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债
icon
搜索文档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近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23:45
地方债发行规模与结构 -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为9776亿元 虽较6月和7月有所下降 但依然维持相当强度 [1] - 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4866亿元 占当月地方债发行总额约50% [1] - 1-8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26万亿元 占全年4.4万亿元额度的74% 发行进度超过时间序列 [1][3] 专项债资金用途分布 - 1-8月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1.93万亿元 全年仅剩约700亿元额度 发行进入收尾阶段 [1] - 8月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规模达2129亿元 占当月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44% [3] - 1-8月累计化债专项债规模达9680亿元 占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30% [3] - 1-8月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资金规模达6294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4173亿元 土地储备3240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2710亿元 [3] 土地收储专项债进展 - 6-8月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41亿元 715亿元 601亿元 月度发行规模较上半年明显提升 [4] - 1-8月十个省份共发行3240亿元土储专项债 其中上海发行568亿元居首 浙江488亿元 广东433亿元 江苏314亿元 湖南307亿元 [4] - 土储专项债主要用于重点片区新增项目土地收储和存量闲置土地收购 [4] 存量商品房收购举措 - 浙江 四川 重庆 黑龙江四个省份的32个项目涉及收购存量商品房 单个项目资金规模多数低于1亿元或在1-2亿元左右 [5] - 宁波发行1亿元专项债用于收购88套住宅和88个车位 改造后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出租 [5] - 1-8月"稳楼市"专项债资金规模约5950亿元 包括棚户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 成为仅次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第二大用途 [5] 政府投资基金注资创新 - 8月多地发行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北京100亿元 宁波50亿元 陕西50亿元 上海50亿元 期限在10-20年不等 [7] - 江苏省将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 [7] - 上海市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155亿元 较上年增加775亿元 将重点用于城市更新 土地收储 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7] 专项债投资方向转变 - 新增专项债投资领域从传统"铁公基"向新基建等新兴领域转变 适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趋势 [8] - 浙江省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463亿元 将向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设区市倾斜支持 [8] - 专项债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有利于投资增长和产业升级 [9]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近万亿,多地专项债注资政府投资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2:28
地方债发行规模与进度 -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为9776亿元 较6月和7月有所下降 但依然维持高强度[1] - 1-8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26万亿元 占全年4.4万亿元额度的74% 发行进度超过时间序列[1][2] - 1-8月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1.93万亿元 全年仅剩约700亿元额度 发行进入收尾阶段[1] 专项债资金用途分布 - 8月新增专项债中超过40%额度用于政府存量投资项目即"化债"资金[1] - 8月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2129亿元 占当月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44%[2] - 1-8月累计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9680亿元 占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30%[2] - 1-8月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6294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4173亿元 土地储备3240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2710亿元[2] 土地储备专项债情况 - 8月用于土地收储的新增专项债规模为600亿元[1] - 1-8月共有十个省份发行了3240亿元土储专项债 其中上海568亿元 浙江488亿元 广东433亿元 江苏314亿元 湖南307亿元[3] - 6-8月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41亿元 715亿元 601亿元 较上半年明显提升[3] -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 推动土地市场去库存 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3] 存量商品房收购进展 - 浙江 四川 重庆 黑龙江四个省份共有32个项目涉及收购存量商品房[4] - 单个项目使用专项债资金规模绝大多数低于1亿元或在1-2亿元左右[4] - 宁波发行1亿元专项债用于收购88套住宅和88个车位 改造后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4][5] - 1-8月"稳楼市"专项债资金加总约为5950亿元 包括棚户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5] 政府投资基金注资 - 8月多地发行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6] - 北京发行100亿元专项债用于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6] - 宁波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市政府投资基金[6] - 陕西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西安市政府创新投资基金[6] - 上海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未来产业基金[6] - 江苏省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6] - 上海市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155亿元 较上年增加775亿元 将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注资政府投资基金[6] - 浙江省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463亿元 将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设区市倾斜支持[7]
龙湖一日内兑付两笔中票,合计金额超36亿元
核心观点 - 公司完成两笔中期票据兑付 合计金额超36亿元 包括到期兑付和提前兑付[1] - 公司年内到期债券已全部偿还完毕 累计兑付债券本息约145亿元人民币[2][3] - 资产负债表优化和保留偿债现金流是公司近期主要运营重点[3][4] 债务兑付情况 - 8月26日完成"22龙湖拓展MTN001"兑付 本息合计15.495亿元 该债券发行额15亿元 利率3.30% 期限3年[1] - 同日提前兑付"22龙湖拓展MTN002" 本息合计20.523亿元 该债券发行额20亿元 利率3.00% 原定11月30日到期[1] - 7月3日兑付"22龙湖04" 本息合计17.66亿元[2] - 7月11日兑付"20龙湖拓展MTN001B" 金额5.225亿元[2] - 8月5日兑付"20龙湖06" 金额约9.5亿元[2] - 8月7日开始提前偿还12月到期海外银团贷款 已完成首笔11亿港元偿付[2] 债务管理策略 - 坚决推动整体负债规模稳步下降 保持银行融资不逾期不展期[2] - 优化融资结构 加大长期债务 控制短期债务 有序提前铺排债务偿还[2] - 2025年是公司债务转换的最后一年和最关键的年份[2] - 预计偿还完12月银团贷款后将偿清近期境外债务[3]
上海建工(600170):Q2经营如期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31 10:26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收1050.42亿元,同比下降28.04%,归母净利润7.10亿元,同比下降14.07%,扣非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69.13% [1] - Q2单季营收647.26亿元,同比下降9.14%但环比增长60.55%,归母净利润8.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94%且环比激增595.82% [1] - 25H1综合毛利率8.28%,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其中Q2毛利率达8.74%,环比提升1.20个百分点 [2] 业务分部表现 - 建筑施工业务营收921亿元(占比88.3%),同比下降30.1%,毛利率6.6%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 [2] - 建材工业营收61亿元(占比5.9%),同比下降12.5%,毛利率10.7%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2] - 房产开发营收5.5亿元(占比5.5%),同比大幅下降59.1%,毛利率5.4%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 [2] - 设计咨询营收15亿元(占比15.4%),同比下降3.8%,毛利率15.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2] 费用与现金流 - 期间费用率7.69%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率3.57%同比上升0.88个百分点 [3] - 减值净冲回3.15亿元(去年同期为减值2.35亿元),显著增厚利润 [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4.8亿元,同比少流出41.4亿元,收现比126%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 [3] - 资产负债率85.6%,有息负债率28.1%,同比分别下降0.18和0.83个百分点 [3] 新签合同情况 - 25H1新签合同额1302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Q2新签657亿元,同比下降28%但降幅收窄 [4] - 建筑施工新签980亿元同比下降44%,设计咨询新签73亿元同比下降34%,建材工业新签134亿元同比下降10%,房地产新签70亿元同比逆势增长69% [4] - 六大新兴业务新签302亿元,占比达23%,其中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4%/62%/13% [4] - 长三角区域新签占比84%,其中上海地区新签905亿元同比下降42%,长三角(不含上海)新签191亿元同比增长11%,海外新签33亿元同比增长20%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02/24.26/25.43亿元 [5] - 基于可比公司25年14倍PE均值,给予公司25年14倍PE估值,目标价调整至3.63元 [5]
风险月报 | 权益市场估值、情绪与市场预期形成共振,近1/3行业估值高于历史60%分位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8-28 11:32
沪深300指数风险评分与市场态势 - 中泰资管风险系统评分59.65 较上月49.80显著上升 权益评分进入中等偏高风险区间 [2] - 估值分数升至59.68(上月55.08) 市场估值中枢上移 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0个行业估值高于历史60%分位数 仅农林牧渔低于历史10%分位数 [2] - 市场预期分数60.00(上月56.00)创近6个月新高 分析师认为财政政策可能出台增量措施 [2]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情绪分数大幅升至59.44(上月41.41) 脱离谨慎区间进入中性偏积极状态 [3] - 两融分数处历史高位 公募基金发行分数从历史中低位升至中高位 零售资金回流权益市场 [3] - 涨跌停分数处历史中位数 波动率分数低于历史30%分位数 市场波动温和可控 [3] 经济数据表现与结构特征 - 7月出口同比增7.2% 较6月上升1.4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改善 [8] - 工业增加值同比5.7% 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保持高增速 [8][10] - 社零同比3.7% 较上月降1.1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下滑但餐饮收入回升 [8][10]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6% 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7.3%/-12%/6.2% 均较上月下滑 [8] 金融数据与政策影响 - 7月社融新增1.16万亿 存量同比增9.0% M2同比8.80%较上月升0.5个百分点 M1同比5.60%较上月升1个百分点 [10] - 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 为2005年7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10] - 反内卷政策扩散至多行业 有利于价格企稳及通胀预期回升 PPI触底但回升斜率或偏低 [11] 债市评分与资金环境 - 债市风险评分66.7分 资金面保持宽松 机构对降准降息预期降温 [5][8] - 国债收益率曲线偏陡 四季度表现或优于三季度 短端品种票息价值较好 [5][8]
落实存量PPP项目付费+化债+理顺公用事业价
长江证券· 2025-08-25 09:2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此评级 [8] 核心观点 - 落实存量PPP项目付费、化债及理顺公用事业价格三大政策驱动,垃圾焚烧和水务运营行业现金流预期向好 [2][4] - 政策强调政府履约付费,专项债加速落地及公用事业价格调整,共同推动行业从To G向To B、To C转型,估值修复提速 [6][38]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5年8月财政部发布存量PPP项目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将付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及时支付,明确专项债、转移支付等资金可用于PPP项目 [4][13][14] - 2025年1-8月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91万亿元,其中1.90万亿元用于置换隐债,2万亿元额度已落地95.2% [5][16][19] - 2025年新增专项债发行30,762亿元,同比增长44%,清欠成为专项债新用途,云南单列356亿元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5][22][28] 公用事业价格调整 - 国家发改委转发《理顺公用事业价格》文章,水价和垃圾处理费有序提升 [6][30] - 广州、深圳、东莞、定西等地居民用水第一阶梯基本水价平均上涨0.34元/吨,涨幅15.8%;多地污水处理费同步上调 [30][33] - 垃圾处理费在云南、广西等地提价,并逐步从G端付费转向C端付费 [30][34][35] 行业影响与投资逻辑 - 垃圾焚烧和水务项目回款预期改善,减值冲回对利润弹性显著:兴蓉环境(36.3%)、三峰环境(27.9%)、瀚蓝环境(23.6%) [41][42] - 环卫服务优先受益于化债,福龙马、盈峰环境减值冲回利润弹性分别达247%和187% [41][42]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光大环境、伟明环保等12家企业 [6][38] 专项债与环保投入 - 2025年环保类专项债占比降至0.4%,主要因环保基础设施进入资本开支末期 [27] - 专项债投向以交通基础设施(24%)、市政和产业园区(16%)为主,环保占比下滑但部分项目可能隐含环保属性支出 [27]
2025年化债进行时系列专题报告:化债两年,城投付息下降,缩量格局延续(附下载)
搜狐财经· 2025-08-15 12:03
城投债务变化 - 城投平台融资结构改善,融资成本快速下降,付息压力边际改善 [1] - 城投有息债务规模未压降,存量债务高基数效应导致付息支出滞后,新增低成本债务替代存量债务需至少3年时间 [1] - 当前城投平台付息压力仍处较高点,但随时间推移将进一步缓解,最终实现量平价跌的良性平衡 [1] 城投债务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底,城投平台有息债务总额61.72万亿元,较2023年6月底增长9.4% [2] - 银行贷款、债券、非标分别为40.67万亿元、15.41万亿元和5.63万亿元,分别增长13.06%、2.25%和4.97% [2] - 新增债务主要来自银行借款(占88.57%),债券和非标规模变化不大 [2] - 银行借款占城投有息债务比重从63.76%提升至65.9%,债券和非标占比分别下降1.75和0.39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年底银行借款、债券、非标占比将分别为68.11%、23.71%和8.17% [2] 省份差异 - 18个省份银行借款占比提升,其中宁夏、海南等8个省份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 [5] - 18个省市债券占比下降,海南、宁夏等8个省份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 [5] - 青海、黑龙江非标占比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 [5] - 甘肃、广西等6个省份融资结构改善,银行贷款占比提升且债券、非标占比下降 [5] - 贵州、内蒙古等4个省份融资结构改善最明显,银行贷款占比提升超过3% [5] - 黑龙江、青海和天津债券占比下降同时非标占比大幅上升,融资结构稳定性可能下降 [5] 城投付息压力 - 银行、债券和非标融资成本均有明显下降 [7] - 2025年3月银行贷款、非标融资成本分别为3.26%和5.14%,较2023年6月下降69bp和208bp [7] - 城投债发行票面利率从4.1%下降至2.61%,降幅149bp,2025年7月进一步降至2.2% [7] - 银行端利息支出减少284.38亿元,债券端减少1355.35亿元,非标端节约261.73亿元 [8] - 利息支出年减少超1900亿元,释放积极信号,还本付息压力实质缓解 [8][9] 各省城投债付息支出 - 除北京和上海外,所有省份城投债付息支出下降 [10] - 江苏、浙江利息支出分别减少357.19亿元和171.27亿元,降幅最大 [10] - 天津、湖南、山东利息支出降幅分别为149.33亿元、142亿元和115.17亿元 [10] - 河南存量城投债大幅增长,利息支出降幅不显著 [10] 行情展望 - 中短端城投债更具确定性,看好中低等级城投债修复 [11] - 7月城投债净流出217.84亿元,存续规模继续缩量 [11] - 理财配置节奏未受明显影响,当月信用债净买入超1000亿元 [11] - 3季度信用债配置力量预计有较强支撑 [11]
信用周报:贵州:化债后半程还有哪些机会?-20250813
中邮证券· 2025-08-13 11: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贵州省属于典型重点省份,本轮化债后杠杆压力缓解,重点关注非标市场;化债进度接近尾声,新增融资需求来自部分市场化转型成功国企,但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时间;择券方面,短期限品种传统城投和市场化主体均可考虑,中长期限信用品种持谨慎态度 [4][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贵州经济财政与债务情况 - 2024年贵州省GDP为22667.12亿元,排名倒数第十;一般预算收入2169.62亿元,排名靠后;政府性基金收入2315.28亿元,排名全国第8 [2][9] - 2024年贵州政府债务余额17537.09亿元,存量城投有息债务15906.27亿元,债务结构分布均衡 [2][10] 贵州地级市情况 - 贵阳和遵义为第一梯队,2024年GDP超5000亿,其他地市州在1000亿 - 2500亿之间;贵阳公开市场融资规模更高,“三线并行” [3][13] - 2024年贵阳和遵义存量城投有息债务分别为3853.55亿元和1911.34亿元 [3] 贵安新区情况 - 定位“三大产业基地”,多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引进多个数据中心 [14] - 2024年一般预算收入23.04亿元,土地出让收入50.44亿元,房价均价4000 - 5000元/㎡ [14] 化债进度情况 - 化债支持力度大,高息债务置换取得进展,特殊再融资置换债和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观 [3] - 银行参与高息债务置换意愿强,主要置换高息银行贷款,非标置换推进慢 [3] 发展情况与融资情况 - 化债到偏尾声阶段,省市和高新区级有新增融资诉求,依托产业化主体 [4] - 名单内及二类城投转型进度慢,退名单无省级统筹时间节点 [4] 区域推荐发债主体情况 - 以市场化转型成功国企为主,省级、市级和园区级均有亮相 [4][19] - 收购上市公司成参控股股东常见,产业化国企对上市公司管控话语权不大 [19] 产业基金情况 - 多以政府出资为主,投资方向用于扶持省内企业,拉动区域产业与就业 [20] - 重点支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项目 [20] 贵州省产业规划情况 - “6 + 3”产业体系,“3533”产业集群 [21] - 明确主导、战略新兴、支柱、传统、优势、未来产业 [21]
化债进行时系列:化债两年:城投付息下降,缩量格局延续
浙商证券· 2025-08-13 07: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化债2年,城投债务总量改善,结构优化、付息下降,与定价趋势契合;7月舆情指标、发审端和二级市场表现向好,供需支撑下建议做多中短端城投债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化债两年,城投债务有什么变化 城投债务结构变化 - 全行业城投有息债务增长,银行贷款占比提升;截至2025年3月底,有息债务总额61.72万亿元,银行贷款、债券、非标分别为40.67万亿元、15.41万亿元和5.63万亿元,银行借款占比从2023年6月底的63.76%提至65.9% [14][15] - 省份间结构差异明显;18个省份银行借款占比提升,8个省份提升超3个百分点;18个省市债券占比下降,8个省份降超3个百分点;青海、黑龙江非标占比升超5个百分点 [18][19] 城投付息压力是否缓释 - 各渠道成本下降;2025年3月银行贷款和非标融资成本分别降至3.26%和5.14%,较2023年6月降69bp和208bp;城投债发行票面利率降至2.61%,降149bp [21] - 利息支出下降,年付息减少超1900亿;银行、债券、非标利息支出分别减少284.38亿元、1355.35亿元和261.73亿元 [23][24][28] - 各省城投债付息支出变化;除北京和上海外,省份付息支出均下降;江苏、浙江等省份付息减少明显 [29] 行情展望:中短端城投债更具有确定性 - 7月初债市调整,下旬修复;收益率低位、窗口效应下,中短端票息资产确定性强,看好中低等级城投债修复 [32] - 城投债供需格局延续,机构缺票息资产;供给严,7月净流出217.84亿元;需求方面,3季度信用债配置力量预计有支撑 [32] 一级发行:发审仍收紧,发行热度高 城投债发审情况 - 发审节奏环比改善但仍收紧;7月完成注册额度1170.91亿元,环比增52.69%,但占比仅11%;上会前反馈次数降至2.28次,仍处高位 [34] - 募集资金借新还旧为主;7月借新还旧占比86.13%,新增用途占比3.62%,为2025年以来最低 [36] - 7月取消发行规模和数量低,发行情绪好;取消发行10只、41.55亿元,略高于5月 [38] 城投点心债:环比增加 - 7月发行创年内新高但不及去年同期;共发行13只、82.73亿元,河南、山东为发行主力 [42] 发行热度仍然较高,票面利率创年内新低 - 认购热情高;7月认购倍数3.67倍,为2025年最高;发行票面 - 区间下限降至34.75BP,低于去年同期 [47] - 3 - 5Y期发行热度高;7月占比46.48%,高于前五月 [49] - 发行票面下行;7月加权发行票面2.2%,为24年以来最低 [50] 延续净流出,城投债进一步缩量 - 净融资规模下降,重点省份收紧明显;7月重点省份累计净融资 - 1042.93亿元,非重点省份 - 433.02亿元 [53] - 缩量下各省存续规模有差异;山东、广东净增超400亿元,湖南、重庆、安徽净流出超200亿元 [53] 二级市场:交投情绪回暖,模型指向做多 各期限换手率环比回落,3Y城投债或更适合交易 - 1年内城投债流动性优,换手率在15 - 25%波动;1 - 3Y和3 - 5Y品种换手率在15 - 20%区间,3 - 5Y交易需求有恢复 [54][55] 交投情绪较好,低估值成交增多 - 主买指标回升,多头情绪修复;7月最后一周bid笔数占比34.52%,TKN占比73.18%,环比增13.9个百分点 [56] - 低估值成交再现,机构拉久期;7月最后两日现低估值成交,7月31日偏离 - 2.40BP;加权成交期限2.51年,处82.2%分位数 [56] 多数省份利差接近24年低位 - 利率债调整,城投债利差压缩;截至8月5日接近2024年以来低点,利差分位数超10%的有8个省份 [63] - 部分省份利差有变化;湖北、陕西省级利差逆势走扩3BP;新疆、陕西等省级主体利差超50BP,河南地市级达58.18BP [63] 从布林带模型看城投性价比 - 构建城投债布林带,给出择时信号;利差触上轨配置,1年AAA - 二永 - OMO利差<20bp绝对止盈,触下轨平配 [67] - 模型结果;7月底10年城投债距上轨近,可增配;3年和7年利差在中轨附近,保持仓位 [68] 7月,化债进度几何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高峰已过 - 7月发行规模回落;上半年发行18818.15亿元,7月仅858.77亿元 [82] - 发行集中于湖南、贵州和河南;湖南和贵州年内累计超千亿元 [82] 特殊新增专项债:重点省份进度加快 - 7月成主要化债工具;发行近3000亿元,接棒特殊再融资债 [86] - 重点省份置换进度加快;7月发行1713亿元,6月仅313.18亿元;非重点省份发行节奏放缓 [86] 退平台:进度环比加快 - 7月退平台节奏加快;17家城投退出,环比增113%;地市级和区县级主体分别为8家和9家,发债主体占比71% [90] 7月城投负面舆情有哪些边际变化 非标违约事件数量减少 - 7月发生2起,环比减1起,为年内中位数;山东是非标违约多发地 [95] 定融产品量价双降 - 7月发行4只,环比减2只,处年内中位数 [97] - 发行利率中枢降至6%,为历史低位 [97] 失信被执行案件数量小幅增加 - 7月增加2起;山东从1起增至7起,陕西降幅显著 [99]
洪灏:房地产长周期与经济短周期相互影响,主导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格局
财经网· 2025-08-13 04:39
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影响 - 房地产长周期与中国经济短周期相互影响主导近期中国经济和市场运行 [1] - 中国日本美国均经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泡沫 日本在90年代 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 中国当前正处于问题解决阶段 [1] 国际债务周期比较 - 日本政府通过三箭齐发政策推动经济复苏 债务从低点到高点再回落历时约65年 [1] - 美国采用暴力去杠杆方式 2008年危机后允许企业及居民破产 2012年完成非居民债务去杠杆过程 [1] - 中国与日本债务轨迹高度相似 均经历20-30年债务扩张期 2021年达到峰值后进入下行阶段 [2] 中国债务处理措施 - 政府实施三年十万亿化债部署 但该措施仅代表债务延期而非实质性消化原有债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