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2.0
icon
搜索文档
曹虎:大重构时代,中国企业出海如何从"湖鱼"变"巨鲸"
凤凰网财经· 2025-09-23 12:23
全球化2 0时代特征 - 全球化从1 0低摩擦统一大市场进入2 0马赛克化阶段 呈现区域化和割裂化特征 [4] - 全球化2 0时代冲击传统出口模式 企业需从出口思维转向海外生产销售的全新出海布局 [4][5] 企业出海战略转型必要性 - 出口与出海存在核心差异 出口是国内生产海外销售受汇率关税影响 出海是海外生产销售规避关税且汇率影响相反 [5] - 全球供应链逻辑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 催生短链化 多链化和生态化三大变革 [5] - 轮胎 汽车等行业赴海外设厂实践印证供应链变革趋势 [5]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分类 - 70%企业依赖极致低价竞争 易引发行业内卷与人才流失 [6] - 20%企业转型为最佳价值提供者 以30%成本创造80%产品价值 让用户获得120%价值感 [6] - 5%-10%企业正成长为溢价性品牌 [6] 溢价品牌打造核心能力 - 溢价品牌需具备持续技术创新引领 跨文化用户洞察和情感价值叙事三大能力 [6] - 99%中国企业在技术性能达国际领先 但欠缺跨文化价值观传递能力 [6] - 创新需针对不同市场差异化 对发展中国家推行节俭式创新 以20%成本实现80%核心功能 对欧美市场需增强式创新聚焦情感共鸣 [6][7] 中国全球品牌发展机遇 -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GDP中心 未来五到十年将诞生数以百计全球性品牌和数以千计国际性品牌 [8] - 企业需补齐七大核心能力 包括塑造价值标准 制定技术标准 打造品牌资产 管理复杂流程 创造商业模式 整合用户价值及并购重组能力 [8] 未来商业环境特征 - 未来存在原子世界 数字世界和Token世界三重世界 呈现复杂性与连通性并存特征 [10] - 中国企业需利用经济 文化和贸易平台实现估值与能力全面升级 [10]
金刻羽:“地缘经济”成为主流现象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14 08:28
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 - 地缘经济崛起和全球碎片化成为新趋势 全球化呈现本土化 区域化和多元化特征[2] - 中国在全球出口占比持续上升 贸易结构变化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布局调整 对韩国 日本和越南等国投资同步增加[4] - 全球形成美国 德国和中国三大核心枢纽国家 服务业具有高度中心性 中国在制造业处于核心位置[4] 中国供应链地位分析 - 中国在制造业同时占据上游和下游关键瓶颈位置 上游包括基础金属 电子元器件和化工产品 下游涵盖建筑和汽车制造等高消耗行业[5] - 中国电子金属具有高度中心性 维系全球制造链运转 德国汽车与机械在欧洲生产网络占据核心地位[4] - 中国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 虽然直接关系弱化但间接关系加强[6] 未来发展战略方向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重点突破芯片 工业软件和高端装备等卡脖子环节 实现技术升级与自主可控[7]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通过RCEP和一带一路等区域协作提高国内消费市场地位[7]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技术路线定义 标准制定 金融通道掌控和支持获取能力[7]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在各层面思考多元化分散风险策略[6] - 掌握知识产权和服务出口能力的企业具有最强抗冲击能力[7]
复宏汉霖2025中期业绩:营收稳增,全球化2.0驱动海外利润激增
金融界· 2025-08-26 02: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营收28.1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1] - 毛利润约21.992亿元 同比增长10.5% [1] - 净利润3.901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超7.709亿元 同比增长206.8% [1] - 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 BD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 同比增长280% [1] 全球化商业进展 - 全球产品收入突破25.568亿元 同比增长3.1% [5] - 6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 4款产品在国际获批上市 触达近60个国家和地区 [2] - 与Abbott合作覆盖69个国家和地区 与Dr. Reddy's合作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 [11] - 完成800余项药政注册申请 获得600余项批准 覆盖中国美国欧盟等多国 [12] 核心产品表现 - 抗PD-1单抗H药斯鲁利单抗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977亿元 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7] - 曲妥珠单抗汉曲优®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4.442亿元 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8] - HLX04-O在中国获NDA受理 HLX14在美欧加获上市申请受理 [9] 创新研发突破 - 研发支出9.954亿元 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3% [1] - PD-L1靶向ADC HLX43在ASCO公布I期数据 展现广谱抗肿瘤潜力 [15] - 新表位HER2单抗HLX22获美欧孤儿药资格认定 国际III期临床推进中 [17][18] - H药治疗小细胞肺癌四年OS率达21.9% 多项III期临床完成患者入组 [20] 技术平台建设 - 构建ADC技术平台Hanjugator™ 三特异性TCE平台等创新研发平台 [21] - 推进HLX97 HLX701 HLX37等潜在FIC/BIC分子的开发 [21] - 松江基地通过欧盟GMP认证 商业化GMP生产批次超1150批 [12]
【环球热评局——链博系列之九】从“链上扎根”到“生态共舞”:外企的中国战略正在范式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7-20 15:09
供应链本土化与区域整合 - 天津工厂70%本土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 体现外资企业供应链深度嵌入中国区域经济 [1] - 外资企业从区位选择转向与中国经济肌理深度交融的共生连接 [1] - 170多个国际代表团参会 境外企业参展比例从32%攀升至35% 反映全球产业对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性的共识 [3] 中国供应链全球角色升级 - 中国凭借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与人才储备组合 从生产基地升级为区域供应链中枢 [3] - 5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链博会 印证外资企业成为中国本地产业网络有机组成部分 [3] - 英伟达重启H20芯片对华销售 反映中国供应链在AI产业生态中的关键动能地位 [4] 创新范式逆向流动 - 全球30%的AI创新源自中国团队 本土研究者推动技术跃迁 [4] - 松下建立"企划-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本土流程" 颠覆研发在欧美的传统模式 [4] - 诺和诺德INNOVO®平台46个本土项目中2项注入跨国研发体系 实现中国智慧反哺全球 [4] 研发能力质变 - 外资研发中心十年间增至221家 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发明专利增长336% [4] - 中国从技术接收端蜕变为创新策源地 [4] - 供应链响应速度决定产品迭代周期 形成协同创新取代单向输出的新范式 [4] 可持续发展生态共建 - 施耐德电气提出"链上共绿"方案 以技术赋能上下游协同打造绿色供应链 [5] - 外资企业从自身环保承诺转向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 [5] - 欧莱雅"点击即生产"消费供应链体现全链条协同 深度参与中国新消费生态规则构建 [5] 全球化2.0范式转型 - 外资企业从"独善其身"转向"协同共生" 完成供应链扎根、创新输出、规则共建的三重进阶 [5] - 中国市场角色从规模红利提供者变为创新生态塑造者 [5] - 全球化2.0核心动力在于价值链深度协同而非合作疆域扩展 [5]
上海交大胡捷:中国企业出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凤凰网财经· 2025-06-30 14:22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全球化2.0与产业链重构 - 在关税战与全球化2.0推动下 产业链正从"制造在中国"向"中国+1"和"中国+N"转型 从"离岸外包"转向"友岸外包"和"近边外包" [3] - 国际格局变化使中国企业出海成为趋势 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应对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之策 [3]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挑战 - 中国企业出海优势是竞争力强("卷") 但这也成为劣势 表现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竞争模式 [3] - 许多中国企业产能大但利润低 主要威胁来自同国竞争对手("第二个中国人") 导致行业恶性竞争 [4] 高质量出海路径 - 企业需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企业出海 补全战略层面的系统性思考 [3] - 强化跨文化管理能力 需具备国际化定位 整合全球资源进行本地化运营 [3] - 需规避政治风险 关注所在国国际政治定位及政治演变 [3] - 需规避行业风险 特别是恶性竞争问题 [4] 品牌出海与软实力建设 - 品牌出海是企业高质量出海的落脚点 世界级品牌需依托世界级文明观和文化观 [4] - 软实力建设应以"爱"为核心 崇尚普世文明 理解尊重当地文化 塑造"可爱而强大"的品牌形象 [4]
上海交大胡捷:美国通过关税追求的四大目标将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
凤凰网财经· 2025-06-29 11:17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 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 [1] - 论坛由凤凰网主办 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合作 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全球化2.0的核心变化 - 全球化2.0的底层逻辑发生根本变化 国家排序从全球化1.0的经济利益优先 转变为国家安全第一 价值认同第二 经济利益第三 [2] - 全球化理论长期存在三大盲点:国家不同利益群体损益不均导致社会分裂 规则认可与战略互信缺失 和平共处作为经济交往前提的脆弱性 [3] 关税战与国际贸易秩序重构 - 当前关税战的本质是对国际贸易秩序的重构 特朗普政府策略目标包括缩小贸易逆差 推动产业回归 增加蓝领就业 提升财政收入 [2] - 手段追求"广义关税对等" 涵盖传统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如补贴 许可配额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转移 劳工条件 环境保护 汇率政策 反倾销等 [2] 中美博弈与企业应对 - 中美博弈中 中国需调整经济大循环 强化内循环 美国通过关税手段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其四大目标 [3] - 国际产业链格局重构下 中国企业需关注软实力建设 作为高质量出海的硬道理 [2]
高盛推“中国民营十巨头”:价值挖掘还是资本刻意“造神”?
高盛"民营十巨头"概念 - 高盛推出"民营十巨头"概念对标美股"七巨头",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美团、网易、美的、恒瑞医药、携程和安踏 [1][2] - 这些企业占MSCI中国指数42%权重,日均交易额110亿美元,预计未来两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13%,平均市盈率16倍,显著低于美国科技七巨头28.5倍 [1][4] - 高盛选择政策环境转变的时间窗口,2025年《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监管环境处于五年来最宽松水平 [2][7] 市场集中度与估值 - 中国前十大公司市值占比仅17%,远低于美国的33%和新兴市场(除中国外)的30% [4] - "十巨头"平均市盈率13.9倍,较MSCI中国指数溢价22%,低于历史均值74%,若溢价回归至美国水平可增加3130亿美元市值 [4][14] - 前瞻性市盈增长比率1.1倍,不足美股七巨头1.8倍的六成 [14] 五维支撑体系 - 政策转向:2025年政策拐点年,《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政策不确定性溢价显著回落 [6][7] - AI革命:民企在AI-科技宇宙占比72%,AI技术未来十年每年推动中国企业盈利增长2.5% [8][9] - 全球化2.0:民企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10%提升至2024年17%,比亚迪海外毛利率30%高于国内 [10][11] - 产业整合: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产能出清,美团、恒瑞、美的在各自领域优势强化 [12][13] - 估值修复:三重动力包括历史溢价回归、中美溢价差收敛、盈利增长兑现 [14] 市场表现与分化 - 2025年初至今小米股价飙升56.52%,比亚迪上涨46.77%,但美团下跌8.97%,携程跌幅10.67% [21][22] - 美团面临抖音本地生活侵蚀,比亚迪承受新能源车价格战压力,恒瑞受制于创新药研发周期风险 [22] - 全球主动基金对中国股票低配,若配置回归中性将带来440亿美元增量资金 [15] 投资关注点 - 技术转化能力:腾讯AI商业化、网易游戏AI应用深度 [26] - 全球化兑现度:比亚迪海外产能落地、小米汽车海外交付 [26] - 政策免疫力:恒瑞创新药纳入医保、安踏品牌升级效果 [26] - 未来12-18个月需跟踪商业化进度、海外地缘摩擦、国内消费复苏斜率 [27]
宜信好望角:供应链出海潮,中国制造如何扎根海外
金投网· 2025-06-17 02:35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已从部分公司的战略选择演变为全民性话题,东南亚、欧洲、非洲、墨西哥等地成为中国企业重要落地区域 [1] - 出海正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为创业者提供未来5到10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 [1] - 2025年是中国企业出海战略认知的分水岭,呈现群体性、仓促性和目的性三大特征 [1] -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全球出征,行业覆盖广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 [1] 全球化环境与挑战 - 尽管"逆全球化"声音不断,但全球化并未减速,中国工厂仍是各国争抢的对象 [1] - 特朗普再次上台带来不确定性,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但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目标 [1] - 关税工具搅动全球工业化空间分层,中国企业需重新思考全球扎根策略 [1] - 全球化2.0时代中国企业出海最大难点是缺乏链主保护,许多企业仅为生产成品中的组件 [2] 成功经验与战略模型 - 日本企业通过构建完整商业系统成功出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2] - 日本企业重视外派人员生活与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2] - 林雪萍提出两个30%模型:海外收入占比超30%和海外产能占比超30%才是真正出海企业 [2] - 真出海企业需在地理空间、认知空间和价值链空间三个维度取得突破 [2] 未来发展方向 - 出海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未来10年的发展周期 [3] - 企业需在全球化2.0大潮中抓住机遇,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3] - 未来5到10年出海黄金区位取决于企业战略定位,需重新分析价值链空间位置 [2] - 企业需建立合理认知空间,理解当地习俗和思维方式,进行顶层利益设计 [2]
全球化2.0时代,中国企业如何迎战供应链“攻防战”
搜狐财经· 2025-05-30 11:49
广交会表现 - 第137届广交会吸引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名境外采购商,较去年同期增长17.3%,创历史新高 [1][3] - 广交会吸引力强劲,显示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下中国供应链的韧性 [1]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缓解全球市场紧张情绪 [2][3] - 长期挑战仍存,全球产业链重构需保持战略清醒,供应链安全成为竞争重点 [2][3][6] 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化 - 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5000亿美元增至2024年6.1万亿美元,GDP从世界第六跃升至第二 [3][5] - 2015年后全球化逻辑转变,从效率至上转向供应链安全优先 [4][6] - 美国企业如苹果、沃尔玛、特斯拉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分别占其生产、采购和销量的90%、70%、37% [5] 供应链战略调整 - 中国企业加强供应链连接力与控制力,如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 [4][8] - 华为与新凯莱联合突破技术封锁,提交SAQP技术专利应对芯片断供 [8] - 深圳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产业升级 [9] 企业出海战略 - 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0.8%至78.8亿元,出口结构多元化 [12] - 中国企业从"企业出海"转向"大出海",整合海外仓、分市场等资源协同作战 [5][11][12] - 义乌小商品通过成本优势和品类丰富性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 [12]
关税战暂停,全球化新共识正在形成|出海潜望镜
36氪· 2025-05-14 08:40
中美关税协定 - 美方取消4月8日和9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 [1] - 针对4月2日加征的34%关税,美方暂停24%加征90天并保留10%,中方同步暂停24%反制关税并保留10% [1] - 美国三大股指创4月9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道指涨2.81%,纳指涨4.35%,标普500涨3.26% [1] - 特朗普修正行政命令将小额包裹从价关税从120%降至54%,维持100美元/件从量关税 [6] 行业影响分析 纺织品与假发行业 - 纺织制成品对美出口占比达32.2%,受关税冲击最严重 [3] - 假发产品对美出口占比62.02%,河南许昌产业带60%传统贸易订单曾全面叫停 [4] - 许昌假发工厂恢复订单,但预计全年销量仍受影响30% [7] 消费电子与AI硬件 - 消费电子行业因技术含量高、议价空间大,抗关税冲击能力较强 [4] - AI硬件企业每加50%关税导致净利润率下跌10%,超100%关税将致全行业对美业务亏损 [5] - 美国豁免消费电子、服务器等20项商品关税,涉及苹果供应链及英伟达AI服务器 [8]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企业转向欧洲市场,Shein和Temu在英法广告支出月环比增长35%-40% [9] - Temu北美市场占比降至20%,头部卖家跟随平台转向多区域布局 [10] - 非洲B2B平台Egatee咨询量激增,吸引原主流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商家 [10] 全球化趋势重构 - 外贸企业形成"born to be global"共识,推动区域化价值链重构 [7][9] - 电商平台流量向海外仓半托管及本对本模式倾斜,加速多市场渗透 [9] - 草根创业者持续向技术创新和品牌化转型,支撑长期出海韧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