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品牌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橘多母公司收购百植萃,本土美妆行业或将掀起新一轮并购潮
第一财经· 2025-06-19 04:40
本土美妆行业并购趋势 - 本土美妆行业未来或将掀起新一轮并购潮,头部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1][5] - 行业呈现"极端分化"现象,头部企业通过收并购扩大规模,本土企业间的收并购更契合中国化妆品产业发展趋势 [5] - 橘宜集团收购百植萃,补充其美妆业务,百植萃创始人李远宏将继续担任首席产品官 [1][2] 橘宜集团多品牌战略 - 橘宜集团通过收购百植萃,业务已涵盖彩妆、头部护理和护肤领域 [4] - 公司看好"医研结合"科学护肤赛道的长期增长潜力,认为该赛道代表护肤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2] - 橘宜集团从彩妆切入市场,通过拓展多类目和多品牌建立长期发展空间,这是国货化妆品企业的常规发展路径 [4] 橘宜集团业绩与上市推测 - 橘宜集团2023年收入26.1亿元(不含馥绿德雅),2024年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6% [6] - 主力品牌橘朵2024年收入超过20亿元,自称本土彩妆品牌第一 [6] - 行业推测橘宜近两年连续收购新业务或为上市铺路,并购成功后今年业绩有望突破40亿元 [6][7] - 国货美妆头部企业已看到"上市的价值",扩充品类和收并购品牌可提升资本市场估值 [7] 行业竞争格局 - 彩妆品牌橘朵因价格亲民、SKU更新速度快,在年轻女生群体中流行,打法类似ZARA、H&M等快时尚品牌 [2] - 彩妆发展势头减缓,新锐品牌倒闭为存活品牌留出市场空间,后者借此扩大市场份额 [7] - 横向对比显示,毛戈平彩妆2024年收入23.04亿元,珀莱雅旗下彩棠2024年营收11.91亿元 [6]
五芳斋:粽子第一股遭业绩滑坡 市场竞争加剧面临品牌与渠道的重构挑战
新浪证券· 2025-06-06 02:5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2.51亿元,同比下滑14.57%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1.42亿元,同比下滑14.24% [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约1.3亿元,同比下滑9.6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上升17.2%,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 [1] 核心业务挑战 - 粽子销量大幅下滑,反映消费者对非必需品消费的谨慎态度 [2] - 市场竞争加剧,新兴品牌崛起削弱传统渠道优势 [2] - 粽子作为季节性产品,生产和库存管理风险加大 [2] - 月饼等传统节令产品增长未能弥补粽子销量下滑 [3] 战略转型 - 多品牌战略效果不理想,新产品线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3] - 国际化布局处于起步阶段,新加坡、法国和日本市场拓展需大量资源投入 [3] - 海外市场面临文化差异和消费者习惯适应问题 [3] 渠道与品牌 - 关闭低效门店并优化经销网络,提升渠道质量 [4] - 线上渠道盈利能力提升但规模不足,线下渠道收缩 [4] - 品牌价值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认可度下降 [4] - 研发投入增长未完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产品迭代速度需提升 [4] 行业环境 - 传统食品行业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的挑战 [5]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需求 [2] - 电商平台普及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2]
终于,连爱马仕也涨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5-22 10:06
行业现状 - 奢侈品行业近期高层频繁调整,LVMH、开云集团等顶尖集团均出现CEO调任或新聘情况,反映行业面临变革压力与焦虑 [3] - 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爱马仕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10个百分点,开云集团录得双位数跌幅,Gucci销售额连跌五个季度,LVMH销售额远低于市场预期 [3][6][9] - Burberry调整后营业利润暴跌94%,宣布全球裁员约20%以节省6000万英镑开销 [4][9] - 2019-2024年行业经济利润增长近三倍,主要依赖提价策略贡献80%增长,但2025年提价效应显著减弱 [4] 公司表现 - **LVMH**: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至203.11亿欧元,低于预期的211.4亿欧元,时装与皮具部门收入101.08亿欧元占半壁江山,酒水业务大跌9% [9][25] - **开云集团**: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大跌14%至38.83亿欧元,主品牌Gucci下滑25%,YSL下滑8%,仅Bottega Veneta增长4% [9][12] - **Prada**: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至13.41亿欧元超预期,Miu Miu收入暴涨60%成为核心引擎 [9][14] - **爱马仕**:一季度销售额41亿欧元,增速7%低于去年同期的17%及市场预期的9.8%,皮具业务增长10% [9][24] - **历峰集团**: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至51.7亿欧元略超预期,日本市场全年大涨25% [9][18] 品牌战略 - 多品牌战略在逆风期暴露局限性,LVMH和开云集团因品牌资源分散、管理成本高导致业绩承压,开云计划简化层级并收缩副线品牌 [11][15] - 核心品牌作用凸显:Prada依靠Miu Miu逆势增长,开云因Gucci和YSL拖累整体表现 [11] 区域市场 - **北美**:爱马仕增长11%,Prada增长9.9%,LVMH跌幅最小(-3%),高收入人群消费稳定支撑市场 [18] - **日本**:历峰集团销售额大涨25%,爱马仕增长17%,Prada增长18%,主要受益于日元疲软带动中国游客消费(占入境购物总额超20%)及本土消费复苏 [18][19][20] - 亚太其他地区普遍低迷:开云亚太下滑25%,Burberry中国、韩国市场下跌 [19] 品类表现 - **皮具**:爱马仕皮具业务增长10%,LVMH时装与皮具部门贡献50%营收,经典款保值率超100% [24][26] - **珠宝与腕表**:LVMH零增长,历峰集团面临需求下滑,瑞士手表对中国出口额同比下滑11.5% [25][28] - **酒水**:LVMH酒类业务营收下跌9%,为跌幅最高板块 [25] 行业挑战 - 涨价策略失效:2025年Prada、巴黎世家、LV等品牌涨价4%-7%,但经济环境变化削弱提价效果 [31] - 消费者流失:北美奢侈品消费者数量2022-2024年减少12.5%,Z世代对品牌溢价容忍度下降23% [32][33] - 高仿品冲击:31%美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级复刻品,且以"精明消费"为荣 [33]
极氪不到一年拟退市,吉利要下盘大棋
36氪· 2025-05-20 00:55
私有化提案与战略背景 - 极氪董事会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评估吉利汽车提出的私有化提案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65.7%股份 计划收购剩余股份使极氪成为全资子公司并退市 [1] - 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份ADS 25.66美元 总收购对价约22亿美元 折合162亿元人民币 [6] - 吉利汽车现金流为436亿元人民币 具备收购资金实力 [6] 极氪经营表现与市场状况 - 极氪2024年4月交付量13727辆 同比下降15% 环比下降11% [3] - 极氪001车型销量持续下滑:1月4359辆 2月3933辆 3月2976辆 [3] - 公司2024年销量目标32万辆 前4个月仅完成17.22% [3] - 2021-2024年净亏损累计超260亿元:2021年45.14亿元 2022年76.55亿元 2023年82.64亿元 2024年57.9亿元 [5] - 股价从上市初期近70亿美元市值跌至最低33亿美元 长期徘徊在20-30美元区间 [4]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 小鹏通过研发布局实现排位提升 小米凭SU7入局 零跑实现盈利 华为推进鸿蒙智行体系整合四大品牌 [2] - 极氪面临"造血无力 输血受限"困境 估值缩水导致外部融资空间压缩 [4][5] 品牌整合与战略调整 - 吉利形成"极氪 领克 银河 中国星"四大品牌矩阵 延续"一个吉利"资源统筹逻辑 [1] - 2024年2月极氪完成与领克合并 新公司极氪科技集团由极氪持股51% 宁波吉利持股49% [9] - 整合后产品数量缩减20% 智能座舱系统从多个版本整合为Flyme Auto和ZEEKR AI OS两套系统 [7][10] - 2025年一季度成本178亿元 同比下降2.4% 环比下降38.6% 销售与市场开支26.45亿元 同比下降9.2% 环比下降35.8% [11] 整合挑战与未来展望 - 整合涉及两家独立上市公司存在效率问题 员工激励机制导致利益不一致 [12] - 私有化后并表可能暂时拉低吉利利润数据 [12] - 关键发展命题是打造下一款现象级车型 重现极氪001的成功 [12]
李斌尽人事,蔚来三闯生死线
36氪· 2025-05-19 12:1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组织架构调整和多品牌整合等一系列组合拳 力争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目标 [1][3][13] 成本控制举措 - 新款ES6/EC6发布会选址牛屋 摒弃豪华装饰 相比以往数百万甚至千万元发布会成本大幅缩减 [1] - 旗下第三品牌萤火虫发布会同样选址牛屋以节省场地租赁及舞台搭建费用 [3] - 通过极简发布会形式单次可节省数百万元成本 [3] 产品战略调整 - 新款ES6起售价维持33.8万元 EC6维持35.8万元 实行加量不加价策略 [4] - 新车升级至NT2.5平台 搭载神玑NX9031智驾芯片 配备激光雷达和15.6英寸2K横屏 [4] - NOMI升级至3.0版本 座椅通风按摩和方向盘加热成为标配 [4] 组织架构重组 - 5月9日深度整合乐道与萤火虫子品牌至主品牌体系 重点调整销量未达预期的乐道品牌 [6] - 新设乐道产品设计与研发一级部门直接向李斌汇报 原乐道事业部产品体验/项目管理/设计/整车工程划入该部门 [7] - 区域销售体系重新布局 天津/大连/杭州等地区域总经理兼任乐道区域负责人 [7] - 原乐道总裁艾铁成因销量未达预期于4月初主动请辞 [7] 用户服务优化 - 五一假期期间乐道品牌提供不限次高速免费充换电服务 降低用户出行成本并增强品牌忠诚度 [10] - 该举措精准解决用户长途出行补能痛点 获得车主积极反馈 [10][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净亏损224.0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1% [13] - 第四季度净亏损71.115亿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32.5% [13] - 全年汽车销售额582.34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2% [14] - 汽车毛利率提升至12.3% 较2023年增加280个基点 [14] - 研发投入达130.37亿元人民币 换电站/芯片研发/NIOPhone等项目造成成本压力 [14][17] - 平均每售出一辆车亏损约10万元人民币 [13] 销售交付数据 - 2024年全年销售新车221,970辆 [13]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42,094台 月均约1.4万辆 [17] - 4月交付量达23,900台 同比增长53% 环比增长58.9% [17] - 同期竞争对手理想月销超3万辆 小鹏突破4万辆 理想曾达5万辆 [17] 多品牌战略布局 - 蔚来品牌定位高端市场 依托NT2.0平台和全场景服务体系 [23] - 乐道品牌瞄准家庭用户 侧重空间布局和智能座舱实用性 [23] - 萤火虫品牌聚焦年轻群体 采用潮酷设计和轻量化智能配置 [23] - 通过三大品牌实现金字塔型用户结构全覆盖 [23] 技术合作进展 - 与宁德时代组建换电联盟 合作研发模块化换电电池实现跨车型通用 [24][26] - 换电站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电池状态 提升换电效率与安全性 [26] - 换电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可降低用户补能成本 但面临建设成本高和回本周期长挑战 [26]
“黑马”哈吉斯之后,乐飞叶和Woolrich能否成为报喜鸟的新增长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00:45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完成对美国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全球(欧洲除外)知识产权的收购,未来将通过直营、加盟、品牌许可、电商等多元化模式进行全球化布局 [1] - 公司实施多品牌战略,将旗下品牌划分为成熟品牌(报喜鸟、哈吉斯、宝鸟、所罗)、成长品牌(恺米切、乐飞叶)、培育品牌(亨利格兰、TB、衣俪特),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2] - 公司从2016年开始代理法国户外品牌乐飞叶,2024年该品牌营收3.35亿元,同比增长27.95% [1][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收51.53亿元,同比下降1.91%,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下降29.07% [1] - 主品牌报喜鸟营收15.85亿元,同比下滑8.35%,而代理品牌哈吉斯营收17.81亿元,微增1.29%,成为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品牌 [1][3][4] - 乐飞叶品牌营收3.35亿元,同比增长27.95%,但营收占比仅为6.50% [4] - 宝鸟品牌营收10.09亿元,恺米切&TB品牌营收1.64亿元,同比有所下降 [3][4] 品牌运营情况 - 乐飞叶品牌定位户外休闲,目标客户群为30-50岁户外爱好者,主要销售区域为东北/华北/华东/西北,截至2024年底共有95家线下门店,净增20家 [5] - 乐飞叶品牌授权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距离到期不足两年 [5] - Woolrich品牌主打美式复古和工装风格,产品定价区间200-1000美元,定位高于乐飞叶 [8] Woolrich收购细节 - 公司以5083.38万欧元(约3.84亿元人民币)收购Woolrich全球(欧洲除外)知识产权,涵盖26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域名、著作权等 [6] - Woolrich集团保留欧洲地区知识产权,公司授权其继续履行现有许可及经销合同,并收取品牌使用费 [7] - 公司与Woolrich集团签署五年产品采购与品牌咨询协议,确保品牌形象与产品调性统一 [7][8] 市场投入与挑战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88%至21.30亿元,主要因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及人力成本增加 [9] - 公司需在零售环境波动背景下整合培育Woolrich品牌,以满足业绩增长期待 [10]
服饰年报|报喜鸟净利暴跌三成、三大主品牌销售额增长乏力 战略扩张与财务承压的双重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5-16 04:4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 91%至51 53亿元 归母净利润暴跌29 07%至4 95亿元 [1] - 三大主力品牌合计销售额占整体87 16% 其中报喜鸟品牌营收下滑8 35%至15 85亿元 哈吉斯微增1 29%至17 81亿元 宝鸟营收下降2 89%至10 09亿元 [2] 存货与运营效率 - 存货账面价值达12 05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攀升至18 05% 存货周转周期长达247天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 - 斥资3 84亿元收购Woolrich全球知识产权 但该品牌主打产品与户外装备高科技趋势不符 且欧洲知识产权仍归属原集团 [3] - 计划投入3-4亿元建设长三角总部 可能导致现金储备承压 [3] - 此前收购的意大利品牌恺米切2024年营收下滑8% 净利润率不足3% 计提减值1773万元 跨界房地产的27处商铺计提减值2162万元 [3] 研发与技术储备 - 研发费用逆势下降14 59%至9273万元 在功能性面料 智能穿戴等关键领域技术储备薄弱 [3] 行业竞争与转型挑战 - 公司面临安踏 波司登等竞品在户外赛道的加速卡位 需加速库存出清 收缩非核心投入 [4] - 长期需重塑主品牌价值 构建数字化柔性供应链 否则可能陷入规模不经济的恶性循环 [4]
海底捞再跨界:全国首家面包店开业
36氪· 2025-05-14 09:39
海底捞跨界烘焙战略 - 海底捞旗下新烘焙品牌"拾㧚耍·SCHWASUA"以高性价比为卖点,60%以上产品定价低于10元,最贵单品不超过30元,显著低于同类网红品牌[6] - 依托海底捞供应链优势,烘焙产品成本较传统烘焙店低25%以上,通过集中采购原料、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实现成本压缩[6] - 烘焙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5614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8500亿元,年均增速超9%,具有高频消费与高毛利(50%-75%)特点[7] 红石榴计划多品牌布局 - 海底捞已孵化13个子品牌,覆盖烤肉、炸鸡、麻辣烫等品类,累计开设门店74家,累计贡献收入4.83亿元[4][11] - 通过"管多店"模式培养超100位多管店店长,管理200余家跨品牌门店,采用"师徒制"分润机制实现人才激励[11] - 子品牌如焰请烤肉铺子单店年营收约1000万元,净利润率12%-14%,延续海底捞"体验基因"特色[11] 多品牌战略优劣势分析 - 优势:供应链强整合能力确保低价不低质,服务创新基因可增强用户粘性[8] - 挑战:子品牌间协同性薄弱,烘焙品牌与火锅主业协同有限,部分子品牌盈利水平低于主品牌[14] - 行业背景:餐饮集团多品牌战略成为突破增长瓶颈核心路径,但面临资源分散、品类协同等挑战[16] 餐饮行业多品牌案例 - 王品集团旗下29个品牌覆盖西餐、日料等品类,子品牌存活率超80%[16] - 百胜中国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成本,用会员体系赋能咖啡品牌Lavazza、火锅品牌小肥羊[16] - 九毛九部分子品牌因定位模糊被出售,呷哺集团子品牌湊湊翻台率跌至1.5次/天[17]
报 喜 鸟(002154)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09:58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产品涵盖西服、西裤等全品类服饰,各品牌按季节和主题研发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2] - 报喜鸟品牌实施西服第一品牌战略,坚持“西服做全做宽,休闲做准做精”原则 [3] - Woolrich 品牌实行小步快走策略,未来将实施直营、加盟等多元化模式进行全球化布局 [3][9] - 公司坚持服装主业,实施多品牌、全渠道发展战略,旗下有报喜鸟、哈吉斯和宝鸟三个超十亿规模品牌 [3][7] - 公司建立成熟、成长、培育品牌矩阵,不同品牌采取不同经营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7] 经营状况与财务 - 2025 年第一季度整体销售情况低于公司预期 [2] - 公司人工、折旧摊销、终端运营等费用较为刚性 [3] - 2024 年 9 月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基于推进多品牌战略等目的,但被中小股东否决 [3][8] - 公司于 2025 年 3 月完成 Woolrich 品牌全球(欧洲除外)知识产权收购 [4] - 公司董事会将综合考虑经营、财务等因素制定分红方案 [6][9] 投资者关系与信息披露 - 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等多种方式与投资者交流互动 [5] -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公正 [5] - 如有增持计划或重大资金支出、融资计划,公司将按法规进行信息披露 [3][4][6][8][9] 市场竞争与发展 - 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收购 Woolrich 品牌完善多品牌矩阵,是国际化发展重要一步 [3] - 公司坚持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策略,未来将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品牌发展规划 [9] 其他建议与回应 - 有投资者建议公司推出股东专属折扣活动,公司表示后续若有将及时公告 [4] - 有投资者建议公司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投关团队培训,公司表示重视信息披露并与投资者积极交流 [4][5] - 有投资者批评公司回答像“废话文学”,公司表示会加强内部学习和培训 [7] - 有投资者建议公司引进优秀人才和引入竞争机制,公司称已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8]
回归“一个吉利”:上市未满一年 极氪将被私有化
财经网· 2025-05-13 09:54
收购交易概述 - 吉利计划收购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 实现完全合并 目前持有极氪约65.7%股份 [1] - 私有化价格定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3.6% 较过去30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均价溢价20% [9] - 总收购对价约22.4亿美元(约合162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4年末吉利汽车现金及等价物超400亿元 收购金额占比不到40% [9] 极氪财务与市场表现 - 截至美东时间5月8日收盘 极氪总市值66.24亿美元 低于上市首日近70亿美元市值 大幅低于A轮融资后130亿美元估值 [4] - 2024年总营收759.1亿元 同比增长46.9% 全年净亏损57.91亿元 同比收窄29.9% [6][7] - 2021-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 [6] - 2024年车辆销量55,315.3辆 同比增长63.1% 车辆毛利率15.6%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7] - 2024年毛利率16.4% 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经营亏损收窄21% [7] 销量与行业对比 - 2024年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累计销量16.53万辆 仅完成年度71万辆销量目标的23% [8] - 极氪品牌4月销量13,727台 同比下滑15% 环比下滑11% [8] - 同期零跑交付41,039台 小鹏交付35,045台 理想交付33,939台 蔚来交付23,900台 [8] - 相比美股同行 蔚来市值88.94亿美元 理想275.92亿美元 小鹏186.24亿美元 [5] 战略调整与整合 - 私有化是落实《台州宣言》举措 旨在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强化市场竞争力 [4] - 2023年11月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 极氪持股51% 双方砍掉20%重复车型规划 [11] - 极氪聚焦纯电市场 领克侧重混动市场 [11] - 2023年10月几何品牌并入吉利银河 主攻10-20万元市场 [9] - 2024年1月翼真和雷达品牌并入吉利汽车集团 形成四大品牌矩阵 [11] - 2024年4月剥离电池业务 出售吉利欣旺达股权 整合电池业务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11] 私有化动因与影响 - 私有化可使极氪摆脱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干扰 提升决策效率 避免美国股票市场规则限制 [5] - 中金公司认为私有化使吉利现金流压力可控 极氪并表将提升新能源业务占比 推动港股估值重构 [9] - 行业专家指出多品牌战略导致资源分散 私有化有助于优化资本配置 充分利用海外市场资源 [12][13] - 吉利控股开启轮值总裁制 首任总裁为CFO戴庆 旨在顺利完成内部合并 降低费用率和提升运营效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