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搜索文档
山东:136号文后首个省级配套细则出台,531前投产项目机制电价0.3949元/度!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8 09:22
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核心要点 总体思路与目标 - 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建立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确保2025年底前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7][8] - 区分存量与增量项目:存量项目机制电价按国家上限0.3949元/千瓦时执行,增量项目通过竞争定价[10][11] 价格机制体系 - 存量项目(2025年5月31日前投产)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机制电价固定为0.3949元/千瓦时(含税),执行期限按剩余合理利用小时数计算[10] - 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起投产)通过竞价确定机制电价,2025年申报充足率下限为125%,按价格从低到高出清[11] - 纳入机制的电量不重复参与绿电交易或获得绿证收益[3][12] 市场交易体系 - 新能源中长期签约比例不设下限,现货市场允许报量报价或接受市场价格,分布式项目可聚合参与[12][14] - 辅助服务市场按效果付费,新增备用辅助服务交易并与现货市场联合出清[14][16] - 容量补偿机制基于机组有效容量和供需系数确定,成本补偿覆盖必开机组差额费用[15][16] 竞价实施细则 - 竞价主体需满足信用要求,违规者三年内禁止参与山东市场[28] - 竞价电量规模根据消纳责任权重动态调整,分布式光伏可委托代理商参与(单次代理容量0.6-10万千瓦)[31][33] - 价格出清采用边际定价,申报价格下限参考固定成本,上限不高于上年竞价结果[35][36] - 未按期投产项目扣除履约保函(6个月内每日1‰违约金,超6个月取消资格)[45][47] 政策创新与行业影响 - 全国首个明确新能源竞价细则的省份,取消储能作为项目并网前置条件[2][47] - 差价结算机制平衡市场波动,差价费用由全体用户分摊/分享[10][20] - 强化信息披露与价格监测,建立成本调查制度支撑市场优化[17][19]
太阳能(000591)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01:18
公司运营规划 - 2025 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 16.51 亿元、净利润不低于 13.18 亿元,分别较 2024 年实际完成值增长 5.51%、7.42% [1] - 2025 年投运、在建、拟建电站及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总规模力争超过 113.6 吉瓦,电站规模力争在 2024 年基础上增加 1.5 吉瓦左右 [1][2] 政策应对 - 国家 136 号文标志光伏发电行业向市场机制驱动充分转变,利于推动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和度电成本下降 [2] - 公司将注重电站投资建设、运维环节成本控制,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度电成本,优化项目区域布局,完善电力交易策略 [2] 市值管理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通过提升内在价值、优化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坚持稳定年度分红等举措实现公司价值与市值动态平衡 [3] - 公司提出回购部分公司股份议案,待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后续将积极应对行业变化,保持稳定年度分红比例并研究其他方式方法 [3] 新能源补贴 - 截至 2024 年,公司共计收到电费补贴 13.66 亿元,其中国补 12.33 亿元,国补回收受国家发放节奏影响,后续持续跟踪国家相关政策 [3][4] 购售电牌照 - 公司下属西北电站大区武威公司及华中电站大区湖北公司已获得售电资质,后续将加快推进售电业务探索并示范落地,开拓售电市场资源 [4]
市场化改革倒逼新能源发电企业
经济日报· 2025-05-05 22:12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 量发展的通知》,决定推进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实现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此举打破了新能源发电 长期依赖政府定价的局面,开启了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新时代。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 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过去,新能源发电企业习惯了政府定价模式,收益相对稳定,企业只需专注于发电生产。如今企业必须 走出"温室",迎接复杂多变的市场挑战。在收入方面,新能源电站收入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从原来的 保障性收入,转变为以市场交易收入为主,存在较大波动的可能;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新能源装机规 模持续扩大,市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当电力市场供大于求时,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争取更多发电机会, 不得不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若企业交易策略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就可能导致发电量受限,面临盈利 压力。 更高的市场化环境,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价格市场化信号,将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管 理优化提升竞争力。比如,新能源增量项目通过竞价确定机制电价,成本更低、技术更优的企业将获得 竞争优势,推动行业从"补贴依赖"转向"技术驱动"。未来的新能源发展模式, ...
直击股东大会 | 福斯特总经理周光大:抢装潮对公司影响不大 整体订单可持续性较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16:04
文章核心观点 福斯特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经营情况、行业趋势及业务发展目标进行交流,光伏行业面临产能分化和落后产能淘汰问题,公司光伏胶膜订单可持续性强,电子材料业务是第二增长曲线,感光干膜目标市占率提升 [4][9][10] 光伏行业现状 - 行业通过新建高效产能促使分化,部分厂家资金吃紧面临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后行业将回归正常 [4] 公司2024年经营情况 整体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191.47亿元,同比下降15.23%,归母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下降29.33% [8] 光伏业务 - 光伏胶膜销售量28.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98%,营业收入175.04亿元,同比下降14.54% [8] - 光伏背板销售量1.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3.50%,营业收入6.07亿元,同比下降54.26% [8] - 2024年POE和EPE胶膜整体出货占比超50%,单价略高于EVA胶膜10% - 20% [8] 电子材料业务 - 感光干膜销售量1.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97%,营业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30.72% [11] 公司近期情况及应对 抢装潮影响 - 2月起国内光伏行业下游抢装潮,公司光伏胶膜销售单价同比降幅大于原材料采购单价降幅致盈利减少 [9] - 抢装潮中分布式光伏占比不高对公司影响不大,下游客户推迟国外订单交付,公司订单可持续性强 [9] 美国“对等关税”影响 - 光伏行业久经关税考验,美国“对等关税”对国内光伏行业实际影响有限,公司更关心整体市场规模 [9] - 短期“对等关税”将使美国本土光伏市场规模缩减 [9] 电子材料业务发展目标 - 电子材料业务是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已布局近10年建立较高竞争壁垒 [10][14] - 感光干膜全球市占率目标从约10%提升到20% - 30% [14] - 预计感光干膜、FCCL和感光覆盖膜市场空间超200亿元,感光干膜接近100亿元,FCCL和感光覆盖膜分别超50亿元 [14] 行业发展趋势对业务的带动 - 2023年下半年起PCB行业复苏成长,人工智能、算力等领域中高端PCB成长空间大,感光干膜销售会带动FCCL和感光覆盖膜销售 [15]
东方电子(000682) - 东方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1:2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新中标额超 100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75.45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47 亿元,同比 37.69% [1] - 2024 年调度及云化业务收入 12.9 亿元,同比增长 17.11%;输变电自动化业务收入 8.56 亿元,同比增长 37.5%;智能配用电业务 43.24 亿元,同比增长 17.06%;综合能源和虚拟电厂业务收入 2.19 亿元,同比增长 12.43%;海外业务收入 4.13 亿元,同比增长 10.62% [1][2]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05 亿元,同比增长 10.04%;归母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增长 19.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4 亿元,同比增长 18.89% [2] 业务问题解答 输变电自动化业务 - 2023 年以来集控站、自主可控保护监控、智能巡视等业务领域中标额多,带动保护类、监控类和在线监测产品收入增长,提升输变电业务板块 [2] 合同负债 - 2024 年末合同负债 35.03 亿元,比 2024 年第三季度末减少 1.45 亿元,因 2024 年第 4 季度客户验收集中度高,收入确认所致 [2] 功率预测方向 - 凭借电网业务技术积累,布局储能及新能源、综合能源及虚拟电厂业务,136 号文带来机遇,积极布局发挥产业链优势争取份额 [3] 海外业务 - 海外销售以配网产品为主,包括配电终端、一次设备以及调度和配网主站等,产品进入沙特、乌兹别克、比利时、南美等市场,保持东南亚市场优势,未来围绕“突破、提升”拓展光伏、微网、新能源、储能等业务 [4] 虚拟电厂业务 - 形成“可调资源改造实施+智慧管控平台+电网互联互通+电力现货+辅助服务”全产业链,技术层面打造核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国际领先”,市场层面实现多场景实用化应用,后续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5] 微电网业务 - 离并网型智能微电网是研发重点,2024 年实践烟台机场项目、马尔代夫微网等项目,未来发挥产业链优势争取更多项目落地 [6] 电表业务 - 2025 年预计保持平稳态势,两网统招行业外部分细分领域高端计量需求有增长趋势 [6] 配网业务 - 配电产品线齐全,市场需求量上升,配网装备价格现阶段规范标准成熟稳定,国家电网区域联合采购新招标模式推行,预计价格可能下降但降幅不大,未来技术要求变化可能使价格回弹,2025 年国网、南网有招标机会,公司积极参与投标 [7] 分红情况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综合考量多因素制定,子公司威思顿自筹资金 8.5 亿元进行产业园区扩建项目,保留留存收益有助于公司发展,符合股东长远利益,已规划授权董事会制定 2025 年中期分红方案并提交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 [8]
光伏IPO无春夏?错过时机、历史问题缠身……谁在“烂尾”?| 能见派
新浪财经· 2025-04-25 00:59
光伏企业上市困境 - 多家光伏企业上市计划处于"烂尾"状态 东立光伏IPO辅导逾一年半无实质性进展 正泰安能IPO审核状态第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变更为"中止" [3] - 部分企业转战港股市场 中润光能从创业板转战港股 思格新能源也选择港股上市 [3][7] - 港股上市备案难度增大 但相比A股仍相对容易 虽然融资能力较弱 但能提供资本退出机制 [4] 正泰安能案例分析 - 正泰安能为正泰电器控股的户用光伏开发运营主体 采用"A拆A"分拆上市模式 IPO审核已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 [6] - 公司累计开发超140万座户用光伏电站 2021-2024H1净利润分别为8.67亿/17.5亿/26亿/12.6亿元 但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位(81.20%/76.92%/79.16%/80.26%) [6] - 应收账款三年半增长5倍 存货余额激增至352亿元 分析认为可能错过最佳上市窗口期 面临业务可持续性挑战 [6] 中润光能转战港股 - 原创业板申请由海通证券保荐 2024年6月终止审核 转投港交所由中信建投国际和中信证券保荐 [9] - 被要求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细节 包括2021年11月新增285.70万元注册资本 2022年两轮增资按51.26元/注册资本 对应估值65亿元 [9] - 需说明减资程序合规性及股权变动合法性 存在出资瑕疵核查要求 [9] 思格新能源发展状况 - 由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创立 聚焦海外户用储能 获高瓴资本等投资 估值从0到40亿仅用19个月 [9]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7亿元 但三年累计亏损超5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6.06亿元 [9] - 被要求说明股权代持情况 包括代持原因、合规性及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 [9] 行业整体形势 - 2023年光伏企业IPO大量失败 2024年部分转向香港上市 反映产能过剩行业公开市场融资困难 [10] - 光伏产业作为规模经济依赖融资 但产能过剩背景下公开融资与产业整合方向相悖 [10] - 专家指出关闭公开市场融资时间窗口正在临近 [10]
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储能的价值体现,智光储能提出“智能构网+场景融合”模式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21 09:52
核心观点 - 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储能行业价值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收益导向,构网型储能系统成为解决新能源波动性、提升电网灵活性的核心调节资源 [6][14]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储能局限,推出具备主动支撑电网、AI智能交易和多场景兼容性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推动行业从设备供应商向能源系统服务商转型 [8][14] - 公司战略布局聚焦供应链保障与场景化应用,通过15GWh电芯采购合作和"储能+AI+场景化"战略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 [10][11] 市场化改革催生储能新机遇 - 2025年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政策要求新能源承担系统调节成本,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新型储能成为平衡电力供需的关键支撑 [6] - 公司聚焦构网型储能系统研发,突破传统"被动响应"模式,实现主动参与电网调节和自主优化电力交易 [6] 技术驱动下的行业突破 - 构网型储能系统具备三大优势:1)主动支撑电网稳定,模拟同步发电机惯性响应能力 2)AI驱动智能交易,实时优化充放电策略 3)覆盖工商业园区、零碳微网等多场景应用 [8] - 系统可动态调节电压频率,在新能源出力骤降时提供功率支撑,提升电网韧性 [8] - 支持光储充一体化、虚拟电厂聚合等模式,满足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元化需求 [8] 公司战略布局 - 与海辰储能达成两年期15GWh电芯采购战略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10] - 提出"储能+AI+场景化"战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 [10] - 市场化收益路径包括:1)辅助服务收益如调频、备用容量市场 2)峰谷套利优化 3)系统协同增效与分布式能源耦合 [11][12][13] 行业未来图景 - 电力现货市场全国统一进程加速,公司"智能构网+场景融合"模式为行业提供破局内卷竞争的范本 [14] - 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示范项目验证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未来将加速产业化落地 [16]
中国电建“史上最大光伏组件集采”,宣布终止!
中国经营报· 2025-04-13 12:03
文章核心观点 落地两个多月的新能源电价改革新政影响市场参与主体,中国电建因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终止“史上最大光伏组件集采”项目,业内认为新政将重构新能源投资逻辑 [2][8] 中国电建光伏组件集采项目情况 - 2024年11月13日公布招标公告,预计采购光伏组件装机总量51GW,包括包件一12GW的N型Topcon单晶硅组件、包件二36GW的N型Topcon单晶硅组件、包件三3GW的N型HJT单晶硅组件 [5][6] - 2024年12月发布开标公告,标段一开标价格集中在0.62 - 0.703元/瓦 [7] - 2025年4月9日宣布终止该项目,原因是近期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 [2] 新能源电价政策情况 -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推动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 [8] 行业观点 - 新能源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是大势所趋,投资方需调整适应,电价不确定性或影响投资方收益 [8] - 新政将重构新能源投资逻辑,全生命周期环节的精细化资产运营管理是企业重要方向 [8] - 新能源项目要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企业应开源节流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9] 公司回应情况 截至记者发稿,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回应集采项目是否重启 [9]
光伏涨价,涨到企业害怕
投中网· 2025-04-03 07:49
以下文章来源于钛媒体 ,作者胡珈萌 钛媒体 . 新鲜犀利的财经见闻,放眼国际的前沿技术,还有罕见披露的内幕消息。钛媒体(www.tmtpost.com),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一个投资者与创新者酷 爱聚集的地方。还可下载钛媒体App,24小时不间断更新和互动。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涨价或许是惊喜,但也带来恐惧。 作者丨 胡珈萌 编辑丨 刘洋雪 来源丨 钛媒体 究竟目前的行情能持续多久?对于行业意味着什么?还要先从3月份至今产业链各环节的表现说起: 今年2月9日,划时代的"136号文"出台(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新能源全面入市大踏步前进。 自那之后,新能源领域的大部分讨论,就比如这篇文章,几乎都言必称"136号文",下游发电企业涌起"抢装潮",抢着在政策6月1日新老划段时间节点 前上马一批项目,以拿到结算差价, 但对于6月1日后的项目,即使是国央企,也只能在徘徊中观望 ,一边焦急等待着地方细则的动向,一边加班加点更 新投资收益率测算模型。 上游制造商,在经历了两年左右的价格大熊市后,受下游抢装刺激, ...
2025年2月储能招投标分析:136号文取消强配储政策未撼动需求,中标量环比增长近30%
鑫椤储能· 2025-03-31 07:03
政策影响分析 - 国家发布136号文取消6月1日后新增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要求导致储能项目容量租赁收益消失可能抑制下半年新增装机 [1] - 政策变动刺激近期业主招标需求同比大幅增长现有项目和规划项目加速推进以获取补贴 [1] 中标项目统计 - 2月国内储能中标总量达3.3GW/40.52GWh其中储能系统项目22个规模1.25GW/34.48GWhEPC项目21个规模2.054GW/6.05GWh [2] - 储能系统最大中标项目为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10GWh集采阳光电源等五家企业中标 [4] - EPC最大中标项目为新疆立新能源2000MWh项目由中能建山西电建承接 [4] 价格趋势 - 2月2h储能系统报价0.479-0.696元/Wh均价0.597元/Wh4h系统报价0.426-0.579元/Wh均价0.479元/Wh [5] - 2h储能EPC报价0.665-1.37元/Wh均价1.092元/Wh4h EPC报价0.642-1.899元/Wh均价1.107元/Wh [5] - 储能电芯价格趋稳系统价格降幅有限波动平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