验集合空间 [3] - 品牌 130 周年时成立专项战略团队,打造“萃华珠宝·皇室工艺全球巡展”文化 IP,启动“萃华·国宝回家”全球寻宝计划 [3] 产品情况 - 推出“百年喜饰”文化珠宝系列,挖掘喜文化、家文化和礼文化精髓,融入国潮、故宫文化 IP 及非遗工艺,有五大主题系列,覆盖人生重要节点 [4] - 以古法黄金工艺为根基,深耕“花丝镶嵌”技艺,构建多元化黄金产品矩阵,包括日常佩戴、收藏系列和足金镶嵌产品线 [5] 其他情况 - 投资者围绕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交流,具体细节参考前次活动记录及公司公开公告 [6] - 接待过程保证信息披露合规,无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6]
释永信是如何打造少林寺这个“IP”的?
虎嗅APP· 2025-07-28 13:47
少林寺IP的构建与演变 - 少林寺在1979-1981年电影《少林寺》拍摄时处于半荒废状态,寺内仅剩几个老僧,电影中的少林寺场景由多个寺庙拼接而成[1] - 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后,该寺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半荒废期,至改革开放前夕已无法正常运作[2] - 民间少林武侠文化主要形成于1928年大火之后,通过金庸小说(1958年起)和1970年代港台武打电影(如《少林五祖》)传播,与真实少林寺关联有限[3] 释永信的IP运营策略 - 释永信1987年出任少林寺负责人后,通过"夺舍"民间武侠文化概念实现少林寺IP重生,包括组建武僧团(1984)、成立武学研究机构(1984-1986)[4][6] - 采取"间接路线"强化IP影响力:1993年重建无实际经籍的藏经阁引发游客武侠联想,2001年起在80国建立武术教学中心累计吸引6000万外国人[7][6] - 主动融合武侠影视元素:武僧团表演使用《牧羊曲》等电影配乐,将《易筋经》(实为中医著作)和虚构的"少林童子功"纳入演出节目[8] 行业对比与模式分析 - 武当山游客量是少林寺两倍但IP运营较弱,未像少林寺那样积极"夺舍"武侠文化中的张三丰形象,错失太极拳发源地等概念强化机会[9][10] - IP构建模式存在三类路径:自创(高难度)、共创(分蛋糕问题)、夺舍(坐享其成),少林寺案例显示地理位置和历史基础需配合主动运营才能实现IP价值最大化[11] - 登封市79家武校中多数与少林寺无直接关系,但客观上扩大了少林武术影响力,如塔沟武校通过春晚表演等渠道强化了大众认知[8]
围垦稻虾的“文化+”
杭州日报· 2025-07-22 02:51
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 - 党湾镇通过稻虾共养技术将围垦荒地转化为1100多亩的稻虾共养基地,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示范基地 [6] - 从500亩扩展到1100多亩的基地面积增长120%,体现农业转型的高效路径 [6] - 稻虾产业从1.0美食阶段升级至3.0复合场景,融合体育竞技、乡土展演等元素,形成文化IP [4][7] 文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2023年通过国际主播直播稻虾捕捞,吸引49万人次在线观看,推动全球传播 [8] - 整合2000亩稻田资源打造"稻虾湾"文旅目的地,强化农文旅链条协同 [8] - 成立"稻虾湾"强村公司,开发主题餐厅与乐享季活动,持续丰富IP内涵 [7] 产业链升级与经济效应 - 以稻虾IP为支点构建东西两大产业带:东部综合种养供应链与西部农产品深加工集群 [9] - 2024年村级总资产达8.15亿元,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40万元以上 [9] - 农文旅融合带动庆丰村获30余项省级荣誉,村民收入与乡风文明同步提升 [10] 文明赋能与治理创新 - 围垦文化陈列馆通过VR技术接待超3万人次,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10] - 推行"湾豆"积分治理与乡风文明七大行动,深化文明实践伙伴计划 [11] - 全国文明镇称号十年之际,以文化IP串联实践站、产业基地形成文明体验线 [10][11] 战略启示 - 乡村振兴需结合资源与文化,党湾案例显示IP打造可激活集体记忆与产业势能 [13] - 围垦精神与稻虾生态的融合,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赋能的路径创新 [5][13]
充分释放“乡村文化嘉年华”魅力
经济日报· 2025-07-17 22:02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乡村文化产业成为融合经济与文化、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载体 [1] - 乡村文化旅游市场持续扩大,产业链条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明显 [1]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1] - 全国已推出159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超过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1] 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 文化创新力和数字技术成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 部分地区开发乡村特色文创产品,推出VR农耕体验、直播非遗手工等活动,激发游客消费热情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实现更好传承,目前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73%保留在传统乡村 [2] - 非遗通过产品设计、研学课程等方式实现活态传承,形成文化IP与现代产业融合 [2] 政策支持与保障 - 有关部门印发《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提供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3] - 政策通过加强联系服务、实施项目资助、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3] 现存问题与解决方向 -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源整合力不足、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是主要问题 [3] - 需优化农村基础设施资金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配套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 [3] - 发展"文化+"乡村产业模式,整合碎片化资源,形成产业链闭环 [4] - 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各类资源,培育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队伍 [4]
“流量狂欢”变消费增量 “文化IP+首发经济”彰显强大号召力
证券日报· 2025-07-16 16:14
政策支持与产业激励 - 天津市商务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推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构建首发经济生态圈、打造首发经济平台等措施 [1] - 多地出台支持性政策并明确奖补措施,政策支持叠加产业激励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2] -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表示,相关工作部署有助于提振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1] 发展趋势特征 - 当前首发经济呈现四大特征:政策与产业激励双轨并行、数字技术重塑供应链、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文化IP影响力增大 [2] - 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正提高对首发经济的渗透度,企业利用技术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和产品创新 [2] - 首发经济与体育、旅游、电影等行业融合形成热点话题,推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2] - 文化IP与首发经济结合具有强大号召力,包含文化IP的新产品经常首发即售罄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以新品首发为核心的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 [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以18.5%的增速达到1.42万亿元 [4] - 首发经济逐步成为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新消费需求的重要抓手 [4] 发展瓶颈与建议 - 面临同质化竞争、产业链协同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4] - 建议各地将首发经济放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挖掘文化、产业比较优势 [4] - 企业应制定创意市场策略,提供个性鲜明的产品和服务 [4] - 金融机构应创新服务模式,推出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并提供利率优惠 [4]
晶采观察丨暑期出游正当时 新供给催生新体验
央广网· 2025-07-09 13:33
文化IP与文旅产业融合 - 高品质文化产品拉近人们与世界的距离 从屏幕云览到实地沉浸成为生活方式 反映精神文化需求深度与广度的扩展 [1] - 《沿着纬度听中国》以山 水 戏曲 茶叶 药膳五个维度切入 采用在场式记录和家常话表达 提供高质量视听体验 [1] - 《跟着唐诗去旅行》引领观众循古人足迹寻觅唐诗地理标识 《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神话文旅线路升温 文化产品与文旅热潮相互促进 [2] 文化产品创新趋势 - 文化IP需聚焦本土生活 创作者应深挖本土文化富矿 成为文化解读者与共情者 [2] - 文化产品创新需让传统在当代语境中活化 通过贴近当下的表达实现传统与现代共鸣 [2] - 暑期出游季 地理人文纪录片可作为心灵旅行载体 或为实地出行提供文化知识储备 [2] 代表性文化IP案例 - 央广网出品的《沿着纬度听中国》被网友称为治愈系地理人文纪录片 展现中国地域特色与人文风貌 [1][2] -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后 衍生文旅线路开发成效显著 [2] - 纪录片通过串联地域故事 勾勒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昂扬向上的图景 [2]
盘点:中国31个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36氪· 2025-07-02 23:28
海洋文旅国家战略 - 2025年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将海洋文旅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 - 海洋特色文旅目的地核心在于"特色文化" 强调海洋文化(海丝文化 渔耕文化 海防文化 海洋科技等)的活态展示 未来竞争焦点是文化IP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1] - 海洋文旅正从单一自然风光载体转变为跨越时空的海洋文明对话 重构旅游想象边界 [1] 文化IP引领型目的地 - 厦门鼓浪屿以"万国建筑博物馆"和"音乐之岛"为特色 拥有1000+栋中外风格建筑 钢琴声与海浪声交织形成独特文化体验 [3][5] - 福建湄洲岛作为全球妈祖文化发源地 每年吸引数百万信众朝圣 妈祖祭典等非遗活动形成可持续旅游吸引物 [6] - 山东蓬莱阁以"八仙过海"神仙文化为核心IP 将虚无缥缈的传说转化为可触景观 [7][8] - 浙江普陀山定位"海天佛国" 作为观音菩萨道场 将佛教文化与海岛风光结合到极致 [10] 现代娱乐驱动型目的地 - 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构建完整"海洋娱乐生态系统" 海洋王国2015年入园人数超748万人次 三获TEA"杰出成就奖" [14] - 三亚·亚特兰蒂斯引入"失落的帝国"神话IP 水下套房等创新产品重新定义高端海洋度假 [16] - 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整合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 形成海陆双航线联动的5A级景区 [18] 生态海岛体验型目的地 - 海南三沙(西沙群岛)以媲美马尔代夫的"玻璃海"和原始生态为卖点 邮轮专线有限开放营造稀缺感 兼具家国情怀价值 [22] - 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中国最年轻火山岛 火山岩地貌与文艺慢生活气质吸引年轻游客 [23][24] - 广东台山川岛呈现传统渔港与滨海度假"双面风情" 满足多样化需求 [26] 都市海岸休闲型目的地 - 山东"千里山海"自驾公路串联青烟威三市优质海岸资源 形成线性超级目的地 [33] - 深圳大小梅沙和深圳湾公园为高密度城市提供触手可及的滨海休闲空间 [35] - 大连以星海广场 滨海路 渔人码头等塑造"浪漫之都"城市名片 [37]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单一景点到产业集群 长隆"主题公园+"和千里山海"公路+"模式展示产业融合是唯一出路 [44] - 从千篇一律到文化在地 妈祖文化 海丝文化等沉睡IP是中国海洋旅游最大差异化王牌 [44] - 从大众观光到分层体验 邮轮探险 海岛露营 帆船竞技等细分市场需求崛起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