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量子密码
icon
搜索文档
信安世纪20250923
2025-09-24 09: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密码安全与抗量子密码算法迁移 涉及金融 能源 电信等主要应用密码技术的行业[2][4][15] * 公司为信安世纪 专注于密码安全解决方案 在金融行业有实际应用案例 如帮助建设银行完成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的后量子迁移试点[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量子计算对传统密码体系构成威胁 因其并行计算能力远超现有计算机 能通过Shor和Grover算法快速破解基于离散对数 大整数分解等数学原理的传统加密方法 如RSA ECC[10][11] * 抗量子密码算法迁移需领先量子计算机发展至少五年 以防"先保存后解密"的攻击风险 确保数据在保密期内安全[3] * 美国NIST于2024年选定三款后量子密码算法 FIPS 203/204/205 计划2030年禁用传统非对称加密算法 2035年全面禁用易受量子攻击的加密算法 谷歌 微软已在其产品中实现相关技术[2][4][5] * 中国于2025年启动后量子密码算法全球征集 预计2027年前完成选定及标准化落地 标准化进展乐观 预计3年内完成征集 半年内实现标准化落地 快于国外8年周期和国产密码算法迁移速度[6][17] * 国内用户单位已启动迁移 金融行业先行 2024年已有十几家银行开展摸排 建设银行选择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作为试点 进行POC威胁建模和兼容方案设计[7][9] * 后量子算法性能与传统加密不同 与SM2相比性能差距约10倍 但与RSA2048相比速度可达两倍 具备商用潜力[2][7] * 敏捷性迁移方案涉及多重解决方案 不能完全替换传统密码算法 需考虑存量用户及令牌 提供前后算法兼容方案 并保证已有证书和敏感数据安全[8][9] * 下游行业替换积极性较高 金融机构 能源机构等因经历过国产密码算法迁移 对新算法接受度提高 希望尽快完成替换[15][16] * 硬件升级目前不可行 因国产后量子密码算法尚未确立标准 无法在芯片层面实现 现有支持多为基于FPGA的软算 无真正密钥安全机制 需等算法落地后才能从芯片层面进行安全芯片流片[12][13]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国2028年为关键节点 2030年增量密码不再使用传统密码[9] * 中国预计后量子密码算法在3-5年内全行业推广 快于国产密码算法迁移速度[2][9] * 国内外主流技术如格理论或向量理论相似 用美国算法跑通后 未来适配国产密码算法过程会很快 2026年预计公布潜在最后一轮国产算法 供提前验证[14] * 公司层面对未来业绩增长持乐观态度 因第二季度业绩回暖 支付领域卡位良好 且国家将量子信息作为重点攻克领域[18]
全球科技巨头入局,量子计算或成新一代算力
2025-09-22 00:59
全球科技巨头入局,量子计算或成新一代算力 20250921 摘要 芯片与量子计算公司加速上市,预示底层支持力度加大,量子计算虽短 期内难全面商业化,但长期潜力巨大,英伟达投资亦验证此趋势。 全球量子产业动态:国盾在光量子与量子通信领域领先,IBM 计划 2029 年实现 200 逻辑比特,本源推出 500 量子比特测控系统。 投资关注环节:系统方案商如国盾,上游核心器件研发如普源精电,以 及抗量子密码领域如西安世纪,均为未来发展重点。 抗量子密码技术:美国已推出抗后量子密码技术,中国标准落地乐观, 西安世纪等密码公司在金融领域迎来机遇。 算力需求趋势:算力需求将向量子计算演进,国产算力表现突出,但长 期看,英伟达等企业加大投入将形成板块效应。 行业推动项目:国盾、本源等推出 500 逻辑比特测控系统,电信入股国 盾加速通信网络应用,IBM 计划 2029 年实现 200 逻辑比特。 受益于抗后量子密码技术企业:西安世纪、3D 兴安、格尔等密码公司将 在金融和军工领域迎来发展,这些领域是重要应用场景。 Q&A 为什么在当前时间点推荐量子产业,特别是量子计算? 量子产业的地位一直被低估,无论是在美国、日本、欧盟还 ...
电科网安(002268) - 002268电科网安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09:20
公司概况与战略 - 公司是中国电科旗下国有大型安全企业 承载网络安全品牌使命与战略愿景 [1] - 发展历程包括1998年推出国内首款国产金融数据密码机 2004年推出内网安全保密解决方案"卫士通一key通"系统 2016年首创央企网络安全整体保障服务模式并服务10余家大型央企 2018年安全移动办公系统成为国内首款系统级商密认证产品 2021年和2024年完成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密码服务平台和商用密码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 [1][2] - 服务超过10000家行业客户 包括5000多家部委办局、各级政府、军工集团 高安全网络集成建设市场占有率第1 电子政务网络身份认证市场份额超50% [2] - 战略规划为"固根基 展两翼" 保持密码领先地位 做强网络安全 做优数据安全 [2] 业务布局 - 商用密码业务为核心 参与标准最多、产品谱系最全、行业应用最广 布局芯片、抗量子和服务化 已建设超100个密码服务平台 保障50多个省市政务云安全运行 [2][3] - 网络安全业务聚焦安全服务 为10余家大型央企提供全级次安全运营 拥有国家级网络攻防对抗能力 [4] - 安全保密业务在党政和军工领域提供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 [4] - 安全应用业务以"橙讯"即时通讯平台切入 提供文档安全、安全会议等产品 服务多省市及行业企业 [4] - 数据安全业务为重点培育方向 构建从数据治理到合规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 [5]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毛利率提升近20% [7] - 2024年净利润保持行业第二水平 [7] - 近5年营业收入、总资产、净利润、人均创收创利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7] - 业务结构从密码为主转向密码、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均衡发展 [7]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推出"云实"内生安全大模型平台 提升管理、研发效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 [8] - 发布"量铠"抗量子密码系列产品 在金融等行业试点试用 [9] - 布局卫星互联网安全 解决天地互通通信安全与身份可信问题 已有产业合作和成功案例 [10] - 布局低空经济安全 解决无人飞行器通控链路安全、低空数据安全等问题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并与头部厂家合作 [11]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抗量子密码、人工智能和隐私计算等核心技术突破 [8][9] - 发展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车联网、AI等新质新域安全业务 [9][10][11] - 通过安全应用连接千行百业用户 以密码为核心驱动数据智能产业发展 [9]
国芯科技20250827
2025-08-27 15:19
**国芯科技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半导体芯片设计 特别是汽车电子芯片 信创信息安全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 工业控制芯片[2][3] * 公司为国芯科技 专注于上述领域的芯片研发与销售[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 同比减少34.7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41万元 亏损较去年同期扩大385万元[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720万元 亏损较去年同期扩大110万元[3] * 公司综合毛利率达36.8% 同比增长16.61个百分点[2][3] * 合同负债9.67亿元 同比增长37.56%[2][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为5,254万元 去年同期为-1,974万元[2][3] * 存货同比减少 库存状况改善[2][3] **分业务收入表现** * 信创和信息安全业务收入8,074万元 同比增长0.33%[3] * 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收入4,915万元 同比增长63.81%[2][3] * 工业控制芯片收入1,869万元 同比增长21.81%[3] * 人工智能与信息计算业务收入2,200万元 同比减少83.77%[2][3] **汽车电子芯片业务进展** * 业务深化12条产品线布局 包括域控制芯片 辅助驾驶处理芯片 主动降噪DSP专用芯片 动力总成控制芯片 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 线控底盘芯片等[5] * 与比亚迪 奇瑞 吉利等整车厂及ADITEK等Tier One厂商建立全面合作[2][5] * 与金威恒润推出classic platform auto sad解决方案[2][5] * 以MCU加模式与客户合作实现国产替代 例如在点火系统中提供MCU及点火驱动 在底盘应用中提供主控及多通道传感器接口[5] * 车载声学DSP采用12纳米工艺设计生产 实现多家客户实际应用[5] * 推出面向48伏架构的首款安全气囊点火IC CCL1,800B[5] * 启动RISCV多核CPU架构3,009PT IC研发 预计算力达1万个DPS 并内置NPU支持AI功能拓展 性能媲美英飞凌TC49X系列[5] * 目标到2030年占据至少10%的全球汽车电子芯片市场份额(对应75亿至90亿美元)[4][17][18] * 计划实现数十万颗车载声学DSP芯片的量产 替代美国ADI和日本AKM的产品[19] * 现阶段重点研发基于RISC-V架构 22纳米工艺的高级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 辅助驾驶用高端MCU 算力可达1万DMIPS[14] **信创信息安全业务进展** * 基于Legacy Five架构推出高性能云安全IC 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平面内运算速度达100万次 对称算法性能达80Gbps[6] * 与参股公司郑州新大联合研发28纳米可重构低功耗抗量子密码算法芯片[7] * 成功研制抗量子密码卡 使用10,807安全芯片作为主控并结合国产FPGA 支持抗量子密码算法和传统密码算法 适配龙芯 飞腾 海光等主流平台及UOS 麒麟 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 可应用于金融 通信 电力 物联网等高安全领域[7] * 上半年增长幅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高等级安全芯片的招标延迟至下半年[13] * 未来增长点在于高性能信息安全芯片(如Rad芯片和模组)和云安全芯片(单价高)以及抗量子密码技术的定制化服务需求[13] **人工智能芯片业务进展** * 策略为并行发展自主AI芯片和定制AI芯片服务[8] * 推出多款AI MCU芯片 已批量出货至智能家电 老龄看护 安全工业检测和工业电机控制等场景[4][8] * 采用RISC-V CPU加AI NPU的技术平台 自主研发CN200系列NPU核(正在优化)和CN300(面向AI PC和边缘侧应用 单核性能达8TOPS 多核配置最高可达60多TOPS)[4][9] * 定制AI业务订单饱满 但上半年因生产交付问题导致收入下降 目前供应链问题已改善 预计下半年可实现正常交付[9][10] **工业控制芯片业务** * 收入为1,869万元 同比增长21.81%[3] **下半年业绩展望与策略** * 供应链问题已改善 下半年将全力执行现有订单 确保产品交付正常化 预计订单执行和客户交付将显著提升 从而转化为收入增长[10][16] * 重点工作之一是提升毛利率 与去年相比有望实现改善[11] * 合同负债达9.67亿元 相信下半年仍会有新订单增加[12] * 公司预计全年业绩将保持增长势头 并在定制服务和新产品开发方面持续发力[21]
三未信安20250822
2025-08-24 14:4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5亿元 同比增长15.19%[3] - 收入增长未达预期 主要受下游行业客户节奏或预算影响[2][3] - 云厂商 金融和能源行业贡献主要收入 占比分别为24% 23%和13% 合计60%[2][3] - 密码整机和密码系统为核心产品 占比分别为44%和26%[2][3] - 密码服务增长最快 同比增长37%[2][3] - 整体毛利率71.45% 较去年同期下降 主要因收购佳联天形成存货评估增值摊销成本所致[2][3] - 归母净利润略有下降 与下游项目节奏 客户预算及研发投入增加有关[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40.34% 较去年同期增长9.07个百分点[2][3] 技术投入与市场布局 - 重点布局物联网终端密码安全 云密码服务 抗量子密码产品及低空无人机飞行安全等前沿技术领域[2][5] - 关注海外市场及B圈相关硬件产品需求[2][5] - 研发投入包括原生云密码服务 轻量化高可靠全密码应用平台 抗量子系列产品及密码安全芯片等项目[5] - 高度重视AI技术 成立AI团队 提出AI安全方案 进行试点项目[16] - 在物联网端有两款芯片正在测试中 下半年将推出针对能源领域的新芯片[14] -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结合前端小网关与密码安全方案[14] 业务协同与收购整合 - 收购江南天安和科友 江南天安专注于云服务及云密码 科友专注于金融领域 形成良好互补[4][10] - 收购后占据国内云密码市场80%以上份额[4][10] - 两家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10] - 收购物联网公司世纪仙城 加强物联网端芯片产品布局[10] - 未来继续寻找有质量 客户稳定且现金流良好的公司进行整合并购[10][11] 政策与行业机遇 - 国家推进密评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实施 数字经济发展对密码行业带来利好[2][6]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实施是重要机遇 三未信安和江南天安在网络身份证领域有深厚介入[12] - AI大规模应用对数据安全提出更高要求[6] - Web3.0区块链技术如稳定币RWA兴起带来新的市场机会[6][8] - 中国密码市场机会众多但厂商较为分散 公司计划通过整合并购成为行业龙头企业[11] 区块链与Web3.0布局 - 积极推进RWA稳定币安全应用 与B所合作积累区块链技术经验[7][8] - 成立团队将密码技术应用于Web3.0和RWA各个环节 包括银行 证券 资产托管 冷热钱包等领域[8] - 参与香港Web3.0登记平台发布大会 加入标准化协会 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4][9] - 加强区块链密码机 算法及协议保护手段方面的工作 创新抗量子产品及算法[4][9] - 与交易所合作通过密码硬件技术实现冷热钱包管理 开发托管方案[9]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布局进展顺利 成立香港和新加坡子公司[13] - 香港业务进展较快 政府和金融部门已有多个案例进行中 预计全年会有显著成果[13] - 新加坡通过重庆子公司的数据安全通道项目以云服务方式提供跨境数据服务[13] - 未来通过香港 新加坡试点在马来西亚 印尼等东南亚地区扩展业务[13] - 积极参与上合组织项目 在中亚和非洲开展重点项目[13] 未来发展展望 - 下半年预计完成大型项目交付验收[2][6] - 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 试点项目将逐步变成成熟产品并产生利润[17] - 主体业务发展良好 从面对合作伙伴转向直接面对行业需求[18] - 进入能源 铁路 医疗等行业且正在扩大[19] - 致力于成为客户信赖 拥有核心技术和员工热爱的公司[22] - 解决抗量子 物联网安全 数据安全及AI安全等社会需求[17][22] 其他重要事项 - 两个风险投资机构股东开始减持 利达自2014年至2015年来一直持有股份[20][21] - 减持原因为风险投资机构需要为合伙人提供回报 中网投有资金回收和再投入需求[21] - 减持数量并不多[21]
三未信安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2 23:20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5.19%,主要由于合并范围增加江南天安及能源、交通行业业绩增长,但部分项目受下游行业节奏影响延期至下半年交付[1][8] - 归母净利润-2938.58万元,同比下降314.35%,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462.56万元,同比下降80.46%[1] - 毛利率72.28%,同比下降5.93个百分点,净利率-14.72%,同比下降259.27个百分点[1] - 三费总额1.09亿元,占营收比例55.69%,同比上升31.85%,其中销售费用增45.74%(因合并江南天安及引进销售人才),管理费用增52.8%(因合并及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增2.77%[1][8] 现金流与资产结构 - 货币资金3.54亿元,同比下降59.61%,主要因资金管理方式变化[1][2] - 应收账款4.15亿元,同比增长7.45%,应收账款/利润比率达986.03%[1][10]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2元,同比下降115.3%,因职工薪酬支付增加[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525.83%,合同资产增636.63%(因质保金增加),投资性房地产增33.41%(新购出租房产)[2][4] 战略投入与研发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61%,因合并江南天安及加大在云密码服务、低空安全、抗量子密码等领域的投入[9] - 在Web3.0(RWA、区块链)和AI领域加强人才储备[9] - 抗量子密码技术具备先发优势,已参与国家试点应用,芯片与硬件工程能力突出[12][13] 市场预期与资金动向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归母净利润6080万元,每股收益0.53元[10] - 国新国证新锐基金增持15万股,基金规模1.37亿元,近一年净值上涨98.48%[11][12] - 历史ROIC中位数19.95%,2024年ROIC仅1.92%,投资回报率阶段性承压[9]
格尔软件(603232):发力新安全,抗量子密码进展顺利
华泰证券· 2025-08-20 09:5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20.93元(前值16.00元)[1][5][8] - 基于25年63.4倍PE估值(可比公司均值),反映密码安全业务长期空间[5][12] 财务表现与核心观点 - **收入承压**:2025H1营收1.16亿元(yoy-40.16%),Q2营收7002.33万元(yoy-51.63%),主因客户预算收紧[1][2] - **利润亏损扩大**:归母净利-7269.14万元(yoy-44.16%),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14.45pct/+22.19pct[1][3] - **毛利率优化**:25H1销售毛利率51.49%(yoy+10.77pct),业务质量提升[2] - **盈利预测调整**:下调25-27年营收至5.89/6.84/8.04亿元(CAGR 16.83%),归母净利0.78/1.21/1.65亿元(CAGR 45.44%)[5] 战略布局与技术进展 - **抗量子密码**:全线产品初步具备抗量子能力,完成金融行业首个试点,拟募资1.6亿元产业化[1][2] - **生态合作**:首批入驻鸿蒙Next生态,格尔安全认证V7.0.0与HarmonyOS NEXT兼容性获认证,与华为云、阿里云深度集成[4] - **新场景技术储备**:可信数据空间平台、AI安全、低空经济等[3] 市场拓展与费用投入 - **行业拓展**:聚焦党政军领域,烟草、金融、军工、海关客户加速覆盖,中标多个城市级密码项目[3] - **区域扩张**:依托华中优势向全国政务市场延伸[3] - **研发投入**:25H1研发费用率33.62%(yoy+9.79pct),强化技术升级[3] 估值与行业对比 - **可比公司估值**:天融信(25E 56.4xPE)、安恒信息(25E 122.5xPE)、三未信安(25E 70.4xPE),均值63.4xPE[12] - **目标价空间**:较当前价16.07元存在30.2%上行潜力[8]
格尔软件半年报亮点纷呈: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并进,加速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落地
证券之星· 2025-08-20 06: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 [1][2] - 毛利率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至51.5% [1][2] - PKI安全应用产品营收0.5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超过40% [2] - PKI基础设施产品和通用安全产品营收分别为0.28亿元和0.38亿元 占比分别为23.94%和33.02% [2] 业务进展 - 在数字信任、数据安全和智能物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3] - 成功中标海外千万级PKI项目 [3] - 完成金融行业首个抗量子密码产品的远点上线案例 [4] - 全线密码产品已初步具备抗量子能力 [6] - 研发抗量子视频完整性保护网关 为政务、直播、AI领域提供视频保真鉴假服务 [3] 技术研发 - 基于PKI公钥密码体系融合抗量子密码和证书自动化技术 [3] - 参与国家可信数据空间标准制定工作 [3] - 在国内外后量子密码算法基础上开发协同签名、混合协议等应用型技术 [6] - 研制海光、鲲鹏CPU密码协处理器的密钥集中管理模块 [6] - 密码服务平台和云密码机完成与阿里云、华为云的深度集成 [4] 行业环境 - 信息安全行业迎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政策红利 [3] - 抗量子密码标准化与产业化进程加速 [1][3] -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及AI与安全双向赋能趋势明显 [3] - 低空经济兴起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3] 战略布局 - 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2.83亿元用于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等项目 [5] - 抗量子密码产品及服务产业化项目拟投入约1.6亿元募集资金 [6] - 可信数据空间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投入约8935万元募集资金 [7] - 积极融入鸿蒙生态 成为首批入驻鸿蒙Next生态市场的密码厂商 [4] - 2018年便开始储备量子安全相关技术 [6]
格尔软件上半年营业收入1.16亿元 持续推进国产方案全球化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3:00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 [1] - 业绩呈现短期波动,主要由于收入结构具有显著周期性特征及网络安全行业短期调整 [1] - 未来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市场深耕"双轮驱动战略,加速成果转化以夯实复苏与可持续增长基础 [1]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专注于数字信任和数据安全领域,提供基于密码技术的信息安全系列产品及服务 [2] - 前瞻性布局抗量子密码(PQC)新赛道,已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能力体系 [2] - 全线密码产品初步完成抗量子能力升级,自主研发协同签名、混合协议及融合证书等技术 [2] - 技术成果加速商业化,抗量子密码服务平台已在银河证券完成落地验证 [2] - 正在金融、政务等高安全需求行业启动多场景试点 [2] - 近期定增募集资金中近60%将投向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 [2] 国际化战略 - 作为国家密码管理局基础设施组秘书成员单位,牵头及参与国标、行标超百项 [3] - 持续拓展行业合作,作为首批鸿蒙Next密码厂商推动鸿蒙应用落地 [3] - 采用"直客+分销"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 [3] - 全球商用密码市场持续扩容背景下,公司正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 [3] - 2025年6月发布国内首个基于抗量子密码的全量子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国产技术海外规模化应用 [3]
格尔软件: 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论证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11:22
发行方案概述 - 公司拟通过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83亿元[1] - 募集资金将用于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项目、可信数据空间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00元[3] 发行背景与目的 - 国家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军队、金融等行业持续增加安全投入[1] -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对传统密码算法构成威胁,抗量子密码技术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1] - 数据要素流通存在瓶颈,可信数据空间平台为数据安全共享提供技术基础[2] - 公司作为密码技术领军企业,通过项目实施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并培育新增长点[3] 发行方案细节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规定的特定投资者[4]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6] - 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11] - 发行完成后股份6个月内不得转让[8] 财务影响分析 - 发行前总股本236,049,995股,假设发行数量20,763,022股[1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681.21万元,扣非净利润1,569.42万元[14] - 测算显示发行后每股收益可能摊薄,具体程度取决于2025年业绩表现[15][16]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研发人员201人,占员工总数约30%[19] -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近20项、行业标准近40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19] - 拥有发明专利近80项、软件著作权近200项,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 - 客户涵盖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军工企业、金融机构等高端客户群体[20] 项目实施基础 - 国内首批开展抗量子技术研究并发布产品的厂商[18] - 在PKI安全产品、零信任安全体系等领域技术领先[18] - 通过CMMI5认证、ISO27001等多项权威资质认证[19] - 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