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效率
icon
搜索文档
杨国福麻辣烫也入局 自助小火锅为何又火了?
北京商报· 2025-08-07 11:46
公司动态 - 杨国福麻辣烫在青岛开设自助小火锅门店 售价59.9元/位 开业初期曾推出29.9元/位促销活动 [1][3] - 门店提供8款锅底及荤菜 海鲜 水果等菜品 采用传送带运输食材和扫码下单模式 [3] -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化 部分认可价格实惠和食材新鲜 部分投诉环境差 食材缺货及食品安全问题 商家已承诺整改 [3] - 公司回应称该门店为区域性实验 目前仅一家门店且无进一步扩张计划 [3] - 杨国福麻辣烫创立于2003年 主营餐厅运营和零售业务 当前在营门店超5000家 [3] 行业格局 - 小火锅行业吸引多家连锁餐饮品牌入局 包括华天 南城香 吉野家等 品牌依托现有供应链优势快速切入市场 [5][6]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量超5万家 约占火锅总门店数的10% 企业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 [5] - 行业出现闭店潮现象 据二手设备回收商透露 每月回收近10家小火锅门店 门店存活周期普遍为半年至一年 [7] 商业模式 - 自助小火锅具备低投资门槛特性 三线城市门店装修和设备投入约15万元 人力成本控制在每月2万元以内 [5] - 门店运营仅需3人 食材以冷冻品为主 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4][5] - 盈利依赖高毛利产品组合 蔬菜 豆制品和丸子毛利率达60%-80% 鲜肉类占比控制在20%以内 [8] - 模式核心挑战在于供应链效率与浪费控制 尤其海鲜 肉类等高价值食材及鲜食区域冷链配送 [7][8] 竞争态势 - 低价自助模式面临品质与成本平衡难题 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市场信任危机 [1][7] - 高线城市陷入低价竞争与品质口碑的博弈困局 需通过高翻台率压缩成本 [7] - 未来竞争关键因素包括区域供应链敏捷响应 数据驱动动态定价及差异化创新 [8] 市场前景 - 自助模式契合消费者对质价比和多样化饮食需求 市场潜力显著 [6] - 行业需通过供应链复用 场景创新和数字化运营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 [8]
三巨头战火烧到在折扣超市
华尔街见闻· 2025-08-07 11:01
行业趋势 - 折扣超市成为京东、美团和阿里三巨头2025年重点布局的新战场 [1] - 消费观念转变是根本驱动力 消费者从追求体验感转向注重体验后价格合理 折扣超市成为反消费主义产物 [2] -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但品质需求未降低 [2] - 零食折扣店模式已验证可行性 2024年零食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 量贩零食店年增长率达45% [2] - 折扣零售全国门店总量突破3.5万家 年新增超5000家 增速达15% [2] - 互联网线上流量见顶 布局线下折扣超市可缓解流量焦虑 [3] 公司战略 - 京东折扣超市采用双渠道模型 线下提货结合线上秒送 计划在5000平方米门店配置5000多款民生商品 [1] - 京东通过产地直采砍掉中间环节 配合自有品牌实现天天低价 依靠高效物流与仓配体系拉低综合成本 [5] - 美团快乐猴折扣超市构建即时零售加硬折扣加本地生活的三维生态 形成消费-履约-服务全链路闭环 [5] - 美团将门店定位为前置仓2.0 结合美团跑腿网络实现到店到家双履约模式 [6] - 盒马NB精准卡位社区毛细血管 门店数量逼近300家 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大门店密度 [1][6] - 盒马关闭2万平米会员店 整体策略向轻量化下沉转变 [6] 竞争格局 - 京东采取大店虹吸效应策略 通过供应链体系优势实现价格击穿 [5][7] - 盒马NB依靠区域密度碾压 重点布局社区市场 [7] - 美团用即时配送改写时空规则 充分发挥配送领域优势 [7] - 零售业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 未来竞争核心是供应链效率、即时配送效率和运营效率 [7]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APP· 2025-08-03 09:06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创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3]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8%至17亿元 [3] - 股价从20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4]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4亿元(占比74%),联营门店收入28.7亿元(占比23%) [10][11]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4% [13] 门店扩张情况 - 单季度净增2109家门店,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门店 [13] - 截至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06家 [15] - 对比2023年底的16248家门店,一年半内增长近万家 [13][15] - 2018年底仅2000家门店,2019年底达4507家 [20] 行业对比分析 - 同期星巴克中国区净收入7.9亿美元(约56.8亿元),不足瑞幸一半 [16]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平均店单价下降4% [17] - 2023年瑞幸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2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连锁化率从12%提升至28% [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通过9.9元咖啡策略培育市场,低价与扩张为核心关键词 [36][37] - 依赖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维持低价策略 [38] - 强调核心优势为成本控制能力 [39]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41亿元 [41] - 已开始转向"不打价格战"策略 [42] 行业发展趋势 - 咖啡与茶饮边界模糊化,瑞幸推出果咖、茶咖等产品 [3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品牌建设成为重点 [49] - 头部品牌频繁更新品牌Logo以重塑形象 [47]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但配送成本上升问题凸显 [56]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50]
2025餐饮增长榜解析:慢周期里的机会点与生存法则(附有哥餐链完整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8-02 16:13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2-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但近三年增速持续放缓,行业进入"慢增长"周期 [2] - 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倒逼行业告别粗放式增长,部分品牌通过高速扩张实现逆势增长 [2] - 经济下行周期中,高性价比小吃小喝成为消费主旋律 [11] 高速增长品牌数据 - 蜜雪冰城一年新增门店10160家,累计达40468家,6月单月新增1061家 [4][6][14] - 咖啡茶饮赛道表现突出,增长TOP100中占26家(咖啡9家、奶茶17家) [4] - 量贩零食品牌集体突破万店规模:好想来14964家、赵一鸣8922家、零食很忙8111家 [6][16] - 生烫牛肉米线品类增长迅猛,赵阗阗和乔杉杉增长率均超90% [4][11] 热门品类增长特征 咖啡茶饮 -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支撑性价比:蜜雪冰城单杯成本为行业均值的60% [14][21] - 差异化破局案例:爷爷不泡茶门店从450家暴增至2004家,主打地域特色 [14] - 库迪咖啡以"9.9元策略"加速下沉市场布局 [14] 量贩零食 - 供应链直采模式降低15%采购成本,补货周期压缩至48小时内 [16] - 区域密度饱和隐忧显现,长沙部分区域单店日均销售额下降15% [17] 小吃快餐 - 特色小吃门店数从2024年8月的68.38万家增至2025年6月的96.29万家 [19] - 塔斯汀中式汉堡年增超2000家,达9794家门店,接近肯德基规模 [19] - 传统卤味受困场景单一,未能渗透早餐/夜宵等高频场景 [19] 成功品牌共性规律 - 供应链效率:蜜雪冰城区域集仓、赵一鸣直采模式 [21] - 产品标准化:曹氏鸭脖中央厨房预制酱料包实现轻运营 [21] - 场景创新:鸡柳大人采用<3㎡微型档口提升坪效 [22]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聚焦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价值交叉点 [23] - 差异化用户价值案例:塔斯汀中式汉堡、爷爷不泡茶地域特色 [23] - 传统品牌需构建壁垒而非模仿模式,如卤味三巨头错失直播电商机遇 [23]
新茶饮六小龙:2025 上半年,谁赢麻了?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26
新茶饮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成为最活跃消费IPO赛道 蜜雪冰城以40亿港元募资额创港股一季度最大IPO 霸王茶姬成为首个美股上市新茶饮品牌[3][4] - 六家上市企业被并称为"新茶饮六小龙" 包括蜜雪冰城 古茗 霸王茶姬 沪上阿姨 茶百道和奈雪的茶[3][5] - 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 增速放缓至6.4% 2024年市场规模3547.2亿元 门店总数42.6万家 近一年新开11.8万家但负增长3.9万家[26][27] 市值与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市值排名:蜜雪冰城1789亿 > 古茗567亿 > 霸王茶姬346亿 > 茶百道129亿 > 沪上阿姨127亿 > 奈雪的茶19亿[8] - 蜜雪冰城市值相当于3个古茗或90多个奈雪的茶 呈现一家独大格局[8] - 股价涨跌幅排名:古茗175% > 蜜雪冰城77% > 沪上阿姨-16% > 霸王茶姬-20% > 茶百道-26% > 奈雪的茶-93%[6][7] 营收与规模指标 - 2024年营收排名:蜜雪冰城248.29亿 > 霸王茶姬124.06亿 > 古茗87.91亿 > 奈雪的茶49.21亿 > 茶百道49.18亿 > 沪上阿姨32.85亿[14] - 门店数量排名:蜜雪冰城46479家 > 古茗9914家 > 沪上阿姨9176家 > 茶百道8395家 > 霸王茶姬6440家 > 奈雪的茶1798家[14] - 蜜雪冰城年出杯量约90亿杯 日均超2000万杯 门店数量超过其他五家总和[14][15]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排名:霸王茶姬47.76% > 蜜雪冰城32.46% > 沪上阿姨31.28% > 茶百道31.2% > 古茗30.57% > 奈雪的茶23.47%[17] - 净利率排名:霸王茶姬20.27% > 蜜雪冰城17.94% > 古茗16.82% > 沪上阿姨10.01% > 茶百道9.75% > 奈雪的茶-18.82%[17] - 净利润绝对额排名:蜜雪冰城44.54亿 > 霸王茶姬25.15亿 > 古茗14.93亿 > 茶百道4.8亿 > 沪上阿姨3.29亿 > 奈雪的茶-9.26亿[17] 商业模式差异 - 蜜雪冰城加盟比例达99.96% 超九成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14][16] - 奈雪的茶采用直营模式为主 导致持续亏损[3][17] - 霸王茶姬通过超级单品策略 原叶鲜奶茶贡献91% GMV 前三大单品占61%收入[19] 成本效率策略 - 霸王茶姬采用极简SKU策略 全年仅上新5款产品 低于行业月均3款水平[22] - 核心产品仅需三类供应链 降低原材料损耗[23] - 蜜雪冰城60%以上门店食材为自产 拥有最大供应链体系[28] 海外扩张布局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达4895家 2025年计划新增300-500家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和欧美市场[30] - 霸王茶姬深耕马来西亚市场 海外156家门店中148家位于马来西亚[32] - 茶百道进入韩国 泰国 澳大利亚 西班牙等市场 奈雪的茶和沪上阿姨均在纽约开设门店[33] 行业发展趋势 - 竞争重点转向供应链效率 差异化定位和全球化布局[28] - 品牌通过加入超级植物原料和IP联名寻求差异化 2024年至2025年1月共27个品牌进行超270次联名[28] - 盲目扩张存在风险 门店密度过高可能影响单店盈利和食品安全[25]
新茶饮六小龙:2025上半年,谁赢麻了?
新浪财经· 2025-08-01 01:40
新茶饮六小龙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2025年3月3日港股上市首日收盘价265.67元(290港元)市值达1000亿港元 截至6月30日股价涨至470.88元涨幅77% 市值1789亿港元居首位 [2][4][5] - 古茗2025年2月12日上市首日收盘价8.52元 截至6月30日股价涨至23.41元涨幅175% 市值567亿港元位列第二 [4][5][6] - 霸王茶姬2025年4月17日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盘价233.32元 截至6月30日股价跌至187.79元跌幅20% 市值346亿港元 [4][5][7] - 沪上阿姨2025年5月8日上市首日收盘价145.11元 截至6月30日股价跌至121.47元跌幅16% 市值127亿港元 [4][5] - 茶百道2024年4月23日上市首日收盘价11.73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价跌至8.72元跌幅26% 市值129亿港元 [4][5] - 奈雪的茶2021年6月30日上市首日收盘价15.68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价跌至1.15元跌幅93% 市值19亿港元 [4][5] 财务业绩对比 - 2024年营收排名:蜜雪冰城248.29亿元 > 霸王茶姬124.06亿元 > 古茗87.91亿元 > 奈雪的茶49.21亿元 ≈ 茶百道49.18亿元 > 沪上阿姨32.85亿元 [10] - 毛利率排名:霸王茶姬47.76% > 蜜雪冰城32.46% > 沪上阿姨31.28% > 茶百道31.2% > 古茗30.57% > 奈雪的茶23.47% [11] - 净利率排名:霸王茶姬20.27% > 蜜雪冰城17.94% > 古茗16.82% > 沪上阿姨10.01% > 茶百道9.75% > 奈雪的茶-18.82% [11] - 净利润绝对额:蜜雪冰城44.54亿元 > 霸王茶姬25.15亿元 > 古茗14.93亿元 > 茶百道4.8亿元 > 沪上阿姨3.29亿元 > 奈雪的茶-9.26亿元 [11] 门店规模与运营模式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蜜雪冰城46479家 > 古茗9914家 > 沪上阿姨9176家 > 茶百道8395家 > 霸王茶姬6440家 > 奈雪的茶1798家 [10] - 蜜雪冰城加盟店比例达99.96% 2024年出杯量约90亿杯 日均超2000万杯 [10] - 奈雪的茶采用直营模式导致持续亏损 [1][10][11] - 霸王茶姬91%的GMV来自原叶鲜奶茶 前三大单品贡献61%收入 2024年仅上新5款产品 [13][1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3547.2亿元 同比增长6.4% 增速放缓 [17] - 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奶茶门店总数42.6万家 近一年新开11.8万家 关闭3.9万家 [18] - 竞争焦点转向供应链效率 蜜雪冰城食材自产比例超60% 为行业最高 [18] - 出海加速:蜜雪冰城海外门店4895家 2025年计划新增300-500家 霸王茶姬马来西亚门店148家 茶百道进入欧洲市场 [19][21][22] 战略动向 - 霸王茶姬计划2025年新增1000-1500家门店 [16] - 沪上阿姨截至2025年4月18日门店达9367家 较2024年底增加191家 [16] - 品牌通过IP联名寻求差异化 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上旬行业共进行超270次联名 [18]
9.9元的瑞幸,凭啥这么赚?
36氪· 2025-08-01 00:03
核心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1] - 营业利润达17亿元 同比飙升61.8% [1]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实现13.4%的双位数增长 [5] 供应链成本控制 - 与巴西等全球核心产区签订长期巨量采购协议 锁定未来数年成本与供应 [3] - 在中国自建烘焙工厂网络 覆盖福建江苏青岛厦门等地 形成最大咖啡烘焙产能 [3] - 通过垂直整合将咖啡豆成本转化为可控内生变量 [4] 数字化运营体系 - 依赖数据模型进行门店选址 取代传统经验判断 [5] - 快取店模式压缩坪效和人力成本 [5] - 全App化流程实现总部对超26,000家门店的实时管控 [5] 产品战略与创新 - 每年推出上百款新品 保持高爆款命中率 [6] - 从咖啡品牌延伸至全时段饮品平台 覆盖全天候消费场景 [6] - 通过生椰拿铁等明星产品拓展饮品边界 [6] 品牌营销策略 - IP联名营销从不失手 包括《猫和老鼠》《玫瑰的故事》等跨界合作 [7] - 精准触达年轻人情绪点 将产品转化为社交货币 [7] - 在功能满足外提供情感附加值 构筑品牌忠诚度防线 [7] 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 - 价格战仅是表层招式 实质是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运营产品创新用户心智的系统化组合 [9] - 系统环环相扣形成增长飞轮效应 [9] - 在供应链运营系统等底层能力投入使公司在价格营销层面游刃有余 [9]
盒马NB、奥乐齐、美团快乐猴们,“硬折扣超市”大战升级
36氪· 2025-07-29 02:30
新玩家入场 - 物美集团推出全新硬折扣业态"物美超值" 首批6家北京门店开业 聚焦生鲜日百 主打1300个SKU和60%自有品牌 部分商品价格较市价低40%-50% 计划年底在京开出25家店铺 [1] - 美团旗下硬折扣品牌"快乐猴"已签约10家门店 首家杭州门店8月29日开业 计划开设1000家门店 依托美团运力网络采用线上比价+线下提货模式 [1] - 硬折扣超市品牌加速扩张 包括盒马NB、奥乐齐、乐尔乐、折扣牛、爱折扣等 从一线城市向县域蔓延 [1] 行业驱动因素 - 性价比需求刚性化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硬折扣超市通过供应链压缩实现商品价格较传统商超低30%-50% [2] - 线下流量价值重估 线上获客成本攀升 社区硬折扣店凭借低价高频商品吸引自然客流成为线下新入口 [2] 盒马NB模式分析 - 以折扣店形态下沉至县城 通过消化鲜生店尾货降低损耗率 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采用硬折扣+社区渗透模式 [3] - 截至2024年6月全国门店数突破300家 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覆盖长三角12座GDP万亿级城市 [3] - SKU精简至1000-1200个 生鲜占比超60% 客单价35-50元 自有品牌占比35% 部分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主流品牌 [5] - 采用源头直采模式 建立城市仓+社区门店双层体系 生鲜商品每日一配 库存周转率超行业均值 [6] - 2024年以每5天一店速度进入三四线城市 2025年计划拓展至1000家门店 [6] 奥乐齐转型策略 - 从高端精品超市转型为平价社区超市 SKU精简至1600种 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90% [8] - 昆山首店开业当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 单日销售额110万元 标价9.9元及以下商品超500个 [8] - 采用产地直供+全程冷链模式 生鲜商品从分包到门店不超过24小时 门店坪效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0] - 80%以上供应商来自本土 建立区域供应链闭环 生鲜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0] - 已打造13个自有品牌系列 9.9元及以下低价商品占全店SKU约1/4 [1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中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约1.79万亿元 占社会零售总额3.8% 预计2025年达2.28万亿元 2022-2025年CAGR为11.0% [13] - 沃尔玛在深圳试水300-500㎡社区店 SKU约2000个 主打天天平价 计划结合美团生态和山姆资源打造1小时生活圈 [13] - 叮咚买菜在上海和无锡开设叮咚奥莱门店 京东计划在江苏宿迁落地京东折扣超市 [14] 未来竞争维度 - 生鲜供应链升级 通过源头直采压缩成本 建立全国供应链+区域化运营体系 [14] - 全渠道布局 整合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 实现即时配送和到店自提服务 [14] - 商品和服务差异化 通过新品开发和社区渗透策略吸引特定消费群体 [15] - 行业进入自有品牌+即时零售+线下密集布点的三角竞争阶段 [15]
古茗(1364.HK):深渠长流 万店耕新
格隆汇· 2025-07-26 05:39
公司概况 - 公司2010年创立于浙江温岭,成长路径以供应链为核心驱动,2013年开始部署自配送体系,2017年启动冷链配送,2023年拥有冷库容积超6万立方米、冷链运输车辆超300台,构建行业领先的仓配网络 [1] - 2020年起供应链能力成熟后门店数量迅速扩张,形成先供应链、后规模化的复制模式 [1] - 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增长5.69% [1] 行业现状 - 茶饮已成为新消费时代年轻人展现生活方式和寻求情绪价值的载体,叠加外卖大战和高温旺季,头部茶饮企业单店GMV同比加速增长 [2] - 2023年古茗以9%的GMV市场份额位列整体市场第二,以18%的份额位居大众市场第一 [2] - 2024年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价格带向中端集中,头部品牌经营分化,古茗单店日均GMV达6500元(2023年为6800元),表现稳健 [2] 竞争优势 - 构建"供应链+密度+产品"效率闭环:拥有行业最大冷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97%门店实现两日一配),配送成本占GMV的0.9%(行业均值2%) [2] - 地域加密策略强化效率:平均季度复购率53%(行业均值30%),2024年累计推新超100款产品,上新数量行业第一 [2] - 研发团队由美食家+工程师构成,支撑产品质价比优势 [2] 未来成长性 - 当前已在8省达成单省500家门店的关键规模,占据大众现制茶饮市场25%份额,其中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市占率达25%(全价格带)和45%(大众市场) [3]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0403家,覆盖20省,中性假设下未扩张城市的开店空间约9866家(5年CAGR 15%),若继续扩张至空白城市则空间约19314家(5年CAGR 25%) [3] - 咖啡业务开拓下沉市场新增量,长期开店空间明确,从区域走向全国潜力可观 [3]
古茗(01364):深度报告:深渠长流,万店耕新
长江证券· 2025-07-24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古茗(1364.HK)给予“买入”评级 [5][14][20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下茶饮子行业景气度空前,古茗作为大众现制茶饮龙头,区域规模优势模式已跑通,从区域走向全国潜力可观,预计仍有一倍以上开店空间,咖啡业务开拓下沉市场新增量,成长空间明确,价值逐渐凸显,有望实现收入业绩的稳健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110.3、127.5和147.0亿元,归母净利润19.4、22.8和26.5亿元 [5] 公司概况 - 古茗2010年创立于浙江温岭,以供应链为核心驱动,先构建供应链,后实现规模化扩张,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经调整净利润达14.93亿元,同比增长5.69% [9] - 2019 - 2020年引入美团龙珠、红杉中国等战略投资者,2025年全球发售完成后,王云安持股合计控制40.28%股权,联合创始人等分别持股,高管和核心员工绑定公司利益 [24] - 主营业务依赖与加盟商的供货 + 服务关系,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占总营收约80%,2025年2月发布全新加盟政策,降低加盟门槛 [30] - 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收入结构稳定,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经调整净利率有波动但总体优于同业,销售及分销费用率提升 [38][43] 现制茶饮行业 - 茶饮满足新消费需求,从基础功能需求演变为包含产品、体验、社交、品牌需求的新时代消费需求,消费群体以女性、Z世代为主 [57][62] - 行业价格带向中端集中,高低端品牌互攻腹地,2018 - 2023年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5.2%,2024 - 2028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5.4% [65][76] - 大众市场增量空间大、竞争激烈,古茗所在大众市场2025 - 2028年市场规模CAGR为20%,2023年古茗以18%的GMV市场份额位列大众市场第一 [86][91] 竞争优势 - 构建“供应链 - 渠道 - 产品”的高效协同飞轮,供应链端自建种植基地、搭建冷链仓储物流网络,渠道端采取地域加密策略,产品端高频迭代 [109] - 2024年共推新103款产品,依托冷链网络保障鲜果新鲜度及高频上新迭代,研发体系由美食家 + 工程师组成,推新频率远高于行业平均 [115][126] - 拥有规模最大的冷链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使用三温仓物流车,向97%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物流成本低 [11][134] - 采取地域加密开店策略,以单省500家门店为关键规模节点,已在8省达成关键规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仓储物流效率互文、利于下沉市场渗透 [141][142] 未来成长性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0403家,覆盖20个省份,分情景测算开店空间,中性假设下不进入其他城市开店空间约9866家,继续扩张至未进入城市开店空间约19314家,预计仍具备一倍以上开店空间 [12][152][157] - 自2019年底探索咖啡业务,截至2025年6月,现磨咖啡门店已覆盖7600 + 家,成为国内现磨咖啡门店规模Top5,咖啡业务与茶饮业务在原料、物流、生产端协同优势明显,对门店带动效果初步验证 [179][188][191] - 古茗有望以“鲜活”作为形象锚点,构建覆盖全链条的“鲜活”保障体系,通过供应链建设和营销端发力提升品牌认知与用户心智 [200][20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10.31、127.53和146.99亿元,归母净利润19.40、22.75、26.54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