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CXO 2025H1业绩综述:海外和国内需求共振
2025-09-17 00: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CXO(医药研发外包)及创新药产业链 涵盖CRO(合同研究组织)和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1][5] - 公司包括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宏博医药 昭衍新药等[1][3][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CXO板块整体业绩表现卓越**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15% 规模增速超60%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6% 利润增速远超收入端[1][5] - 药明康德贡献了板块40%以上的收入和60%以上的利润 是主要驱动力[1][5] **海外CDMO公司订单与业绩显著好转** - 去年二、三季度订单显著好转 今年上半年订单转化为业绩 收入端增速回归至20%左右 利润端达到20%至30%[1][6]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十几到二十个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提升进一步推高毛利率[6] **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 - 投融资金额与美联储利率负相关 降息预期推动金额回暖 相较2021年单季度平均金额提升约20%[7][8] - 中国出海CDMO公司具备周期向上和成长双重属性 在新技术领域市场份额提升[1][8] **国内创新药研发景气度向上** - 中国创新药企业资金充裕 资金来源渠道增加 新商业模式(BD)提高了研发投入意愿[3][9] - 港股创新药IPO热潮重现 前8个月募集资金达200亿人民币 预计全年可达300亿或更多[2][9][10] - A股未盈利企业放开上市扩大了增发规模 年化增发募集资金预计达几百亿港币[11] - 对外BD首付款成为重要研发资金来源 今年二季度金额超过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的两倍以上[12] **国内投融资市场触底反弹** - 7~8月份投融资明显好转 8月份单月金额接近近三年最高水平 市场正在触底反弹[13] **研发投入结构变化** - 新BD商业模式使项目只需推进到临床一期前后 早期研发投入占比明显提升[14][15] **药物发现与临床前CRO景气度传导** - 药物发现CRO公司如康龙化成和宏博医药 上半年国内收入回归中双位数增长[16] - 昭衍和药明康德新签订单重回增长 昭衍二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近20% 环比增超30%[17] - 临床前CRO安评行业业绩底部现拐点趋势明确[3][17] **临床阶段CRO改善在即** - 临床阶段CRO公司业绩下滑幅度小于临床前 订单和收入呈现改善状态[18] - 预计下半年安评行业订单执行将传导至临床CRO行业 推动其上行[18] **海外降息利好出海CDMO** - 海外降息周期开启推动海外整体Beta向上 以出海为主的新技术领域CDMO表现更好[19] - 国内需求改善 盈利水平提升空间巨大 因22年至24年景气下滑导致价格竞争激烈[19] 其他重要内容 - 创新药产业链在医药行业内盈利水平最强[4] - 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2022-2024年年金额体量约200亿人民币 当前资金充裕度显著提高[9] - 临床前CRO业绩端转好滞后于订单端转好[17]
23家科创板公司共话创新药发展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8:32
核心观点 - 23家科创板创新药企业集中展示研发进展与出海战略 行业聚焦产品创新与国际化布局 [1][5][6] 产品研发进展 - 复旦张江光动力药物布局尖锐湿疣 鲜红斑痣等适应症 重点推进海姆泊芬注射剂 抗Trop2-SN38项目 抗Her2-BB05项目临床研究 [1][2] - 欧林生物聚焦超级细菌疫苗与成人疫苗 重组金葡菌疫苗等4个全球1.1类新药在研 2025年上半年启动三价及四价流感疫苗Ⅰ期临床 [2] - 百奥泰推进BAT2306 BAT5906 BAT4406F等三期产品上市申请 BAT5906年内提交申请 BAT4406计划2026年上半年申报上市 [3] - 申联生物猪链球菌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二联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非口蹄疫产品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4] 产能与商业化 - 百奥泰规划扩大产能支持产品验证与商业化生产 [3] - 申联生物强制免疫疫苗与非强制免疫疫苗贡献主要收入 新产品预计年内产生收益 [4] 国际化进展 - 苑东生物单剂量纳洛酮鼻喷剂处于FDA审核阶段 已完成生产线现场核查 [5] - 艾迪药业艾诺米替片获桑给巴尔药品注册证书 正推进海外销售准备 [6] - 艾力斯与ArriVent达成伏美替尼海外授权 获4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7.65亿美元里程碑款 首个海外III期临床完成患者入组 第二个III期临床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 [6] - 海创药业HP515与HP518积极推动海外授权 BD团队持续与跨国企业沟通 [7] - 荣昌生物通过对外授权推进RC48 RC18等核心产品国际化临床试验 [7]
一日之内,这只医药股从暴涨超60%到暴跌54%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6 12:1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连续四个交易日暴涨后出现单日剧烈波动 早盘最大涨幅超过60%至670港元/股以上 午后暴跌53.73%收报192港元/股[2] - 当前市值跌至762.04亿港元 较前一日1647.13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885亿港元[2] - 尽管大幅回调 当前股价仍较IPO首发价13.15港元/股上涨13.6倍 较前一日收盘价415港元/股的30.6倍涨幅明显收窄[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为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业 专注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3] - 研发管线包含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产品[3]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多激酶抑制剂 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通路 进度最快的胆管癌适应症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中国注册性二期临床[3] 市场因素分析 - 市场人士认为次新股属性、流通盘较小及近期纳入港股通等因素共同推动股价被炒作[3] - 公司发布自愿性公告称不知悉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的任何原因或内幕消息[3]
国泰海通2025上海先导产业大会成功举行
近日,国泰海通2025上海先导产业大会暨第14届医药CEO论坛+第5届人工智 能大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大会聚焦生物医药与科技领域的前沿趋势与跨界机 遇,汇聚近百位行业领袖、近200家上市公司代表及近千位投资者,通过主论 坛、分论坛、座谈交流等多元形式,打造了一场兼具产业深度与投资价值的思想 盛宴。国泰海通副总裁、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总裁、政策和产业研究院院长陈 忠义出席大会并致辞。 陈 忠 义 回 顾 了 大 会 的 发 展 历 程 , 强 调 国 泰 海 通 是 先 导 产 业 的 " 见 证 者 与 同 行 者"。自2012年首届医药CEO论坛成功举行以来,该论坛伴随中国创新药产业 从萌芽走向成熟,见证了原研药立项、创新药上市、国际化BD合作等关键节 点,更逐步将论坛举办地拓展至纽约、中国香港等,成为连接全球医药资源的重 要桥梁。与此同时,自2019年启动的人工智能大会,亦见证了AI技术从"实验室 概念"到"产业核心驱动力"的跨越,从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到模型算法的 快速迭代,再到游戏、医疗、制造等场景的深度落地,AI正以燎原之势重塑全球 竞争格局,而大会始终是捕捉这一变革的前沿平台。未来,国泰海通 ...
一品红:公司合作方Arthrosi是一家致力于代谢类疾病创新药物研发的公司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11:41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合作方Arthrosi为美国特拉华州代谢类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企业 [1] - AR882为公司与合作方共同研发的1类创新药 属于新一代高效选择性尿酸转运蛋白(URAT1)抑制剂 [1] - AR882通过抑制尿酸重吸收使尿液尿酸盐排泄正常化 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用于治疗痛风和痛风石 [1] 临床试验进度 - AR882全球(不含中国大陆地区)Ⅲ期临床试验已于2025年8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1] - 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处于稳步推进阶段 [1] 药物特性 - AR882被描述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物 [1]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持续看好创新药、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
西南证券· 2025-09-16 11: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持续看好创新药、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 [1] 报告核心观点 - 选取362家医药上市公司 2025H1收入总额10845亿元同比下降21% 归母净利润10364亿元同比下降11% 扣非归母净利润88905亿元同比下降94% [3] - 2025H1实现收入正增长公司157家占比43% 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公司161家占比44% [3] - 分季度看25Q2收入同比下降 归母净利润同比略降 25Q1/Q2单季度收入5431/5415亿元同比下降34%/08% 归母净利润515/522亿元同比下降15%/07% [3] - 板块分化持续 CXO板块表现亮眼 2025H1收入4485亿元同比增长138% 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646% [3][5] - 原料药板块2025H1收入5288亿元基本持平 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91% [3][5] - 医疗器械板块承压 2025H1收入968亿元同比下降5% 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169% [3][5] - 疫苗板块大幅下滑 2025H1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580% 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下降1160% [3][11] 全行业表现 - 2025H1医药行业收入10845亿元同比下降21% 归母净利润10364亿元同比下降11% 扣非归母净利润88905亿元同比下降94% [17] - 分季度业绩 25Q1/Q2收入54305/54148亿元同比下降34%/08% 归母净利润5146/5217亿元同比下降15%/07% [19][20] - 子行业收入占比 医药分销37% 药品18% 中药16% [26] - 子行业利润占比 药品25% 中药21% 医疗器械18% [26] - 主要增量贡献 收入端CXO和医药分销 毛利端CXO和原料药 净利润端CXO、原料药和医药分销 [31][32] - 结构分化明显 收入增速CXO138% 医疗服务09% 医药分销09% 零售药店01% [34][35] - 净利润增速CXO646% 制药装备382% 原料药191% [37][38] - 25Q2单季度收入增速CXO153% 制药装备27% 医药分销21% [40][41] - 25Q2单季度净利润增速制药装备3244% CXO562% 医药分销251% [43][44] - 2025H1四费率基本持平 销售费用率12%同比下降03pp 管理费用率5%同比上升02pp 财务费用率0%同比上升02pp 研发费用率4%同比持平 [46][47][49] 药品板块表现 - 药品板块2025H1收入1946亿元同比下降20% 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 扣非归母净利润2423亿元同比下降32% [5][69][72] - 分季度业绩 24Q4/25Q1/25Q2收入9536/9618/9843亿元同比增长29%/下降27%/下降14% 归母净利润551/1268/1317亿元同比增长18%/下降04%/增长29% [5][69][71] - 盈利能力提升 2025H1毛利率56%同比上升1pp 净利率15%同比上升1pp 四费率39%同比上升1pp [5][69][72] - 研发投入加大 研发费用率9%同比上升1pp [5][75][86] - 集中度较高 收入前二十企业占比752% 净利润前二十企业占比790% [84] 医保基金情况 - 2024年医保基金收入34810亿元同比增长39% 支出29676亿元同比增长52% [61] - 2024年当期结余51340亿元同比下降3% 连续两年负增长 [67] - 2025年1-7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1684662亿元同比增长65% 支出1369693亿元同比下降10% [61]
重磅预告!华东医药DR10624二期数据即将全球首发,荣登AHA 2025开场报告
全景网· 2025-09-16 10:51
核心观点 - 华东医药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长效三重激动剂DR10624用于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期临床研究结果入选2025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最新突破性研究并被列为心脏代谢疾病药物的开创性临床试验 该研究将作为AHA2025主会场开场报告 体现业界对DR10624科学价值与临床前景的高度认可[1] - DR10624是全球首创靶向FGFR1c/Klothoβ、GLP-1R和GCGR的三靶点候选创新蛋白药物 是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FGF21三靶点药物且靶点组合具有唯一性[3] - DR10624在Ib/IIa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异降低肝脏脂肪药效 在基线肝脏脂肪含量≥8%的受试者中 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含量较基线相对降幅分别为58.3%(12.5mg)、83%(25mg)、89.2%(50mg)和87.2%(75mg剂量滴定组) 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27.2% 同时展现出显著降低血脂和较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药效 耐受性良好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4] - DR10624针对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期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其具有极佳降低甘油三酯、使血脂正常化和消除肝脏脂肪的药效 未来有望成为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创新疗法[5] 临床研究进展 - DR10624-201研究(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2期临床)结果入选AHA2025最新突破性研究 并将作为主会场开场报告由主要研究者李建平教授首次公布临床数据 开创中国心内科学者首次作为开场报告登陆AHA年度会议最新突破性研究专场的先河[1][2] - DR10624在新西兰治疗肥胖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Ib/IIa期临床研究结果已在202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上首次发布[4] - DR10624注射液正在中国开展治疗合并肝纤维化高风险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以及代谢合并酒精相关脂肪变性肝病II期临床研究 并于2025年4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4] 产品研发管线 - 公司在内分泌领域围绕GLP-1靶点构筑了包括口服片剂、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和差异化产品管线[6] - 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已完成体重管理适应症中国临床Ⅲ期研究全部受试者入组 并已完成降糖适应症中国两项Ⅲ期临床研究的首例受试者随机给药[6] - GLP-1R/GIPR双靶点长效多肽类激动剂HDM1005正在开展体重管理适应症Ⅱ期临床试验 已于2025年4月完成Ⅱ期全部受试者入组 预计2025年Q4进入Ⅲ期临床研究 糖尿病适应症Ⅱ期临床试验已于2025年7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7]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已于2025年3月递交上市申请获受理 体重管理适应症已于2025年2月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全部受试者入组[7] - 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2月递交并获受理[7] 行业地位与战略 - 公司构建了覆盖从靶点发现、临床开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研发体系 展现出持续强化的自主研发能力[6] - DR10624在AHA2025的亮相是中国创新药跻身全球心血管领域顶级舞台的重要里程碑 也是公司自主研发实力的集中展现[7] - 公司通过DR10624等全球首创产品的突破持续验证其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夯实 正加速从"创新跟随者"向"领域定义者"的战略转型[7]
从暴涨超60%到暴跌54% 药捷安康股价崩了!
第一财经· 2025-09-16 10:0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连续四个交易日暴涨后出现单日剧烈波动 早盘最大涨幅超过60%至670港元/股以上 午后暴跌53.73%收于192港元/股 [2] - 当日市值跌至762.04亿港元 较前一日收盘市值1647.13亿港元大幅缩水 [2] - 当前股价较IPO首发价13.15港元仍保持13.6倍涨幅 较前一日收盘价415港元对应的30.6倍涨幅显著收窄 [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为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业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开发 [2] - 研发管线包含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产品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多激酶抑制剂 [2] - 进度最快的胆管癌适应证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中国注册性2期临床 该适应证属于小癌肿领域 [2] 市场因素分析 - 市场人士认为次新股属性、流通盘较小及近期纳入港股通等因素共同推动股价被炒作 [3] - 公司发布自愿性公告称不知悉股价异常波动原因 确认不存在未披露内幕消息 [3]
从暴涨超60%到暴跌54%,药捷安康股价崩了!
第一财经· 2025-09-16 09:5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早盘最大涨幅超过60%达到670港元/股 午后暴跌53.73%收于192港元/股 [1] - 市值从1647.13亿港元跌至762.04亿港元 单日蒸发约885亿港元 [1] - 当前股价较IPO首发价13.15港元仍上涨13.6倍 较前日高点30.6倍涨幅明显收窄 [1] 公司基本面 - 公司系临床阶段创新药企 专注肿瘤/炎症/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 [3] - 研发管线包含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产品 [3]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多激酶抑制剂 针对胆管癌的注册性2期临床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3] 市场动态 - 股价异动可能受次新股属性/流通盘较小/新纳入港股通等多重因素影响 [3] - 公司发布自愿性公告称不知悉股价异常变动原因 否认存在未披露内幕消息 [3] - 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港股挂牌上市 交易至今不足三个月 [1][3]
天风证券:维持复宏汉霖“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20.87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6 08:49
评级与财务预测 - 天风证券维持复宏汉霖买入评级 目标价由78.01港元/股上调至120.87港元/股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总收入分别为58.73亿元、59.70亿元、71.25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0%、1.64%、19.36%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7亿元、7.97亿元、11.22亿元 维持前次预测不变 [1] HLX43临床数据表现 - HLX43在Ia期+Ib期试验中纳入56名NSCLC患者 其中51.8%为鳞癌患者 48.2%为非鳞癌患者 [1] - 96.4%患者接受过铂类药物治疗 89.3%接受过免疫治疗 46.4%接受过靶向治疗 [1] - 整体ORR达37.0% DCR达87.0% [2] - 在26例接受过3线及以上治疗的非鳞癌患者中ORR达46.2% 在28例接受过4线及以上治疗的鳞癌患者中ORR达28.6% [2] - EGFR野生型非鳞NSCLC患者(n=15)的cORR达46.7% [2] - PD-L1阴性人群(n=21)的ORR达38.1%和85.7% 显示抗肿瘤活性不依赖PD-L1表达水平 [2] HLX43安全性特征 - 最常见≥3级TRAEs包括贫血(19.6%)、白细胞减少(19.6%)、中性粒细胞减少(16.1%)、淋巴细胞减少(12.5%) [2] - ≥3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3.6%) 血液学毒性低 [2] - 21.4%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其中免疫相关性肺病占14.3% 多数为1-3级且可控 [2] - 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病患者显示更高疗效水平(cORR50% 缩瘤率100%) [2] HLX07临床进展 - HLX07联合斯鲁利单抗用于一线治疗EGFR高表达sqNSCLC患者的II期研究显示 高剂量组mPFS达17.4个月 [4] - 低剂量组mPFS在随访时未达到 两组mOS和mDOR均未达到 [4] - 多数治疗期间TEAE如皮疹等在可控范围内 安全性良好 [4] - 对比1L sqNSCLC标准疗法mPFS约7个月及在研竞品mPFS约10个月 HLX07联合方案17个月mPFS表现突出 [4] 产品定位与市场潜力 - HLX43疗效出色且安全性良好 不受PD-L1表达限制 有望成为全球稀缺的广谱新一代ADC药物 [3] - HLX07联合方案为1L sqNSCLC治疗提供新思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