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威胁制裁买俄油国家,中方24小时强硬回应,态度有多坚决
搜狐财经· 2025-07-25 01:20
美中石油贸易争端背景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下一轮美中会谈可能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问题[1] - 特朗普政府宣布若俄乌冲突50天内未停火将对俄罗斯商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并对购买俄油国家实施"次级关税"[1][8] - 中国在24小时内对贝森特的发言做出回应[1]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 - 7月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多国加税包括盟友日韩[3] - 7月15日特朗普政府提出若俄乌50天内未停火将对俄罗斯加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油国家加税[8] - 该政策影响范围广执行代价大可能引发油价飙升和通胀失控[10] 各国石油贸易现状 - 中国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占俄出口总量三分之一其中68%结算已转为人民币[10] - 印度进口石油中俄罗斯石油占比近四分之一对印度能源安全至关重要[12] - 俄罗斯高官梅德韦杰夫表示俄已适应西方制裁可通过非美元结算或易货贸易继续销售石油[20] 中方回应与立场 - 中国明确表示中美经贸磋商应围绕已有共识展开不受制于美国单方面要求[22] - 中国强调能源安全是国家根本利益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妥协[24] - 中俄能源合作持续推进包括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和"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26][28] 国际能源合作动态 - 中俄印三国能源合作加强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印度投资200亿美元[28] - 全球原油期货价格在特朗普政策发布后不升反降[18] - 美国页岩油出口可能因对印加税政策而受影响[20]
贝莱德:港股吸引力持续凸显 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等方向
智通财经· 2025-07-24 13:01
宏观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和国内财政政策发力节奏将成为主导因素 [1] - 2024年市场风格变化显著 2025年风格转变取决于财政政策出台力度 [1] A股市场 - 上半年GDP增速达5.3%超预期 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1] - 成交额连续62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 显示投资者情绪持续改善 [1] 港股市场 - 恒生指数PE(TTM)仅11.11倍 显著低于海外主要股指估值水平 [1] - 板块估值呈现结构性分化 部分领域仍存在被低估机会 [1] 投资方向 内需拉动 - 互联网行业具备强护城河和政策友好特性 [2] - 运动服饰/食品饮料/地产/物业等行业基本面触底且现金流强劲 [2] 科技创新 - 工业软件/ERP领域技术差距缩小且替代空间大 [2] - 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低空经济具备产业要素优势 [2] -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领域符合底线思维需求 [2] 复合型行业 - 家电/家居/箱包等行业对外需冲击反应过度 内需有望受补贴拉动 [2] - 纺织服装/CXO/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具备全球比较优势 [2] 战略性资源 - 黄金/铀/稀土等资源品可平衡投资组合地缘风险 [3]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与即将到来的“电力帝国”
36氪· 2025-07-24 12:03
国家战略规划与执行 - 中国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前瞻性,当前热点项目如雅下水电工程早在四五年前已纳入国家规划[1] - 大型基建项目遵循"20年设想-10年论证-5年立项-当前开工"的典型时间轴[3] - 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始于70年代构想,2000年启动初步开发,2014年建成首座干流水电站[4] 雅下水电工程概况 - 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创全球单体工程投资规模纪录[7] - 装机容量6000-81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或300座火电厂,年发电量3000亿度可满足3亿人用电需求[13][14] - 采用"裁弯取直"技术方案,计划在50公里内实现2000米落差,远超自然河道200公里落差的效率[11] 工程技术突破 - 需克服高原冻土、地震带、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混凝土浇筑面临冻结膨胀开裂等技术难题[16] - 采用国产TBM隧道掘进机技术,2008年实现盾构机国产化后已在全球广泛应用[21] - 已掌握高寒高海拔筑坝技术,2023年西藏科技奖提名包含《青藏高原复杂条件碾压混凝土绿色筑坝关键技术》[20] 产业链影响 - 直接拉动土木工程行业,建筑工程/工程机械/民用爆破/水利水电板块股票集体上涨[23] - 施工期将创造20万直接就业岗位,带动100万间接就业,占西藏常住人口28%[23] - 预计提升西藏年均收入30%,新增财政收入200亿元/年,拉动本地消费超100亿元[24] 能源战略价值 - 优化能源结构,水电相比风电光伏更具稳定性,可提供电力系统安全冗余[27] - 支持"东数西算"战略,30亿度低价电+低温环境适合建设数据中心,吸引互联网/AI企业[28][29] - 与核能发展形成协同,2023年7月同时推进钍基熔盐堆、铀矿开发、核电机组和聚变研究[35] 经济外溢效应 - 数据中心余热可转化为农业用途,支持高原蔬菜种植,实现能源梯级利用[30] - 远期或通过特高压输电实现电力出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结算[37] - 项目规模表明其战略定位超越区域博弈,旨在获取长期经济回报而非地缘政治工具[34]
逆天改命!新疆变国家级粮仓,比当年的深圳还疯狂
金投网· 2025-07-24 10:35
新疆农业转型 - 新疆从戈壁荒漠转型为高产农业区,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18.39万吨,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涵盖88种鱼类并创造30多亿元产值 [1] - 新疆水产养殖扩展至沙漠边缘,2023年粮食总产2330万吨,同比增产211万吨,相当于人均粮食增加3斤 [2] - 新疆主导全国农产品供应,贡献90%棉花产量、80%番茄产量和50%红枣产量,瓜果品种丰富且品质优异 [2] 农业技术突破 - 新疆成功改造盐碱地,实现从"不毛之地"到"中粮大省"的转变,突破"神仙难拿二成苗"的传统认知 [2] - 采用网格固沙技术构建3046公里防风绿洲带,70年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农业灌溉,年用水量达568亿立方米 [3] - 实现主粮100%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脱国际供应链依赖 [4] 经济多元化发展 - 新疆算力产业快速扩张,计划2025年达到17万P算力规模,相当于34个北京AI算力中心 [4] - 2025年前5个月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超千亿元,占全国对中亚贸易总量的39.4% [5] - 自贸试验区前4个月进出口699亿元,拉动外贸增长10.6个百分点,农副产品通过"绿色通道"直通中亚 [6] 区域战略升级 - 中吉乌铁路缩短新疆至欧洲距离900公里,600辆TIR卡车使中欧运输时间减少7-8天 [5] - 喀什综保区机电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进入中东欧市场,新疆转型为连接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贸易枢纽 [6] - 构建替代马六甲海峡的陆路运输通道,保障能源和贸易安全,形成战略应急通道 [6]
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不可逆转”
新华社· 2025-07-23 02:48
可再生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已"不可逆转"且"势不可当",太阳能和风能成本优势超越化石燃料[1] - 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2万亿美元,比化石燃料多8000亿美元,十年内增长近70%[1] - 太阳能成本从化石燃料的4倍降至低41%,海上风电成本低53%[1] - 可再生能源全球装机容量几乎与化石燃料持平,去年几乎所有新增发电容量来自可再生能源[2] 清洁能源发展的驱动因素 - 2023年清洁能源行业贡献全球GDP增长的10%,就业岗位数量超过化石燃料行业[2] - 可再生能源具备安全性优势,避免价格冲击和地缘政治动荡[2] - 太阳能和风能部署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2] 能源转型的六大机遇领域 - 国家气候计划需更具雄心[2] - 现代化电网和储能系统建设[2] - 可持续满足激增的能源需求[2] - 保障劳动者和社区公平转型[2] - 通过贸易改革拓宽清洁技术供应链[2] - 为新兴市场调动资金[2] 资金需求与金融改革 - 2030年前清洁能源资金需增长五倍以上以实现1.5摄氏度控温目标[2] - 需改革全球金融体系,提升多边开发银行借贷能力并实施债务减免[2]
1820米深地斩获铀矿!中国刷新勘探极限
搜狐财经· 2025-07-22 13:23
铀矿勘探突破 - 中国核工业集团在新疆塔里木盆地1820米创纪录深度发现砂岩型工业铀矿化矿床 [1] - 砂岩型铀矿相比火山岩和花岗岩铀矿规模更大、开采更易、成本更低 [1] - 深部勘探技术突破反映中国资源勘探领域进步 [1] 铀资源供需现状 - 中国去年铀产量1700吨 进口量13000吨 严重依赖进口 [3]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40年中国年需铀量将超40000吨 [3] - 开采区域从南部火山岩/花岗岩转向北部砂岩地区 [3] 勘探技术创新 - 采用创新预测模型结合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进行靶区定位 [3] - 通过深钻验证在沙漠腹地发现厚层工业铀矿化 [3] - 兰州大学研发海水铀提取技术使海洋铀吸附量提升一倍 [5] 新型开采技术应用 -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国铀一号"项目采用原地浸出技术 [5] - 技术流程:注入含二氧化碳/氧气的溶液与铀反应后提取铀金属 [5] - 实现零地表破坏、安全环保且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5] 项目开发进展 - "国铀一号"为国内最大砂岩铀矿示范项目 于一年前启动 [5] - 项目于本月初成功交付第一桶铀产品 [5] - 原地浸出技术预计将推广至其他铀矿开发项目 [5]
“亿吨级”启航!渤海再添能源重器,中国海油垦利10-2项目投产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7-22 07:16
中国海洋能源开发进展 - 中国海油宣布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实现投产,标志着中国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1] - 该项目展示了中国在海上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勘探与开采能力持续进阶[1] 垦利10-2油田群概况 - 垦利10-2油田群是我国海上最大规模的浅层岩性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3] - 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带,平均水深约20米,属于近海浅海区,具有开发效率与作业可控性优势[3] - 项目分为两期开发,一期工程计划铺设79口开发井,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可达约3000吨[3] 技术突破与环保创新 - 该项目采用的浅层岩性油田开发方案填补了渤海区域在此类地质条件下大规模高效开发的技术空白[3] - 在环保与低碳化运作方面做出诸多创新尝试,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3] 能源战略意义 - 垦利10-2油田群的投产将为中国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油气供应体系注入"硬核"力量[3] - 在能源地缘格局复杂化背景下,夯实本土资源供应能力是提升中国能源战略主动权的关键步骤[4] - 随着二期项目推进,垦利10-2油田或将成为渤海油田群的新"核心引擎"[4]
波兰发现重要油气储藏,或缓解欧洲能源危机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04:32
能源发现 - 中央欧洲石油公司在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发现重要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可能成为该国最大碳氢化合物储藏及欧洲十年来最重要常规能源发现之一 [1] - 发现位于希维诺乌伊希附近的沃林东1号井,距离城市约6公里,初步数据显示含2200万吨可开采原油和凝析油及50亿立方米商业级天然气 [1] - 更大范围租赁区块面积593平方公里,预计蕴藏超过3300万吨原油和凝析油及270亿立方米天然气 [1] 储量影响 - 截至2023年年底波兰石油储量约2020万吨,若发现确认将使储量翻一番以上,成为波兰历史上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储藏 [1] - WE1井钻探由自升式平台完成,位于水深9.5米处,垂直深度达2715米,标志海上勘探技术成功应用 [1] 公司表态 - 中央欧洲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称此为公司和波兰能源行业历史性时刻,沃林东是有前景的油田且能释放波罗的海地质和能源潜力 [2] 能源安全与经济影响 - 发现对波兰能源安全和经济独立性产生深远影响,符合其加强本国能源开采以减少对外依赖的政策方向 [2] - 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不稳定背景下,发现可有效提升波兰能源自主性 [2] 欧洲能源格局 - 发现对欧洲能源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欧洲努力减少化石燃料依赖,传统能源补充性供应仍不可忽视 [2] - 波兰本土重大资源发现可为欧洲提供更稳定能源供应,项目发展可能引发欧洲能源市场变革及政策合作变化 [2]
能源安全的战略突围。雅江水电,彻底打通国运的中华民族崛起工程
搜狐财经· 2025-07-22 02:09
雅江水电工程概况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于2025年7月20日开工建设,规划装机容量7000万至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三峡工程的总和[3][5] - 工程每年可满足全国3%的电力需求(2024年全国总用电量约9.8万亿千瓦时),直接削减12%原油进口量,使原油对外依存度从72.3%降至63%[5][7] - 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全周期内每年为西藏GDP增长贡献1.5个百分点,到2035年有望使西藏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西藏人均GDP5.8万元,全国11.5万元)[10][11] 能源结构调整 - 工程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可替代1.5亿吨标准煤,减少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年度碳排放总量3.5%),相当于造林1000万公顷[7] - 每年减少原油进口约6500万吨,节省外汇支出约350亿美元(按当前国际油价计算)[7] - 水电与藏东南光伏、藏北风电形成互补,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水风光储"多能协同,新能源消纳率显著提升[9] 区域经济发展 - 工程建设阶段直接用工8万人,间接带动就业20万人(藏族员工占比60%以上),投产后新增10万个稳定岗位,使西藏城镇化率(2024年36.6%)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13] - 工程发电收益每年为西藏带来120亿元税收,加上建设期税收,年财政收入增量达200亿元(相当于2024年西藏地方财政收入280亿元的71.4%)[11] - 配套交通建设使西藏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35%降至20%以下,相当于每年节省物流成本约200亿元[12][13] 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工程带动西藏本地建材产业爆发式增长,消耗1.5亿吨砂石骨料、1000万吨特种水泥和300万吨钢材,形成完整产业链[12][19] - 铁建重工研发"高原型盾构机"在海拔3000米处工作效率达平原机型80%以上,三一重工"极地起重机"解决-30℃启动难题[17] - 工程推动"西电东送"升级为"西产东联",预计到2030年带动西部高载能产业产值增长1.2万亿元[20] 国际影响与电力外交 - 工程初期年出口电力100亿千瓦时至南亚国家,2030年增至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尼泊尔当前全年用电量5倍)[22][23] - 电力出口每年为中国创汇50亿元(按0.5元/千瓦时计算),带动电力设备出口10亿美元/年,为南亚国家减少2000万吨标准煤消耗[24] - 中国与尼泊尔、孟加拉国签署协议涵盖电网互联、技术培训等内容,构建市场化互利共赢机制[25]
雅下水电站: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保障
搜狐财经· 2025-07-21 12:08
世界级水电工程的战略价值 该工程每年提供的300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相当于1.5亿吨石油的能量当量,可直接降低我国原油进口 依赖约5个百分点。在电力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中,水电作为稳定可靠的基础能源,其战略价值远高于 间歇性的风能和太阳能。 水电的自主可控特性使其成为规避国际能源市场波动风险的"稳定器"。2024年国际油价受中东局势影响 剧烈波动,而水电不受地缘政治因素干扰,能够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据测算,雅下水电站建 成后,我国能源自主率将提升3-5个百分点,显著增强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碳中和目标的加速器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能源结构转型。雅下水电站每年3000亿千瓦时的零碳电 力,可节约9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这一减排量相当于当前全国年排放量的3%左 右。 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间,一项改写世界能源版图的超级工程正在崛起。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其 惊人的7000万千瓦规划装机容量,将创造人类水电开发史上的新纪录。这个被称为"雅下水电站"的世纪 工程,其战略意义远超单纯的能源供给,而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地缘政治格局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多 维度战略支点。 雅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