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

搜索文档
工业和信息化部: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期货日报网· 2025-09-07 16:44
规划定位与战略意义 - "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规划 旨在抢抓战略机遇并实现产业突围 [1] - 规划需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要求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1] 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建立投入机制并强化要素保障 维护完整产业体系 [2]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优化重大生产力区域布局 促进国内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2] - 加力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标准引领 "点线面"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稳妥实现碳达峰目标 [2] - 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和未来产业 巩固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2] 企业培育与实施保障 -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加大清理拖欠账款等帮扶力度 增强企业获得感 [2] - 加强调查研究与部省联动 深化工作对接 提升规划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培育发展
贝壳财经· 2025-09-07 08:30
核心政策方向 -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深入研究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任务举措 [1] - 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以维持完整产业体系 [1]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制造业发展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强化要素保障支持产业体系发展 [1] - 加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标准提升引领转型升级 [1] - 点线面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稳妥实现碳达峰目标 [1] 科技创新布局 -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 [1] - 加快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 [1] - 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1] 产业链安全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1] - 优化重大生产力区域布局 促进国内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1] 企业培育体系 -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加大清理拖欠账款等帮扶力度 [1] - 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完善企业支持机制 [1]
重要座谈会!工信部: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07 07:35
规划方向与重点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为规划编制指明方向并提供根本遵循 [1] - "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的关键规划 是抢抓战略机遇 实现产业突围的关键规划 [1] - 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要求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 [1] -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打好基础 [1] 产业发展策略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 保持和发展好完整产业体系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 [2]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优化重大生产力区域布局 促进国内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2] - 加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强化标准提升引领作用 "点线面"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稳妥实现碳达峰目标 [2] - 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 加快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产业培育发展 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2] -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加大清理拖欠账款等帮扶力度 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2] 规划实施机制 - 加强调查研究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以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2] - 注重工作联动 深化部省交流对接 形成工作合力 [2] - 做好规划衔接 提升"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2] 参与地区范围 - 辽宁 北京 天津 河北 内蒙古 吉林 黑龙江等省区市及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会 [3] - 各地区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五五"规划编制思路作发言交流 对"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3]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交流大会召开
辽宁日报· 2025-09-07 02:25
9月6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交流大会在沈阳召开。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发展时代命题,着力打造国际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 章",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做强做大22个重点产业集群,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试点示范 有序推进,两化融合成效显著,创新突破成果丰硕,以智赋能正在重塑辽宁制造业新优势。 会议指出,要全面深化产业协作,依托辽宁雄厚的工业基础,拓展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实 践;要持续推动数字升级,在培育标杆场景、构建产业大脑、壮大专业服务商等方面形成更多突破,打 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先进产业集群,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贡献辽宁方案。要协同优化发展 环境,积极构建政府、企业、智库多方参与的高水平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 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副省长单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
深耕工业互联网 开辟发展新赛道
辽宁日报· 2025-09-07 02:25
"网"罗"链"接全球。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全球"是其站位所在、雄心所属。经过6年的发展,大 会已成为国际级盛会、世界级平台,在促进工业互联网技术交流、产业合作、国际对话等方面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本届大会,来自国内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云 集沈阳,围绕"数启新章智造新质"主题点亮思想火花、凝聚创新共识。立足全球视野,汇聚全球声音, 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大会的"全球"二字实至名归。 赋"智"焕"新"升级。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工业互联网迈进规模化应用 新阶段。二者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早在2019首届工 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上,国内外专家就把思考的触角深入到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的领域。本届大会 的核心命题更加聚焦,就是"人工智能+"。如何加快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怎样更 好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服务千城万村?一个个问号在经验分享中被拉直,各路嘉宾在对话对 接中达成共识。工业互联网联手人工智能技术,让办会之路越走越宽,融合创新前景更加广阔。 相逢初秋,山青海碧。交流合作,力量汇 ...
鲁政委解析“十五五”:产业趋势洞察与行业资产布局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11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从培育期转向爆发期 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3] - 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与模式创新 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3] 产业链升级方向 - 主导产业集中度提升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巩固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 [3] - 区域分工体系优化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格局 [3] - 人才战略强化 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与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双轮驱动 [3] 供应链体系重构模式 - 国内主链依托完整产业体系与庞大内需市场 巩固传统产业成本优势并突破新兴产业技术壁垒 [3] - 海外辅链通过东南亚中东等区域本地化布局 构建适应关税政策绿色标准的弹性供应链 [3] - 双循环下的供应链调整显著增强产业应对全球需求波动能力 [3] 资产配置主线 - 投向产业结构升级领域 重点布局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及两业融合项目 [4] - 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资产配置 捕捉东部创新资源与中西部制造基地协同机遇 [4] - 服务企业全球化布局 通过跨境金融物流服务等配套支持主链企业构建海外供应链网络 [4]
辽宁石化新型工业化院成立暨辽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06 01:30
行业战略布局 - 辽宁石化新型工业化院成立 旨在打造国内领先的石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并形成可推广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1] - 该平台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牵头 联合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及辽宁省化工学会共同组建 [1] - 聚焦公共服务 科技创新 产业赋能三大领域 全方位推动辽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 技术突破与产业赋能 - 石油化工实验验证中心作为全省唯一覆盖全产业链的高校专属平台 已在高端聚烯烃材料制备和炼化尾气深度处理等关键领域打破技术垄断 [2] - 高校科研优势将重点攻关产业发展中"卡脖子"难题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 推动人才链 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2] 产业基础与资源整合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75年来为国家能源领域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14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2] - 工业化院将整合省内资源并汇聚全国优势 为辽宁从石化大省迈向石化强省注入动力 [1] - 平台定位为东北石化产业创新核心引擎 支撑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1][2]
国机集团,最新透露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16:06
公司战略与主业聚焦 - 国机集团持续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研制与服务、工业化建设与供应链服务三大主业[1] - 以"跑赢大市、优于行业"为主要发展目标[2][4] - 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及投资者回报等工具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优化[4] 上市公司集群与市值表现 - 控股11家上市公司(10家A股+1家境外)包括国机重装、一拖股份等核心企业[3] - 截至2025年6月末总市值较2022年末增长17.5% 超越同期指数涨幅[3] - 近三年7家主要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2% 累计现金分红38.17亿元[3] - 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0.2%[3] 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 -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 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6] - 支持同行业及上下游重组整合 强化主业竞争优势[6] - 通过市场化并购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6] 子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 国机重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个战新产业 提升战新营收占比[9] - 一拖股份加快向智慧农业成套解决方案转型 应对"谁来种地"行业课题[9] - 国机精工持续聚焦轴承和磨料磨具主业 拓展高增赛道[9] - 苏美达拟收购蓝科高新 打造新能源与化工装备协同能力[10]
“算潮甬动 智造未来”中国移动AI驱动新型工业化变革主题活动在宁波举行
新浪财经· 2025-09-05 13:27
政策与战略导向 - 人工智能被定位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1] - 国务院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 - 宁波市作为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正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全面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6] 产业实践成果 - 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发布《"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实操指引》 基于对宁波近200家企业调研 覆盖十大特色行业63个应用场景[3][5] - 在爱柯迪工厂应用5G-A+AI技术使柔性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80%[6] - 在得力集团部署5G-A+智慧物流体系实现智能码垛 装载效率提升17%[6] - 在野马电池工厂实现AI瑕疵检测 每分钟600个样品 99.9%准确率 0.1mm检测精度 兼容5种电池型号[6] - 宁波移动与领航公司合作推出AIGC服装设计平台 助力百余家纺织企业从OEM向ODM转型[5] 生态合作建设 - 成立首个工厂操作系统生态链 涵盖蓝卓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合作伙伴 提供设备选型到应用部署的全链闭环服务[11] - 组建AI+制造赋能生态联盟 联合华为 和利时 数益工联等企业构建"全能智库"与"技术后盾"[13] -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中核浙能签署AI+能源战略协议 推动核能与数字技术融合 创新智能运维算法解决方案[7] - 宁波分公司与金田 得力 公牛等企业共建AI+制造创新工厂试点 探索研产供销服全链条提升[9] 技术服务模式 - 提供个性部署 SAAS租赁 标品嵌入 端侧部署等不同阶段AI演进服务模式[5] - 输出AI+通用能力实现对传统工厂应用的智能体改造[5] - 指引文件细化AI与智能制造融合成熟度分级 提供硬件选型 软件配置 人才建设到部署实施的全流程操作指南[5]
拓斯达涨2.02%,成交额1.6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04.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07: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5日盘中股价34.86元/股,上涨2.02%,总市值166.27亿元,成交额1.68亿元,换手率1.47%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04.31万元,特大单买入514.39万元(占比3.06%)卖出549.11万元(占比3.27%),大单买入4187.71万元(占比24.93%)卖出3748.67万元(占比22.3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6.76%,近5日下跌3.03%,近20日上涨2.86%,近60日上涨1.22%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5月13日龙虎榜净卖出1.29亿元,买入总额4.06亿元(占总成交额8.04%),卖出总额5.34亿元(占总成交额10.59%)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收入构成: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31.50%、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29.39%、注塑机及自动供料系统21.05%、数控机床15.07%、其他3.00%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概念板块包括新型工业化、人形机器人、机械、工业母机、机器视觉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归母净利润2873.22万元,同比下降19.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2.84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4817.81万元 [3]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72万户,较上期减少0.74%,人均流通股3806股,减少0.94% [2]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748.58万股,较上期增持133.27万股 [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15977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02.70万股,较上期增持55.9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89.87万股,较上期减持40.85万股 [3] -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530)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75.32万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