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跌下去后,这些公司就敢放心去美国了?|出海New Land
36氪· 2025-05-15 01:35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关税的最新变化对出海行业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目前,美国和中国已达成协议,暂时取消了4月份以来相互加征的大部分关税。美国同意将针对大部分中国商品加征的基本关税从145%下调至30%。 当然,没人能预测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但至少所有人都可以喘口气。 很多行业的创业者经历了悲喜交加的一个月。 特朗普145%的关税落地时,Ebike公司Velotric的创始人张曦还在美国,他们从创业开始就主攻这一市场。那一天,妻子显得很焦虑。她催张曦赶紧回深 圳,因为自己收到20多条信息,都在问:Velotric是不是要倒闭了? "过去两年都讲不出海就出局,现在是出海也出局。"后来,张曦在光点投资的分享会上感叹。 从中国硬件跨出国门的那一天起,公司们钟爱的市场就是欧洲和美国。太多昂贵而新鲜的品类,只能在成熟的欧美市场寻找扎根的土地,国内用户很少听 说的Ebike算是代表性的一类。欧洲和美国市场多少有些相似性,中国硬件公司早已习惯隔着大西洋,娴熟地腾挪。 以Ebike为例,过去两年,欧洲Ebike增速早已停滞、甚至出现下滑,渗透率还很低的美国理所应当成了下一个开拓地。 这场关税一度打乱了整个 ...
特朗普到访,卡塔尔要买160架飞机,波音公司获价值2000亿美元的订单!波音股价直线拉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16:05
经贸合作 - 波音公司获得卡塔尔价值2000亿美元的飞机订单 将向卡塔尔提供160架飞机 [1] - 卡塔尔与美国将在经贸投资 信息技术 知识经济 教育卫生等领域拓展合作 [8] 国防安全 - 美国国防部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向卡塔尔出售了上百亿美元的战机 [5] - 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规模最大的空军基地 也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在中东地区开展空中行动的关键枢纽 [5] 资本市场反应 - 波音公司股价在北京时间23点30分至23点48分期间直线拉升 涨幅达2.8% 收盘价209.11美元 市值1576.7亿美元 [2] 战略合作背景 - 卡塔尔正在推进"2030国家愿景" 希望借助美国合作实现多领域发展 [8] - 美国希望通过卡塔尔投资局(资产管理规模510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 促进制造业回流和供应链重构 [8]
关税战美国暂时认怂,前路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38
中国呢,就默默地看着你瞎折腾,你减多少,我也减多少。 美国在今年2月1日和3月3日,两次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20%关税。 中国也采取了两次反制措施: 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 10% 关税等措施。 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等农产品加征 10% 关税等措施。 也就是说,加上会谈保留的10%的关税,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仍有30%的关税。 之前的文章有说过,美国给中国加关税是想"杀鸡儆猴",给和其他国家的谈判上压力。 而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战,最终只会以美国的放弃投降结束! 现在事情的发展也差不多,美国取消2025年4月之后的大部分关税,只保留剩余10%的关税,另外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 而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是10%加上其他的关税。 那为什么可以提前做出,关税战美国会投降的预测呢? 因为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力量来说,中国在关税战里可以碾压美国! 美国想靠着国内的游兵散将,一边对其他国家"关税讹诈",一边向国内大量企业身上捅刀子,基本就是瞎搞。 特朗普嘴里喊的"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再次伟 ...
关税大降,又到AII IN美股了?
36氪· 2025-05-13 02:25
从4月2日的对等关税解放日到5月12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中美关税互相拉扯,5月12日,中美终于给出了一个令人松口气的谈判结果——美国对中国征收 3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对美国征收1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 按照中美最新贸易谈判公告,等于一通互撕之后,双方都回到了4月2日,也就是解放日当天的关税上,而2号之后互扔刀子的税率——50%、41%全都取 消了。 围绕4月2日美国一键拉出的对华34%的对等关税,10%保留,剩下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也是同样:保留10%的对美关税,其余24%暂缓90天执行。 4月2日之前,重新上任的特朗普,还以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所有商品2、3月份连续两次加征关税,每次加征10%,两次累计20%。在4月2日对等关 税之前,中国的反制错失整体保持理性和克制:主要是对美国农产品等特定行业加了一些关税,另外还有一些非关税的反制措施,比如说把一些美国企业 加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稀土、钨等原料进行对美的出口关注,对谷歌等进行反垄断调查,等等。 这个结果,无论是对中美双方如何,对于资本市场是一个显著的利好,但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说美股风险就可以消除了,美股能够 ...
关税降115%,美区又好起来了?专家提醒:难说
36氪· 2025-05-13 01:05
中美关税协议达成 - 中美双方暂停部分加征关税,美对中关税从145%降至30%,中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降幅均为115% [3] - 协议有效期90天,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3] - 消息公布后,港股和虚拟货币大涨,黄金现货暴跌3% [3] 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 美国家庭对中国制造的日常用品依赖度极高,如烤面包机(99.7%)、台灯(93.5%)、被子(92.4%)、智能手机(81.1%)、微波炉(87.7%)等 [5] - 美国短期内无法自行生产或找到替代来源满足这些商品需求 [7] - 四分之三的全球商业领袖认为贸易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策 [7] 跨境贸易行业反应 - 跨境卖家群体情绪高涨,开始大量发货和囤货 [8] - 美国客户订单在协议公布前几天已开始猛增 [8] - 虽然关税成本降低,但物流成本因运力紧张而增加 [8] 品牌商家的谨慎态度 - 部分品牌商仍将重点放在欧洲市场,对北美政策不确定性保持警惕 [9] - 中美关系存在结构化矛盾,暂时的和解不代表长期稳定 [9] - 美国仍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回流,如晶圆制造产业 [9] 行业长期展望 - 企业需要准备更多预案应对可能反复的关税政策 [10] - 地缘政治因素使未来走向难以预测 [11]
英国车低税进口 美国三大车企怒火升级 供应链强制重组代价巨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00:4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广州报道 三家车企通过美国汽车贸易政策委员会公开发声,抨击白宫口中这个"伟大"的贸易协议是令人失望的, 是在损害美国的车企、供应商以及工人的利益。 日前,英美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但美国本土车企的不满却已溢于言表。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8日在白宫宣布,美国与英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部分撤回特定 领域的关税,进一步扩大双方产品的市场准入。 然而,协议的诸多细节尚待敲定,美方此前加征的 10%所谓"对等关税"也未取消。 尽管特朗普宣布该协议将为美国产品打开英国市场,但美国的三大知名车企,包括福特、通用汽车以及 斯泰兰蒂斯,却对协议内容相当不满,认为这损害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利益。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利用关税让工厂回流美国,重振底特律这些老牌汽车城,但是,关税大棒可能会把 美国车企推向更深的泥潭。 关税大棒向自家车企挥去 "根据这份贸易协议,现在进口美国制造成分很少的英国汽车,比从墨西哥或加拿大进口符合《美墨加 协定》标准的汽车更便宜,后者还有一半的美国零件。"代表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美国汽车政策委 员会上周四表示。 据GlobalData,通用和斯特兰蒂斯去年在美销售的汽车里 ...
纺织业回流美国,为什么这样难?
环球时报· 2025-05-12 22:47
美国纺织业现状 - 美国纺织业空心化严重 目前仅存约100家棉纺厂 相比1893年的近900家减少89% [1][2] - 生产线大量闲置 产业转移路径清晰 从美国→日韩→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 [1][4] - 南卡罗来纳州等传统纺织工业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彻底衰落 [5] 产业回流障碍 - 劳动力成本过高 2023年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27美元 是越南的6倍 [8] - 缺乏熟练工人 年轻一代不愿从事纺织工作 现有工人年龄普遍偏大 [6][7] - 供应链断裂 97%服装鞋类依赖进口 布匹棉纱等原材料需从国外采购 [7][8] - 自动化替代困难 机器人难以完成缝纫等精细操作 误差率较高 [6] 政策争议 - 财政部长贝森特称纺织业是"过去式" 应聚焦精密制造业 引发行业抗议 [1][5] - 部分政客主张通过关税保护振兴纺织业 但经济学家普遍不认可该方案 [4][7] - 行业组织指出美国缺乏劳动力 技能 材料和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回归 [7] 全球影响 - 强行回流将冲击东南亚和拉美纺织业 马达加斯加可能流失6万个岗位 [9][10] - 破坏现有全球供应链体系 导致贸易报复和区域经济失衡 [9][10] - 跨国公司或采取"双轨制" 在美设厂满足本土需求 在南方国家保持规模生产 [9] 专家观点 - 产业回流需重建供应链 培训工人 政府补贴 发展绿色技术等多重条件 [7][8] - 纺织业具有游牧特性 20世纪70年代留不住的产业现在更难回归 [1][4] - 短期可能增加就业 但长期加剧南北产业分化 无法解决铁锈带问题 [9]
关税大降,又到AII IN美股了?
海豚投研· 2025-05-12 13:22
中美关税谈判结果 - 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美国对中国征收30%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对美国征收10%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 [1] - 这一结果使双方关税水平回到4月2日"解放日"当天的状态,取消了之后互加的50%、41%等高税率 [1][2] - 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还有约20%的加权平均关税,使得美国对华综合关税税率仍维持在50%左右的高水平 [5] 关税政策影响分析 - 美国关税收入在2024财年预计为650亿美元,仅占联邦财政总收入4.1万亿美元的1.5%,对弥补8000多亿财政赤字作用有限 [9] - 制造业回流方面,拜登政府通过产业补贴推动制造业建造开支增长,但2024年年中至2025年3月再次停滞 [11][12] - 10-15%的关税难以弥补美国与海外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制造业上的成本差距,对促进制造业回流效果有限 [14] 美国经济政策展望 - 美国计划通过产业链调整实现"供应安全",重点关注医药、半导体、钢铁等5-6个战略行业 [15][16] - 特朗普后续可能推出减税和产业政策,但面临财政资金不足和长债融资困难的问题 [17][19]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4.37%高位,海外主权资金购买美债意愿下降,可能迫使美联储通过QE压低长债收益率 [19] 资本市场影响 - 短期来看,中美谈判结果优于市场预期,将提振市场情绪 [8][28] - 但长期需关注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效果、财政可持续性和融资难度等结构性挑战 [23][27] - 建议投资者采取跨市场、跨资产的多元化投资策略,而非单一配置美股 [27][36] 投资组合表现 - Alpha Dolphin虚拟组合上周收益0.3%,跑赢恒生科技(-1.2%)和标普500(-0.5%) [30] - 组合自2022年3月测试以来绝对收益达80%,超额收益80%,资产净值从1亿美金增至1.84亿美金 [32] - 当前组合轻仓应对不确定性,重点配置黄金(22%)、美债(10%)和美元现金(35%) [36][38]
6月19日-20日,与吴晓波、王辉耀、津上俊哉、秦朔共答“贸易波动”下的出海考卷
吴晓波频道· 2025-05-12 00:30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中企出海新趋势 - 中美经贸摩擦加速全球供应链调整 中国外向型企业被迫进行分布式避险和全球化投资[3][8] - 中国企业出海从"产能迁徙"向"文明共生"升级 需重构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4]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出海核心动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提升全球竞争力[12][13] - 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和服务优势[15] - 绿色发展成出海重要考量 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应用增强国际形象[16] 全球化3.0下的战略路径 - 科技驱动型企业需建立"真出海"能力 涵盖地理/认知/价值链三维空间[38][43] - 海外实体布局需升级为战略行为 工厂选址从成本考量转向地缘战略[40][42] - 品牌叙事能力决定出海成败 需解决"中国病"和逆品牌思潮问题[44][48] - 研发创新和核心零部件仍在中国 出海将反向扩大国内采购[22][24]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话语权 增强全球治理体系影响力[18] 历史经验与战略启示 - 日本《广场协议》教训显示需避免政策失衡 警惕"柔道式经济战"[28][34] - 美国制造业回流倒逼中国强化内需 同时扩大零关税等开放举措[21] - 产业能力+全球眼光构成新机遇 创新发展是对贸易保护的最佳回应[25] -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场的转型 叠加出海全球化构成双战略机遇[23] 行业实践与能力建设 - 消费电子/家电行业出海案例显示 核心技术和制造仍依赖中国基地[22] - 本地化运营需深度融入法规文化 避免认知陷阱实现持续成长[43] - 供应链升级需通过设计能力驱动 扶持本地供应商构建新价值组合[43] - 国际营销和研发中心建设 有效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17]
梦百合(603313):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新浪财经· 2025-05-11 10:26
公司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金额0 85~1 7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0 90元/股 [1] - 依照回购价格上限测算,此次回购股份数量为779 8~1559 6万股,占总股本的1 37%~2 73% [2] -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以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并激发员工积极性 [2] 美国床垫行业政策影响 - 美国2019年、2021年和2024年先后发布三轮床垫反倾销政策,对中国、越南等20个国家和地区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率 [2] - 2023-2024年美国床垫进口金额分别同比-12 7%/-9 6%,进口金额呈逐年降低态势 [2] - 2025年5月1日美国ITC宣布继续对中国产床垫征收最高达1732%的反倾销税率,政策将再延续至少5年 [2] - 叠加特朗普的"基础关税"和"对等关税"政策,美国床垫市场短期将延续"去中国化"和"制造回流本土"趋势 [2] 公司业务发展及业绩展望 - 公司美国生产基地运营效率稳步提升,美东、美西基地已逐步实现本土化供应,24年全年已实现盈利 [3] - 伴随美国线上业务持续发力及大型连锁商超渠道开发,北美市场利润贡献有望凸显 [3] - 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加码,公司通过品牌融合打造一站式全屋家居消费场景,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 07/4 64/5 7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 54/0 81/1 00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5/10/8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