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生态化
icon
搜索文档
废弃矿山变“聚宝盆”,重庆“生态修复+”破题价值转换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18 06:33
生态修复模式转型 - 重庆梁平区竹山镇从依赖矿山开采和土法造纸的"靠山吃山"模式转型为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结合的发展路径 通过关闭各类矿山、整治塌陷区、实施复绿工程 彻底改变原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格局 [1][4] - 竹山镇借鉴浙江安吉经验 采用系统性生态修复方法 包括矿山修复、污水治理和育林造林等综合措施 修复65个采矿"天坑" 实现整个生态环境的提升 [4][5] 生态价值转化成效 - 梦溪湉园梯塘小微湿地项目将50亩矿山塌陷区改造为100余个梯级塘湿地群 荣获国际湿地艾景奖 该项目创新性结合尾水处理与湿地建设 形成"保护、净化、休闲"多功能生态节点 [5] - 生态修复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竹山镇2024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 形成百里竹海特色民宿群 带动发展民宿农家乐近100家 [12] 产业融合发展成果 - 竹山镇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一产通过竹林抚育和林地流转4.2万亩 亩均收益提高至2000元 林农和村集体年增收300万元;二产引进6家加工企业 形成笋竹食品和竹工艺品加工体系 年销量达2000万元;三产通过"小微湿地+民宿康养"模式盘活闲置农房8000多平方米 [12] - 北碚区静观镇既白民宿通过种植2万多株果树完成矿山复绿 2023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旺季入住率稳定在45%以上 成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带动周边30名村民就业 人均年收入约5万元 [7][9][10]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 采用EOD模式引导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重庆怡幽谷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亿联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民宿项目 竹山镇吸引各路资本进入转型发展各环节 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良性循环 [5][11] - 既白民宿成为民营资本EOD模式典型样本 通过"废弃矿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闭环实践 破解环境治理资金困境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 [11]
辽宁防沙治沙“两化”项目首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辽宁日报· 2025-08-08 01:04
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大重要路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两化"项目奖补资金是财政部对"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创新支持 方式的重要举措,由各省采取竞争性评审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 日前,财政部首次对我省下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项目奖补资金2000万元,对防沙治沙成效 显著的地区给予奖补,相关资金将由市、县引导社会资本采取科学有效方式,用于防沙治沙相关工作。 据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我省遴选出的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下参产业项目、彰武县沙化林下 中草药产业项目均为优质、特色、高效项目。中央财政给予奖补资金2000万元,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6479万元,共同支持桓仁县开展1万亩林下参种植基地、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作业道、病虫害防治、 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彰武县开展30304亩沙地仿野生中草药种植基地、种苗培育、病虫害防 治、田间管理工作。此种奖补支持方式,将在全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推动防沙治沙,形 成规模效应,带来经济效益。 ...
黑龙江拜泉:立足生态优势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共富超市合作 - 拜泉县与浙江余村建立共富联盟,通过乡村共富超市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推动6大类20余种特色农产品跨区域流通[1] - 合作内容包括产品供应、品牌推广、销售渠道拓展,重点展示笨榨豆油、风味干菜等产品,并通过电商直播联动提升知名度[1] - 淑媛蔬菜合作社通过该平台将干菜等农产品销售范围从村级扩展至跨省,带动群众增收[1] 拜泉县农业产业布局 - 依托黑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蛋白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同步推进肉食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两大基础产业[2] - 构建大豆、天然苏打水、鲜食玉米三条产业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达98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种植30万亩[2] - 特色产业涵盖食用菌、鲜食玉米、小院经济、干菜等品类,形成"天然、绿色、健康"的食品产业体系[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2] - 通过打通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通道,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 - 当前已形成"两大一小"特色产业格局,未来将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2]
淳安聚力从“因水而名”向“因水而强”跨越
杭州日报· 2025-08-06 03:27
"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水的文章,不断拓展水资源的价值转化通道,坚持以水润农、以水兴工、以水 活旅,我们要让水的势能转变为发展的动能。"淳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加快淳安跨越式高质量 发展,省委、省政府建立"1+3+N"结对帮扶机制,市委、市政府也以超常规举措支持淳安高质量发展, 淳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淳安正按照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市委工作部署,全力破解如何构建淳安特色的生态化现代 化产业体系,如何构建飞地与本域双向互动的融合发展模式,如何推进消费特别是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弱难困"问题,如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如何以县城有机更新为 重要抓手推进内涵式发展,如何深化淳安新安文化的延续性、独特性、交融性、时代性研究等重大问 题,努力在更高标准保护、更高质量转化,更具特色全链产业引育,更大力度实现共同富裕,更高水平 推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上交出高分答卷。 总投资12亿元的4个陆基养鱼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千岛湖从保水渔业创新向引水渔业赛道拓展; 水饮料项目投资增长85.9%,水饮料产业产值增长16.6%,淳安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步伐正在提 速……日前,淳安县委十 ...
河南淅川:“采摘经济”带火乡村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2:15
公司业务模式 - 庄园采用果园直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模式 通过主播讲解和网友互动拉近农产品与消费者距离 [1] - 业务融合休闲观光 亲子体验和线上团购等多种模式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1] - 庄园主要产品包括阳光玫瑰葡萄和锦绣黄桃 产品特点是颗粒饱满 甜度高 汁水足 采摘期持续至九月底 [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涵盖石榴 大樱桃 杏李等品种 [2] - 探索林旅融合模式 包括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乡村+森林人家 支持重点乡镇打造林旅融合样板 [2] - 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72.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超47.8亿元 [3] 政府战略支持 - 实施文旅兴县战略 构建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形成林城相依 林居相依 林路相依 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 [2] - 借助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品牌优势 举办环中原自行车赛 龙舟大赛 全国摄影大赛等赛事活动 [2] - 创作大量旅游抖音视频 发布渠首看海视频500余条 获得1000余万人次点击量 [2] 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 - 坚持水质保护 绿色发展主线 发展生态林果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1] - 通过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思路 实现春有花 夏有色 秋有果 冬有绿的生态画卷 [2] - 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包括中原看海寻味淅川美食旅游和花漾淅川邀您来赏花旅游 [2]
守护生态底色 让“甜蜜事业”扎根绿色沃土
央视网· 2025-07-28 03:47
行业概况 -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产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1]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连续30余年位居全省养蜂规模、产量与产值第一,被誉为"中国蜜蜂之乡"[1] - 沁水县拥有荆条蜜、刺槐蜜两大"中国四大名蜜",在国际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1] 商业模式 - 采用林下养蜂模式,利用森林生态环境进行蜂养殖,不占用耕地资源[2] - 当地蜜源植物丰富,荆条、刺槐、狼牙刺三大蜜源以面积广、产量稳、质量好著称[2] - 通过蜜蜂授粉促进林木繁茂,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2] 政策支持 - 沁水县自2011年起持续推动蜂业与生态协同发展,涵盖标准化建设、良种引进、技术培训等[2] - 2018年被列为山西省唯一"省级蜂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试点[2] - 2019年"沁水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山西省蜂产品唯一认证[2] 技术创新 - 引进全国首台法国成熟蜂蜜分离生产线(2018年)[3] - 与吉林蜜蜂科学研究所建立长期育种合作关系[3] - 2022年建成山西省首个数字化智能蜂场,应用物联网蜂箱和管理平台[3] - 通过乡村e镇建设实现产品溯源、品牌培育等全链条数字化服务[3] 产业转型 - 从"一煤独大"转向生态立县,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3] - 200余万亩蜜源资源支撑产业持续发展[3] - 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联动模式[2]
张子龙:走出黄河流域治理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7-15 23:59
生态保护成效 - 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 甘南草原产草量和草群高度达10年峰值[1] - 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标准 流域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56%[1] - 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较2016年减少1059平方公里 严重超采区全面清零[1] 智慧治理创新 - 建成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1套智能监控设备 人工监测范围缩小40%[2] - 整合9家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和3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生态技术攻关[2] - 与青海四川宁夏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在12个市州24个县区开展横向补偿试点[2] 绿色产业发展 - 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黄河风情线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兰州旅游热度[3] - 生态+产业多元化 平凉打造康养城市名片 天水花牛苹果入围区域品牌百强[3] - 工业绿色转型加速 建成绿色工厂129间 绿色矿山13座[3] 生态价值转化 - 创新推出"丝路碳票"融资工具 17个项目获气候投融资授信125亿元[3] - 通过制度创新激活要素潜能 技术变革重构产业形态[3]
金融助力田园生金 铜鼓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新路径
人民网· 2025-07-07 07:24
江西省铜鼓县林下经济发展 - 铜鼓县凭借88.04%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创新打造林菌、林药、林游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体系,并延伸发展休闲农业、精深加工等多元业态 [1] - 金融支持助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3] 农旅融合产业 - 江西成圆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亿元打造500亩田园综合体,农行铜鼓县支行提供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购置互动设施 [2] - 该项目带动永宁镇兴源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5万元跃升至60余万元,并解决41位村民就业 [2] 特色产业升级 - 江西省与山同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现代化加工设备,提升赤松茸加工能力并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2] 金融支持成效 - 农行铜鼓县支行在2024年至2025年5月末期间投放农户贷款超1.5亿元,惠及农户600余户 [3] - 为23家涉农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万元,破解资金瓶颈并激活山林生态价值转化 [3]
中印委三国“县城”比较:现代化向何处去?
虎嗅· 2025-06-06 23:10
县域经济与消费市场 - 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7.48亿常住人口在县域工作和生活,占全国市场38%的消费比重[1] - 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县城贵妇""县城文学""县域旅游"等概念成为全网热议话题[3] - 县城成为城乡连接的"第一站",农民工外出和返乡的第一站多为县城,农村青年结婚购房首选县城[33] 县域治理历史与演变 - 中国古代采用"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模式,县以下依靠乡绅自治,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体系[6][7][9][10] - 2005年免除农业税后,国家财政支出体系延伸到村级,"皇权下县"成为带有福利性质的制度安排[11][12][13] - 当前县域治理层级增多,财政负担加重,全国省级财政中仅上海能维持结余,市县财政压力逐级加剧[36][39]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乡镇企业兴起推动城镇化,1984-1994年间中国建制镇数量从三千多个增至三万四千多个[41][42] - 新型县域经济强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三级市场"机制整合村级生态资源[43][44] - 县域面临产业方向调整,需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资源价值化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础[43] 县域城乡统筹功能 - 县城承担城乡连接"腰杆子"功能,政策落实和基层声音上传都需要通过县城这一关键环节[34] - 教育资源集中县城导致学区房制度,迫使家庭为子女教育进城购房,带动县域房地产发展[37] - 县域平均人口约40万,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在国际上相当于中等规模国家[38] 国际县域治理经验 - 印度喀拉拉邦通过"人民计划"实现地方自治,将20%财政支出下放村镇自行决定用途[15][16] - 委内瑞拉推行公社化运动,从极度城市化回调,以农业为基础建立Commune(公社)[48][49] - 国际经验显示土地改革对农村稳定至关重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村庄自杀率较低[52] 县域未来发展方向 - 县域将成为解决4亿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关键区域,具备基础设施和低成本优势[63][64] - 数字化时代县域经济和社会结构需保持稳定,应对AI和数字变革冲击[67] - 调整城乡比价关系,打破剪刀差,建立公平交换机制吸引青年和老年回归县域[69]
沙漠变花海 长出玫瑰“长”出新业态 生态环境改善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央视网· 2025-06-06 01:54
三北工程建设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两年间已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一亿亩 [1] - 新疆于田县通过生物治沙将沙漠改良为花海,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6] 沙漠玫瑰产业发展 - 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8万余亩,年产量11397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6] - 万方村直接在沙地种植玫瑰4000亩,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 [8] - 当地形成玫瑰全产业链,开发玫瑰酱、茶、面膜、精油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 [6] - 玫瑰产业带动8900户、2.5万群众受益,稳定就业2900余人 [13] 治沙模式创新 - 采用"先造林、后造田"模式,种植梭梭等先锋植物构建生态屏障 [11] - 玫瑰因耐旱、固沙特性被选为生物治沙重要物种 [11] - 阿热勒乡通过生物治沙将5万多亩沙漠变为绿洲 [13] - 于田县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45万多亩,种植红柳、梭梭等生态经济作物 [13] 产业带动效应 - 生态环境改善使沙尘天气从179天降至128天,沙尘暴从24天减至7.5天 [14] - 吸引外来投资者建设玫瑰深加工工厂 [15]和服装厂 [16] - 园区企业从2015年20余家增至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家 [17] - 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0.43%,旅游收入11.53亿元 [17] 就业与民生改善 - 服装厂解决当地300多人就近就业 [17] - 治沙农民可获得乔木每亩2000元、灌木每亩1500元补助 [11] - 参与治沙农民享有改良土地50年租赁优先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