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天工称冠机器人百米赛;与辉同行否认董宇辉年入2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02:34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成绩获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冠军 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无需人工遥控 [2] - 宇树科技因舆论压力参与比赛 作为硬件厂商原避免与客户同台竞争 筹备时间约一个月 [5]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谷歌DeepMind发布Genie 3世界模型 凭文本实时生成互动虚拟世界 保留一分钟空间记忆 被视为通向AGI的关键突破 [4] - OpenAI高管承认GPT-5仍存在幻觉问题 建议用户核对答案 强调可靠性与完全可靠性存在不连续性 [5] - 清华大学团队实现量子计算架构突破 首次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 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 [11] 半导体行业格局变动 - SK海力士2025年上半年以36.3%市占率超越三星成为全球最大DRAM制造商 终结三星33年霸主地位 三星市占率降至32.7% [10] - SK海力士HBM业务贡献DRAM营业利润54% 自2024年3月起保持英伟达HBM3E主要供应商地位 美国子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103% [10]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 -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用户突破千万 目标推动全球终端运行鸿蒙 年底生态力争与安卓iOS看齐 鸿蒙5终端数量超1000万 [7] - 鸿蒙采用"一次开发 多端部署"理念提升开发效率 框架将推动中国应用出海 [7] 新能源基础设施 - 蔚来G318川藏换电路线全线贯通 全长2950公里部署15座换电站 实现全程换电至珠峰 [8] - 我国首个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完成安装 监测半径230公里 为三峡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 [9] 智能硬件产品发布 - 智元机器人推出OmniHand 2025灵巧手系列 包含灵动款与专业款 灵动款指导价1.48万元 首发限时降至9800元 [12] - 西北首条城市无人机医药配送航线在西安启用 航线长度10.5公里 配送时间11分钟 效率为地面运输3倍 未来将拓展至疫苗与血液运输场景 [13][14] 行业热点事件 - 罗永浩称董宇辉年收入达20-30亿元 与辉同行官方否认该信息 董宇辉曾以28.541亿元登顶网络主播收入排行榜后辟谣 [3] - Meta为扎克伯格支付2700万美元(约1.9亿元)安保费 超苹果等五家科技巨头CEO安保支出总和的26% [5] - 机场拦截充电宝通过二手平台回流市场 每吨回收价约9000元(单个成本2-3元) 转卖利润达8000-12000元/吨 某回收企业月处理量超20吨 [6]
耐克起诉陈冠希索赔12.6万美元|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4 05:08
谷歌开发者大会 - 中国出海开发者在全球创新舞台表现卓越,12家中国开发者团队的13款应用和游戏获得Google Play年度最佳应用大奖 [2] - 谷歌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俊廷强调中国开发者已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坚力量 [2] 保时捷业绩调整 - 保时捷控股下调2025年经调整税后利润预期至16亿至36亿欧元,原预期为24亿至44亿欧元 [3] - 下调原因为当前市场动态及大众汽车和保时捷股份公司业绩展望调整 [3] - 公司认为国防和安全领域具有显著发展潜力 [3]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总票房突破30亿,《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位列前三 [4] DeepSeek大模型动态 - 接近DeepSeek人士确认DeepSeek-R2在8月内无发布计划,此前市场传言不实 [5] 耐克法律纠纷 - 耐克起诉陈冠希违反合同条款,索赔金额为12.6万美元(约合90万人民币),此前误报为1.26亿美元 [6] 北京移动网络问题 - 部分APP和小程序无法上网问题已全部恢复,北京移动表示将持续优化网络和服务 [7] 广电计量技术服务 - 公司在机器人测试领域积累多年经验,可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提供材料、芯片、功能性能及可靠性测试等服务,并已形成一定规模订单与收入 [8]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至2500万台 [9] - 小米出货量达470万台,市场份额19%,同比增长8%,时隔四年重夺榜首 [9] - 传音出货量450万台,市场份额18%,同比增长17% [9] 宜家母公司资产出售 - 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计划打包出售国内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涉及无锡、北京、武汉三座,接盘方为泰康人寿领投的基金 [10] 合肥住房公积金政策 - 合肥市放宽"商转公"业务办理年限,2025年8月20日起可办理2021年12月31日(含)之前发放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 [10] 苹果新专利 - 苹果新专利曝光,展示六面玻璃外壳电子设备设计进展,延续前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的"单片玻璃"理念 [12]
消电ETF(561310)涨超1.3%,AI应用加速成效显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3:17
显示器面板行业 - 显示器面板价格持平 笔电面板需求转乐观 [1] - 京东方在折叠OLED屏幕领域超越三星显示成为行业第一 [1] - TCL科技显示业务上半年净利润超46亿元 同比+70% 大尺寸领域盈利增强 中小尺寸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1] AI技术应用 - AI应用加速落地 WAIC 2025展示超200台具身智能体 [1] - AI正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应用转变 垂直行业智能体深度嵌入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 [1] - CoWoP封装技术有望以低成本、高效率特性撬动高端PCB需求 [1] 科技巨头财报 - Meta和微软财报亮眼 核心驱动为AI驱动的广告和云业务增长 [1] 消费电子指数 - 消电ETF(561310)跟踪消费电子指数(931494) 该指数选取智能手机、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消费电子指数成分股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能够较好地体现消费电子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1] 基金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6)和国泰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联接C(014907) [1]
具身智能体主动迎战对抗攻击,清华团队提出主动防御框架
36氪· 2025-08-12 11:30
核心观点 - 清华朱军团队提出强化学习驱动的主动防御框架REIN-EAD 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主动探索机制 显著提升具身智能体在对抗攻击下的感知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1][2][33] 技术框架 - REIN-EAD由感知模块和策略模块组成 通过循环神经结构整合历史观测数据 构建时间一致性的环境表征 [3][8][10] - 框架采用"感知-决策-行动"闭环机制 实现多步交互下的最优动作选择和环境反馈修正 [10][14] - 引入基于不确定性的奖励塑形机制 解决稀疏奖励问题 支持物理环境下的高效策略更新 [2][16] 算法创新 - 提出累计信息探索的强化学习算法 优化多步探索路径 避免贪婪策略的局部最优缺陷 [4][11][13] - 设计离线对抗补丁近似技术(OAPA) 通过预计算对抗补丁流形 降低训练成本并保持对抗不可知性 [5][6][18] - 理论证明多步累积交互目标与累积信息探索的一致性 确保长期不确定性最小化 [13][14][15] 性能表现 - 人脸识别任务中 攻击成功率最低降至1.06% 较基线方法提升超过50% [21][22][23] - 物体分类任务中 对自适应攻击的防御成功率达71.04% 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25][26][27] - 目标检测任务中 平均精度保持83.15% 在对抗场景下仍能维持82.86%的检测精度 [28][29][31] - 在补丁大小、形状和攻击强度等变量测试中 展现出稳定的泛化能力 [31][32] 应用价值 - 框架适用于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安全关键领域 解决三维物理场景中的对抗攻击威胁 [2][7][33] - 突破传统被动防御对攻击先验的依赖 为对抗防御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2][7][33] - 开源代码和论文提供完整实现细节 促进领域内进一步研究应用 [33]
具身智能体主动迎战对抗攻击,清华团队提出主动防御框架
量子位· 2025-08-12 09:35
核心观点 - 清华朱军团队提出强化学习驱动的主动防御框架REIN-EAD,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主动探索与纠错机制,提升对抗场景下的感知鲁棒性 [1][2][3] - REIN-EAD通过多步连续观察和循环预测优化即时准确率与长期预测熵,显著降低未知攻击与自适应攻击的成功率 [4][12][31] - 框架引入基于不确定性的奖励塑形机制和离线对抗补丁近似技术(OAPA),解决传统被动防御方法的局限性 [6][7][30] 技术框架 - **感知-决策-行动一体化**:REIN-EAD由感知模型(生成环境增强表征)和策略模型(生成主动感知动作)组成闭环系统,实现动态环境中的持续观测与理解 [10][12][13] - **累积信息探索算法**:通过多步累积交互目标优化策略,避免贪婪探索的局部最优问题,结合PPO算法实现稳定策略更新 [20][21][23] - **离线对抗补丁近似(OAPA)**:预先计算对抗补丁流形近似,降低3D环境训练开销,提升对未知攻击的泛化能力 [7][30] 实验性能 - **人脸识别任务**:REIN-EAD在CelebA-3D数据集上将自适应攻击成功率降至7.37%(基线EAD为22.11%),标准精度保持89.03% [32][35] - **物体分类任务**:在OmniObject3D数据集上,REIN-EAD对MeshAdv攻击的防御成功率提升至95.66%(未防御组为3.81%),标准精度88.93% [40] - **目标检测任务**:CARLA场景中,REIN-EAD平均精度(AP)达83.15%,对抗条件下AP保持82.12%(未防御组为35.85%) [43] 创新贡献 - **主动防御范式**:首次将强化学习与运动视觉机制结合,通过环境交互构建时间一致性表征,突破静态防御瓶颈 [5][12][49] - **跨任务泛化性**:在安全关键领域(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实现统一防御框架,对像素空间、隐变量空间攻击均有效 [8][31][42] - **工程实用性**:OAPA技术使训练效率提升3倍以上,支持物理引擎(如UE)不可微分环境下的鲁棒训练 [7][18][30]
灵巧手与传感器集体突破 人形机器人“最后一厘米”加速进化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05
灵巧手技术发展 - 提升产品自由度和优化感知能力是下一代灵巧手迭代方向,兆威机电DM17系列灵巧手具备17个自由度,可完成人手95%以上动作 [1] - 兆威机电灵巧手历经五代迭代,重量从2.063千克减少到约900克,下一步将向小型化发展 [2] - 强脑科技Revo 2灵巧手重量仅383克,可提起20公斤重物,触觉传感器识别精度达0.01N [2] - 中科硅纪推出不同配置灵巧手,包括高速自适应灵巧手和三指灵巧手,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2] 感知能力提升 - 傲意科技ROH-AP001灵巧手集成高密度点阵触觉传感器,可感知0.1N-25N压力变化,ROH-LiteS能感知力的方向 [3] - 灵巧手需集成温度传感器或算法以增强性能,针对不同场景匹配不同配置是商业化重要思路 [4] - 帕西尼第三代触觉传感器具备六维力及15种触觉感知信息,能模拟人类皮肤感知能力 [4] - 传感器价格约占灵巧手产品成本一半,传感器技术发展关乎产品竞争力 [4] 商业化与价格趋势 - 目前灵巧手价格在1万到几万元,配备于价格十万元以上的机器人,价格更低的机器人倾向于选用夹爪 [4] - 强脑科技预计灵巧手价格将下调,因技术迭代和产量增加,主要厂商预计产量达几千到上万只 [5] - 特斯拉Optimus Gen2灵巧手占总成本约17.2%,客户付费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 灵巧手商业化需增加自由度、延长使用寿命,并在小型化、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 [6] 行业生态与数据支持 - 国内灵巧手厂商数量快速增长,参展企业从去年2家增加到今年至少20家 [3] - 帕西尼在天津落地年产2亿条数据规模的数据采集工厂,采集触觉、视觉等全模态数据以支持机器人"大脑"发育 [6]
四维破局:东风汽车的“V型”转型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0:17
核心观点 - 东风汽车在2023年经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后,2024年实现V型反弹,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销售涨幅达64.4%,经营效益同比改善超72亿元,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单车毛利转正并提升75% [1][7] - 公司通过品牌重塑、技术攻坚、全球布局、生态重构四大战略实现转型,从依赖合资利润转向自主核心技术与全球化能力的新发展范式 [1][2] - 技术路线涵盖纯电、混动、氢能三线并进,智能化领域构建"天元智能"技术品牌,研发投入年增幅超40%,有效专利达24418件 [8][9][10][11] -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2025年上半年自主新能源出口暴涨229%,岚图、猛士等品牌进入欧洲、中东等40余国市场 [11][12] - 作为产业链链主,公司在湖北投入千亿级资金构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黄金走廊,带动超1000家供应商升级,形成半径50公里的产业生态圈 [13][14][15][16][17] 品牌重塑 - 2023年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构建"三列两层"品牌矩阵:岚图、猛士定位高端,东风母品牌下纳米、奕派、风神覆盖主流市场 [3] - 初期多品牌战略导致资源分散,2025年成立奕派科技整合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推行"双品牌、多体系"战略 [4][5] - 改革成效显著:岚图FREE+预售18小时订单破10000台,猛士M817预售1小时订单达9713台,奕派科技1-7月销量同比增长32% [6][7] 技术攻坚 - 纯电领域:猛士MORA豪华电动越野平台与量子智能电动架构摒弃"油改电",岚图FREE+搭载800V高压平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9] - 混动领域:马赫动力超级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7.06%,皓瀚DH-i实现"油电同价" [9] - 氢能领域:构建70kW-400kW全栈式氢动力平台,400kW氢燃料电堆功率密度达4.5kW/L,寿命超3万小时 [9] - 智能化:自研天元电子电气架构算力提升5倍,L2级城市NOA系统覆盖全系车型,太极大模型构建"视觉+语音+生物感知"交互系统 [10] 全球布局 - 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突破11.5万辆,自主新能源出口占比升至25%,较三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 [11][12] - 岚图布局挪威、丹麦等40余国市场,中欧班列"东风号"18天将新车运抵莫斯科,7家境外子公司与11个海外KD工厂支撑本地化生产 [12] - 技术出海:纳米BOX登顶荷兰电动车销量榜,猛士917携华为智驾系统进入瑞士,参与制定联合国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 [12] 生态重构 - 在湖北构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黄金走廊:武汉聚焦乘用车及"三电"研发,襄阳打造电动车基地,十堰深耕商用车,随州专攻专用车 [14][15] - 突破"卡脖子"技术:量产首颗国产车规级MCU芯片DF30,建成全球最大16000吨一体化压铸双产线,布局22GWh电芯等核心产能 [16] - 组建12个产业创新联盟,汇聚华为、腾讯等超300家伙伴,产业链效能提升超30% [17] -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放3829公里测试道路,集聚160家核心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从6%跃升至39% [17]
GPT-4o遭越狱后指挥机器人做危险动作!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体安全评测基准来了,大模型集体翻车
量子位· 2025-08-01 04:23
具身智能体安全研究 - 核心观点:顶级大模型如GPT-4o、Grok被"越狱"后可能教唆机器人执行危险行为,需建立安全评测基准[2][4] -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体安全评测基准AGENTSAFE诞生,填补对抗性安全评测空白[4][5] - 研究团队计划发布数据集、代码和评测沙盒供全球使用[6] AGENTSAFE设计原理 - 模拟45种真实室内场景,包含104种可交互物体[14] - 构建9900条危险指令数据集,引入6种"越狱"攻击手段(如多语言攻击、说服性攻击)[15][24] - 采用端到端评测闭环设计(感知→规划→执行),超越传统仅评估"规划合理性"的方法[16][18][20] 实验关键发现 - 测试5个主流VLM:GPT-4o、Gemini、Grok-2、GLM-4V、Qwen2.5[29] - 安全指令下感知准确率近100%,但危险指令分化明显:GPT-4o对"伤害人类"指令拒绝率最高(90%)[33][35] - "越狱"后安全性崩溃:GPT-4o拒绝率从84.67%降至58.33%,Grok/Gemini规划成功率飙升[37][38][39] - 案例:机器人完整执行"找到电脑→扔向镜子"的危险流程[40] 行业意义 - 现有评测基准忽视对抗性危险指令,聚焦任务完成率[9] - 具身智能体需通过安全测试才能部署真实世界[43] - 研究获ICML 2025多智能体系统研讨会杰出论文奖[5]
氦川科技发布中国首个虚实融合智能体通信协议RVP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3:47
公司技术突破 - 氦川科技发布中国首个虚实融合智能体通信协议RVP 实现数字与物理实体的动态交互 标志着中国在第三代智能体互联网标准争夺中取得关键突破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体内生隐数据深训练体系》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城市治理赛道一等奖 该体系通过城市级隐数据深训练框架实现具身智能体自我进化与治理场景实时适配 [2] 技术应用成果 - 与江苏海州发展集团联合成立"中环云控物联"公司 在连云港海州区园博园试点中为环卫工人、车辆、无人机及垃圾桶等生产要素部署专属智能体 实现物理世界全链路数字化映射和动态调度 [2] - 试点项目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使连云港环卫人力节约30%-50% [2] 战略规划 - 实施具身智能体技术双轨战略:垂直深耕实体化验证 以连云港环卫项目为起点推进市政、社区等场景深度落地 [3] - 横向构建行业生态 通过RVP协议开放标准接口 联合公安、农业等领域战略伙伴将技术注入千行百业 [3]
热火朝天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怎能没有你的报告席位
机器人圈· 2025-07-28 10:55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体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化、智能化发展[1] - 智能体通过感知、决策与规划在物理环境中实现行为的能力成为提升机器人自主性与适应性的关键技术方向[1] - 具身智能体零部件涵盖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柔性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1] 论坛核心内容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零部件技术前沿(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边缘智能芯片)、共性挑战(可靠性、成本控制、标准化)及应用生态(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等场景)[1] - 论坛主题为"聚焦核心部件 赋能具身智能",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2] - 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预计有超200家国内外一流企业参展,展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并有约70余件首发新品[2] 论坛组织与参与 - 论坛主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和苏州大学教授孙立宁[3] - 论坛征集报告方向包括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传感器、执行器)及关键技术难点(精度、鲁棒性、集成度、成本)[3] - 报告人可在论坛发布相关成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及合作项目签约等[3]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行业竞争加剧[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现象[6] - 国际快讯显示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如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7] 学术与技术前沿 - 院士报告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7] - 机器人创新设计涉及六大关键技术[7] - 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