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转化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金融时报·2025-09-22 03:40

文章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于2005年8月15日提出,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1] - 该理念突破了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传统认知,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经济—生态”良性循环 [2] - 理念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促进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变革 [3] “两山”转化的重要意义 - 突破了单一生态功能的认知局限,强调良好生态本身蕴含无穷经济价值,关键在于思路转变和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 [2] - 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摆脱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传统路径的依赖 [3] - 破解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国际发展难题,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强调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永续发展 [3] “两山”转化的内在逻辑 - 核心内涵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明确生态环境具有生产要素地位,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发展生产力 [4] - 基本法则是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演变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5] - 本质特征是公共性、人民性,生态环境具有天然公共属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6] “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 - 市场驱动是核心路径,需摸清“生态家底”、创新生态经济模式、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将生态资源作为抵押物为生态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7] - 制度支持是重要保障,政府需打造生态制度体系,通过纵向和横向生态补偿等机制,落实“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付费”原则 [8] - 产业融合是直接途径,推动生态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推动生态服务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创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