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

搜索文档
汽车会飞行 车衣能充电
北京晚报· 2025-09-07 07:43
行业技术发展 - 汽车产业依托高水平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安全保障与开放合作生态持续迭代进化 [1] - 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使汽车安全内涵从传统电池安全、车身安全扩展至数据安全等多维领域 [7] - 行业打破传统壁垒 融合AI、材料、能源等多领域前沿技术推动汽车进化 [8] 智能交互创新 - 基于国产AI大模型 汽车可提供更人性化交互功能并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7]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使车辆具备情感感知能力 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 [7] - 车辆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7] 新型出行工具 - 飞行汽车采用碳纤维和铝合金材料 最大起飞重量620千克 最大速度每小时130公里 续航25分钟/30公里 [4] - 飞行背包约十几分钟可组装成单人飞行器 承载100公斤重量 具备1000米以下高度、10公里以上距离飞行能力 [5] - 新型透明光伏车身技术实现边行驶边发电 每天补能里程达20至50公里 支持弱光充电与随温变色功能 [8] 安全技术突破 - 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感知与分级预警 为车主提供清晰决策依据 [7] - 飞行背包配置自动弹射降落伞保障安全 试飞阶段使用假人进行安全测试 [5]
英伟达的劲敌,拿下百亿美元芯片大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4:53
博通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业收入1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略高于158亿美元收入指引 [1] - 调整后净利润107.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5% [1] - AI业务营收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略高于51亿美元收入指引 [1] - 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一度上涨超过14% [1] AI业务增长驱动 - 定制AI加速器、网络和VMware业务持续强劲增长 [5] - 第四财季AI半导体收入预计加速增长至62亿美元,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长 [5] - 第四季度总营收指引约为174亿美元 [5] - 三大超大规模客户计划在2027年底前将集群规模提升至100万个XPU,预计带来600亿至900亿美元可服务潜在市场 [5] - 第三财季XPU业务占AI总收入的65% [5] - 新获一家客户价值100亿美元的XPU芯片订单,可能推动2026财年AI业绩超预期 [5] ASIC芯片市场格局 - ASIC芯片针对云服务商特定AI推理需求定制化设计,与业务协同性更高 [3] - GPU与ASIC芯片定位不同,预计长期共存发展 [4][8] - ASIC芯片在AI推理市场更具优势,因设计固化、省电且能快速分析认证 [6] - 北美四大云服务厂商均拥有自研ASIC芯片(如Meta聚焦社群算法、谷歌强化搜索) [6] - 2023-2028年高端云端AI加速器出货量CAGR:GPU为50%、AI ASIC为52%,预计2028年AI ASIC出货量超过GPU [9] 行业竞争动态 - 英伟达推出NVLink Fusion平台,支持云服务商使用自定义ASIC,吞吐量达800Gb/s,合作伙伴包括联发科、Marvell [9] - AMD同步发展ASIC芯片业务 [4] - 云厂商同时采购英伟达GPU和推进自研AI芯片(如谷歌TPU) [8] - 中国市场GPU参与者包括海光信息、沐曦股份等,ASIC玩家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等 [9] 同业公司表现 - Marvell 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20.06亿美元,同比增长58% [6] - 数据中心收入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69%,受定制化XPU芯片和光电互连产品驱动 [6]
更聪明 更安全 更开放——从智博会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趋势
新华网· 2025-09-06 11:12
AI大模型赋能汽车智能化 - 国产AI大模型实现更人性化交互功能 车辆可基于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2]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使车辆具备情感感知能力 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并自动调节氛围灯和香氛 [2]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端到端智驾算法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2] - 人车家智慧座舱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落地 车辆可实时操控家中智能设备 驶入5公里范围即触发回家模式自动预设家居环境 [3] 电池安全技术多维升级 - 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精准感知与分级预警 通过技术手段清晰显示电池损伤程度 [5]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电池安全要求进行升级 [5] -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可承受8针同刺不起火 长安汽车金钟罩电池技术实现不冒烟不起火 赛力斯通过多传感器持续收集电池数据上传云端分析 [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强化 - 汽车安全内涵扩展至数据安全领域 通过硬件隔离、动态授权和敏感数据脱敏等技术构筑隐私防火墙 [6] - 展示车型提供生物识别数据全程本地化处理功能 用户可在App查看数据使用记录并随时撤回授权 [6] - 飞行模式可一键关闭摄像头、蓝牙和哨兵模式 天枢智能平台提供全方位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6] 跨界融合与生态创新 - 新型透明光伏车身技术实现边行驶边发电 每日补能里程达20至50公里 支持弱光充电和随温变色功能 [9] - 行业融合AI、材料和能源等多领域技术 集中发布12项前沿技术及创新产品包括天枢智能系列和电动汽车火灾仿真平台 [9] - 20个城市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自动驾驶公交车通过传感器与云端数据协同实现智慧交通调控 [10] 产业生态体系竞争升级 -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从单一技术比拼升级为生态体系与集群实力较量 产业集群成为生态繁荣核心载体 [9] - 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推动汽车从单车智能迈入系统智能阶段 车辆成为移动算力、储能和感知终端 [10]
财经聚焦丨更聪明 更安全 更开放——从智博会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趋势
新华网· 2025-09-06 10:53
更聪明:AI大模型与智能交互 - AI大模型技术提升汽车智能交互能力 实现自动调节空调温度 开启座椅按摩和播放音乐等个性化服务 [3] - 多模态大模型使车辆具备情感感知能力 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并自动调节氛围灯和香氛 [3]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3] -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采用端到端智驾算法提升体验 并已应用于量产车型 [3] - 人车家智慧座舱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落地 支持车辆实时操控家中智能设备 5公里范围触发回家模式自动预设家居环境 [4] - 大模型产业核心趋势聚焦AI+终端 智能座舱作为人机交互核心将率先实现大模型应用 [5] 更安全:电池技术与数据防护 - 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精准感知和分级预警 为车主提供电池损伤决策依据 [7] -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发布 对电池安全要求升级 [7] -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可承受8针同刺不起火 长安汽车金钟罩电池技术通过材料与集成创新实现不冒烟不起火 赛力斯使用多个传感器持续收集电池信息上传云端分析 [7] - 电池安全需持续创新事故隐患预测预警和火灾主被动防控技术 [7] - 汽车安全内涵扩展至数据安全 通过硬件隔离 动态授权和敏感数据脱敏等技术构筑隐私防火墙 [8] - 展示车型提供生物识别数据本地化处理 App查看数据使用记录及随时撤回授权 飞行模式一键关闭摄像头和蓝牙等功能 [8] - 天枢智能平台提供全方位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安全理念从被动防御拓展至主动智能 从硬件安全延伸至软件安全 [8] 更开放:生态融合与技术协同 - 新型透明光伏车身技术实现边行驶边发电 每天补能里程达20至50公里 支持弱光充电和随温变色功能 [9] - 行业打破传统壁垒 融合AI 材料和能源等多领域前沿技术通过生态共创推动汽车进化 [9] - 集中发布12项前沿技术及创新产品 包括天枢智能系列成果 EPD工具平台和纯电轻卡平台等 [10] -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升级为生态体系与集群实力较量 产业集群成为生态繁荣核心载体 [10] -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在20个城市开展 自动驾驶公交车与智慧路口传感器摄像头协同形成安全网 数据实时汇聚云端精准预测调控交通流量 [10] - 汽车将成为智慧城市移动神经元 从单车智能迈入系统智能阶段 作为移动算力 储能和感知终端为城市建设提供新空间 [11]
财经聚焦|更聪明 更安全 更开放——从智博会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趋势
新华社· 2025-09-06 10:51
更聪明:AI大模型赋能汽车智能化 - AI大模型技术加速上车 实现更人性化交互功能 如自动调节空调温度 开启座椅按摩 播放轻音乐 [1] - 长安汽车开发One Agent智能体架构 打通从语音识别到逻辑推理 生态调用的完整路径 [1] - 多模态大模型使车辆具备情感感知能力 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 自动调节氛围灯和香氛 [1]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1] - 阿维塔科技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 采用端到端智驾算法提升驾驶体验 [2] - 人车家生态实现规模化落地 中国移动与深蓝汽车打造智慧座舱解决方案 支持车辆5公里范围触发回家模式 实时操控家居设备 [2] - 智能座舱作为人机交互核心 将率先实现大模型应用 [2] 更安全:电池技术与数据防护升级 - 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精准感知和分级预警 为车主提供清晰决策依据 [2]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电池安全要求进行升级 [3] -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可承受8针同刺不起火 长安汽车金钟罩电池技术实现不冒烟不起火 赛力斯使用多传感器持续收集电池数据上传云端 [3] - 数据安全防护通过硬件隔离 动态授权 敏感数据脱敏等技术构建隐私防火墙 [3] - 部分车型提供生物识别数据本地化处理 App数据使用记录可视化 一键关闭摄像头蓝牙等隐私保护功能 [3] - 汽车安全理念从被动防御拓展至主动智能 从硬件安全延伸至软件安全 [4] 更开放:生态融合与技术创新 - 新型透明光伏车身技术实现边行驶边发电 每日补能20-50公里 支持弱光充电和随温变色功能 [5] - 行业打破传统壁垒 融合AI 材料 能源等多领域前沿技术 [5] - 智博会集中发布12项前沿技术及创新产品 包括天枢智能平台 EPD工具平台 纯电轻卡平台 火灾仿真平台等 [5] -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升级为生态体系与集群实力较量 [5] - 重庆高新区开展车路协同实践 自动驾驶公交车与智慧路口传感器摄像头形成云端协同系统 [6] - 2024年7月全国20个城市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6] - 汽车将作为移动算力 储能和感知终端 成为智慧城市中的移动神经元 [6]
凯利普:互联网巨浪一场改写人类文明的双向奔赴
搜狐财经· 2025-09-06 08:08
光伏产业发展 - 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十年间下降超过90% 从昂贵实验室技术变为最具经济性发电方式之一 [1] -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转换效率提升 包括高效PERC电池 异质结技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 [1] - 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 分布式光伏使建筑屋顶成为微型发电站 户用系统实现农村能源自给 大型电站在戈壁荒漠形成连绵蓝色海洋 [1] 风电技术进步 - 陆上风机单机容量突破6兆瓦 海上风电向10兆瓦以上级别迈进 [1] - 智能控制系统根据风速自动调整风机姿态 实现风能捕获最大化 [1] - 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成熟 使深远海风资源开发成为可能 [1] 互联网与新能源融合 - AI算法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与传感器数据 动态调整光伏板角度使发电效率提升12% [3] - 虚拟电厂平台聚合数万户家庭光伏与储能设备 形成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云电厂 [3] - 新能源云平台接入全球最大规模新能源电站数据 机器学习预测发电量误差率低于3% [3] 新能源赋能互联网产业 - 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球总用电量2% 新能源技术正破解其能耗问题 [3] - 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利用海水冷却 谷歌在北欧建设风能驱动绿色数据中心 [3] - 中国东数西算工程将算力中心布局在风光资源富集区 [3] 企业数字化转型 - 凯利普项目通过小程序搭建商城 公众号推广 社群精准营销实现互联网化营销 [5] - 以线下为基础 互联网为渠道进行转型升级 [5]
从手动“做T”到借力券商T0算法:个人投资者迎来量化交易时刻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5 16:18
本报记者 于宏 开盘半小时,手机上的券商App已自动帮你完成同一只股票的数次高抛低吸;不必时刻紧盯K线图,收 盘时仓位未变,你的账户里却悄然多出一杯咖啡钱……这曾是金融机构的专属操作,如今已成为不少个 人投资者使用T0算法服务的日常场景。 相较而言,券商T0算法服务主要依托算法、AI大模型进行智能的自动交易,而投资者手动"做T"则对个 人的投资经验和技巧要求较高。一位投资者向记者坦言,"做T"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炒股经验来判断 合适的买卖时机和操作频率,新手小白最好不要尝试,否则可能经常出现"做反T"的情况,即卖在低点 或买在高点,造成利益损失。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个人手动操作相比,投 资者使用券商T0算法服务可实现更快速的决策与交易,同时对历史数据和实时行情的分析更为准确, 有助于提升投资的专业化水平,降低情绪性交易的影响。"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陆续推出T0算法服务,借助AI与量化交易技术帮助投资者进行日内的"低买高 卖"操作,捕捉价差收益。过去,此类量化交易工具因成本较高,使用群体主要为金融机构,而随着金 融科技的发展,智能量化工具正逐渐走向大众,一定程 ...
佳禾智能(300793.SZ):公司智能硬件产品留有接入AI大模型的端口
格隆汇APP· 2025-09-05 10:00
公司技术布局 - 智能硬件产品预留AI大模型接入端口[1] - 客户根据产品定位、技术需求及战略规划自主选择AI大模型[1] - 提供技术支持与软硬件协同解决方案保障AI功能落地[1]
佳禾智能(300793) - 300793佳禾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09:40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耳机业务占总体营收81.18% [3] - 音箱业务占总体营收4.25% [3] - 智能穿戴业务营收占比10.08%,同比提升3.68个百分点 [3] - 智能穿戴业务营收达1.01亿元,同比增长28.76% [3] - 智能穿戴毛利率高于传统声学产品 [3] - 整体毛利率受中低端产品占比提升及市场竞争影响出现下滑 [5][6] 战略发展与技术投入 - 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AR/AI眼镜)是未来核心增长驱动力 [4] - 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以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 [2] - 研发重点投向AR/AI智能眼镜技术及交互系统优化 [7] - 智能硬件产品预留AI大模型接入端口,由客户主导技术选型 [10] 供应链与生产布局 - 越南工厂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有效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11] - 越南工厂在关税规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1] - 核心原材料(PCBA、电池)价格总体平稳 [12] - 供应链国产化已全面实现 [12] 并购与品牌管理 - 收购拜雅后重点强化其在专业音频领域的技术与品牌壁垒 [8] - 拜雅管理团队暂不调整,通过董事会改选实施管控 [8] - 财务并表时间取决于境外投资备案进度 [8] 运营与风险管理 - 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提升,账期管理保持稳定 [13] - 建立全流程坏账风险管控机制,头部客户坏账风险较低 [13][14] - 通过生产基地灵活调配(东莞-越南-江西)对冲关税影响 [14] - 外销采用FOB模式,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 [14]
机械设备行业2025半年报业绩综述:出口加速助发展,科技成长迎突破
东莞证券· 2025-09-05 07:07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整体评级为标配(维持)[1][2] - 细分行业评级:工程机械标配 自动化设备标配 [2] 核心观点 - 出口加速成为业绩增长关键驱动力 科技成长领域有望实现突破 [1][8] - 2025上半年机械设备行业营收同比增长7.45%至9987.60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09%至750.32亿元 [4] - 2025Q2单季度营收5447.52亿元(同比增长5.21% 环比增长19.05%) 归母净利润422.19亿元(同比增长15.14% 环比增长26.92%)[4]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5H1毛利率23.17%(同比+0.06pct) 净利率8.08%(同比+0.86pct)[4] - 现金流显著改善:2025H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6.27亿元(同比增加124.54亿元) Q2单季度421.27亿元(同比增加421.27亿元)[4] 行情回顾 - 2025年1-8月SW机械设备板块区间涨幅45.48% 跑赢沪深300指数24.41个百分点 [15] - 细分板块表现:通用设备涨幅59.49%(跑赢板块14.01pct) 专用设备涨幅53.45%(跑赢板块7.97pct)[17] - 估值水平:截至2025年8月31日 板块PE TTM为30.64倍 位于近五年97.77%分位水平 [21] 细分板块表现 收入端表现 - 2025H1营收增速排名:轨交设备(+18.95%) > 自动化设备(+12.51%) > 工程机械(+8.70%) > 专用设备(+3.23%) > 通用设备(+1.44%) [34] - 2025Q2营收增速前三:激光设备(+20.78%) 工程机械器件(+18.00%) 轨交设备Ⅲ(+15.67%) [34][36] - 2025Q2营收增速后三:楼宇设备(-7.58%) 金属制品(-7.58%) 纺织服装设备(-5.42%) [34][38] 利润端表现 - 2025H1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轨交设备Ⅱ(+44.66%) > 工程机械(+22.85%) > 专用设备(+17.47%) > 通用设备(+16.64%) > 自动化设备(-6.97%) [40] - 2025Q2归母净利润增速前三:其他专用设备(+71.15%) 金属制品(+58.65%) 轨交设备Ⅲ(+30.04%) [41][42] - 2025Q2归母净利润增速后三:农用机械(-50.37%) 激光设备(-42.91%) 纺织服装设备(-40.83%) [41][44]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变化:2025H1轨交设备Ⅱ(+0.80pct)表现最佳 自动化设备(-1.55pct)承压 [45] - 净利率变化:2025H1专用设备(+1.26pct)提升最大 自动化设备(-1.31pct)下滑明显 [48] - 细分领域亮点:机器人毛利率同比+2.33pct 印刷包装机械净利率同比+3.66pct [45][48] 工程机械板块 - 2025年1-7月出口销量同比增长31.87% 内销增长22.67% [6] - 2025H1营收2012.05亿元(+8.70%) 归母净利润204.98亿元(+22.85%) [6] - 2025Q2净利率10.70%(同比+0.64pct 环比+0.66pct) [6] - 海外布局加速 全球渗透率持续提升 [6] 自动化设备板块 - 2025H1工业机器人出货量16.30万台(+16.00%) Q2出货量8.60万台(+19.90%) [5] - 2025H1营收946.17亿元(+12.51%) 但归母净利润73.19亿元(-6.97%) [5] - 汽车整车、半导体、汽车零部件领域需求保持高位 锂电池需求增速提升 [5] - 人形机器人订单逐渐增加 行业景气度有望加速上行 [5] 基金持仓情况 - 2025Q2机构持仓比例1.19% 较Q1下降0.25个百分点 [53] - 相比标准持仓比例仍低配1.50个百分点 [53] - 持仓市值前十个股包括:汇川技术(23.76%)、三一重工(6.66%)、豪迈科技(4.78%) [56][57] 投资建议主线 - 出口链主线:关注工程机械、叉车、工控等 海外市场高毛利率助力企业发展 [8] - 科技成长主线:关注机床、人形机器人等 AI大模型推动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