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从IPO“承做人”到并购重组“架构师”,投行保代主动谋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9-29 04:56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智通财经记者 | 孙艺真 "过去大部分精力都在IPO,现在不同了,会特别关注并购重组。"一名从业长达十余年的资深保代李跃(化名)向智通 财经谈到自己的"主动转型","投行这个领域,现在正是一个行业内部调整的节点。" "以前投行人做并购项目是IPO之余的'捎带手',现在是全力找并购机会,做产业研究和标的撮合。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 同行们在干并购,但并购市场同样竞争激烈。"保代张明(化名)观察到。 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是指券商为上市公司的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等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出 具专业意见等专业服务。 在智通财经采访中,"行业在转型,并购有增量","A股资本市场的并购将继续呈现加速回暖趋势",几乎是受访一线保 代们的共识。未来,如何建立行业专业优势、如何挖掘及储备并购标的,则是打造业务护城河的关键。 当前,随着并购重组市场持续走热,部分券商亦"求贤若渴"。智通财经注意到,近期,包括广发证券、爱建证券等多家 券商发布社招信息,招揽并购重组岗承做人才,也有券商子公司发布"并购基金合伙人"岗位信息。 部分招聘信息中提到了并购重组相关业务的岗位要求。例如,"十年以上国内外并购交易 ...
青岛市拟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
证券日报· 2025-09-26 06:50
在9月26日召开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正式发布《青岛市 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五大赋能行动"完善基金生态链条。一是招商引资赋能行动。力争三年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合计不 低于150亿元。二是产业培育赋能行动。为"10+1"产业配备投资顾问,"一产业一清单"服务企业融资需 求,力争对青岛项目每年新增投资额不低于100亿元。三是要素支撑赋能行动。四是提质增效赋能行 动。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探索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基金份额转让业 务,鼓励注册在青岛市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落实政府引导基 金原价转让股权或份额政策,"六位一体"帮助基金拓宽退出渠道,促进投资再循环,激活投资活力。五 是资源集聚赋能行动。力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三年实质性投资规模合计不低于60亿 元。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市设定了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到1500亿元, 市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在投青岛项目 ...
又有上市公司参设并购基金
FOFWEEKLY· 2025-09-01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一级市场并购重组热度显著提升 政策红利与产业需求升级双轮驱动并购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3][4][11] - 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并购基金更加活跃 从过去买规模转向买技术 聚焦获取核心技术补充产品线切入新市场 [9][12][13] - 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并购交易热点 通过并购基金方式灵活捕捉技术创新机会降低直接并购风险 [7][9][12] 上市公司维宏股份案例 - 维宏股份拟出资不超过1亿元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嘉兴宏溥智造并购私募基金 专注于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参股及并购机会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工业物联网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9.51% 净利润2924.7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4.57万元同比增长257.05% [8] - 本次投资依托专业机构团队优势项目资源优势 整合资源加快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8] 并购市场整体态势 - 2025年PE/VC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产业型LP出资占比42.01%成为最活跃群体 政策持续发力国资与市场化GP合作模式迭代 [11] - A股已有110家上市公司发布参设产业并购基金公告 合计预计募集总规模超过1280亿元 协鑫通威牵头设立700亿光伏并购基金已完成首期募资 [11] - 并购重组数量同比翻倍增长 超十亿元甚至百亿元案例增多 半导体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更受青睐 [11] 政策与区域动态 - 广州深圳南京等多地出台并购基金相关政策 北京上海安徽陕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相继宣布发起设立并购基金 多只并购母基金陆续落地 [13] - 政策松绑直接激活交易端 国资与产业资本快速入场卡位 并购从备选退出路径跃升为战略破局关键 [13][14] 行业发展趋势 - 并购基金成为企业强化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 不再只是简单财务投资工具 [16] - 一级市场并购浪潮是市场调整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共同结果 政策产业与资本三重共振将中国并购市场推向新高潮 [16][17][18]
启明创投拟控股天迈科技 创投机构布局二级市场打法有变?
新华网· 2025-08-12 05:38
交易概述 - 启明创投通过启明基金以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0%股份(1775.76万股)成为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邝子平 [1][3] - 交易采用差异化定价:郭建国持股转让价28.26元/股 其他转让方持股价格24.25元/股 [3] - 天迈科技复牌当日股价涨停20% 市场反应积极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天迈科技主营业务为智慧交通综合解决方案 包括数字公交产品、商用车智能座舱及新能源充电系统 [4]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582.24万元 同比下降45.06% 归母净利润亏损5287.19万元 同比下降6.58% [4] - 启明创投在交通出行领域已投资文远知行、禾赛科技、极石汽车等企业 覆盖自动驾驶、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赛道 [4]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2024年9月出台"并购六条"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 实施投资期限与锁定期"反向挂钩"机制 [2][5] - 创投机构通过并购退出重要性上升 可缓解IPO退出难问题并拓展募资平台功能 [2][4] - 国内并购基金尚处早期阶段 更倾向选择基本面稳健的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协同合作 [6]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此为市场化PE/VC罕见控股上市公司案例 对创投机构探索并购退出路径具有示范意义 [2][6] - 并购基金需深耕行业并提升标的公司资产质量 而非短期套利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强调需做好长期运营准备 [6][7] - 细分赛道非龙头企业可通过并购实现资本化 龙头企业可根据成本和时间选择IPO或反向收购 [6]
腾讯、高瓴出手:并购或成唯一“确定性”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3:12
核心观点 - 并购基金被视为一级市场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点 政策引导显著且存在巨大结构性增长空间 但当前运作仍面临深度整合 文化融合 央国企特殊挑战等综合性难题 [2][4][7]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 - 政策多层次支持:国家战略宏观引导 证监会/工信部/国资委/发改委等部委中观推动 企业微观存在战略布局/规模扩张/转型/市值管理等迫切需求 [4] - 人民币市场结构差异:备案一级市场基金规模14万亿元 其中并购基金占比仅10%(约1.7万亿元) 与美元市场多数股权与少数股权6:1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 [4] - 增长确定性:并购基金或成未来十年唯一具备确定性增长的赛道 预计规模实现2-3倍增长 因少数股权投资已达9万亿元(占比60%)进一步增长受总量结构制约 [4][5] 并购策略与实践建议 - 行业头部优先:收购已脱离家族式管理的行业头部上市公司 便于管控 [6] - 周期底部布局:在行业周期底部低价收购 例如化工行业2024年估值股价处于低位 头部企业和地方国资正寻找标的 [6] - 早期项目赋能: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小体量低估值项目获取技术产品 再通过赋能做大新业务 [6] - 国资协同模式:地方国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聚焦产业主导 发挥配合(资金杠杆/小型并购支持)与协同(治理架构灵活性/股权激励)作用 [6][7] 运作挑战与解决路径 - 投后管理难度:需深度整合资源/价值赋能/持续投入 但直接派驻人员/更换CEO/调整架构等系统变革实施难度大 [7] - 优质项目获取障碍:优质项目倾向独立上市或反向收购 需通过主动赋能创造价值(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管理优化/认证支持)并以较低估值构建安全边际 [7] - 央国企特殊困境:标的上市预期估值与并购估值存在天然差异 管理模式理念差异需优化调整 "三重一大"审批机制导致决策效率受限 民企混改融合存在深层难题 [8] 退出机制与合作模式 - 核心退出渠道为上市公司 但不排除股权转让和独立上市 [5] - 现实路径为以财务性投资角色配合产业战略投资人协同推进 通过联合尽调/共同出资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创 [7]
控股、协同与退出:并购基金的中国实践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04:09
并购市场政策环境 - 新国九条明确鼓励并购重组 [1] - 证监会并购六条深化市场化改革 [1] - 政策暖风推动并购市场热潮涌动 [1] 市场参与主体 - 政府投资基金 产业资本 GP/LP及中介机构等50余位嘉宾参与研讨 [1] - 元禾辰坤作为LP加大并购基金配置力度 [2] - 人民币并购基金在大股权并购领域相对较少 [3] 投资策略转型 - 控股型并购需要投资理念与结构重构 [1] - 从少数股权投资转向控股型并购需渐进式转型 [2][3] - 投资机构需具备产业整合与管理能力 [2] 退出机制变化 - IPO退出率下降使并购成为更现实选择 [2] - 欧洲市场控股型并购持有周期5-7年且退出路径明确 [4] - 基金管理人探索灵活交易结构和创新投资策略 [5] 跨境并购实践 - 重点关注欧洲市场隐形冠军企业 [5] - 通过上市公司战略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与本土业务 [5] - 跨境并购在政策环境变化下获得推动 [5] 投后管理重要性 - 重投后管理可扭转局势并推动企业盈利 [5] - 投后管理与资源整合是提升企业价值关键 [5] - 精准把握并购时机和整合管理资源决定基金表现 [5] 行业发展趋势 - 控股型并购正成为资本 产业与政策间重要桥梁 [5] - 并购反映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深层重构 [5] - 从高回报追求转向稳健运作需要全面提升能力 [3]
45亿,信宸资本宣布完成新一期人民币基金募集
搜狐财经· 2025-08-07 00:51
基金募集与规模 - 信宸资本成功完成新一期人民币基金募集 总规模超45亿元[2] - 基金定位为并购基金[2] - 此次募集完成后 公司管理资产总额达95.9亿美元[2] - 新基金规模与年初募集的宸曦共赢基金规模相同 均为45亿元人民币[2] 投资者结构与基金定位 - 基金LP多元化 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保险资金、母基金、券商及企业[2] - 市场化运作的机构投资人在LP中占据绝对主力地位[2] - 基金落地于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 - 未来将依托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 推动资本与产业紧密结合[2] 投资策略与业务背景 - 基金将延续以控股型并购为核心的投资策略[2] - 同时持续关注被投企业生态圈内高成长企业的投资机会[2] - 信宸资本为中信资本控股旗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历史可追溯至2002年[2] - 23年来累计完成100笔投资 其中70余笔为并购项目[2]
超45亿元,信宸资本募集新一期人民币并购基金
FOFWEEKLY· 2025-08-06 10:35
基金募集与规模 - 信宸资本成功完成总规模超45亿元的新一期人民币并购基金募集 [1] - 募集完成后公司管理资产总额达95.9亿美元 [1] - 本期基金落地于苏州工业园区 将依托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 [1] 投资人结构 - 本期基金汇聚政府引导基金 保险资金 母基金 券商及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人 [1] - 市场化运作的机构投资人占据绝对主力 [1] 投资策略 - 本期基金将协同年初募集的45亿元宸曦共赢基金 [1] - 延续以控股型并购为核心的投资策略 [1] - 持续关注被投企业生态圈内高成长企业的投资机会 [1] 历史投资案例 - 已完成麦当劳中国 嘉信立恒 桂龙药业 豪威科技 亚信科技等多宗代表性并购 [1] - 建立起深厚的被投企业生态圈 [1] 行业展望 -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处于阶段性调整期 [2] - 政府出台支持性政策为并购市场奠定基础 [2] - 中国并购基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2] 公司战略方向 - 致力于投资向善和价值创造 [2] - 深度探索并购基金在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等方面的潜能 [2] -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信宸资本完成新一期45亿元人民币并购基金募集
新华财经· 2025-08-06 06:26
基金募集 - 信宸资本成功完成总规模超45亿元人民币的新一期人民币并购基金募集 [1] - 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达95.9亿美元 [1] - 本期基金汇聚政府引导基金、保险资金、母基金、券商及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人,市场化运作机构投资人占据主力 [1] 投资策略 - 基金落地苏州工业园区,依托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推动资本与产业结合 [1] - 延续以控股型并购为核心的投资策略,协同规模达45亿元人民币的宸曦共赢基金 [1] - 持续关注被投企业生态圈内高成长企业投资机会 [1] 行业背景 -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处于阶段性调整期,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 - 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为并购市场奠定基础,中国并购基金迎来战略机遇期 [2] - 公司致力于探索并购基金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方面的潜能 [2] 公司业绩 - 公司完成麦当劳中国、嘉信立恒、桂龙药业、豪威科技、亚信科技等多宗代表性并购案例 [2] - 公司建立起深厚的被投企业生态圈 [2] - 投资策略和过往业绩获得投资人高度肯定 [1]
现场回放|并购基金的中国式突围:打法重构与理性博弈正当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3:40
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 - 新"国九条"明确鼓励并购重组 证监会"并购六条"深化市场化改革 共同推动并购市场热潮涌动 [1] - 7月29日举办"并购破局:存量时代的投退博弈"闭门研讨会 50余位来自政府投资基金 产业资本 GP/LP及中介机构嘉宾参与讨论 [1] 基金策略转型与投资实践 - 基金打法从美元基金主导并购逻辑 过渡到本土机构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导 采用"控股+赋能"策略 [2] - 优山资本自2024年加大并购交易关注 将美元并购经验应用于人民币市场 通过合规管理提升为企业赋能 [2] - 大钲资本通过横向纵向并购整合加大工业自动化领域投资 强调治理架构与组织效率专业能力 [2] - 元禾璞华提出"收购是外科 整合是内科" 强调控股并购需匹配适当节奏与策略 [2] - 翼朴资本采用"体外并购+择机注入"合作模式 认为产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是近年优质投资机会 [3] 并购交易执行挑战与应对 - 估值认知差 控制权让渡意愿低 投后整合复杂成为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 [4] - 绿动资本强调并购成功关键在于"看得准 买得低" 认为治理结构优化需建立在价格安全垫和稳定现金流基础上 [4] - 鼎旭投资提出并购交易"七分靠人 三分靠运气" 建议链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源搭建生态 [4] - 疆亘资本指出IPO趋严背景下上市公司难以接受高估值 项目实控人不愿利益让渡导致谈判停滞 [4] - 丰源投资认为选择好资产比努力做投后更重要 国内并购贷款发展有利于市场推进 [5] 市场发展趋势 - 并购成为产业转型与资本退出的重要桥梁 人民币基金借鉴美元打法走向控股与深度赋能 [6] - 中国并购市场站在结构性重塑与路径再造的新起点 GP们在估值分歧与整合难度中摸索投退平衡路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