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中国建筑上半年实现营收1.1万亿元 利润平稳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1: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3.2%) 基本每股收益0.73元(同比增长2.8%)[1] - 新签合同总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0.9%) 其中境外收入598.1亿元(同比增长5.8%)[1][2] 业务板块表现 - 房建业务营业收入6963.8亿元 新签合同额14964亿元 公共建筑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62% 工业厂房/学校/仓储物流合同额分别增长约16%/14%/18%[1] - 基建业务营业收入2734.3亿元(同比增长1.5%) 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同比增长10%) 能源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运合同额分别增长约34%/44%/31% 合计占比达66%[1] - 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营业收入1318.8亿元(同比增长13.3%) 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居行业前列[1] 战略区域与新兴业务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签合同额占比约80% 完成投资额占比近90%[2] - 城市更新项目覆盖150多个城市 新签合同额1600亿元(同比增长10%)[2]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3.5%) 重点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领域[2][3] 运营管理与创新 - 实施专项资产盘活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4] - 建立"好房子"营造体系 在38个项目落地应用 推出11大类产业化产品包括新建好房子/BIPV系列产品等[3] - 推进数字化创新 扩大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平台/建筑工业机器人应用[3]
总营收4634亿元,山西9家民企入围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搜狐财经· 2025-08-29 04:11
全国工商联2025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1]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1] - 500强企业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1] 山西省上榜企业概况 - 山西省共有9家企业入围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 - 9家企业分别为鹏飞集团、晋城钢铁集团、晋南钢铁集团、山西建邦集团、长治南烨集团、山西潞宝集团、永泰能源集团、安泰集团、锦绣大象农牧集团[1] - 9家企业共计实现营收4634.46亿元[3] - 与2024年相比,9家企业营收规模有所上升[3] 山西省上榜企业排名及营收变化 - 鹏飞集团以1104.06亿元营收位列第88名,排名提升4位[3][5] - 晋城钢铁集团以686.76亿元营收位列第165名,排名提升17位[5] - 晋南钢铁集团以658.6亿元营收位列第176名,排名提升41位[5] - 长治南烨集团以398.5亿元营收位列第317名[5] - 鹏飞集团是山西省唯一营收突破千亿元的企业[3] 企业产业分布特点 - 山西省上榜企业主业多数集中于能源和钢铁领域[2] - 长治南烨集团是山西省唯一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入围的企业[7] - 长治南烨集团是山西高科技产业领域唯一入围企业[2] 企业转型升级情况 - 鹏飞集团从煤焦产业扩展至氢能领域,打造制、储、运、加、用、研及装备制造一体化氢能产业体系[3] - 鹏飞集团于2023年入选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3] - 晋城钢铁集团发展成为集煤、焦、钢、气及余能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钢铁联合企业[5] - 晋南钢铁集团形成钢铁、焦化、高端化工、新能源一体化钢焦融合企业[5] - 晋南钢铁集团2023年被列入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5] - 长治南烨集团从煤炭、房地产转型至LED高科技光电子产业[5] - 长治南烨集团成为北方地区最大LED生产基地[5] - 长治南烨集团旗下高科华杰光电2023年被评为山西省第三代半导体"链主"企业[7] 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产业分布 - 500强企业中72.00%属于第二产业[7] - 500强企业中66.40%为制造业企业[7] - 309家实际填报企业已投资6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 - 投资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细分领域[7]
迈瑞等多家仪器公司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仪器信息网· 2025-08-29 03:59
好的,我将为您分析这篇关于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文章。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分析师,我将从行业趋势、企业表现和研发投入等角度为您解读这份榜单。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大幅提升至270.23亿元,显示头部企业规模持续扩张 [2][3] - 科学仪器相关企业如美的集团、歌尔股份、舜宇集团、迈瑞医疗等进入榜单,反映高科技制造业崛起 [2][3] - 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体现民营经济重要地位 [3] 榜单概况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收位居榜首,阿里巴巴(9817.67亿元)和恒力集团(8715.21亿元)分列二三位 [7][8] - 广东省企业表现突出,华为(8620.72亿元)、比亚迪(7771.02亿元)、腾讯(6602.57亿元)均进入前十 [8] - 浙江省民营企业数量最多,恒逸集团、荣盛控股、吉利控股等多家浙企进入前20名 [8] 研发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5] - 171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64家超过30亿元,37家超过50亿元,19家超过100亿元 [5] - 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互联网服务、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化学制品和软件等六个行业 [5] - 企业共拥有72.16万件有效专利,增长8.23%,其中国内有效专利数量增长12.42% [5] 产业布局特点 - 309家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27个项目,重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领域 [4] - 64.20%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60.20%的企业在管理层进行数字化转型布局,66.80%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4] - 83.00%的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采取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等措施 [4] 区域分布特征 - 长三角地区企业占比最高,浙江、江苏、上海三地共有超过200家企业入围 [8][9][10] - 广东省头部企业集中,前十强中占据四席,包括华为、比亚迪、腾讯和美的集团 [8] - 中西部地区企业数量增加,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多个企业进入榜单 [8][9][10] 行业分布趋势 - 制造业企业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化工材料等行业 [8][9][10] - 互联网和服务业企业保持强劲增长,京东、阿里、腾讯等持续领跑 [7][8] - 新能源行业迅速崛起,宁德时代、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新能源企业排名大幅提升 [8][10]
深圳3家最强民营上榜前10!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8-29 01:53
榜单排名与头部企业格局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名,华为、比亚迪、腾讯分别位居第四、第五、第六位 [1] - 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企业数量达11家,较上年增加2家,千亿级企业共105家,较上年增加8家 [1] - 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企业共16家,较上年增加1家,千亿级资产企业共97家,较上年增加8家 [1] 整体经营规模与增长态势 - 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同比增长6.48% [4] - 361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237家增幅超过5%,161家增幅超过10% [4]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5] - 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9家,涉及计算机通信、互联网服务、汽车制造等6个行业 [5] - 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增长8.23%,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42% [5] 资产与盈利质量指标 - 资产总额共计51.15万亿元,户均资产1023.09亿元,增长2.62% [1] -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1%,总资产周转率86.62% [4] - 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企业34家,超过200亿元的企业19家 [4] 新兴产业布局与国际化进展 - 309家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27个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 [6] - 境外营业收入总额3.19万亿元,增长14.74%,出口总额1.77万亿元,增长5.17% [6] - 年末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增长8.14% [6] 行业与区域分布特征 - 榜单前50名企业覆盖互联网(京东、阿里、腾讯)、制造业(比亚迪、恒力)、汽车(长城、吉利)、电子设备(华为、小米)等多个行业 [7][8] - 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企业数量占据显著比重,其中浙江省企业在前100名中占比超过20% [7][8][9] - 能源化工(恒力、荣盛)、钢铁(沙钢、建龙)、物流(顺丰、中通)等传统行业企业仍保持重要地位 [7][8]
五百强入围门槛增至二百七十亿元 民营企业攀高逐新活力迸发
经济日报· 2025-08-29 01:45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2]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 增长2.62% [2] -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 增长6.48% 70家企业净利润超50亿元 [2] 境外业务发展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 增长5.17% 境外营业收入3.19万亿元 增长14.74% [3] - 年末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 增长8.14% 海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数量持续增长 [3] - 通过跨境电商模式创新和品牌本土化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3]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来自制造业 [4]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总额 净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6% 7.92% 1.2%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涵盖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4] 创新投入与成效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7] - 恒力集团预计未来2-3年开发30个新品种 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7] - 66.8%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 83%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4] 企业治理优化 - 52.24%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37.31%引入财务投资者 33.33%引入产业投资者 [7] - 73.86%企业引入民间资本 57.52%引入国有资本 32.68%引入境外资本 [8]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90%以上企业设立内控合规机构 [8] 典型案例分析 - 温氏食品集团连续11年入围500强 在生物育种 智能养殖装备领域加大创新投入 [5] - 企业通过智能制造 供应链垂直整合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盈利水平 [3]
透视民企500强榜单:含“新”量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00:36
核心观点 - 民营企业500强整体规模持续增长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净利润1.8万亿元 反映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1][2] 营收与资产表现 -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2]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 增长2.62% [2] -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 增长6.48% 70家企业净利润超50亿元 [2] 盈利提升路径 - 通过智能制造降低人力成本 垂直整合供应链减少采购损耗 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3] - 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66.8%企业已推进 [4] - 绿色低碳转型 83%企业正在推进 [4] 境外业务表现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 增长5.17% [3] - 境外营业收入3.19万亿元 增长14.74% [3] - 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 增长8.14% [3] - 通过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增加 跨境电商模式创新 RCEP降低关税壁垒 品牌本土化策略增强竞争力 [3]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来自制造业 [4]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增长7.66% 资产总额增长7.92% 净利润总额增长1.2%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涉及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等领域 [4] 创新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较上年增长 [7] - 恒力集团开发30个新品种 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7] - 温氏食品在生物育种 智能养殖领域创新 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 自动投喂系统 [5] 企业治理优化 - 52.24%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37.31%引入财务投资者 33.33%引入产业投资者 [7] - 73.86%企业引入民间资本 57.52%引入国有资本 32.68%引入境外资本 [8] - 194家企业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8] - 90%以上企业设置监事会 法务 审计等内控合规机构 [8]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194家上榜企业实控273家A股公司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0:17
全国工商联8月28日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在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94家企业实际 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据悉,此次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收总额达到43.05万亿 元;户均营收达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从此次发布的榜单可以看到,民营企业500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布局,实际填报的309家企业已 投资627个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民营企业优化业务结构的现实途径和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选 择,对推动业务持续成长、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同样,透过此次发布的榜单也能清晰地看到民营企业500强向"绿"而行的探索实践,持续推动业务优化 升级。83%的上榜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采取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实施"绿色化+智能 化"改造、开展碳排放测算、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等措施。 规模提升效益向好 此次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收总额达 到43.05万亿元;户均营收达861.02亿元 ...
从500强榜单看中国民营经济四大变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3:29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 民企500强入围门槛提高至270.23亿元 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收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1] - 营收超过千亿元企业共105家 较上年增加8家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 增长6.48% [1] - 政策环境优化与创新引擎加速 内需市场支撑有力 推动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2] 创新投入与产业布局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3] - 研发人员占比超3%企业349家 研发强度超3%企业103家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3] - 309家企业投资6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涵盖新材料 新能源 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等领域 [3] 境外业务表现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 增长5.17% 境外营收3.19万亿元 增长14.74% [4] -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 增长7.4% 占进出口总值57.1% 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97万亿元 占民企进出口总值54.3% 出海模式向自主品牌与本土化运营升级 [4] 公司治理优化 - 企业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 超90%设立监事会或内控合规机构 [5] - 52.2%的企业规范披露ESG信息 治理结构更趋完善 [5] - 需平衡治理灵活性与规范性 结合数字化与国际化趋势创新治理模式 [6]
五百强入围门槛增至二百七十亿元——民营企业攀高逐新活力迸发
经济日报· 2025-08-28 22:15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2]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 增长2.62% [2] -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 增长6.48% 70家企业净利润超50亿元 [2] 境外业务拓展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 增长5.17% 境外营业收入3.19万亿元 增长14.74% [3] - 年末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 增长8.14% 海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数量持续增长 [3] - 通过跨境电商模式创新和品牌本土化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3]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企业来自制造业 [4]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总额 净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6% 7.92% 1.2%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覆盖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4] 创新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7] - 恒力集团开发30个新品种 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创新平台 [7] - 数字化转型使66.8%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率达83% [4][6] 企业治理优化 - 52.24%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37.31%引入财务投资者 33.33%引入产业投资者 [7] - 73.86%企业引入民间资本 57.52%引入国有资本 32.68%引入境外资本 [8]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90%以上企业设立内控合规机构 [8] 典型案例分析 - 温氏食品集团连续11年入围 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 自动投喂系统推动智能化转型 [5] - 恒力集团构建"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 解决卡脖子难题 [7]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试运行
人民日报· 2025-08-28 21:50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方案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系统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 [1] -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 [1]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 [1] 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 - 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 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1] - 教育部近年推动高校新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生物育种、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轨道车辆智能运维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 [1] - 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 加快教学内容迭代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1] 存量学科专业优化与调控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 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1] - 优化招生计划、资源配置、需求分析、专业预警等调控工具 2023年以来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 [1] - 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高职专业点1.2万个 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1] 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建设 - 健全供需对接机制 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 [2] - 平台整合共享各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据资源 重点构建动态供需大数据查询分析等6个功能版块 [2] - 平台已完成基础建设和数据整合工作 进入试运行阶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