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

搜索文档
聚焦ETF市场 | 特朗普两个任期的ETF资金流比较:是涛声依旧,还是今非昔比?
彭博Bloomberg· 2025-03-26 05:52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的ETF资金流情况 - 截至3月7日,2025年初ETF市场资金流入达2000亿美元,与特朗普第一任期2017年初的1010亿美元相比显著增长 [2] - 投资者对股票的偏好从2017年的73%降至2025年的56%,显示资产配置策略变化 [2] 第一任期表现最好的ETF当前表现 - 2017年表现最佳的100只ETF中仅一半在2025年初上涨,中国是少数持续表现良好的市场 [5] - ARK创新ETF(ARKK)2017年上涨87%,但2025年下跌15%,反映部分主题ETF业绩反转 [5] 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 - 2024年底高Beta与低Beta ETF资金流之差创纪录,显示风险偏好远超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 [6] - 标普500指数过去100天中有14天跌幅超1%,高于2017年同期的零跌幅,但低于2022年的30次 [6] - 标普500指数过去100天收涨天数占比53%,9月曾接近67%的历史高位 [6]
中信建投固收|固羽增收 - 信用性价比框架失效了吗
2025-03-20 16: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信用债、利率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信用债性价比框架失效**:当前信用债性价比框架在某些情况下失效,虽按之前框架短端信用债进入投资区间,但市场环境和前提条件变化,2022 年起 3A 评级、3 年期限中短票信用利差在 30 - 50BP 波动,2024 年市场调整显示规律不适用[3]。 - **信用债与利率债配置差异**:利率债几乎所有固收投资者都会配置,如十年期国债;信用债以三年期限为界分割成交易盘和配置盘,广义基金主导三年以内短端信用,银行自营、券商自营、险资等偏好三年以上长端信用,不同机构对同一类资产有不同定价权[5]。 - **影响信用利差因素**:包括资产荒行情、流动性环境稳定性以及市场风险偏好变化。资产荒时资金面和可投资标的是决定性因素;流动性大幅波动会使利差趋势性压缩或扩张;市场风险偏好影响整体定价,如 2024 年 9 月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增强[6]。 - **公募基金行为变化**:2024 年以来公募基金在长端信用买入力度显著增加,导致 3 - 5 年及 5 - 7 年长端条幅调整幅度超过短端,改变市场震荡特点[7]。 - **构建信贷性价比框架条件**:需满足资产荒行情、流动性环境相对稳定、市场风险偏好无明显变化三个核心假设,否则适用效果受限[8]。 - **市场资金配置及影响**:市场资金主要配置于债券、现金和股票,股市和债市受大盘资金流向影响大。传统信用利差 30 - 50BP 是适合配置区间,目前利率债供给增加使逻辑可能变化,流动性不稳定时中枢应上调[9]。 - **股市与理财产品互动**:股市与理财产品存在显著互动,2024 年 9 月散户赎回现金类理财投入股市,对中短期信用债产生较大影响,不可忽视市场分化变化[10]。 - **投资策略调整**:广义基金仓位相对平衡时以防守为主,仓位低则先配置,核心是关注资金面和货币政策,当前资金面持续偏离政策利率,需关注银行态度及其引导资金流动方式[11]。 - **专项债发行影响**:2025 年 1 - 2 月专项债发行规模约 1.1 - 1.2 万亿人民币,完成度约 53%,对市场资金有扰动,央行采取紧平衡操作并引导资金中枢偏高运行,需关注银行态度及其引导方式[12]。 - **银行态度影响**:当前银行态度对未来市场走势至关重要,核心博弈点在于银行如何引导资金流动,涉及股债联动和货币政策走向,投资策略应关注银行动态及其政策指引[13]。 - **短债性价比**:当前资金面不稳定,短债性价比不高,春节后资金中枢过紧,资产收益率低,出现倒逼去杠杆情况,杠杆处于绝对低位但套现空间未显著改善,资金紧张时可能再次接近零,建议以稳为主[14]。 - **机构加杠杆趋势**:非法人产品和险资加杠杆相对突出,公募基金负债端稳定性差,仓位易受资金面扰动而拆掉,不同机构加杠杆策略需谨慎考虑[15][16]。 - **信用策略推荐**:基于机构性质和仓位不同而有差异,建议保守或选择利差最高品类配置,推荐配置安全垫较大的低资质短期城投债,而非资质较高但短期城投债[17]。 - **流动性紧张时投资品种选择**:流动性紧张时,广义基金挤兑卖出短券会使中等资质和超低等级城投债难以出售,保守策略是基于此考量,有配置压力可优先配置最低资质、安全垫空间大的短债[18]。 - **二级资本债表现**:震荡行情中,2024 年开始同等级同期限二级资本债与普通企业信用债反弹幅度无显著差别,原因是资产荒下各类信用品类被压缩,理财委外等机构大量买入使其逐渐退化[19]。 - **非标资产减少影响**:2023 年非标资产显著减少,2024 年投资者转向标准化债券市场,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债市杠杆持续下行,2024 年主动去杠杆,2025 年被动去杠杆[20]。 - **央行管控能力变化**:2024 年央行对资金市场管控能力减弱,8 月和 11 月资金池增量不足,对大银行控制力下降;2025 年初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恢复一定控制力[21]。 - **保险公司作用**:保险公司在长债行情中起重要作用,2024 年 8、9 月大量保费涌入用于购买长期债券推动超长债行情,2025 年极端行情可能不再现[23]。 - **理财产品回表影响**:理财产品回表压力仍存在,季末观察重要,大型银行缺乏负债和资金运用端资金,需关注 3 月回表情况,短端信用有一定支撑但不如去年强劲[24]。 - **信用贷供应结构趋势**:2025 年信用贷供应结构与 2024 年一致,许多机构倾向置换高成本信贷为低成本债券,新的增量机会来自科创板块推进带来的产投平台和产业基金类金控公司等领域[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CPI低于预期,美债利率反而上行?——美国2月CPI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3-13 14:53
美国2月份CPI通胀低于预期 - 整体CPI同比从3%降至2 8%,低于预期的2 9%;核心CPI同比从3 3%降至3 1%,低于预期的3 2% [12] - CPI环比0 2%,低于预期的0 3%和前值0 5%;核心CPI环比0 2%,低于预期的0 3%和前值0 4% [12] - CPI通胀宽度小幅反弹,同比涨幅超过2%的CPI细项比例从40%升至41 4%,但仍低于2021-2023年平均水平70 8% [12] CPI环比涨幅回落的结构特征 - 食品价格涨幅从0 4%降至0 2%,对CPI拉动从0 05个百分点降至0 02个百分点,鸡蛋价格续涨10 5%但被果蔬等价格下跌抵消 [14] - 能源价格涨幅从1 1%降至0 2%,对CPI拉动从0 07个百分点降至0 01个百分点,汽油价格由涨1 8%转为跌0 9% [15] - 核心商品涨幅从0 3%降至0 2%,二手车价格涨幅回落至0 9%(前值2 2%),家具家居品和服装价格由跌转涨 [15] - 租金环比从0 35%降至0 28%,对CPI拉动从0 11个百分点降至0 09个百分点,维持在疫情前0 3%的中枢水平 [15] - 超级核心服务价格环比从0 76%降至0 22%,主要受酒店住宿(0 2% vs 前值0 7%)和机票价格(-4% vs 前值1 2%)拖累 [16] 滞涨担忧缓解与市场反应 - 2月CPI数据缓解市场对"滞涨"的担忧,风险偏好回升,表现为美债利率上行2 67BP至4 307%,标普500涨0 49%,纳斯达克涨1 22% [19] - 联邦期货市场定价全年降息次数仍为3次,但5月降息概率从41 3%降至31%,年末政策利率预期从3 577%升至3 622% [20] - 美股风险偏好修复需关注三大因素:关税政策落地、减税刺激、二次通胀风险证伪,预计时间点在二季度 [20] 2024年美国CPI预测 - 维持全年CPI同比2 5%、核心CPI同比3%的预测,Q1-Q4 CPI同比分别为2 7%、2 3%、2 4%、2 5% [21] - 核心CPI同比Q1-Q4分别为3 1%、3 0%、3 0%、2 9%,因基数效应下降空间有限 [21]
【广发宏观团队】从弹性空间到“必要条件”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3-02 10:34
金融市场风险偏好 - 开年以来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上行,万得全A指数环比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17.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10bp [1] - 风险偏好上行背后是企业微观预期改善、技术突破引发关注以及信贷年初高开 [1] - 2024年开年资本市场聚焦于"算力"叙事,但二三季度企业盈利可能成为约束 [1] 总量经济增长条件 - 2021年"低碳经济"伴随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的背景是名义GDP增速高达1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速达34.3% [2] - 2025年实现名义增长需要三个条件:消费有效修复(2024年社零同比仅3.5%)、建筑业不拖累(地产销售投资负增长)、价格合理回升(2024年平减指数为负) [2] - 消费、基建地产、供给侧线索是实现权益资产表现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3] 全球资产表现 - 2月第四周全球风险资产多数回调,标普500、纳斯达克、日经225周涨幅分别为-0.98%、-3.47%、-4.18% [4] - 商品市场调整,伦敦金、伦敦银周涨幅分别为-3.4%、-5.5%,LME铜、布伦特原油周涨幅分别为-1.62%、-1.68% [4] - 中国资产同步调整,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周涨幅-3.90%,恒生科技-4.97%,万得全A指数-2.53% [4] 海外宏观风险 - 美国经济放缓风险升温,1月个人消费支出月率环比下降0.2%(预期增长0.2%),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5] - 美国未来财政收缩可能,预算决议计划未来10年减少1.5万亿美元赤字,其中0.88万亿美元由能源和商务委员会承担 [5] - "特朗普2.0"政策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技术等领域,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10%关税 [6] 国内经济高频数据 - 1-2月实际GDP同比5.26%,名义GDP同比4.54%,工增同比预计5.7%,社零累计同比3.52% [6] - 服务业生产指数预计5.46%,支撑实际增长,但2月CPI、PPI同比分别为-0.47%、-2.07% [6] - 基建类项目资金到位率农历同比由负转正至49.1%,非房建项目开复工率快于房建项目 [8] 流动性环境 - 2月第四银行体系流动性缓和,DR001与DR007均下行9BP至1.86%与2.13% [7] - 政府债与企业债净融资规模2月接近2万亿元,同比明显多增,可能推动社融增速至8.2%-8.3% [7] - 央行等五部门强调增加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解决融资难问题 [7] 中观行业景气度 - 2月中游设备类景气领先,电气机械、专用设备、汽车行业景气度重回高位 [9] - 新兴产业中健康医疗、商务咨询、新能源行业景气度较高,土木建筑行业景气度环比上行明显 [9] - 服务业景气度偏弱,但信息技术、航空、邮政、生态环保细分领域景气较高 [9] 政策动态 - 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1] - 李强总理调研三大运营商强调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要求企业坚持创新驱动 [11] - 两会后项目专项债与普通国债发行将加速,化债专项债有望一季度收官 [8]
中庸策2024 | 第三章 财富效应、股市表现与耐心资本辨析
中金点睛· 2025-02-27 23:34
耐心资本的本质与风险偏好 - 耐心资本的核心在于高风险偏好而非投资期限长短 长线或耐心仅是表象 本质是资金对高风险活动的承受意愿[4][15][16] - 高风险偏好是支持投早投小投创新的关键 缺乏风险偏好的长期资金无法有效贡献于创新活动[4][13] - 美国风投退出项目平均投资期限为5年 科技领域达9年 但长线特性并非耐心资本的决定性因素[15][16] 静态财富效应与富裕群体作用 - 富裕群体受财富积累边际效应递减影响 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普通家庭 单位财富增加用于必需品开支必要性低 投资高风险活动能力更强[4][25][32] - 富裕群体可通过资源投入降低投资感知风险和实际风险 例如信息收集 专业咨询或主动干预被投企业运营[33][35][36] - 美国风投市场早期依赖富裕群体资金 1978年富裕群体与捐赠基金合计占比达39% 与养老金占比相当[23][40] - 收入增长10%伴随风险规避程度降低2.8% 富裕家庭对金融投资兴趣显著高于低收入群体[25][27] 动态财富效应与市场繁荣 - 资本市场持续繁荣是壮大耐心资本的前提而非结果 长期资金流入取决于动态财富效应而非短期准入规则放宽[5][55][81] - 美国养老金61%积累来自投资回报 仅26%来自雇主缴费 表明市场回报是资金增长主因[69][70] - 风险资产需提供持续高回报才能吸引配置 私募股权10年期年化回报率中位数达15.1% 显著高于其他资产类别[80][81] - 股市繁荣通过IPO退出机制影响风投市场活跃度 美国资本市场繁荣为风投退出提供便利 促进耐心资本形成[82] 扩张性再分配与政策组合 - 供给侧因素导致经济长周期下行 需求不足成为估值主要压力 需通过扩张性再分配政策扭转预期[6][7][49] - 扩张性再分配通过央行扩表支持财政赤字 并将资金用于提高中低收入者实际购买力 包括完善社保 转移支付和降增值税[7][49] - 遗产税与捐赠抵免政策组合可引导富裕群体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 避免引发资本外流 美国501(c)(3)条款允许捐赠抵税 促进资金投向正外部性领域[51][52] 养老金与耐心资本转化 - 养老金并非天然耐心资本 美国社会保障因支撑中低收入群体养老 风险承受力差 只能配置低风险资产[61] - 收入水平与养老金参与率正相关 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雇员87%参加雇主养老金计划 低于2万美元仅22%参与[62] - 养老金配置风险资产与规模高度相关 规模50亿美元以上大型DB计划75%布局风投 5亿美元以下仅22%布局[73][76] - CalPERS等大型养老金明确长期投资优势信念 历史数据表明投资期限20年以上股票正回报概率达100%[5][83] 风投市场募资结构变化 - 2018年中国风投募资乏力主因内资流入不畅 外资占比虽降但不主导市场 金融机构资金大幅下降受资管新规影响[10][12][13] - 资管新规治理金融乱象完全必要 但需完善长线资金募集新方式 破解募资寒冬关键在于疏通内资入市[10][13] - 美国公共部门养老金是风投市场第一大资金来源 2024年捐赠基金持有风投资产3327亿美元 占比18.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