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理性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肃清网络乱象,汽车行业应回归产品竞争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15:32
专项整治行动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打击非法牟利 夸大和虚假宣传 恶意诋毁攻击三大乱象 [1] - 专项行动明确深挖网络水军 黑公关 黑嘴及饭圈粉丝等行为背后的相关方并依法打击惩治 [1] - 整治行动强调要触及行业深层次利益 从网络账号到公关公司乃至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都在整治范围内 [3] 行业竞争乱象 - 非法牟利行为包括利用网络炮制虚假内容 恶意解读企业动态 通过不正当测评要挟企业以及借助新技术制造网络水军形成灰色利益链 [2] - 夸大和虚假宣传表现为部分车企对产品性能 续航里程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过度吹嘘 以及操纵账号进行虚假测评和发布不实销量榜单 [3] - 恶意诋毁攻击表现为组织水军矩阵在社交平台发布针对竞争对手的虚假负面信息 煽动饭圈式互撕 甚至出现企业高管亲自拉踩对手的现象 [3] 产业发展数据 - 1至8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1] - 1至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5.5% [1] - 1至8月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1] 产业地位与影响 -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具有链条长 关联度高 技术密集和全球化布局特点 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和后市场多个环节 带动就业并促进技术创新和出口增长 [1] - 产业竞争力体现于市场规模优势 核心技术突破 产业链协同和品牌影响力 标志着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加速迈进 [2] 竞争本质与行业展望 - 车企竞争应回归技术和产品实力以及口碑品牌的较量 专注于技术创新 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 [3] - 整治行动有助于产业摆脱网络乱象束缚 使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道路更加清晰 [3]
21社论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治理非理性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0:12
行业竞争态势 - 非理性竞争现象在我国部分领域出现 主要表现为内卷式竞争 尤其在经济向创新发展转型过程中 部分市场竞争逐渐演化成无序竞争[1] - 价格竞争是市场常见方式 低附加值领域企业倾向采取价格战赢得市场份额 高附加值领域则更多依靠技术差异化和品牌构建等非价格竞争方式[1] 非理性竞争影响 - 企业为换取价格优势被迫压缩必要生产成本并降低产品质量 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受挤压 影响企业再生产与研发投入[2] - 非理性竞争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降低市场对相关商品信任感 从宏观层面可能导致落后产能挤出先进产能 抑制行业创新活力并扭曲资源配置效率[2] - 价格战导致行业企业利润普遍过低 使制造业和创新无法持续吸引投资 进而阻碍创新驱动发展 同时不利于家庭收入增长[3] 高质量发展要求 - 我国正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更加重视实体经济 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2] - 新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实现自主创新并提升中国技术及制造在全球市场份额 这是一个通过制造业升级获取更多利润的财富创造过程[2] - 经济循环的关键在于创新及创新带来的效应 包括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带动整体生产率提升 培育新产业 以及带来更高利润和税收[3]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需从战略高度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公平竞争取代无序竞争 实现高质量发展[3] - 治理非理性竞争关乎企业与行业命运 决定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否攀登高峰 并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建立内部可循环大国经济的任务完成[3]
21社论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治理非理性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3:05
行业竞争态势 - 非理性竞争现象在一些领域出现 主要表现为内卷式竞争[1] - 低附加值领域企业倾向于采取价格战方式追求市场占有率[1] - 高附加值领域企业更多依靠技术差异化和品牌构建建立市场优势[1] 非理性竞争影响 - 企业压缩必要生产成本和降低产品质量换取价格优势[2] - 挤压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 影响企业再生产与研发投入[2] - 损害消费者利益 导致市场对相关商品信任感下降[2] - 落后产能挤出先进产能 抑制行业创新活力[2] - 扭曲资源配置效率 导致市场淘汰机制失灵[2]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更加重视实体经济[2] - 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 建设全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2] - 制造业升级获取更多利润 让产业链从业人员变得更加富裕[2] -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超大规模市场需求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2] 创新驱动机制 - 技术创新及技术扩散带动整体生产率提升 培育更多新产业[3] - 新产业带来更高利润和税收 更多家庭变得富裕而增加消费[3] - 政府有更多收入支撑增加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3] - 非理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过低 使制造业和创新无法持续吸引投资[3] 政策导向 - 从战略高度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3] - 以公平竞争取代无序竞争 实现高质量发展[3] - 治理非理性竞争关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否攀登高峰[3]
美团想熄火,阿里不答应
新浪财经· 2025-08-30 12:24
核心观点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 三家公司投入巨额补贴导致经营利润大幅下滑 但各方均视其为长期战略 继续投入以争夺市场份额和未来增长机会 [1][8][9][11][12][14] 收入表现 - 京东总收入3567亿元 同比增长22.4% 为近三年最快增幅 主要受益于带电品类优势和国补政策红利 [2] - 美团总收入918亿元 其中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653亿元 占比71% 同比增长7.7% [4] - 阿里巴巴总收入2477亿元 其中即时零售业务(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收入149亿元 同比增长12% [7] - 美团配送服务收入增幅不足3% 远低于实时配送交易笔数增幅 主要因补贴大幅增加 [4] 利润影响 - 美团经营利润同比大减98%至2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15亿元(2024年同期136亿元)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运营利润从152亿元降至37亿元 [8] - 京东经营利润转为亏损9亿元 新业务运营亏损147.8亿元 为去年同期21倍 环比增加134亿元 [8] - 阿里巴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亿元 同比下滑18% 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EBITA为383亿元 同比下滑21% [9] - 三家公司经营利润同比下滑近百亿 [1] 竞争策略 - 京东4月启动外卖百亿补贴 淘宝闪购5月联合饿了么加码补贴 7月宣布500亿元12个月补贴计划 [8][9] - 阿里巴巴通过淘宝闪购高频场景拉动手机淘宝用户规模 8月活跃用户增长20% 带来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上涨 [11] - 美团强调反对内卷但将全力捍卫市场地位 阿里巴巴认为多平台参与长期对行业有利 [14] 战略定位 - 美团追求长期高质量订单和向非餐饮即时零售领域延伸 [9] - 阿里巴巴布局近场原生(闪电仓、盒马生鲜前置仓)和远近场结合(天猫超市升级闪购、引入品牌线下门店)两种模式 [11] - 京东将外卖和即时零售视为重要长期战略方向 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 [12] 资金储备 - 阿里巴巴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等共计5857亿元 [14] - 京东现金及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总计2234亿元 [14] - 美团现金及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计1710亿元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股市强势反弹,债市承压走弱
东方金诚· 2025-08-29 0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8月28日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股市强势反弹债市承压走弱,转债市场主要指数集体跟涨但个券多数下跌,各期限美债收益率走势分化,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市要闻 国内要闻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明确建立可持续投融资体系,到2030年城市建设取得进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3] - 财政部发布7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7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2135亿元,7月末债务余额527627亿元 [4]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行业竞争回归良性有序,强调防范非理性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5][6]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 - 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200万亿元,同比增长5.2%,高端等领域增长强劲 [6] 国际要闻 - 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上调至3.3%,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修正值2.5%,主要动力来自商业投资,消费者支出表现稳健 [7] 大宗商品 - 8月28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转涨,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WTI 10月原油期货收涨0.70%,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0.84%,COMEX黄金期货涨0.83%,NYMEX天然气价格收涨5.30% [8] 资金面 公开市场操作 - 8月28日央行开展416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当日有253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投放资金1631亿元 [9] 资金利率 - 8月28日央行公开市场转为净回笼,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DR001下行0.11bp至1.313%,DR007上行2.72bp至1.540% [10] 债市动态 利率债 - 现券收益率走势:8月28日股市反弹债市走弱,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2.50bp至1.790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15收益率上行3.35bp至1.8875% [13] - 债券招标情况:公布多只债券期限、发行规模、中标收益率等招标信息 [15] 信用债 - 二级市场成交异动:8月28日1只产业债“H1碧地03”成交价格涨超104% [15] - 信用债事件:青岛啤酒等集团取消债券发行,华夏银行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 [16] 可转债 - 权益及转债指数:8月28日A股三大股指收涨,申万一级行业大多上涨;转债市场主要指数跟涨,成交额放量,但个券多数下跌 [17] - 转债跟踪:8月28日金诚信发行转债获证监会注册批复 [18] 海外债市 - 美债市场:8月28日各期限美债收益率走势分化,2/10年期和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收窄,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损益平衡通胀率下行 [20][21][22] - 欧债市场:8月28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法、意、西、英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23] -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8月28日收盘公布单日涨幅和跌幅前10的中资美元债信息 [25]
财报不及预期美团港股下跌超10%,美团股价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
第一财经· 2025-08-28 05:31
股价表现 - 美团港股股价下跌超过10% 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 [1] - 阿里巴巴港股股价下跌超3.7% 京东股价跌幅超3.5% [1] 财务数据 - 第二季度收入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1] - 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下滑89% [1] - 经营利润从152亿元减少至37亿元 [1] - 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至5.7% [1] 业绩影响因素 - 非理性竞争对经营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1]
华尔街看美团:低于预期“意料之中”,幅度“意料之外”,管理层强调“核心领域稳固”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1:1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利润同比骤降87%至18.4亿元人民币 较市场预期低超过80% [1]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至918.4亿元人民币 但未达到市场预期 [1] - 新业务部门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3%至19亿元人民币 优于市场预期 [6] 核心本地商业部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部门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大跌76% 较市场预期低70% [3] - 管理层预警该部门第三季度将录得重大亏损 与去年同期146亿元盈利形成鲜明对比 [1][3] - 外卖业务收入增速从第一季度15%骤降至第二季度1.4% 主要因补贴记为收入抵减项 [3] 竞争环境与市场份额 - 外卖领域单位经济模型在第二季度由正转负 录得-0.12元 而去年同期和今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9元和1.5元 [4] - 公司在核心餐饮相关订单领域保持70%主导地位 [2][5] - 在更广泛的外卖与闪购市场中 公司份额可能从70%降至50%以上 阿里巴巴份额则从30%增至超过40% [5] - 竞争始于阿里巴巴500亿元补贴计划 公司迅速跟进零元奶茶等应对措施 [6] 业务影响与财务风险 - 到店业务收入增速从第一季度20%放缓至第二季度15% 利润率下降2个百分点 因外卖补贴导致消费转移和宏观环境影响 [6] - 公司财务资源与阿里巴巴相比更为有限 在持久价格战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1][6] - 预计第三季度新业务亏损将扩大至23-24亿元 因业务重组成本和海外扩张 [6] 竞争强度与投资水平 - 第二季度公司对外卖和闪购的实际投资比预期多100亿元 表明非理性竞争比预期激烈得多 [1][3] - 竞争在7月份进一步升级 8月以来稍有缓和但仍远高于正常水平 9月及之后情况尚不明朗 [4]
美团净利润下滑89%,年底取消骑手超时扣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4: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 同比增长11.7% [1][2] - 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89% [1][2] - 经营利润2260万元 同比下降98% 经营利润率仅0.2% [2] - 期内溢利3.65亿元 同比下降96.8% [2] - 经调整EBITDA为27.82亿元 同比下降81.5% [2]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 - 经营利润同比减少115亿元 [2] - 经营利润从152亿元降至37亿元 同比下降75.6% [3] - 经营利润率从25.1%大幅下降至5.7% [3] - 业务表现下滑主要受非理性竞争影响 [1][3] 成本费用结构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77亿元 增幅达51.5% [3] - 开支增长主要源于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竞争加剧 [3] - 公司为提升用户黏性持续调整策略导致激励费用增加 [3] 市场竞争环境 - 行业出现激烈外卖大战形成"三国杀"竞争格局 [6] - 京东二季度净利润已出现腰斩 [6] - 阿里巴巴二季度财报表现受市场高度关注 [6] - 公司维持2025年"每单1元 利润率约3%"的长期盈利假设 [6] 运营策略调整 - 计划在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众包骑手超时罚款制度 [6] - 第三季度将继续加大战略投入 财务指标可能短期承压 [6] - 管理层认为竞争最终将回归理性 [6] 市场反应 - 美股ADR在业绩公布后下跌近13% [3]
外卖大战谁是赢家?
第一财经· 2025-08-27 10:09
核心观点 - 外卖行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爆发激烈价格战 导致主要平台如美团和京东的净利润显著下滑 但各平台在用户增长 订单量和业务创新方面仍有积极表现 竞争在季度末出现缓和迹象 平台转向差异化发展战略 [2][8][10] 财务表现 - 美团第二季度收入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但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89% [2] - 京东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2亿元 同比下滑50.8% 经营损失9亿元 而去年同期经营利润为105亿元 [6]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653亿元 同比增长7.7% 但经营利润从152亿元减少至37亿元 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至5.7% [3] - 京东新业务收入138.5亿元 同比增长198.8% 但产生147.8亿元经营损失 去年同期经营损失为6.95亿元 [6] 竞争影响 - 美团将外卖大战称为"非理性竞争"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48亿元增长51.8%至225亿元 主要由于推广和用户激励开支增加 [3] - 京东营销开支从119亿元增加127.6%至270亿元 主要用于新业务推广活动 [7] - 平台在8月初联合发声 将竞争描述为"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并表态不再强制商家参与补贴活动 [8] 业务运营 - 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拓展新客 核心用户黏性加深 交易频次创新高 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 [5] - 美团到店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年活跃商户数创新高 [5] - 美团新业务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22.8% 但经营亏损扩大43.1%至19亿元 [5] - 京东新业务包括外卖收入大幅增长198.8% [6] - 美团海外业务Keeta在沙特阿拉伯扩展至20个城市 订单量和交易金额强劲增长 [5] 战略调整 - 美团对"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 退出亏损区域 在核心区域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 [6] - 美团启动"堂食提振"计划 向会员发放进店消费券 已覆盖30余万餐饮商家 预计年底新增超10万家小店 [9] - 淘宝闪购通过"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提升单量 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 众包骑手增长236% [9] - 京东上线自营外卖品牌"七鲜小厨" 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 首店日订单超1000单 计划3年开10000家 [9] 行业展望 - 平台高层认为过度竞争不可持续 未带来模式创新或行业增量价值 反而扰乱价格体系 [8] - 分析师指出平台差异化发展路径:淘宝整合本地生活资源 美团深耕小店与本地化服务 京东走品质化路线 [10] - 京东表示新业务将逐步转化为增长驱动力 带来协同价值和更大利润空间 [7]
美团Q2营收918亿元增11.7%,净利下滑89%至14.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9:58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1] - 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下滑89% [1] - 上半年营收1784亿元 同比增长14.7% [1] - 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124.4亿元 同比下滑41% [1]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 - 第二季度收入653亿元 同比增长7.7% [1] - 经营溢利37亿元 同比下降75.6% [1] - 经营利润率5.7% 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1] 成本与支出 - 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 同比增加51.8% [1]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百分比24.5% 同比增加6.5个百分点 [1] - 开支增加主要由于业务发展及应对激烈竞争导致的推广、广告和用户激励成本上升 [1] 行业竞争环境 - 非理性竞争影响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 [1] - 外卖及即时零售业务面临激烈竞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