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信任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认证:公司作为华为鸿蒙生态伙伴,与华为携手共建鸿蒙生态应用信任体系
证券日报· 2025-09-16 12:17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基于信手书SDK和协同签名SDK的数字信任解决方案 利用鸿蒙原生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为电子文件签署及电子印章应用提供安全支撑 [2] - 公司作为华为鸿蒙生态伙伴 与华为携手共建鸿蒙生态应用信任体系 [2] 行业应用与市场 - 公司解决方案覆盖医疗 教育 政企 金融等数十个行业 [2] - 公司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支撑 [2]
从“手动挡”进入“AI智能挡”:亚数TrustAsia 开启证书管理「服务化」CaaS 新时代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TLS/SSL 证书作为网络安全体系的必需品,通过实现端到端加密传 输、身份验证,为保障企业关键业务数据安全和构建可信网络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密码学技术向抗量子计算范式演进,行业对加密敏捷性(Cryptographic Agility)要求不断提升, TLS/SSL 证书有效期缩短已成为不可逆的演进趋势,由此带来的传统采购流程效能不足、证书管理复 杂度激增及运维安全风险显著提升等系统性挑战,正日益成为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关键瓶颈。 值此行业发展重要节点,在 8 月 20 日举办的 2025 亚数TrustAsia CaaS 发布会上,亚数TrustAsia 正式发 布新一代智能证书管理体系——TrustAsia CaaS。作为一套全面、集成化的服务体系,TrustAsia CaaS 采 用先进的"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证书管理架构,为企业提供从证书申请、部署、监控到续期的全生 命周期管理,有效应对企业在证书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效率瓶颈和安全风险,为企业数字化业务的安全稳 健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企业级证书资产管理、信任根管理、分钟级构建集团 PKI 体系.. ...
格尔软件半年报亮点纷呈: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并进,加速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落地
证券之星· 2025-08-20 06: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 [1][2] - 毛利率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至51.5% [1][2] - PKI安全应用产品营收0.5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超过40% [2] - PKI基础设施产品和通用安全产品营收分别为0.28亿元和0.38亿元 占比分别为23.94%和33.02% [2] 业务进展 - 在数字信任、数据安全和智能物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3] - 成功中标海外千万级PKI项目 [3] - 完成金融行业首个抗量子密码产品的远点上线案例 [4] - 全线密码产品已初步具备抗量子能力 [6] - 研发抗量子视频完整性保护网关 为政务、直播、AI领域提供视频保真鉴假服务 [3] 技术研发 - 基于PKI公钥密码体系融合抗量子密码和证书自动化技术 [3] - 参与国家可信数据空间标准制定工作 [3] - 在国内外后量子密码算法基础上开发协同签名、混合协议等应用型技术 [6] - 研制海光、鲲鹏CPU密码协处理器的密钥集中管理模块 [6] - 密码服务平台和云密码机完成与阿里云、华为云的深度集成 [4] 行业环境 - 信息安全行业迎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政策红利 [3] - 抗量子密码标准化与产业化进程加速 [1][3] -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及AI与安全双向赋能趋势明显 [3] - 低空经济兴起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3] 战略布局 - 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2.83亿元用于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等项目 [5] - 抗量子密码产品及服务产业化项目拟投入约1.6亿元募集资金 [6] - 可信数据空间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投入约8935万元募集资金 [7] - 积极融入鸿蒙生态 成为首批入驻鸿蒙Next生态市场的密码厂商 [4] - 2018年便开始储备量子安全相关技术 [6]
格尔软件: 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论证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11:22
发行方案概述 - 公司拟通过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83亿元[1] - 募集资金将用于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项目、可信数据空间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00元[3] 发行背景与目的 - 国家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军队、金融等行业持续增加安全投入[1] -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对传统密码算法构成威胁,抗量子密码技术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1] - 数据要素流通存在瓶颈,可信数据空间平台为数据安全共享提供技术基础[2] - 公司作为密码技术领军企业,通过项目实施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并培育新增长点[3] 发行方案细节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规定的特定投资者[4]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6] - 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11] - 发行完成后股份6个月内不得转让[8] 财务影响分析 - 发行前总股本236,049,995股,假设发行数量20,763,022股[1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681.21万元,扣非净利润1,569.42万元[14] - 测算显示发行后每股收益可能摊薄,具体程度取决于2025年业绩表现[15][16]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研发人员201人,占员工总数约30%[19] -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近20项、行业标准近40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19] - 拥有发明专利近80项、软件著作权近200项,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 - 客户涵盖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军工企业、金融机构等高端客户群体[20] 项目实施基础 - 国内首批开展抗量子技术研究并发布产品的厂商[18] - 在PKI安全产品、零信任安全体系等领域技术领先[18] - 通过CMMI5认证、ISO27001等多项权威资质认证[19] - 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
格尔软件: 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11:10
前次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20,901,134股,每股发行价30.85元,募集资金总额644.78百万元(644,778,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35.96百万元(635,955,900元)[1] - 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三个项目:下一代数字信任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额291.21百万元)、智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额248.56百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额180.00百万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19.62百万元(19,621,040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30.85%[1][9]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使用502.98百万元(502,983,500元),其中:智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实际投入95.55百万元(95,551,300元),较承诺投资额248.56百万元减少153.01百万元;下一代数字信任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实际投入116.14百万元(116,143,700元),较承诺投资额291.21百万元减少175.07百万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入182.13百万元(182,128,400元),较承诺投资额180.00百万元增加2.13百万元[1][2] - 2024年12月,公司决定将节余募集资金304.27百万元(304,266,800元)用于新项目投资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数据安全管理平台研发与业务拓展项目投入205.37百万元(205,373,000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96.70百万元(96,704,500元)[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项目实际投入情况:数据安全管理平台研发与业务拓展项目投入12.72百万元(12,723,900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96.44百万元(96,436,200元)[2] 募集资金节余原因 -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物联网行业发展,部分原技术路线发展空间受限,公司改用自有资金进行相关研究[2] - 公司借助上海市密码管理局支持的信创适配中心,整合研发设备资源,降低单位设备采购成本,节省软硬件采购费用[2] - 信息安全领域发展趋缓,客户信息化投入收紧,公司通过提升研发效率、整合产品版本和人员规模,减少研发人员费用[2] - 公司优化供应链体系,通过集中采购高性价比设备,降低设备采购金额[2]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投资收益54.15百万元(54,146,500元),以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9.09百万元(9,091,500元),增加资金使用效益[2][9] 闲置募集资金管理 - 公司多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从700百万元逐步降至190百万元,投资于本金保障型券商收益凭证等低风险产品[3][4][5][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余额为180.00百万元(180,000,000元),具体包括:国融证券安享收益凭证2485号(100.00百万元)、国融证券安享收益凭证2468号(40.00百万元)、中信证券安泰保盈系列1078期收益凭证(20.00百万元)、中信证券节节升利系列3902期收益凭证(20.00百万元)[7][8] 募投项目效益实现情况 - 智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运营期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220.10百万元,年均净利润49.82百万元;2023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4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5年1-6月实际效益49.82百万元(49,824,800元),累计实现效益49.82百万元[11][12] - 下一代数字信任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运营期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249.00百万元;2023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4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5年1-6月实际效益23.29百万元(23,286,700元),累计实现效益23.29百万元[11][12] - 公司产品收入存在季节性特征,通常在下半年验收确认收入,且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尚未运行完整年度,不适用年度评价指标[12]
万字解读“智能+”:加什么,怎么加?
腾讯研究院· 2025-06-24 07:57
大模型浪潮与智能+转型 核心观点 - 全球正处技术范式颠覆临界点,"智能+"不仅是技术嫁接,更是认知革命与生态重构,需植入新基因推动产业升级[1] - 中国智能经济爆发前夜,需解决"加什么"(新认知/数据/技术)与"怎么加"(云智能/数字信任/人才/机制)两大核心问题[1] 加什么 +新认知 - 企业普遍存在AI变革动力与FOMO心理,但易陷入"高期望-低效果"落差,需平衡短期热情与长期耐心[3] - 人机协作重构决策链条:人类聚焦战略层(价值观/复杂问题定义),AI执行战术层(数据挖掘/方案生成),如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4] - 大模型能力分阶段解锁:从对话(ChatGPT)、编程(Claude 3.5)到推理(OpenAI o1),未来将向空间智能/物理AI演进[5][6] +新数据 - 高质量行业数据是大模型落地关键,需破解数据孤岛(LexisNexis通过RAG 2.0整合数千万合约)、挖掘暗数据(Epic用GPT-4提炼病历)、构建数据飞轮(GitHub Copilot持续反馈优化)[7][8][9][10] - 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超80%,医疗巨头梅奥诊所建立加密医疗数据平台,涵盖6.44亿临床笔记、12亿实验室数据[8] +新技术 - 技术协同体系:大模型为核心,结合边缘计算/联邦学习/5G等,实现从工具到智能体伙伴的转变[11] - 知识引擎应用显著:一汽丰田客服机器人解决率从37%提升至84%,迈瑞医疗重症模型将医生应答速度缩短至5秒[12] - 智能体经济崛起:微软365 Copilot生成会议纪要、巴西血库Agent年救50万人、AES能源审计成本降99%[13][14] 怎么加 云上智能 - 云端大模型调用价格降至"云服务电价"水平,国内模型价格仅为国外5%-20%,百万Token处理成本低至几毛钱[16] - 云服务支持动态更新与版本热切换,中国大模型+云融合构建全球竞争力基础设施[17] 数字信任 - 新时代信任机制需基于SLA量化指标(稳定性/准确性/响应时间),取代传统关系网络信任[18][19] - 支撑机制包括算法透明审计、漏洞披露补偿、应急响应制度及第三方信任背书体系[20] π型人才 - 横跨技术与业务的π型人才是关键,微软通过"岗位嵌套式训练"让销售团队掌握Prompt设计,摩根士丹利采用"顾问+AI工程师"双组队机制[21][22] - 医疗行业医生参与AI模型研发使肝结节诊断准确率达93.5%,中兴通讯组建行业特战队实现端到端交付[22][23] 全员参与 - 需避免"高层热基层冷",通过AI竞赛/低代码培训/积分制激励推动一线创新,如RPA简化流程、Agent优化客服[24][25] 机制重构 - 沃尔玛将工程师嵌入业务线,库存周转率从8.0提升至10.5;Spotify的Squad制实现AI推荐快速迭代[27][29] - 组织需从"线性计划"转向"数据驱动+一线决策",构建适应AI不确定性的制度韧性[30] 智力即服务新范式 - 未来经济将衡量"用词量(Token)",智力服务按需调用,C端出现个性化Agent组合,B端衍生数字员工与场景化软件[33][35] - 产业升级类比竹子生长,需认知革命+云地基+新机制,待数据飞轮/云算力/人才协同后实现"竹林破土"[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