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上市公司首份年报“成绩单”出炉 2021年共实现净利润72.5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上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上市公司经营保 持稳健,创新驱动作用增强,负债结构向好,规范性水平持续提升,体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此外,上市公司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0.4亿元,研发强 度达4.7%,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3倍。为充分有效激励人才,2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 股计划,授予或行权价格平均为市场参考价的67%,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激发上市公司创新活力。 北京证券交易所近日发布消息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68.9亿元,净利润72.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23.8%,净利润中位数为4629万元。 公司治理是决定上市公司运行效能的关键要素,北交所2021年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显示,上市公司的 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三会运作基本规范,股权结构明显优化,有效的内外部制约机制逐步建立。第一大 股东平均持股比例35.3%,较上市前下降9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均按要求聘任了独立董事,超4成公司设 立了审计委员会,近8成的上市公司设立了内审部门,监督和指导公司财务和审计工作。 截至2022年4月30日 ...
资本市场要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
新华网· 2025-08-12 06:25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关键核心技术发展 - 中国经济安全全面加强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加快步伐 [1] - 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 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1]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赋能 - 科创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别是在"硬科技"领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1] - 创业板在2021年实现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 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集聚效应显著 新能源板块汇集了上游锂电资源、中游电池研发及下游汽车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 [2] - 北交所上市公司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2021年研发支出合计30.4亿元 研发强度达4.7% 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3倍 [2] 资本市场支持机制与发展方向 - 资本市场通过支持相关企业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提高企业扩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2] - 通过资本搭桥引导创投机构在重要产业创新领域发力 提供更多稳定、高效的资金支持 [2] - 标杆性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主阵地作用持续有效发挥 [2]
年中经济观察: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势头好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外贸外资整体表现 -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4% [1] - 前5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3% [1] - 外贸进出口连续8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实际使用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1] 区域外贸表现 - 长三角地区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4.9% 较5月4.8%增速显著提升 [3] - 珠三角地区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6.4% 较5月2.8%增速有所改善 [3] - 东北地区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2.8% 较5月12.2%增速稳中有升 [3] 企业表现与活力 - 联宝科技上半年进出口总额68.26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2] - 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达50.6万家 同比增加5.5% [3] - 前5月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476.8亿美元 同比增长40.3% 占同期实际使用外资54.3% [4] 产品结构与投资领域 - 电工器材出口增长24.8%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6.4% 汽车出口增长51.1% [4] - 前5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 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4] 政策支持与便利化措施 - 海关推行"直装直提"使港口出口货物停留时间压缩60%以上 进口提货用时最短压缩至2小时 [7] - 出口退税"容缺"办理模式使企业退税款到账时间缩短至2天内 [8] - 前5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354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7% 服务客户14.9万家 增长7.5% [9] 重点项目与投资案例 - 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总投资超百亿元 默克半导体基地落户江苏张家港 [4] - 西门子苏州总部升级为中国及东亚总部 管理范围覆盖韩国、日本市场 [5] - 路易达孚70亿元富凌食品产业园动工 预计2023年建成 [11] 市场优势与发展潜力 - 中国工业体系涵盖所有工业门类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枢纽位置 [10]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 构成巨大消费市场 [12]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至2021年第12位 [4]
结构向优 动能向新 青岛啤酒2024年实现营收321.4亿元,实现净利润43.4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05:58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产品销量753.8万千升,营业收入32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4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青岛啤酒主品牌销量达434万千升,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315.4万千升 [1] 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 - 推进"1+1+1+2+N"产品组合战略,加强高端生鲜及超高端产品布局 [1] - 研发推出奥古特A系列、尼卡希白啤、无醇啤酒系列等新产品 [1] - 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占比达72.7%(315.4万千升/434万千升) [1] 品牌与市场表现 - 品牌价值2646.75亿元,位列世界品牌500强 [2] - 线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1%,连续12年保持增长 [2] - 新鲜直送业务覆盖24座城市,提供精品原浆和水晶纯生啤酒产品 [2]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第四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行业唯一获奖企业 [1] - 青岛啤酒厂获评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 [2] - 累计23家啤酒工厂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 - 依托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加强新品培育和品质提升 [1]
坚持创新驱动,莱芜高新区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05:24
莱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 势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137家、省"瞪羚企业"40家、省单项冠军企业13家。泰禾生化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科改示范企业",上榜 全国农业企业500强。积极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 开展校地人才合作共建,联合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山东省首家低空经济市域 产教联合体,引进建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校区项目,拥有省级研发平台53个,市级研发平台86 个。依托国家级孵化器,莱芜高新区探索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全过程、全要素孵 化培育体系,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5家,引进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 创新创业型项目和研发机构150多家,众创空间入驻孵化苗圃型创客项目21个。近三年来争取中央引导 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4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个,立项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工程项目35个。 8月12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 ...
南微医学(688029):推进国际化战略 中报海外持续高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2 00:27
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5.65亿元 同比增长17%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 同比增长17% 扣非归母净利润3.64亿元 同比增长19%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8.66亿元 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2.02亿元 同比增长21% 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23% [1] 海外业务 - 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8.98亿元 同比增长44%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58% [2] - 美洲区域收入3.41亿元 同比增长22% 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收入4.16亿元 同比增长89% [2] 国内市场 - 国内业务收入6.56亿元 主要受止血夹等耗材产品集采降价影响 预计未来增速将逐步恢复 [2] 研发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8828万元 占收入比例5.64% [2] - 三臂夹等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 新一代胆道镜、支气管镜和热穿刺支架等产品已进入注册提交阶段 [2] - 5月成立创新研究机构 专注于术式创新和前沿技术探索 [2] 战略布局 - 2月完成收购西班牙公司Creo Medical S.L.U. 51%股权 欧洲市场整合进展顺利 [3] - 泰国制造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预计年底前正式投产 将增强全球供应链安全性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5亿元、8.25亿元、10.12亿元 同比增长22%、22%、23% [4] -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6倍、21倍、17倍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和绿色生态方面表现突出
四川日报· 2025-08-12 00: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围绕综合质效、创新驱动、绿色生态、数智转型、开放共享5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 [1] - 成渝地区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成都及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引擎,周边区县次之,其余地区发展滞后 [1]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绿色生态等4个维度表现突出,重庆都市圈数智转型占优但其他三方面存在短板 [1] 城市群发展格局 - 高质量发展指数前100区县中,市辖区占比达63%,显示其经济优势地位 [2] - 重庆29个区县入围百强,成都19个区县入围,两地合计占比48% [2] - 前十强区县中成都占4席(武侯区、双流区等),重庆占4席(渝北区、九龙坡区等),四川非成都地区占2席 [2] 区域发展特征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投入强度、绿色低碳指标上领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 - 重庆都市圈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但创新生态和开放度需提升 [1] - 核心区与周边区县指数梯度差明显,双核辐射效应尚未充分覆盖外围区域 [1]
卫星化学:上半年营收234.6亿元净利润27.44亿元 双双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 同比增长20.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 同比增长33.44% [1] - 研发费用投入7.73亿元 申请专利122件 获授权专利57件 [1][2] 研发创新 - 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领域研发 [2] - 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 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一体化产研平台 [2] - 构建未来研发中心 加快原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 产业链布局 C2板块 - 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下游产能 [3] - 乙醇胺和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市占率均超20% [3] - 聚醚大单体全面应用于高性能减水剂 乙醇胺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净化领域获认可 [3] C3板块 - 拥有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丙烯酸及酯产能 [4] - 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打通丙烯到高附加值多元醇深度利用 [4] - 与丙烯酸板块形成上下游闭环 为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提供稳定原料 [4] 产品竞争力 - 聚乙烯产品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 成为行业标杆 适用于管材、膜料等多元化领域 [3] - 聚苯乙烯产品在韧性与耐热性方面持续优化 进入多家家电龙头企业核心供应链 [3] - 构建从原料控制、生产优化到渠道延伸的闭环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盈利水平 [4] 数字化转型 - 依托"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核心环节 [5] - 搭建集安全环保、应急响应、能效分析、物流追踪于一体的数字管理平台 [6] - 连云港石化轻烃一体化智能工厂与嘉宏新材料双氧水智能工厂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6] 绿色发展与ESG - 构建涵盖烯烃、高端新材料、绿色能源副产氢等多个板块的绿色循环体系 [7] - 产品单耗与碳排水平位居行业最优 通过高纯氢气副产、低碳原料替代实现全过程低碳管理 [7] - MSCI ESG评级由B跃升至BBB ESG评级从A晋升至AAA 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认定 [7] 行业环境 - 化工行业面临"高成本、弱需求"双重压力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产品供应周期拉长 [1] - 全球经贸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关键化工品和能源出口受限加剧行业经营难度 [1]
波士顿科学专题报告系列一之公司介绍篇:快速崛起的平台型器械公司
华源证券· 2025-08-11 07:1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波士顿科学为全球头部医疗器械平台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167亿美元(同比+17 6%),调整后净利润37 3亿美元(同比+23 2%),利润增速快于收入[3] -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战略收购,公司从依赖单一业务转向多元化发展,高增长赛道产品收入占比从2012年的10%提升至2024年的40%[3][36]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2024年研发费用超16亿美元(费用率约10%),并通过收购Farapulse、Axonics等标的强化电生理、神经调节等高增长领域[3][34] - 公司布局的八大赛道合计市场规模达515亿美元(2023年),在左心耳封堵(份额91%)、内窥镜(41%)、泌尿/女性健康(44%)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40] 业务表现 收入结构 - 2024年收入构成:电生理(11%)、左心耳封堵(9%)、心脏介入(16%)、外周介入(14%)、心律管理(14%)、内窥镜(16%)、泌尿(13%)、神经调节(7%)[7][8] - 高增长业务:电生理19-24年收入CAGR达42%,2024年同比增长138%;左心耳封堵21-23年CAGR为22%[8] 区域分布 - 美国市场占比60%,新兴市场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9 5%提升至2024年的16%,增速保持15%-20%[27][28] 战略举措 - 现任CEO Michael Mahoney自2011年上任后推动组织变革,使收入重回高个位数-双位数增长[3][10] - 采用"小并购"策略(单笔交易多低于5亿美元),重点收购与现有业务协同的标的如Farapulse(PFA技术)、Axonics(骶神经调节)等[34] - 产品组合向高增长市场转移,预计2024年85%收入来自中高速增长赛道(2012年仅10%)[36][38] 财务指标 - 2014-2024年收入CAGR为9%,调整后净利润CAGR达13%[13] - 2024年调整后毛利率稳定在70%左右,销售及管理费用率35 7%,研发费用率9 6%[25] - 自由现金流表现优异,2024年调整后FCF达26 5亿美元(历史年均约20亿美元)[25]
机构论后市丨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8-10 09:51
市场整体走势 - 沪指本周累计涨2.11%,深证成指累计涨1.25%,创业板指累计涨0.49% [1] - 牛市氛围逐步成为市场共识,但短期市场仍有分歧,第三季度预期经济回落+政策调结构可能抑制指数突破 [1] - 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行情节奏或参照2019年,由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 [3] 资金流向 - 7月高风偏资金净流入显著,低风偏资金在主线内部挖掘细分机会 [2] - 险资延续大幅增配权益资产趋势,配置范围从金融、公用事业扩展至更宽泛红利资产 [2] - 外资7月出现回流迹象,北向成交占比提升反映配置意愿增强 [2]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和申赎在7月边际改善,负债端负循环低谷期或已结束 [2] 行业主线 科技与制造业 - 国内科技突破和全球市占率高的制造业反内卷可能成为牛市主线 [1] - 长期关注科技自立主线,包括AI、机器人、半导体、军工等方向 [3] - 固态电池行业迎来产业化拐点,设备环节将最先受益 [5] 消费领域 - 白酒行业加速出清,预计2026年上半年见业绩底,股价可能先于需求侧出现拐点 [6][7] - 长期关注消费主线,包括政策补贴、服务与新消费方向 [3] - 短期关注受益海外流动性改善的医药生物、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 [3] 医药行业 - 创新药政策环境全面向好,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将提升定价自由度和挂网效率 [4] - 高质量创新药研发商有望获得更快现金流回报,建议关注创新驱动和国际化领域 [4] 红利资产 - 长期关注高质量红利个股 [3] - 险资配置从狭义红利资产扩圈至更宽泛红利资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