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企业上市

搜索文档
耗时仅88天!摩尔线程闪电过会!未盈利科创企业跑出“上市加速度”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03:00
中国资本市场正通过制度性创新,重新为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 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对企业和一二级市场投资 者均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 蔡越坤 封图:图虫创意 9月26日,"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首发申 请成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 从6月30日科创板首发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到9月5日披露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9月18日更新了 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再到9月19日公告上会日,摩尔线程作为未盈利企业,不到3个月即行至 IPO(首次公开发行)冲关"临门一脚",可谓跑出"火箭速度"。 这让周挺感到久违的振奋。作为一家科技类公司的CEO,周挺正全力推进公司的IPO进程。他所在 的公司在过去三年净利润持续为负,但在2025年上半年已出现减亏迹象。两年前,该公司曾启动 上市筹备工作,却逢"8·27"新政(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明确"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 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出台,IPO计划被迫搁置。 科创板自2019年设立以来,其第五套上市标准一直被视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 通道。有 ...
【金融头条】耗时仅88天!摩尔线程闪电过会!未盈利科创企业跑出“上市加速度”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2:5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9月26日,"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首发申请成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上市审核委 员会会议审议。 从6月30日科创板首发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到9月5日披露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9月18日更新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再到9月19日公告上会日,摩尔线 程作为未盈利企业,不到3个月即行至IPO(首次公开发行)冲关"临门一脚",可谓跑出"火箭速度"。 这让周挺感到久违的振奋。作为一家科技类公司的CEO,周挺正全力推进公司的IPO进程。他所在的公司在过去三年净利润持续为负,但在2025年上半年已 出现减亏迹象。两年前,该公司曾启动上市筹备工作,却逢"8·27"新政(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明确"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 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出台,IPO计划被迫搁置。 科创板自2019年设立以来,其第五套上市标准一直被视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有着十多年从业经历的投行人士李波告诉经济观察报 记者,"8·27新政"发布之后,未盈利企业上市陷入停滞。 2025年6月,转机出现。6月18日,中 ...
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获得IPO注册批文,还有多家排队审核中
第一财经· 2025-09-22 11:00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今年6月18日出台科创板"1+6"新政后,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 称"禾元生物")、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必贝特")、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西安奕材")这3家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企业,获得了IPO注册批文。 科创板"1+6"新政后,禾元生物、必贝特、西安奕材获得IPO注册批文。 9月22日下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6月,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 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 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 7月18日,申请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会。该公司已排队两年多时间, IPO申请于2023年3月30日获得受理,当年4月24日进入已问询环节,之后则处于停滞状态,直至科创 板"1+6"新政后过会,并于7月25日提交注册。 受理方面也有进展,7月31日,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获得受理,这是科创板第五 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适用企业的IPO申请获受理。另外,根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获得资深专业机 构投资者投资。 另外,还有2家申请 ...
杭州高新区(滨江)举办未盈利企业上市座谈交流会
全景网· 2025-09-19 02:13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局指导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举办未盈利企业上市座谈交流会 旨在助力区内未盈利企业把握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机遇并搭建沟通桥梁[1] - 活动邀请上交所 深交所 浙江证监局 杭州市委金融办专家及区内8家拟上市企业代表参与 目标为帮助企业把握改革机遇并实现高质量发展[1] 政策解读与专题分享 - 浙江证监局代表从监管视角专题分享企业高质量辅导与申报 强调上市筹备过程中需注重的核心问题[1] - 上交所代表深入解读科创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 深交所代表解读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1] - 杭州市委金融办强调企业应抓住政策窗口期 完善内控问题并做到适时判断[1] 企业互动与活动成效 - 企业代表与交易所及监管机构开展面对面深入对话 就上市路径和审核标准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1] - 活动使区内企业更精准明确上市条件重要性 促进与监管机构的直接互动[1] - 后续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以深化金融服务 帮助企业把握上市节奏并加快推动区内上市工作[1]
新三板挂牌条件优化 多套指标精准衔接北交所上市条件
证券日报· 2025-09-01 02:33
创业板上市规则调整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 允许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的企业上市 未盈利企业获得创业板上市资格 [1] - 创业板改革后制定五套上市财务标准 包括三套一般企业标准和两套红筹及特殊表决权公司标准 其中一般企业标准涵盖净利润、市值及营收组合要求 [2] - 注册制实施以来创业板新增418家上市公司 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占比97% 12家采用第二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占比3% [2] 规则实施背景与影响 - 深交所基于两年多注册制试点经验 认为创业板实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时机已成熟 同步取消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的"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要求 [3][6] - 新规明确未盈利企业行业范围 涵盖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规则调整促使境外上市企业回流A股 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需格局 推动居民资产配置转型 [6] 市场与企业层面影响 - 创业板注册制下企业IPO募资总额达4057亿元 总市值2.84万亿元 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新规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上市优势 强研发和技术能力成为未盈利企业上市关键优势 [6] - 市值50亿元且营收3亿元的门槛要求企业跨过成长期初期阶段 需具备成熟产品服务和多轮融资背景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导向 - 创业板改革服务国家战略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7] -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解决科技企业发展早期资金压力 通过直接融资支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7][8] - 规则调整扩大创业板市场覆盖面和包容性 丰富企业A股上市机会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 [1][3]
快讯!“科八条”后首单未盈利企业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45
公司上市进展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过会 [1] - 公司是"新国九条"和"科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1] - 本次IPO拟募资49亿元人民币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已成为全球12英寸硅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1] 政策背景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八条"措施 [1] - 政策明确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 [1] - 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1]
西安奕材科创板IPO二轮问询 前瞻性经营业绩及控制权认定被追问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18:16
科创板IPO进展 - 西安奕材成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目前进入二轮问询阶段 问题从首轮15道精简至9道 聚焦竞争格局 经营业绩 控制权和研发人员等核心问题 [2] - 二轮问询反映出交易所对未盈利企业发行上市的最新监管趋势 该案例或为后续未盈利企业申报科创板提供参考 [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专注于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 2024年11月29日IPO获受理 拟募资49亿元全部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 55亿元 14 74亿元和21 21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且扩大 分别为-4 12亿元 -5 78亿元和-7 38亿元 [3] - 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申报 即"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 [3] 经营业绩与行业竞争 - 2021-2024年1-9月产能利用率从78 15%提升至91 07% 但亏损趋势未改善 二轮问询重点聚焦前瞻性经营业绩 [3][4] - 外延片收入占比仅9 03% 显著低于同行沪硅产业的40% 该产品单价及技术壁垒高 对扭亏至关重要 [4] - 沪硅产业2024年扣非净利润-12 43亿元 显示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存在产品降价压力 [4] 控制权结构 - 奕斯伟集团直接持股12 73% 王东升等四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24 93%股份 [5] - 刘益谦曾为奕斯伟集团最大股东 2024年7月转让全部股份 其控制的国华人寿仍通过宁波奕芯等主体间接持股 [6] - 交易所质疑实控人认定完整性 要求说明刘益谦相关方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及其他利益安排 [6] 研发与募投项目 - 2023-2024年研发人员占比12% 其中50%为兼职人员 集中于工艺开发部门 工时占比波动较大 [7][8] - 募投项目满产后月产能达120万片 市占率将提升至近10% 交易所关注同质化竞争及产能消化风险 [8][9]
科创板开市6周年:已经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其中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
快讯· 2025-07-22 06:05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6周年 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1] - 22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 占比40.7%[1] - 32家未盈利企业被纳入科创成长层[1] 政策支持措施 - 证监会2024年6月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1]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以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1] - 政策旨在打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1]
对话国联民生张明举:投行人从“规则适应者”逐渐转型至“行业深耕者”|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21 08:45
科创板改革与投行转型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推动投行业务从"通道业务"向"价值发现"转型,投行人从"规则适应者"转向"扎根行业的研究者"[1] - 新一轮深化改革举措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1] - 改革允许更多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拓宽投行业务边界,需构建全新价值评估体系,重点关注技术属性和长期潜力而非盈利指标[1] 投行能力提升方向 - 投行需提升三大核心能力:价值发现与项目筛选能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能力、定价与销售能力[2][7] - 需加强监管动态响应能力,适应资本市场改革要求[2] - 注册制下投行角色从"通道中介"向"价值伙伴"转型,核心命题包括发行人定位把握、项目筛选标准迭代、定价体系成熟度[7] 未盈利企业服务策略 - 政策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科创板"1+6"新政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落地[4] - 投行布局重点:构建行业专家团队、完善"投资+投行+投研"联动服务、严守合规底线避免"伪科技"企业进入[4] - 需强化"硬科技"实力研判,构建适配未盈利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信披要求[5] - 青睐具备"硬科技"底色和可验证成长曲线的未盈利企业[5] 资深专业机构协同作用 - 科创板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改变单一市场参与结构[5] - 机构合作可提升项目筛选精准度(借助行业经验)和市场认可度(优化定价合理性)[6] 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科技企业处于上升期,政策支持(科创板、新"国九条")、内需市场扩大(消费升级、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研发投入增加[9] - 问题:资本过度扎堆热门领域,"冷门刚需"领域受冷落[10] - 建议:通过差异化制度强化"硬科技"审核,对工业软件等刚需领域给予特别支持[10] 公司战略规划 - 国联民生证券将锚定"产业投行"和"科技投行"双核心定位,深耕区域与行业,实现价值升级[7]
对话合肥高投夏梦:资本支持科创要做好“接力跑”,一级市场要畅通内部循环|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21 02:51
科创板改革与成效 - 科创板设立六年吸引超580家企业上市 总市值逾6万亿元 [2][5] - 科创板IPO和再融资规模表现突出 [5]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改革措施 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 [4][6][8] 未盈利企业上市制度 - 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 是板块优势特色 [6] - 第五套上市标准从生物医药扩展到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领域 [4][8] - 创业板正式激活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8] - 科创成长层系统纳入未盈利高成长型科技企业 精准服务技术强 研发投入大的科创主体 [8] 一级市场投资与退出 - 一级市场存在退出难问题 投资循环不畅 闭环难以形成 [4][14] - 2023年下半年IPO阶段性收紧 一级市场退出渠道收窄 [11] - 港股IPO持续火热 A+H上市模式升温 [9] - 合肥高投年均投资金额接近8亿元 去年投资项目超50个 [4][12] 国资创投投资策略 - 国资创投需算大账 兼顾社会效益和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 [1][13] - 合肥高投早期项目占比超六成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占比超四成 [4] - 合肥市重点布局新能源车 半导体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产业 [15] - 国资通过基金运作 资源对接等市场化手段延展产业链 [15] 产业投资信心与容错机制 - 未盈利企业上市提升投资机构对产业投资的信心 [8] - 多地探索国资创投容错机制 2024年广东 安徽 成都等省市提出提高容错率 [16] - 容错机制需落实到行动 建立负面清单 除负面清单外部分应容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