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研发

搜索文档
泰坦股份:新开展的固态电池研发工作方面,目前在项目报批、选购设备等筹备建设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37
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公司固态电池电解质研发处于筹备建设阶段 正在进行项目报批和设备选购工作 [2] - 实验室产品研发情况未披露 具体进展需关注公司后续相关公告 [2] 技术参数比较 - 公司未提供固态电池电解质产品的具体参数信息 [2] - 未披露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的可比优势分析 [2]
紫金矿业等入股固态电池研发商屹锂科技
企查查· 2025-09-02 06:27
公司投资动态 - 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紫金矿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入股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 - 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 法定代表人为张希[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电池销售 蓄电池租赁 电池制造 电池零配件销售[1] 行业技术布局 - 屹锂科技致力于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布局[1]
调研速递|多氟多接受长江证券等69家机构调研,上半年营收43.2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1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6.65% 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16.55% 主要因行业竞争激烈及产品价格低位运行[1] - 公司计划通过扩展市场、优化服务、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应对当前挑战[1] - 新能源材料板块营收占比最高达34.97% 毛利贡献最大为19.53%[2] - 六氟磷酸锂上半年出货2.3-2.4万吨 全年预计5万吨 毛利率15%-20% 下半年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 - 锂电池板块上半年出货3.2GWh 下半年预计提升 产能释放后将成新利润增长点[2] 业务板块营收与盈利结构 - 氟基新材料营收占比30.39% 毛利贡献8.62%[2] - 电子信息材料营收占比5.55% 受光伏行业低迷影响出现产品价格倒挂[2] - 新能源材料营收占比34.97% 毛利贡献19.53%[2] - 新能源电池营收占比25.30% 毛利贡献9.74%[2] 主要产品经营情况 - 六氟磷酸锂价格波动受原材料成本驱动 公司采用现货期货结合采购模式动态调整库存[2] - 电池业务因产能饱和实行预收款政策锁定客户 六氟磷酸锂预付款主要面向海外长期订单[2] - 电子信息材料板块将重点拓展半导体及芯片客户 产品已获国内主流客户认可[2] 新兴业务布局 - 固态电池聚焦聚合物/硫化物等材料路线 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 重点优化性能与成本[2] - 硼同位素产品应用于原子能/医疗/半导体领域 现有产能100吨 规划1000吨产能(一期200吨在建)[2]
保时捷暂停自研电池,曾押注固态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8-26 09:47
保时捷电池战略调整 - 保时捷搁置自研高性能电动车电池计划 因缺乏经济可行性[3] - 取消自建电池生产计划主因电动车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及中美市场环境变化[4] - 电池制造需要巨额投入与高度规模化 当前规模难以实现经济性[4] 保时捷电池业务现状 - 电池部门Cellforce已完成部分电芯开发并启动试生产[4] - 原计划在德国南部工厂实现年产能1GWh 可供应1万辆Taycan[4] - 现计划缩减运营 将研发成果支持大众集团及V4Smart平台[4] - Cellforce可能裁员约200人 剩余人员或转至大众PowerCo[4] 大众集团电池战略布局 - PowerCo负责全球电池业务开发、生产及供应链管理[5] - 正计划在德国、西班牙和加拿大建设大型电池工厂[5] - 战略押注固态电池路线 向QuantumScape注资1.31亿美元建设试点生产线[5] 固态电池技术挑战 - 固态电池面临工艺、材料瓶颈 丰田及美国初创企业均未取得关键进展[6] - 中国企业从半固态到准固态逐步过渡 全固态应用判断在2030年后[6] - 保时捷曾研发新型固态电池 声称可使续航达1300公里并支持500kW快充[5] 车企自研电池核心困境 - 电池技术迭代速度快 需保持技术领先不被颠覆[6] - 供应链稳定性受中美关系影响 材料和设备主要份额由中国企业占据[6] - 自研电池需巨额资金投入 当前市场环境下难以持续[6] 成功自研电池车企案例 - 比亚迪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2.2GWh[7] - 通过弗迪电池布局12大基地 规划产能超500GWh[7] - 外供车企包括小米、江淮、蔚来、特斯拉、宝马、奔驰等[7] - 吉利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 拥有行业最大短刀电池产能[7] - 2025年上半年装机量同比增速达156% 为增长最快电芯企业[7] - 计划到2027年形成70GWh产能规模[7]
韩国五大集团抱团发力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8-25 10:24
韩国电池行业困境与转型 - 韩系电池厂2024年全面亏损 LG新能源亏损2255亿韩元 SK On亏损3594亿韩元 三星SDI亏损2683亿韩元[6] - 市占率从2020年Q1合计近50%持续下滑 主因三元技术路线式微及中国磷酸铁锂技术崛起[6][7] - 欧美电动车市场需求疲软导致电池项目延期 供应链对中国原材料依赖度高加剧经营脆弱性[8][9] 技术路线与产能调整 - 韩系厂商2024年全面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LG新能源与通用合作改造田纳西州工厂 SK On联手L&F在北美转型 三星SDI计划2026年量产[10] - LG新能源密歇根州储能电池厂投产 拓展储能业务与中国企业竞争[10] - 韩国政府推出45.8万亿韩元产业支持计划 其中6000亿韩元专项扶持材料设备领域中小企业[10] 现代起亚电动化战略 - 悦达起亚2024年销量24.8万辆同比增长50% 电动化战略与油电并行计划见效[13] - 现代计划2030年前推出21款电动车型 首款纯电SUV ELEXIO已上市 同步推进磷酸铁锂/镍钴锰/固态电池研发[13] - 现代起亚申请全固态电池专利(CN120432624A) 现有22个跨部门研究项目中有14个涉及固态电池[14] 行业活动与市场动态 - 第八届起点钠电论坛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GWH级钠电出货与全链条技术升级[3] - 现代起亚联合三星SDI/LG新能源/SK On组建电池安全工作组 共同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挑战中国品牌[4]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813
交银国际· 2025-08-13 01:30
乐信集团 (LX US) - 2025年2季度净利润达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9%,主要受益于拨备费用下降和收入端改善 [1] - 促成贷款恢复正增长,风控能力提升带动电商平台成交金额同比环比显著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 - 2季度净利润take rate达到1.92%,环比提升34个基点,预计net take rate将保持提升态势 [2] - 预计2025年净利润约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当前市盈率低于4倍,估值吸引,目标价11.8美元 [2] 宝胜国际 (3813 HK) - 2025上半年收入/归母净利润91.6亿/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8.3%/44.1%,主要受线下客流拖累(同店销售下滑10-20%中段) [4] - 毛利率同比下跌0.7个百分点至33.5%,经营利润率下滑1.7个百分点至3.1%,但2季度折扣水平和库存出现环比改善 [4] - 下调2025-27年收入预测7%-8%至173-189亿元,预计2025下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5%,同时下调未来三年净利润预测6%-24% [5] - 当前股价已反映业绩压力,预期股息率超过8%,基于2026年7倍预期市盈率调整目标价至0.74港元 [5] 传奇生物 (LEGN US) - 2Q25 Carvykti销售额达4.39亿美元,同/环比增长19%/136%,创CAR-T疗法单季度销售额新高,经调整净利润0.1亿美元 [8] - 美国Raritan扩建和比利时二期工程年底前完工后总产能将达10,000人份/年,潜在年销售额超40亿美元 [9] - FDA更新REMS要求,监测期/驾驶限制缩短至2周,生产周期缩短至30天,产品在社区医疗层面渗透有望提速 [9] - 上调2025-27年收入预测1-6%,长期峰值销售预测上调5%至69亿美元,目标价上调至74美元 [9] 瑞浦兰钧 (666 HK) - 2025上半年收入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锂电池出货量32.4GWh,同比增长100.2% [10] - 锂电池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至8.5%,研发费用率缩减12%,净亏损同比收窄85%至6532万元 [10] - 预计2025年净亏损收窄至1.3亿元,2026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上调2025-27年毛利率预测2-4个百分点 [11] - 基于DCF模型调升目标价至15.46港元(原14.25港元),对应1.1倍2026年市销率 [11] 科技行业 - MSCI全球指数和沪深300连续三个月增长,恒生科技指数本月涨幅4.0%跑赢恒指(+3.2%) [12] - 台积电6月营收同比增长26%,2纳米技术优势持续扩大,1%汇率变化导致1个百分点收入变化 [12] - DDR4(8GB)合约价和NAND Flash(128GB)合约价延续上涨趋势,6月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增长19%至38亿美元 [12][13] - 美半导体关税政策影响或小于预期,台积电在美投资1,650亿美元建厂或符合豁免条件,英伟达对中国市场敞口影响约占总收入2% [13] 电池行业 - 7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5.9GWh,同/环比+34.3%/-4.0%,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43% [14] - 7月中国电池出口23.2GWh,环比-4.7%但同比+35.4%,中美关税暂缓利好储能电池对美出口 [15] - 宁德江西锂矿停产有望支撑锂价,固态电池研发加速:上汽MG 9月将上市半固态电池版本MG4,孚能科技完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送样 [15]
金龙羽被深交所通报批评:信息披露不充分引发股价异动 董事长及董秘均被处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5:19
公司违规行为 - 深交所对金龙羽及相关当事人予以通报批评处分 因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可能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时 相关信息和风险提示存在不充分、不准确、不完整问题 [2] - 金龙羽在2025年5月20日发布10万支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EC01固态电芯订单消息 但后续公告称该订单金额较小 预计对公司利润不构成重大影响 [2] - 公司董事长郑有水、总经理郑焕然、董事会秘书惠明均因未能恪尽职守被通报批评 违规行为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3] 股价波动情况 - 5月20日订单消息发布后 金龙羽在6个交易日内4次涨停 [2] - 2025年5月20日至6月30日 股价从不到17元最高上涨至超过40元 实现翻倍 [5] - 截至8月7日收盘 股价报31 70元/股 市值约为137亿元 [5] 固态电池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线电缆研发生产销售 但自2021年起布局固态电池业务 计划5年内投入不超过3亿元研发资金 [3] - 2023年2月披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863 94万元 远低于年平均投入水平 [3] - 2023年12月终止与重庆锦添翼合作 2024年初设立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继续研发固态电池材料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6 75亿元 同比下降6 53% 归母净利润1 4亿元 同比下降14 1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60万元 同比下降109 3% [8]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8 99亿元 同比增长31 14% 归母净利润3717万元 同比增长2 94% [8]
久日新材:参股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相关方面的研发
格隆汇· 2025-08-06 08:33
公司动态 - 久日新材(688199 SH)的参股公司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相关方面的研发 [1]
久日新材(688199.SH):参股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相关方面的研发
格隆汇· 2025-08-06 08:31
公司研发动态 - 公司参股公司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相关研发 [1]
固态电池UV胶市场展望
2025-08-05 15: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固态电池及UV胶应用领域,国内研发集中于半固态或固液混合技术,与日本丰田存在显著差距[1][2] - 公司合作方包括松井、C公司、德能激光,采用激光开槽加UV胶工艺,技术适用于干法电极[7][8][9] --- 技术研发与进展 - **技术路线**:正极选择硫化物,负极采用硅碳负极(硅含量>50%),提莫先导、泰一等企业表现突出[13][21] - **研发突破**:2023年中期通过拆解丰田及国内厂商数据验证技术差距,计划2027-2030年扩大装机验证,2030年后大规模生产[2] - **工艺创新**:激光开槽加UV胶工艺精度更高,可靠性优于传统涂布,解决干法电极兼容性问题[8][10] --- 市场与产能 - **UV胶应用**:替代蓝膜潜力大,但成本高、环境影响及长期性能待验证,单条产线产能2-4GWh,部分依赖进口材料[1][4] - **固态电池量产**:预计2026年下半年,成本为液态电池2倍以上,规模化后仍高15%-20%[2][16] - **液态电池扩张**:2025年底产能达900GWh(2024年为670GWh),年增速200-250GWh[12] --- 材料与供应链 - **UV胶用量**:固态电池正极用量较小(微米级),通过等温加压解决边缘膨胀,价值量估算1.44亿元/MWh(单价8万元/吨)[5][6] - **供应商**:激光设备合作德能激光,UV胶供应商以南模和德国厂商为主[9][14] - **关键材料**:硫化物领域严一、有盐领先,日本丰田及国内清陶、未来、徽能进展较快[13][21] --- 应用与合作 - **初期应用**:人形机器人、飞行器等高性能需求领域,已与特斯拉签署合作协议[18][19] - **合作进展**:与特斯拉合作近两年,定制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新兴企业因费用高合作受限[19][20] --- 性能与挑战 - **技术难题**:硫化物制备、界面安全、循环寿命及快充待突破,全固态性能达标仍需时间[2][3][15] - **性能对比**: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循环寿命、快充弱于液态电池,轻量化是潜在优势[17] --- 其他关键数据 - **材料用量**:固态电池材料用量1,500-1,800吨/MWh,占总用量<5%[6] - **中试时间表**:2025年下半年启动中试线,2026年下半年量产线招标,建设周期6-9个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