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未知机构:东吴电子陈海进如何看当前兆易创新-20250506
未知机构· 2025-05-06 01: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兆易创新[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存储端定制化布局领先**:定制化存储需要先进工艺和产能支持,全球仅海外三巨头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少数厂商具备前提,竞争格局优良;海外巨头战略重点在HBM与DDR5,公司有先发布局优势;相比台湾厂商,公司倚靠国内DRAM龙头产能,制程性能领先[1] - **客户端贴近下游拥抱定制化与国产化**:“NPU + 定制化存储”方案下游主要针对AI手机、AIPC,中国客户占比高;公司作为本土企业贴近客户,能更好完成定制化项目对接;HBM禁运背景下,客户在AI应用场景有高国产化需求[1][2] - **SoC端对接广泛适配性强**:公司定制化存储与国内终端手机厂商、国内知名SoC厂商、国际SoC龙头均有业务接洽,适配性强;与国际SoC龙头对接说明产品有国际化竞争力,能踏入手机生态核心圈[2]
【兴证计算机】2025年五一假期备忘录
兴业计算机团队· 2025-05-05 06:28
本周观点聚焦 - 积极把握计算机板块红五月行情 目前财报季已结束 2025Q1计算机行业336家公司收入增速中位数为2.53% 其中连续两年盈利的115家公司收入/扣非利润/归母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为3.5%/4.56%/5.53% 5月业绩真空期叠加国际形势边际变化 风险偏好有望修复 [1] - 重点布局方向为AI应用及国产化 综合考虑产业迭代催化、政策发力方向和订单落地节奏 AI应用对5月风险偏好改善最敏感 预计将成为核心主线 同时关注eCall及金融科技领域 [1] 国内AI产业动态 - 4月底以来产业催化密集: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AI发展与监管 4月28日阿里巴巴发布Qwen3模型 4月30日小米开源Xiaomi MiMo推理大模型 DeepSeek同期开源数学定理证明模型DS-Prover-V2-671B [2] - 后续重点关注DS-R2等大模型进展 显示国内AI技术迭代持续加速 [2]
国产化率100%,华为出品的全新PC,快要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5-04 10:26
PC行业现状 - 全球PC供应链成熟 大部分厂商采用组装模式 核心部件如CPU GPU 内存 SSD等依赖外部供应商 [1] - 典型PC生产流程包括设计模具 整合供应链部件 安装Windows系统 贴牌销售 关键组件如CPU来自英特尔 AMD 系统为Windows 内存来自三星 美光等 [1] 高端PC竞争壁垒 - 苹果Mac系列具备显著差异化优势 采用自研M芯片 MacOS系统及多款专用芯片 自研比例行业最高 [3] - 实现核心部件自研如CPU 显卡 操作系统是构建PC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但技术门槛极高 [3] 华为PC国产化进展 - 华为计划推出100%国产化PC 预计搭载自研麒麟CPU 集成GPU NPU 替代AMD/英特尔芯片 [7] - 鸿蒙PC版系统将替代Windows 内存 SSD采用长江存储 长鑫等国产供应链 屏幕及外设已实现完全国产替代 [5][8] - 华为擎云L420x笔记本已采用麒麟9000C SoC芯片 核心部件高度自研 系统暂未使用鸿蒙 [10] - 国产供应链成熟度提升 长江存储SSD 长鑫内存等可支撑PC全产业链本土化 [8] 行业技术趋势 - PC行业分化加剧 组装模式与全栈自研路线并存 后者更易形成品牌溢价和技术护城河 [1][3] - 操作系统自主化成为新竞争维度 鸿蒙PC版推出将增强华为产品差异化优势 [5][10]
对话江铃福特科技总裁刘继升:“关税战”下如何加快国产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5-04 03:36
关税政策影响 - 中国对美国进口车关税从84%提高至125%,导致美国进口车在华销售困难[3] - 公司进口车型价格将因关税调整而变动,对进口车型销量判断趋于保守[3] - 公司加快进口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福特烈马车型已快速推进[4][5] 国产化战略 - 公司正与北美总部讨论更多进口车型和零部件在中国本土生产制造[3] - 国产化决策因素包括出货量和技术难易度,技术简单且本地供应商易找的车型更易国产化[6] - 公司坚持严格的认证流程,即使成熟供应链也需重新测试以确保品质[6][7]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新福特F-150猛禽和福特烈马复古特别版在2025上海车展首发亮相[3] - 福特烈马国产一年,起售价29万元,主销产品价格39.98万元,消费者偏好高配车型[10] - 中国生产的福特领睿已出口至56个国家,在中东、墨西哥、南美市场表现良好[8] 电动化发展 - 公司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对硬派越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计划加速推出新能源"方盒子"产品[9] 改装与用户生态 - 公司官方改装平台"福特纵横购"一年销售额达1亿元,所有改装件均经过工厂适配性检测[12] - 已举办超千场"纵横野"活动,2024年组织车主前往泰国、老挝,2025年第一季度前往尼泊尔[12]
上海车展丨安波福杨晓明:跨国企业缘何要打造本土产业链自主可控
新华财经· 2025-05-03 05:33
公司战略与本地化 - 安波福正在全力推进本地化战略2.0,以中国技术、中国人才、中国速度、中国成本、中国供应链构建全面中国方案,与本土"朋友圈"无缝合作[1] - 公司强调深度国产化概念,包括知识产权和数据可控,已建立包含2000多家供应商的体系,并完成风河中国软件的本地化[2] - 安波福将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包括建设智能化、数字化黑灯工厂和技术中心[3] 中国市场定位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数字化软件定义方面已开始领先,是重要业务市场和下一代产品研发基地[3] - "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从生产转向创新,"在中国、为全球"从传统低价值产品输出转向中国自主创新全球化[4] - 中国汽车出海将带来巨大"在中国、为全球"机会,供应链企业将跟随出海,全球量增加将进一步降低成本[4] 中国汽车出海 - 中国汽车出海趋势不变,海外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5] - 中国自主品牌出海面临本地化挑战,安波福30年中国本地化经验可帮助缩短适应时间,包括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6] - 安波福可作为跨国供应商帮助中国自主品牌实现海外落地本地化[5] 低空经济布局 - 低空经济被视为潜力板块,发展速度快,中国可能在该领域再度领先[7] - 安波福与旗下风河软件公司处于汽车和航空两个行业中间,具备相关配套系统和适航认证经验[7] - 风河软件中国队伍已与美国队伍分割,满足两国安全要求,实现"在中国,为中国"[7]
软通动力(301236):基本盘稳健运营,AI+国产化多点开花
招商证券· 2025-05-02 12: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并购整合使公司24年利润承压,软件业务基本盘企稳向好趋势巩固 看好公司软硬一体协同发展,紧抓AI+国产化机遇实现多点开花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75.81亿、313.16亿、329.06亿、343.87亿、357.62亿元,同比增长-8%、78%、5%、4%、4% [2]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4.85亿、1.23亿、3.87亿、4.69亿、5.52亿元,同比增长-51%、-75%、214%、21%、18% [2]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亿、1.80亿、3.70亿、4.52亿、5.35亿元,同比增长-45%、-66%、105%、22%、18% [2]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56元、0.19元、0.39元、0.47元、0.56元 [2] - 2023 - 2027E PE分别为103.7、306.9、149.5、122.4、103.4 [2] - 2023 - 2027E PB分别为5.2、5.2、5.1、4.9、4.8 [2] 基础数据 - 总股本9.53亿股,已上市流通股6.80亿股,总市值554亿元,流通市值395亿元 [3] - 每股净资产(MRQ)10.9元,ROE(TTM)2.5,资产负债率53.9% [3] - 主要股东为刘天文,持股比例23.75% [3] 股价表现 - 1m、6m、12m绝对表现分别为1%、-20%、31%,相对表现分别为4%、-17%、26% [5] 事件 - 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3.16亿元,YoY+78.13%;归母净利润1.80亿元,YoY - 66.21%;扣非归母净利润0.72亿元,YoY - 84.31%;经营性净现金流7.41亿元,YoY - 15.01% [7] - 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09亿元,YoY+91.79%;归母净利润1.04亿元,YoY - 42.49%;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YoY - 62.50% [7] - 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11亿元,YoY+28.65%;归母净利润 - 1.98亿元,YoY+28.76%;扣非归母净利润 - 2.16亿元,YoY+24.02% [7] 业务情况 - 24年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业务/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81.21亿、129.20亿、2.59亿元,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收入同比稳健增长3.08% [7] - 24年公司利润承压,原因是战略并购使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增长74%/11%;计提1.54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并购的5家子公司24年合计净利润 - 0.85亿元 [7] - 25Q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8.65%,业务基本盘企稳向好 [7] 创新业务 - AI方面,推出天坊工业互联AI平台等智能化产品和行业大模型,中标多个AI标杆项目;推出智能产品;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完成6款机器人产品研发 [7] - 国产化方面,推出北京信创整机品牌软通华方,24年PC终端业务在党政教育行业稳居第一;完成开源鸿蒙操作系统适配,首批实现与HarmonyOS NEXT互联互通 [7]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流动资产分别为126.35亿、189.13亿、187.93亿、184.85亿、192.08亿元 [12] - 2023 - 2027E非流动资产分别为29.82亿、42.68亿、42.95亿、42.96亿、42.81亿元 [12]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156.18亿、231.81亿、230.87亿、227.81亿、234.89亿元 [12] - 2023 - 2027E流动负债分别为47.57亿、100.05亿、96.38亿、89.95亿、93.07亿元 [12] - 2023 - 2027E长期负债分别为2.61亿、25.11亿、25.11亿、25.11亿、25.11亿元 [12] - 2023 - 2027E负债合计分别为50.18亿、125.16亿、121.49亿、115.06亿、118.18亿元 [12] - 2023 - 2027E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05.61亿、105.74亿、108.50亿、111.91亿、115.91亿元 [12]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8.72亿、7.41亿、4.87亿、5.81亿、6.93亿元 [12] - 2023 - 2027E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9.19亿、 - 16.99亿、 - 2.51亿、 - 2.51亿、 - 2.51亿元 [12] - 2023 - 2027E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0.57亿、19.03亿、 - 9.17亿、 - 11.90亿、 - 2.27亿元 [12] - 2023 - 2027E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 1.03亿、9.45亿、 - 6.81亿、 - 8.60亿、2.15亿元 [12]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75.81亿、313.16亿、329.06亿、343.87亿、357.62亿元 [13] - 2023 - 2027E营业成本分别为141.94亿、274.16亿、285.95亿、298.82亿、310.41亿元 [13]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4.85亿、1.23亿、3.87亿、4.69亿、5.52亿元 [13] - 2023 - 2027E利润总额分别为4.96亿、1.07亿、3.71亿、4.53亿、5.36亿元 [13] - 2023 - 2027E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34亿、1.80亿、3.70亿、4.52亿、5.35亿元 [13] 主要财务比率 年成长率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78%、5%、4%、4% [14]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1%、-75%、214%、21%、18% [14]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66%、105%、22%、18% [14] 获利能力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19.3%、12.5%、13.1%、13.1%、13.2% [14] - 2023 - 2027E净利率分别为3.0%、0.6%、1.1%、1.3%、1.5% [14] - 2023 - 2027E ROE分别为5.2%、1.7%、3.5%、4.1%、4.7% [14] - 2023 - 2027E ROIC分别为3.8%、2.2%、4.1%、4.5%、4.8% [14] 偿债能力 - 2023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1%、54.0%、52.6%、50.5%、50.3% [14] - 2023 - 2027E净负债比率分别为16.1%、27.1%、25.0%、21.8%、21.8% [14] - 2023 - 2027E流动比率分别为2.7、1.9、1.9、2.1、2.1 [14] - 2023 - 2027E速动比率分别为2.5、1.5、1.5、1.6、1.6 [14] 营运能力 - 2023 - 2027E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1、1.6、1.4、1.5、1.5 [14] - 2023 - 2027E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0.3、11.5、6.9、6.9、6.9 [14] - 2023 - 2027E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5、5.3、4.8、4.8、4.8 [14] - 2023 - 2027E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4.0、19.0、10.4、10.4、10.4 [14] 每股资料 - 2023 - 2027E EPS分别为0.56元、0.19元、0.39元、0.47元、0.56元 [14] - 2023 - 2027E每股经营净现金分别为0.92元、0.78元、0.51元、0.61元、0.73元 [14] - 2023 - 2027E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1.08元、11.10元、11.39元、11.74元、12.16元 [14] - 2023 - 2027E每股股利分别为0.18元、0.10元、0.12元、0.14元、0.17元 [14] 估值比率 - 2023 - 2027E PE分别为103.7、306.9、149.5、122.4、103.4 [14] - 2023 - 2027E PB分别为5.2、5.2、5.1、4.9、4.8 [14] - 2023 - 2027E EV/EBITDA分别为99.2、137.0、56.0、52.4、48.9 [14]
紫光股份(000938)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3:20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90.24 亿元,同比增长 2.22%;归母净利润 15.72 亿元,较 2023 年下降 5.31 亿;经营现金流 24.41 亿元,大幅改善;四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 7.17% [2] - 子公司新华三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550.74 亿元,同比增长 6.04%;净利润 28.06 亿元;国内政企业务收入 442.39 亿元,同比增长 10.96%;国内运营商业务收入 79.19 亿元;国际业务收入 29.16 亿元,同比增长 32.44%,其中 H3C 品牌自主渠道业务收入 9.59 亿元,同比增长 69.35% [3]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7.90 亿元,同比增长 22.25%;扣非归母净利润 4.09 亿元,同比增长 19.3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新华三一季度营业收入 152.95 亿元,同比增长 26.07%,其中国内政企业务收入 122.55 亿元,同比增长 37.49%;国际业务收入 10.51 亿元,同比增长 71.83% [3] 重点业务推进 智算中心 - 推出灵犀智算解决方案,具备全栈能力,形成多层次智算解决方案能力矩阵,2024 年打造多个样板 [4] - 网络方面,800G CPO 交换机 S9827 系列应用于头部互联网企业;推出新一代无损网络解决方案及 S12500AI 系列交换机、ER 25.6T 大单机路由器 [4][5] - 算力和存储方面,发布 G7 系列服务器、傲飞算力平台 3.0、UniStor Polaris 系列存储,推出液冷散热方案 [5] 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 - 坚持"1+N"策略,发布百业灵犀私域大模型系列产品,全栈产品内嵌 AI;百业灵犀大模型获信通院卓越级评分 [5] - 灵犀使能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大模型与多行业结合,形成多个场景应用并示范落地 [5] - 与数十家生态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5] 业务布局 国产化业务 - 2024 年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布局云、网等领域,推出全系列国产化 ICT 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多行业落地应用 [6] - 2025 年随着政策支持,将加强与产业链合作,构建完善生态系统 [7] 海外市场 - 2024 年增设 5 家子公司,全球设 22 个分支机构;发布 147 款海外新品,多款通过全球认证 [8] - 坚持"渠道优先"战略,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布局有进展,在中亚等区域推动重大项目突破,新华三路由器海外应用良好 [8] 产品进展 - 今年春节后发布 LinSeer Cube 大模型一体机(DeepSeek 版),共 12 款产品,覆盖 14B 至 671B 规模模型,已在多行业实现本地私有化部署及场景落地 [9] 财务相关 财务费用增加原因 - 2024 年收购新华三 30%股权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2024 年 9 - 12 月和 2025 年一季度财务费用增长 [11] - 新华三剩余 19%股权作为期权远期安排形成金融负债,在上述时间段产生财务费用 [11] 存货增加原因 - 原材料增加因 AI 驱动下元器件采购及备货需求增长 [11] - 库存商品增加因运营商和互联网客户直签业务发货到验收周期长,业务增长致库存增加 [11] H 股上市 - 2025 年希望借 H 股上市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品牌,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10][11] - 2025 年 4 月 28 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将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时机上市,目前正与中介商讨,具体细节未确定 [12][13]
盛科通信(688702):加码研发投入力度,高端旗舰芯片已小批量交付
平安证券· 2025-04-30 11: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企业,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已应用于国内主流网络设备厂商主要产品中 [8] - AI产业爆发推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升级,以太网性价比和生态优势凸显,公司产品在AI网络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8] - 交换机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公司有先发优势,将受益于国产化发展契机 [8] - 随着未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高端芯片起量及中端细分市场拓展,公司营收预计保持较快增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2024年公司营收10.82亿元,同比增长4.28%,归母净利润-6826万元,同比减少249.52%;2025年一季度营收2.23亿元,同比减少12.30%,归母净利润-1520万元,同比减少150.42% [2][7]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3.21亿、17.81亿、22.85亿,对应PS分别为19.8X、14.7X和11.4X [8] 公司年报点评 -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力度,利润端阶段性承压: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40.11%和-6.31%,期间费用率为49.12%,研发费用达4.28亿元,增长36.40%;2025Q1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4.05%和-6.82% [7] - 持续完善产品线并优化产品性能,高端旗舰芯片已实现小批量交付:以太网交换芯片营收8.35亿,同比增长5.54%;以太网交换芯片模组营收1.26亿,同比减少16.14%;以太网交换机营收1.03亿,同比增长14.27%;高端旗舰芯片于2024年小批量交付 [7][8]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预计流动资产分别为2349、2431、2649、3240百万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313、278、244、216百万元,资产总计分别为2662、2709、2893、3456百万元 [9] - 2024 - 2027年预计流动负债分别为283、367、575、1122百万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46、44、42、41百万元,负债合计分别为329、410、617、1163百万元 [9]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082、1321、1781、2285百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648、819、1129、1473百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35、-22、14百万元 [6][9]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2024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3%、22.1%、34.8%、28.3%,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60.9%、47.8%、33.4%、145.2%,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49.5%、48.5%、36.2%、164.5% [6][10] - 获利能力:2024 - 2027年预计毛利率分别为40.1%、38.0%、36.6%、35.5%,净利率分别为-6.3%、-2.7%、-1.3%、0.6%,ROE分别为-2.9%、-1.5%、-1.0%、0.6% [6][10] - 偿债能力:2024 - 2027年预计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2.4%、15.2%、21.3%、33.6%,流动比率分别为8.3、6.6、4.6、2.9 [10] - 营运能力:2024 - 2027年预计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0.5、0.6、0.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7、7.6、7.6、7.6 [10] - 每股指标:2024 - 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0.17、-0.09、-0.05、0.04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5.69、5.61、5.55、5.59元 [6][10] - 估值比率:2024 - 2027年预计P/E分别为-382.3、-742.0、-1163.2、1804.0,P/B分别为11.2、11.4、11.5、11.4 [6][10]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72、-229、-349、-341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49、1、0、-1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86、6、77、392百万元 [11]
国力股份:7.92亿元营收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航天、新能源车成增长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0:5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达7.92亿元,同比增长14.46%,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41%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179.3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83.46% [2] 下游应用领域 - 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车等下游应用领域持续高速增长,旺盛市场需求支撑业绩增长 [2] -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领域,公司以陶瓷钎焊型高压直流接触器为核心,与多家新能源电池、电控行业龙头及整车厂商建立合作 [3] - 航天航空及军工领域,公司是国产军用真空继电器早期供应商,近年开发军用直流接触器市场,销售收入稳步提高 [3]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于电子真空制造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覆盖电子真空器件生产制造各关键环节 [3] -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聚焦射频电源的真空电容器、真空继电器,产品性能参数与国际水平相当,生产成本更低 [4] - 公司自主可控的陶瓷真空密封、阴极制造、电磁控制等核心制造技术工艺,能批量制造小型化、长寿命、高可靠性的高端电子真空器件 [6]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电子真空器件向提高频率、功率、效率、可靠性和延长寿命方向发展,同时拓宽频带、减轻重量、小型化 [5] - 航天航空及军工领域整机设备小型化、轻型化趋势推动配套电子真空器件向体积小、重量轻方向发展 [5] - 公司将持续为新能源、半导体、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领域提供高压、高频、射频、射线控制装置,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参与国际竞争 [6]
华锐精密20250429
2025-04-30 02:0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华锐精密(文档中可能存在笔误,多处提及“华瑞电力”,推测为“华锐精密”) - 行业:刀具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59 亿元,同比减少 4.43%;净利润 1.07 亿元,同比减少 32.26%;扣非净利润 1.04 亿元,同比减少 31.68%;净利率 14.09%,同比减少 5.79 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 39.46%,同比减少 6.01 个百分点[3]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22 亿元,同比增加 30.48%;净利润 2,922 万元,同比增加 70%;扣非净利润 2,823 万元,同比增加 71.29%;净利率 13.16%,同比增长 3.06 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 35.49%,同比减少 1.75 个百分点[2][5] 产品销售 - 2024 年数控刀片销售收入 6.45 亿元,同比下降 10.6%;销量 9,199 万片,同比下降 10.7%;销售均价微升至 7.01 元/片;毛利率 45.04%。整体刀具销售收入 9,427 万元,同比增长 48.5%;销量 175 万只;单价 54 元/只;毛利率 0.45%。出口收入 4,990 万元,同比增长 6.7%[6] - 2025 年一季度数控刀片销售收入 1.95 亿元,同比增长 40.87%;销量 2,678 万片,同比增长 33.77%;销售均价提升至 7.28 元/片,同比增长 5.3%。整体刀具销售收入 2,300 万元,同比下降 22.92%;销量 70 万只;单价 33 元/只;毛利率降低。一季度出口收入 1,078 万元,同比下降 12.4%[2][6][7] 战略转型 - 从批发流通转向大客户战略,重点布局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及 AI 算力相关能源领域,受益于国产化需求增长[2] - 目标是将大客户收入占比从不到 10%提高到 25%-30%[2][13] 市场需求 - 2025 年刀具行业主要需求来源包括能源、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工程机械及机器人产业[2][9] - 刀具行业对国产化和降本增效需求明确,公司通过直供和技术服务提升客户认可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10] 现金流情况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达到 1 亿 7,766 万元,主要原因是采购支付方式中票据结算金额增加以及应收账款管理加强[3] - 2025 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 373 万元,去年同期为 -3,511 万元,原因与 2024 年类似[5] 业务拓展 - 与语旭机器人合作测试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并对接其他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组建专业团队与多家公司合作提高刀具加工效率[4][14][15]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包括欧洲、北美和东南亚,计划在国外设立公司和技术服务中心,预计出口业务每年增长 50%以上[4][21][24] 其他业务 - 联合专业基础材料供应商及机床厂家,为半导体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与华为投资的一家公司合作,短期目标是 2025 年实现 2000 万到 3000 万元销售额[18][19] - 2025 年整包业务逐步放量,目标承包金额达到 1 亿,实际成交额超过 5000 万[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期间费用总额减少 1,224 万元,主要因为股权激励费用减少、研发材料增加及利息支出增加[3] - 2025 年一季度期间费用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 440 万元,得益于股权激励计划完成[5] - 数控刀片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产能利用率问题和减少库存影响,2025 年一季度 1、2 月产量低,3 月恢复,预计二季度毛利率改善[20] - 2024 年出口收入中有约 2000 万元通过内销转口出去,实际出口总额应为 7000 万元[23] - 2025 年 4 月出货情况总体良好,需求主要来自客户实际需求,新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改观[22] - 2025 年一季度新增 1,960 万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与金万重公司合作开拓中国市场,还在香港和德国投资进军海外市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