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股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坚持红利股,还是加入科技股,我的真实想法
雪球· 2025-09-26 08:27
市场风格变化 - 7月上旬前银行板块涨幅最高超过22% 但当前涨幅仅6.8% 大幅落后通信电子半导体等科技AI概念板块[3] - 科技股近两个月收益率达30-50% 显著超越银行板块表现[6] 银行股具体表现 - 兴业银行股价最高达25.45元 最高涨幅达38% 排名银行板块前列[5] - 银行板块整体出现显著回撤 从高点22%涨幅回落至6.8%[3] 投资策略比较 - 红利股投资追求极度安全边际 长期持股收息 年股息率可达5-6%[11][13] - 科技股投资追求超额盈利 短期可获得高收益但伴随高风险[18] - 两种策略适合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 很难同时兼顾稳定收益和高风险收益[19] 股权思维投资理念 - 低估值买入优秀公司提供安全边际[12] - 高分红保证收益下限 通过分红现金流在股价低迷时持续收集股权[13] - 可实现持股收息或戴维斯双击的股价上涨收益[14] 投资决策框架 - 基于后视镜视角的决策经不起推敲 无人能预测股价走势[7] - 安全第一的投资者通常无法接受科技股的高风险特性[16] - 建议采用巴菲特式思考框架 重点评估公司未来5-19年持续盈利能力[20]
林园:被动配置科技股,买了以后“愁到睡不着觉”
财联社· 2025-09-26 04:46
他坦言投资科创板让他备受煎熬。 "搞了以后,对我来说也是很痛苦,我买了以后才后悔,把我折腾的多少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我买了是不卖 的。" 林园:A股仍处牛市前夜,风险水平并不高 林园同时表示,坚决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尽管目前无法确定A股是否已正式进入牛市阶段,但当前市场正处于向牛市演变的过程中。从风险 维度来看,市场风险整体可控,风险水平并不高。 近期深圳市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受邀参加"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提问环节,主持人向林园提出了一个直接而尖锐的问 题:"您此前多次称自己'坚决不碰科技股',为何现在还是买入了科技股?" 林园在回应中首先明确, 科技股虽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但他此次在科技股上的投入 "可以忽略不计"。谈及买入科创板股票的缘由,他表示其近期 持有科创板股票实为被动操作。 林园称旗下基金近12个月内买入一批科创板股票,核心原因是上交所科创板新股申购存在市值要求,旗下一个基金为满足该申购条件,被动完成了 相关配置,并非主动布局科技股领域。这一被动配置行为也给林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
早盘直击|今日行情关注
首先,市场关注焦点逐步回到国内经济的运行趋势。上周四凌晨,美联储降息落地,中美两国在西班牙的会谈也在周末顺利结束。外部重大事件落地 后,市场关注焦点将再次汇聚在国内经济的运行趋势上。一方面,市场关注需求侧是否会出台更多的方案来稳定经济增速,其中财政政策的发力空间尤为 关键;另一方面,供给侧的"反内卷"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其事关 PPI 能否回升,进而加快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 其次,两市震荡分化,沪指在 30 天均线处获得支撑。周一,沪指全天窄幅震荡,盘中低点正好触及 30 天均线,获得支撑后有所回升,但收盘仍在 5 天均线的下方。深圳成指近期继续保持强势,最终收盘于 5 天均线上方。两市量能达到 2.1 万亿元左右,较上周五略有下降。微观结构上,全天个股涨少 跌多,全天跌停股票数量有所增加。当天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电子半导体行业。投资风格方面,科技股涨幅领先。 从市场运行节奏看,市场连续上行后,正在展开技术整固。八月底开始,市场出现一些获利回吐迹象,提示短期多空存在分歧。当然,目前的技术调 整仍处于强势调整阶段。沪指回落的低点仍在 2021 年市场高点上方。此外,部分分类指数仍在上行趋势,说明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 ...
美股市场速览:降息周期开启,市场再创新高
国信证券· 2025-09-21 0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美股行业投资评级为"弱于大市·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降息周期开启推动美股市场再创新高 标普500本周上涨1.2%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2% [3] - 小盘成长风格表现最佳 罗素2000成长指数上涨3.1% 优于大盘成长风格(+1.9%) [3] - 行业表现分化显著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6.9%)和技术硬件与设备(+4.6%)领涨 耐用消费品与服装(-2.4%)和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1.8%)表现落后 [3] - 资金整体流入市场 标普500成分股估算资金流为+134.6亿美元 软件与服务(+42.4亿美元)和汽车与汽车零部件(+40.1亿美元)获得最大资金流入 [4] - 盈利预期平稳上修 标普500成分股动态未来12个月EPS预期上调0.3% 半导体产品与设备(+0.7%)和能源(+0.6%)行业上修幅度领先 [5] 全球大类资产总览 - 美股主要指数全面上涨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达17.2% 近52周涨幅26.1% [11] - 全球股市表现强劲 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4.7% 显著优于发达市场(+15.8%) [11] - 中国股市表现突出 恒生指数年初至今上涨32.3% MSCI中国(美元)指数上涨35.8% [11] - 美债收益率整体下行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52周下降45个基点 30年期下降4个基点 [11] - 商品市场分化明显 COMEX黄金年初至今上涨40.9% NYMEX WTI原油下跌13.2% [11] 标普500板块观测 价格收益表现 - 通讯业务板块表现最佳 本周上涨3.5% 年初至今上涨30.2% [14][15]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涨幅居首 本周上涨6.9% 近52周累计上涨72.8% [14][15] -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表现强劲 本周上涨4.6% 季初至今上涨19.9% [14][15] - 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行业表现疲软 本周下跌2.4% 年初至今仅上涨6.7% [14][15] 资金流向分析 - 信息技术板块资金流入最多 本周净流入89.15亿美元 近4周流入195.85亿美元 [17][18] - 软件与服务行业获最大资金青睐 本周净流入42.39亿美元 年初至今流入122.45亿美元 [17][18]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流入显著 本周净流入40.12亿美元 季初至今流入124.79亿美元 [17][18] - 医疗保健板块资金流出最多 本周净流出5.85亿美元 年初至今流出204.4亿美元 [17][18] 盈利预测调整 - 半导体产品与设备行业盈利上修幅度最大 本周上调0.7% 年初至今上调25.9% [19][20] - 能源行业盈利预期改善 本周上调0.6% 但近52周仍下调13.8% [19][20] - 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行业盈利下修 本周下调0.8% 年初至今下调11.3% [19][20] - 标普500成分股整体盈利预期上调 本周上调0.3% 年初至今上调8.1% [19][20] 估值变化分析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估值提升最快 市盈率本周上升6.5% 市净率上升6.7% [21][22][24][25] - 通讯业务板块估值扩张明显 市盈率本周上升3.2% 市净率上升3.1% [21][22][24][25] - 保险行业估值承压 市盈率本周下降2.2% 市净率下降2.1% [21][22][24][25] -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估值提升 市盈率本周上升4.2% 市净率上升4.3% [21][22][24][25] 关键个股观测 市场表现 - 特斯拉表现突出 本周上涨7.6% 近52周上涨78.8% [29] - 科技巨头普遍上涨 谷歌本周上涨5.7% 苹果上涨4.9% [29] - 传统工业股表现强劲 卡特彼勒本周上涨8.1% 通用电气上涨6.9% [29] - 医疗保健个股分化 联合健康集团本周下跌4.5% 礼来微跌0.5% [29] 资金流向 - 特斯拉获最大资金流入 本周净流入40.11亿美元 季初至今流入122.95亿美元 [30] - 苹果资金流入显著 本周净流入14.42亿美元 近13周流入45.4亿美元 [30] - 英伟达资金流出 本周净流出1.44亿美元 但近13周仍流入50.75亿美元 [30] - 联合健康集团资金波动 本周流出1.89亿美元 但近4周流入13.61亿美元 [30] 盈利预测 - 英伟达盈利预期大幅上调 本周上调0.7% 年初至今上调32.5% [31] - 特斯拉盈利预期下修 本周上调0.8% 但年初至今下调30.9% [31] - 传统行业盈利稳健 摩根大通盈利预期年初至今上调19.1% 卡特彼勒下调7.7% [31] - 医疗个股盈利分化 礼来盈利预期年初至今上调24.6% 联合健康集团下调42.2% [31]
爆发性行业前瞻:有色金属能否接棒成为下一个风口?
格隆汇APP· 2025-09-15 10:09
A股市场指数表现 - 8月以来A股市场指数呈现强劲攀升态势 接连打破年内高点 上周迎来突破性行情 [2] - 9月12日指数再度刷新纪录 市场做多热情持续升温 [2] 科技板块行情分析 - 算力和光模块为核心的科技板块是此轮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源 [4] - 寒武纪和中际旭创等龙头企业8月半个月内股价实现翻倍 [4] - 新易盛一个半月股价暴涨三倍 成为科技板块行情标杆 [4] 有色金属板块投资机会 - 有色金属板块正逐渐进入视野 具备爆发性增长潜力 [5] - 全球降息周期预期升温背景下 有色金属板块投资价值不断凸显 [14] 铜细分赛道 - 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叠加宽松宏观环境 铜价上涨逻辑具备较强确定性 [6] - 供给端收缩态势强化铜价上涨动力 需求端呈现积极回暖态势 [6] - 电力、家电、新能源等核心下游行业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6] - 反内卷带来的产能优化预期将进一步打开铜价上行空间 [7] 锂细分赛道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高速发展为锂需求注入持续动力 [10]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50% 行业完成向市场驱动转型 [10] - 2025年全球锂需求总量预计达139.7万吨LCE 同比增长21.3% [10]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锂需求将达81.3万吨LCE 储能需求达9.0万吨LCE [11] - 2022-2026年全球锂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保持20%左右 [11] 钴细分赛道 - 8月底至9月初国内钴产品价格率先启动上涨 [12] - 电解钴价格上涨1.7%至26.7万元/吨 硫酸钴价格上涨0.8%至5.28万元/吨 [12] - 钴中间品价格上涨0.8%至13.30美元/磅 折扣系数下跌0.17个百分点至84.4% [12] - 钴盐原料价格维持高位 市场供给偏紧预期增强 [12] - 原料库存紧张局面短期难缓解 预计年内钴价将迎来二次上涨 [12]
美股市场速览:资金快速回流,集中科技行业
国信证券· 2025-09-14 08: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美股行业投资评级为"弱于大市·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美股市场再创新高 成长风格表现优于价值风格 科技行业成为资金流入主要方向 [1][3] - 标普500指数本周上涨1.6%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0% 罗素1000成长指数上涨2.5%表现最佳 [3] - 资金整体快速回流 标普500成分股估算资金流为+215.4亿美元 科技行业资金流入最为显著 [4] - 盈利预期整体平稳上修 能源行业盈利预期上调1.0%领先 半导体行业上调0.5% [5]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全球主要资产中美股表现突出 标普500年初至今上涨11.9%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4.7% [11] - 新兴市场表现强劲 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3.3% MSCI中国(美元)指数上涨34.5% [11] - 日韩市场表现亮眼 日经225指数上涨12.2% 韩国综合指数大幅上涨41.5% [11] - 美债收益率整体下行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50bp至4.070% 30年期下降10bp至4.681% [11] 标普500板块价格表现 - 信息技术板块领涨 本周上涨3.4% 年初至今上涨23.4% 半导体产品与设备子行业表现最佳上涨6.2% [14]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涨幅最大 本周上涨11.6% 近52周累计上涨66.5% [14] - 公用事业板块表现强劲 本周上涨2.5% 年初至今上涨15.2% [14] - 银行板块表现良好 本周上涨2.8% 年初至今上涨21.4% [14] 资金流向分析 - 信息技术板块资金流入最多 本周净流入118.24亿美元 近13周净流入216.69亿美元 [17] - 非日常生活消费品板块资金流入显著 本周净流入59.66亿美元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子行业流入65.08亿美元 [17] - 医疗保健板块资金流出明显 本周净流入11.21亿美元 但年初至今净流出198.55亿美元 [17] - 日常消费品板块资金持续流出 本周净流出2.46亿美元 年初至今净流出22.62亿美元 [17] 盈利预测调整 - 能源行业盈利预期上调幅度最大 本周上调1.0% 近4周上调1.5% [19] - 半导体产品与设备行业盈利预期强劲 本周上调0.5% 近4周大幅上调7.3% [19] - 信息技术板块整体盈利预期向好 本周上调0.3% 近4周上调3.5% [19] - 零售业盈利预期持续改善 近13周上调6.7% 年初至今上调11.2% [19] 估值水平变化 - 信息技术板块市盈率达29.3倍 本周上升2.8% 但较年初仅上升1.8% [21]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估值大幅提升 市盈率达52.6倍 本周上升11.3% 年初至今上升21.3% [21] - 银行板块估值相对较低 市盈率12.9倍 本周上升2.5% 年初至今上升4.6% [21] - 半导体行业市净率显著上升 当前13.2倍 本周上升6.0% 年初至今上升21.2% [24] 关键个股表现 - 英伟达表现突出 本周上涨6.5% 近13周上涨25.3% 资金流入21.45亿美元 [29][30] - 特斯拉涨幅显著 本周上涨12.9% 资金流入64.99亿美元 为个股中最高 [29][30] - 联合健康集团强势反弹 本周上涨11.8% 资金流入14.67亿美元 [29][30] - 摩根大通表现稳健 本周上涨4.3% 年初至今上涨28.0% [29] 个股盈利预期 - 英伟达盈利预期大幅上调 本周上调0.5% 近4周上调8.6% 年初至今上调31.6% [31] - 礼来制药盈利预期强劲 本周上调0.6% 近4周上调2.3% 年初至今上调23.9% [31] - 特斯拉盈利预期下调 本周仅上调0.1% 年初至今下调32.1% [31] - 联合健康集团盈利预期大幅下调 近13周下调27.6% 年初至今下调42.3% [31]
财通资管“科技军团”:在产业中徜徉
点拾投资· 2025-08-17 11:0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在多个领域出现爆发式突破 包括创新药 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 正深刻改变生活方式和资本市场表现 [1] - 科技股投资具有高增长和高波动的双重特性 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实现长期持续高增长 需要深度产业研究而非线性外推 [1][2] - 财通资管科技投研团队通过产业沉浸式研究 前瞻性布局和平台化投研体系 在科技投资领域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3][4][6] 科技创新投资特性 - 科技创新并非新现象 100多年前的铁路 电话和电视都曾是高增长科技股 但能连续10年保持25%以上增速的企业极少 [1] - 科技股投资存在无限想象空间与无法预测的未知风险并存的特点 既让人神往又让人望而生畏 [1] - 科技行业多变 需要持续关注技术迭代 竞争格局和经营周期变化 通过深度产业研究才能捕捉变化背后的机会 [2] 财通资管科技产品业绩表现 - 包斆文管理的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持有混合近三年业绩排名前1%(22/2467) 获三年期五星评级 [3] -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近两年业绩排名前5%(133/3165) 财通资管创新成长混合近一年业绩排名前5%(157/3751) [3] - 李晶管理的财通资管产业优选混合发起式2025年上半年收益6.47% 超额收益6.35% 徐竞择管理的财通资管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同期收益30.46% 超额收益28.08% [3] 产业沉浸式研究方法论 - 科技投资需避免"盲人摸象" 不能仅根据新产品人气进行线性外推 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6] - 企业盈利变化通常滞后 必须走在盈利变化之前 提高研究前瞻性和预判性 需基于全局视角的深层次产业理解 [6] - 财通资管权益投研理念强调"深度研究 价值投资 绝对收益 长线考核" 从产业及个股基本面出发进行深度研究 [6]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与案例 - 包斆文擅长结合微观细节和宏观背景 找到中观产业脉络 注重政策研判与产业验证 倾向左侧布局低渗透率高景气行业 [7] - 李晶通过"拼图游戏"构建科技产业全景图 制订产业坐标系 偏好中上游通用型环节公司 认为其有更好投资胜率和可验证性 [8][10] - 徐竞择偏好先进制造领域 专注创新成长和景气周期阶段 强调真实用户需求 较早布局智能机器人和AI应用(智能驾驶) [10][11] AI投资成功案例 - 2023年财通资管科技团队坚定看好AI驱动的算力 光模块等领域 尽管年底市场担忧资本开支放缓 团队判断AI将是强产业趋势 [11] - 2024年一季度财报季验证海外巨头对AI投入决心空前 资本开支放缓担忧不攻自破 旗下产品在随之而来的上涨行情中收获颇丰 [12] - 投资决策基于对产业趋势的预判而非单纯公司经营状况 跟随大产业趋势进行投资 [12] 投研融合体系 - 管理规模变大后进入研究驱动投资阶段 研究对投资助力在多变科技行业中尤为明显 [14] - 投研融合基础在于双向互动和彼此信任 研究端需"守土有责" 投资端需充分信任和沟通 实现思想同频共振 [15] - 研究员具有独立性 需在专业细分领域比基金经理研究更细致深入 确保团队在各领域没有明显短板 [15] 团队结构与考核机制 - 3位科技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平均司龄超7年 证券从业年限平均13年 TMT研究员平均司龄近4年 从业年限超6年 [15] - 研究员推荐股票时很审慎 只有高置信度股票才会重点推荐 而非广撒网 [16] - 研究员晋升投资岗位前两年需承担带教工作 考核中研究工作占比较高 逐年降低直至新人具备独立覆盖能力 [17] 制度与资源分配 - 基金经理持仓需有一定比例来自研究员推荐 重点库与推荐股票需有重合度并纳入考核 [18] - 每个基金经理获得的研究资源平等 与管理产品规模大小无关 确保小规模产品也能获得同等研究支持 [18] - 研究员成果面向所有投资经理 跟踪变化信息需与整个团队共享 研究团队已实现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全覆盖 [19] 公司文化与团队建设 - 公司文化强调"包容"和"共享" 投研人员人际关系简单 有竞争也有合作 懂得彼此成就 [22][23] - 投资风格在共同理念下适度多元 3位科技基金经理分别侧重成长风格 价值成长风格和成长投资 但都从个股基本面出发 [24] - 对研究员考核主要看实盘贡献 但也兼顾勤奋度和专业度等过程指标 避免唯结果论 [25] 平台化投研体系 - 新时代经济增长范式下科技股投资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 [28] - 资管行业步入平台化时代 需通过打造完善投研体系形成平台化投资护城河 涵盖文化 人才 资源 考核和产品等多方面 [28] - 强大投研平台和体系是基金经理生命力的保障 能保持活力而非依赖个体明星基金经理 [29]
高盛二季度大举做多科技股,重仓英伟达、微软、苹果、Meta
美股IPO· 2025-08-14 23:29
高盛集团持仓变动 - 投资总市值较上一季度增长17%至6184亿美元 [4] - 科技股投资权重上升幅度超过所有其他行业 [4] - 医疗保健行业权重下降最多 [4] 增持及重仓股票 - 增持英伟达、微软、特斯拉、博通、Meta股份 [1][3] - 重仓股为英伟达、微软、SPDR标普500 ETF信托、苹果、Meta [1][3] - 英伟达为最大持仓占披露持仓41% [1][5] 新买入及调整标的 - 新买入Emera公司股票且为季度最大新买入标的 [3][6] - 新增科技股持仓包括Sealsq公司和Karooooo有限公司 [4] - 剔除医疗股包括Nuvectis Pharma公司和Vincerx Pharma公司 [4]
高盛二季度大举做多科技股,重仓英伟达、微软、苹果、Meta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21:29
高盛集团第二季度持仓变动 - 高盛第二季度增持英伟达、微软、特斯拉、博通、Meta的股份 [1] - 高盛重仓股包括英伟达、微软、SPDR标普500ETF信托、苹果、Meta [1] - 高盛新买入Emera公司股票 [1]
高盛二季度大举做多科技股 重仓英伟达、微软、苹果、Meta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21:29
高盛集团第二季度持仓变动 - 高盛第二季度增持了英伟达、微软、特斯拉、博通、Meta的股份 [1] - 高盛重仓股包括英伟达、微软、SPDR标普500 ETF信托、苹果、Meta [1] - 高盛新买入Emera公司股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