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

搜索文档
醉酒司机深夜无人驾驶 "智驾神器”滥用风险引关注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22:54
一位酒驾司机借助"智驾神器",在深夜开启"无人驾驶"模式,车辆自己开了20分钟后,停在路中央启动"报警"模式,司机则在副驾上酣睡不醒。这一匪夷所 思的事件,日前在杭州上演。 9月26日,浙江杭州"临平检察"公众号发布了一起案件信息,新华社公众号在27日上午转发了该内容:9月13日凌晨2时许,浙江杭州,一辆打着双闪灯的小 客车停在了道路中央,阻拦后方车辆通行。过路群众发现异常前来查看,发现该车辆主驾驶位空着,仅有副驾驶座上躺着一名男子,车内中控台还显示 着"报警"提示,随即报了警。 警方调阅监控画面发现,上述小客车的车主王某某在醉酒状态下,借助在方向盘上加装"智驾神器","蒙骗"了智驾警报系统,让车辆违规无人驾驶。 这一事件将智能辅助驾驶被"滥用"的风险,具象化地呈现在公众视线中。记者在网购平台上了解到,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升级和普及,"智驾神器"也开 始从简易的配重式配件,升级为更隐秘的插入式方向盘电子配件,甚至能做到数百公里无接管。 醉驾司机的骇人操作 综合"临平检察"和"绍兴网"披露的信息,上述案件中的小客车车主王某某在9月12日晚聚餐期间喝了白酒和啤酒,9月13日凌晨1点17分,王某某驾车上路并 开启 ...
智驾平权系列五:智驾与机器人共振,激光雷达乘风起势
长江证券· 2025-09-21 10:1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3] 核心观点 - 高阶智驾与机器人双轮驱动激光雷达需求增长 激光雷达作为核心感知部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平价化趋势加速激光雷达渗透 [4][8][11] - 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实现全球份额超越 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为行业龙头 在数字化与固态化技术变革中推出多款强竞争力产品 [9][11] - 激光雷达技术向数字化与芯片集成化演进 SPAD-SoC成为超高线数激光雷达关键技术 头部厂商加速布局下一代产品 [10][102][109] 激光雷达技术特性 - 激光雷达被誉为机械之眼 通过ToF原理实现高精度三维感知 成为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核心传感器 [7][20] - 半固态激光雷达在性能与成本间取得平衡 成为智能驾驶领域主流方案 机械式用于测试车 固态用于机器人 [27][29]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激光雷达为核心 强调冗余设计与安全性 在极端环境下可靠性优于纯视觉方案 [7][29][37]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乘用车智驾渗透率进入10%-50%大周期 2024年激光雷达搭载量达154万颗 渗透率6.7% [8][47] - Robotaxi单车搭载4-10颗激光雷达 远超乘用车1-2颗 滴滴、小马智行等平台推动需求 [49][52] - 机器人领域注重广视场角与低功耗 2023年全球销售额1.9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2亿美元 CAGR30.12% [59][61] - 激光雷达成本从2020年3200元降至2024年2500元 推动中低价位车型加速渗透 [53][65]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全球份额从2019年1%提升至2024年超90% 实现全面超越 [9][71] - 2024年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图达通CR4超95% 份额分别为33.5%、27.4%、25.6%、13.4% [9][81] - 中国激光雷达ASP为450-500美元 显著低于海外700-1000美元 成本优势推动份额提升 [76] 重点企业分析 - 速腾聚创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出货52万颗 全球第一 推出EM系列转镜方案激光雷达 2024年营收16.5亿元 毛利率17.2% [75][87][89] - 禾赛科技2024年激光雷达交付50.2万颗 营收20.8亿元 毛利率42.6% 机器人业务交付量同比增长649.1% [96][99][100] - 两家企业均布局SPAD-SoC技术 速腾2025年实现自研芯片量产 禾赛通过并购Fastree3D提升芯片能力 [109][114] 技术发展趋势 - 激光雷达向数字化与芯片集成化演进 SPAD-SoC技术实现高线数(如1080线)与高性能 体积缩小至传统方案1/3 [102][104] - 半固态方案向转镜技术收敛 速腾从MEMS转向转镜 禾赛与华为坚持转镜路线 转镜在探测距离与稳定性上优势显著 [10][121][127] - 全固态激光雷达作为补盲雷达逐步上车 速腾E1R与禾赛FTX等产品实现量产 支持L3级自动驾驶冗余需求 [10][115] 市场空间预测 - 预计2030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空间超300亿元 2024年为41亿元 [65][70] - L2+及以上智驾渗透率将从2023年3.4%提升至2030年84% 驱动激光雷达搭载量增长 [65]
独家丨地平线明年发布并争取量产舱驾一体芯片;比亚迪补强智舱团队,斑马智行原 CTO 加入
晚点Auto· 2025-09-19 11:49
地平线舱驾一体芯片规划 - 地平线计划于2026年发布并量产面向整车智能的舱驾一体芯片 这是公司历史上设计最复杂的芯片[3] - 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及其高阶智驾算法团队参与芯片算力定义与规划 采用从软件算法需求倒推芯片设计的开发模式[3] - 地平线基于征程6P芯片开发"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驾方案HSD 预计今年11月在奇瑞星途ET5车型量产上车[4] 舱驾一体技术优势与竞争格局 - 舱驾一体技术将座舱系统与智驾系统深度融合 实现算力共享和软件协同 可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并降低硬件设计复杂度[4] - 高通是舱驾一体市场主要参与者 其骁龙8775芯片AI算力达72Tops 今年下半年量产 升级版SA8797芯片AI算力提升至320Tops[4] - 高通SA8797芯片客户包括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 零跑计划2026年一季度在旗舰D系列车型搭载该芯片[4] 舱驾一体市场定位与地平线战略 - 舱驾一体主要瞄准中低端智驾市场 相比独立芯片具有成本优势 可能影响地平线中低阶芯片业务[5] - 地平线2025年预计出货400万套芯片 低阶和中高阶方案各占一半 舱驾一体可能是其中低算力领域的防御布局[5] - 舱驾一体仍属小众路线 需要统一硬件平台和复杂软件架构 对车企协作能力要求较高[5] 地平线业务表现 - 地平线上半年出货量达198万套 累计实现千万级芯片出货量[5] - 高阶智驾正快速下探至主流市场 预计2-3年后成为标配 10万至15万元市场将标配城市NOA解决方案[5] 比亚迪智能化人才引进 - 斑马智行原副总裁兼CTO王军加入比亚迪智能座舱团队 负责座舱架构和地图研发 向李锋汇报[6] - 比亚迪为推进舱驾融合 今年4月将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团队整合 李锋负责两大业务软件研发[6] - 比亚迪辅助驾驶团队已有近5000人 近期多名高级别技术人才从头部新势力和辅助驾驶公司加入[6] 比亚迪技术规划与产品布局 -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杨冬生表示将推出One-Board舱驾一体产品 芯片集成在同一块PCB板上[6] - 比亚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分为三个平台:A平台搭载2颗英伟达Orin-X芯片和3颗激光雷达用于仰望品牌 B平台配备1-2颗激光雷达和单颗Orin-X芯片用于腾势和比亚迪品牌 C平台采用英伟达Orin-N或地平线征程6芯片用于王朝和海洋车型[7] - 比亚迪计划2025年量产天神之眼B平台 上线基于"端到端"架构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覆盖价位段下放至20万以下[7] 比亚迪技术开发进展 - 比亚迪正开发基于城市通勤高频路线的MNOA记忆领航方案 预期今年在天神之眼C平台推送[7] - 对比亚迪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架构处于小团队预研阶段 量产时间取决于技术指标和体验表现[7] - 比亚迪前8个月累计销售286.4万辆 希望通过智能化在更低价位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保持竞争优势[8]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重大事项点评:星纪元ET5首搭HSD,有望驱动加速成长
华创证券· 2025-09-19 08:5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地平线机器人维持"推荐"投资评级 [2] - 目标价为12.44港元 较当前价10.81港元存在约15%上行空间 [2][3] 核心业务进展与预测 - 奇瑞星纪元ET5首搭地平线HSD智驾解决方案 预计2025年11月上市 [2] - HSD是基于征程6P芯片打造的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算力达560TOPS [7] - 公司预计未来3-5年HSD量产目标达1000万套 [7] - 方案出货量预测:2025年400万套(+38%)、2026年504万套(+26%)、2027年700万套(+39%) [2] - 1H25基础ADAS市占率45.8% 整体ADAS解决方案市占率32.4% 居中国市场第一 [7] - 1H25车载J系列芯片出货198万套同比翻倍 支持NOA功能的J5/J6芯片出货98万套同比增5倍 [7] - 1H25新增近90款车型定点 超15款搭载中高阶ADAS方案车型量产上市 J6B获两家日本车企定点 [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主营收入23.84亿元(+53.6%) 2025E预测36.20亿元(+51.9%) [3][7] - 2026E预测58.51亿元(+61.6%) 2027E预测83.86亿元(+43.3%) [3][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35亿元(+134.8%) 但2025E预测-70.82亿元(-401.8%) [3][7] - 2026E预测-27.26亿元(+61.5%) 2027E预测-14.36亿元(+47.3%) [3][7]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77.3% 2025E预测65.0% 2026E预测63.1% 2027E预测63.8% [8] 市场地位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为国内稀缺的第三方全栈式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 [7] - 在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 与博世、大陆、大众等国际客户建立深入联系 [7] - 2025年3月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5月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 [7] - 恒生指数季检后因个股权重上限重置 被动资金流入对部分个股产生积极影响 [7] 估值依据 - 采用PS估值法 给予2026年目标PS 27倍 [7] - 对标公司估值:英伟达2026年预测PS 21倍 ARM预测PS 32倍 寒武纪预测PS 26倍 [7] - 参考产业进程 宁德时代2020-2021年PS位于15-25倍区间 [7] - 对应目标市值1580亿元 目标价12.44港元 [7]
L2级辅助驾驶将迎来国家标准 智慧的车如何驶好安全的路?
新华社· 2025-09-17 16:16
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 意见,将为系统应用确立"安全标尺"。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5.99万辆,同比 增长21.31%,渗透率为62.58%。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成为市场新车型的亮点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 量。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L2级辅助驾驶将迎来国家标准 智慧的车如何驶好安全的路?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 "智驾"各种路况都能开?"解放双手"可信吗?伴随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加速 上车,其安全应用备受市场关注。 "消费者可通过车辆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明确知晓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系统正确使用的方式 以及驾驶员应承担的责任,从而避免误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 表示。 新的问题和挑战随之出现。一方面,产品性能缺乏统一基线,不同车企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一些 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存在差距,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另一方面,"高阶智驾""零接 管"等概念充斥行业,部分企业模糊"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界限,淡化系统局限,致使个别驾驶 ...
比亚迪20250831
2025-09-01 02:01
**比亚迪电子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比亚迪电子 是比亚迪集团旗下子公司 * 业务覆盖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AI数据中心 机器人 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3][10][20]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806亿元 同比增长略有增长 毛利55亿元 净利润17.3亿元 同比增长14% 毛利率较去年有所改善[3][16] * 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优异 总资产826亿元 净资产328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1亿元 流动比率1.1倍[3] * 研发投入22.3亿元 持续投入收入3%-4%用于新业务研发[2][15] **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 * 收入124.5亿元 同比增长60% 首次占总收入15%以上[2][3] * 单车SP单价超5000元人民币 高端产品及单台车价值量持续提升[2][12] * 热管理系统市场份额约占一半 智能驾驶系统搭载率提升 是参与车型中的绝对主力[2][12] * 毛利率较去年有所提高 整体板块毛利率保持稳定在2万4左右[12][25] * 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主要面向欧洲客户 预计未来两至三年内开始出货[5][14] **消费电子业务板块** * 收入609亿元 同比略有下降 其中组装业务472亿元 零部件业务138亿元[3][4] * 安卓市场基本保持稳定 高端机型金属零部件继续投资以保持竞争力[13] * 成都工厂金属业务自动化率提升 明年预计营收增长约50%[23] * 明年的折叠机预计将产生较大的增量效应[19] **AI数据中心新兴业务** * 液冷产品获英伟达认证 下半年开始批量出货 涵盖快接头 分水器 冷板等产品[7][30] * ML72电源系统有望在三四季度出货[2][7] * 推进800G光模块量产 已具备量产能力 1.6T光模块预计2026年上半年量产[2][11] * 计划明年实现1.6T光模块和CPU产品线量产 CPU预研争取2026年下半年量产[2][7][30] * 高压电源(HVDC)与英伟达合作预研 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量产[30] * 上半年AI服务器系统产品营收10亿元 全年目标30-50亿元[27] * 液冷技术成海外AI数据中心散热主流 国内预计明年切换液冷[4][17] * 中期百亿级收入体量目标 重点布局服务器 液冷 电源及光模块等零部件[4][18] **机器人领域进展** * 已部署近2000台AMR用于不同工厂运行[8] * 完成灵巧手核心零部件自研自制 包括六维力传感器 谐波减速器等[8] * 工业AI机器人迭代至第三代 具备22个自由度 目标2025年部分制造场景批量试用[9] * 开发人形机器人 第一代原型机已完成[9] **其他重要业务布局** * 新型智能产品收入72亿元[3] * 智能家居领域已开始布局 占据50%市场份额 预计明年显著增长50%甚至100%[20] * 非手机类产品线 大客户手机业务明年预计实现约50%营收增长[21] * 整车连接器方面自主开发 80%的连接器实现自制 激光雷达由集团其他事业部负责[31] **研发与专利情况** * 工程师团队超2万人 其中产品设计和开发工程师超4000名 软件和算法工程师超1500人[10] * 申请专利达11580项 其中汽车相关专利近2000篇 AI数据中心相关专利上百篇 机器人相关专利几十篇[2][10] **发展策略与未来展望** * 持续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毛利 释放盈利能力[6] * 专注于利润率较高的业务模块 加大数据中心和汽车高端部件领域研发投入[32] * 预期未来几年每年实现显著增长 带来更强劲的盈利能力提升[4][32] * 汽车业务下半年进入销售旺季 预计业绩比上半年更好 全年增长目标可能达35%-40%[24] * 液冷业务今年基数较小 预计2026年将大幅上量[30]
独家丨东风岚图发布新款梦想家,将采用华为与鉴智两套智驾方案
雷峰网· 2025-08-29 06:41
岚图汽车产品规划 - 2025年计划推出4款左右新车型 [1][3] - 新款岚图梦想家推出智能超混版和智能纯电版两个动力版本 预售价38.99万-45.99万元 [2] - 顶配版本采用华为乾崑ADS 4方案 支持城市NCA领航、高速NCA领航、跨层泊车代驾VPD 2.0、车位到车位2.0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2] - 其余版本采用鉴智基于地平线J6E开发的7V高速NOA方案 [2] 岚图汽车市场表现 - 2024年实现交付85,697辆 同比增长约70% [2] - 2025年实现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辆 [2] - 7月交付量突破12,000辆 [2] 岚图汽车资本运作 - 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 [3] - 东风集团股份同时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 [3] - 2021年6月宣布成立独立法人公司 明确表示会"广泛利用资本市场平台" [3] 智能驾驶合作生态 - 2024年年初岚图和猛士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 采用HI模式 鸿蒙座舱、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车 [2] - 鉴智正在推进整个东风集团板块合作 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等 [3] - 鉴智明年目标在岚图、奕派等品牌累计落地10款左右车型 [3] - 鉴智和岚图的合作关系至少持续三年 [3] - 鉴智策略是在东风自主品牌中占据份额 从中阶高速NOA逐步向高阶城区场景发展 [3] 行业竞争格局 - 高阶智驾市场中华为和Momenta是强有力的车型"收割者" [3] - 中阶智驾市场仍有不少品牌与车型可争夺 [3] - 轻舟接受奇瑞1亿美元投资 在车型上绑定更加紧密 [3] - 鉴智传出与四维图新寻求收购方案 [3] - 智驾方案商委身车企换取更多客户机会成为趋势 [3]
25年中报公布!地平线机器人,势头正猛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29 04:03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 [2] - 汽车解决方案收入15.16亿元,同比增长66% [2] - 产品解决方案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250% [2] - 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6.9% [2] - 非车解决方案收入0.5亿元,同比增长150% [2] - 毛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长38.6% [2] - 综合毛利率65.4% [2] - 经营亏损15.92亿元,同比扩大44.0% [2] - 期内亏损52.33亿元,同比增加2.6% [2] - 研发支出23亿元,同比增长62% [2] - 现金储备161亿元 [2] - 期内亏损增加主要源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约34亿元),为非现金项目 [3] 业务亮点与进展 - 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7.78亿元,同比增长3.5倍 [4] - 车载级征程系列处理硬件出货量198万套,同比增长一倍 [4] - 产品解决方案平均售价提升至去年同期1.7倍 [4] - 征程6系列芯片出货量98万套,同比激增6倍 [5] - 中高阶产品占总出货量比例大幅提升至49.5%,贡献超80%收入 [5] - 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6.9% [6] - 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份额达32.4% [6] - ADAS前视一体机市场份额达45.8%,均位列市场第一 [6] - 产品被27家整车厂(42个品牌)采用,包括所有中国前十大车企 [6] - 累计获得近400项车型定点 [6] - 与9家合资车企达成30款车型定点合作,并获得2家外资车企海外市场车型定点 [6]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中高阶辅助驾驶产品(支持高速NOA、城区NOA等功能)迅猛发展 [5] - 征程6E于2025年8月27日正式开启量产交付 [7] - 首批量产车型包括埃安霸王龙、名爵MG4、荣威M7 DMH以及奇瑞等多品牌热门车型 [7] - 埃安霸王龙家庭版首发搭载征程6E,实现高速NDA智能驾驶辅助、全场景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 [7] - HSD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获得多家车企10多款车型定点 [8] - 首款量产车星途E05即将于11月上市 [8] 市场竞争与行业地位 - 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6] - 智能驾驶赛道技术迭代迅速,市场竞争激烈 [7] - 当前市销率为39.34,远超行业其他玩家(黑芝麻22.85、Mobileye6.79、英伟达26.50) [9] - 目标价区间为4.7-12.30港元,上行空间33.6% [9] 未来战略与增长潜力 - 高阶智驾方案HSD量产落地对公司提升品牌形象和单车价值至关重要 [8] - 随着征程6系列等高端产品持续放量、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和费用率有望优化 [8] - 与国际车企及Tier 1供应商(如博世、电装)合作深化,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8] - 公司处在高速成长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10]
年薪近百万招人,追觅高调官宣造车
36氪· 2025-08-28 09:5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追觅科技于2025年8月28日正式官宣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计划于2027年推出首款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产品 [2] - 公司长期坚定布局汽车产业 坚持高性能、智能化与豪华质感的产品理念 目标成为全球超高端电动汽车市场新标杆 [2] - 除造车业务外 公司2025年还跨界大家电领域 展出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产品 并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 组建专业研发团队 [9][10][11] 技术储备与研发能力 - 公司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并持续扩张 其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可迁移至汽车电驱系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 [4] - 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其中45%(约2870件)为发明专利 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智能汽车核心领域 [5] - 智驾团队已获得部分一线车企意向合同 并与国内顶级芯片公司合作完成下一代智驾技术芯片的初步规划 坚持软硬一体化发展和高阶智驾路线 [6][7] 资源与基础设施 - 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25年1月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 紧邻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生产基地 [7] - 公司拥有全球化渠道优势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超过6000家线下门店 服务家庭超3000万 会员数量突破1100万 [5] - 截至2025年8月已完成6轮融资 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碧桂园创投、小米集团、昆仑万维等 最新股权转让发生于2025年8月7日 [7] 行业背景与竞争环境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巨头与新秀企业林立 [3] - 家电行业跨界造车并非孤例 美的、格力、海尔等企业此前均已布局汽车领域 [13] - 海尔集团于2025年8月27日以约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3.0%股份 成为其控股股东 [13]
再落一子?华为注册“绝界”商标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05:30
商标注册与品牌布局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8月27日成功注册"绝界"商标 国际分类12类覆盖汽车车轮、座椅、电动汽车、车身及混合动力/自动驾驶汽车等核心领域 [1] - 此次注册是华为"界"字商标矩阵的延续 此前已完成"仙界""天界""君界""峥界""江界"等十余个商标储备 形成严密的品牌护城河 [1] - 商标注册具有双重战略意义:防御性规避恶意抢注风险 前瞻性为高阶智驾如华为ADS系统、新合作模式及潜在细分市场预留命名空间 [1] 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 - 华为通过"鸿蒙智行"联盟构建五大品牌矩阵 实现从大众到超豪华市场的系统性卡位 [1] - 五大品牌价格纵贯15万至150万元 其中定位最年轻的尚界H5将于秋季上市 [1] - 尚界H5搭载华为视觉与激光雷达双智驾方案 成为渗透大众市场的关键落子 [1] 合作模式与生态扩张 - 华为通过三级合作模式深化车企协同:零部件供应提供电机电控等基础硬件 HI模式输出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全栈方案 智选模式主导研发设计加华为渠道销售 [2] - 智选模式已成为核心驱动力 自赛力斯问界验证成功后 奇瑞、北汽、江淮、上汽相继加入 [2] - 合作模式推动鸿蒙智行生态快速扩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