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战略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重仓奇瑞,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8 04:11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杨松 21世纪商业评论 .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 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汕头王来春家族,一笔投资大赚一笔。 9月25日,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当日上涨3.8%,收于31.92港元/股。 三年前,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通过立讯有限,花费100.54亿元,接盘奇瑞汽车等三家公司股权,后又斥资数亿增持。 | 股东名称 | 股份性质 | 直接持股数量 | 占已发行普通股比例(%) | | --- | --- | --- | --- | | 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938,978,159.00 | 16.28 | | 立讯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920,426,548.00 | 15.96 | |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419,780,138.00 | 7.28 | | 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272,756,800.00 | 4.73 | | 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 ...
毅昌科技入选“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最佳实践案例”
全景网· 2025-09-24 05:46
公司荣誉与行业认可 - 公司内部控制实践案例入选"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最佳实践案例"并获得国家级权威认可 [1] - 评选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 在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证监会会计司直接指导下开展 [3] - 评选经过案例征集和专家盲评等多轮严格筛选 最终入选案例将汇编成册报送监管部门并在全国推广 [3] 战略转型与业务表现 - 公司自2020年确立"高质量发展家电结构件业务 加快发展汽车结构件业务 提速发展新能源和医疗健康业务"战略 [5]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77.09% [5] - 汽车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 同比增长24.30% [5] - 两大业务板块营收贡献占比已超过60% 标志着公司业务转型取得实质性显著成效 [5] 内部控制体系价值 - 稳健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公司战略顺利推进和业务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 - 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合规防线 更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 [5] - 公司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 全面深化内控体系建设并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与公司治理效能 [5] 行业交流与活动参与 - 2025年9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中上协财专委走进上市公司系列行"主题培训暨内控案例结果发布交流活动 [3] - 公司财务总监孙震明代表公司出席活动并领取最佳案例奖杯 [3]
6.32亿元!宁波前首富找到接盘人!原来是他……
搜狐财经· 2025-09-12 02:39
控股权变更交易 - 河化股份控股股东银亿控股拟向中哲瑞和转让87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3.76%)及全部应收款项 交易总对价6.32亿元 其中股份交易对价5.86亿元 应收款项交易对价4611万元 [2]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哲瑞和 实际控制人由熊续强变更为杨和荣 [2] - 标的股份目前处于质押状态 尚未取得质权人同意函 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2] 公司财务与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83.04万元 同比下降37.02% 归母净利润383.82万元 同比增长45.56% [3] - 截至9月11日收盘股价7.93元 市值29.03亿元 [3] - 银亿控股2016年以8.4亿元收购8700万股获得控股权 [6]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为广西河池氮肥厂 1999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 [5] - 2019年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南松医药93.41%股权 主业从大化工转型医药精细化工 配套募集资金1.2亿元 [6] - 当前致力于向生物、医药、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6] 收购方背景 - 中哲瑞和2025年7月23日成立 注册资本3亿元 由中哲集团100%控股 实控人为杨和荣 [8] - 中哲集团2024年营收300.13亿元 位列宁波市综合企业百强第24位 业务覆盖服装、新材料、新能源及大健康等领域 [12] - 市场猜测中哲集团可能通过资产置入实现上市 公司战略强调实业与产业投资并进 [12] 历史交易背景 - 银亿集团与银亿控股于2019年6月向宁波中院提交重整申请 [6] - 前期与北京胜顶的收购意向因重整投资人未支付3.52亿元剩余款项而解除 银亿集团需无息返还定金 [6]
江苏首富陈建华任“民营造船第一股”新掌门,24岁儿子担任总经理
新浪财经· 2025-08-24 04:13
公司治理变动 - 公司选举陈建华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 其子陈汉伦为总经理 陈建华为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陈汉伦为恒力集团副总裁[1] - 陈建华出生于1971年 工商管理博士 高级经济师 陈汉伦出生于2001年 24岁 研究生学历 应用金融硕士 曾任普华永道(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务咨询顾问[1] 实际控制人背景 -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财富达1250亿元 排名第20位 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以801.2亿元持股市值蝉联江苏首富 总榜第32名 持股市值较去年增长119.9亿元[2] - 恒力集团由陈建华创建于1994年 是全球最大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 去年总营收达8715亿元 位列世界500强第81位[1] 战略转型与资产重组 - 公司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置入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 转型为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1][4] - 恒力集团2018年10月通过股权受让等方式入主公司 恒力重工主营业务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 在大连长兴岛打造世界先进船舶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4] 经营表现与订单情况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因恒力重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4] - 恒力重工已开工建造70余艘船舶 订单排至2029年[4]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22日收盘 公司股价下跌1.03% 报56.80元 市值为551.40元[4]
超160亿,恒天然官宣将消费品业务卖给全球最大乳企,安佳、安怡和安满在华安排敲定
36氪· 2025-08-22 01:41
交易核心信息 - 恒天然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160.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价值向法国兰特黎斯出售全球消费品牌及相关业务 若包含Bega许可 总金额最高可达42.2亿新西兰元(约176.37亿元人民币)[1][4][7] - 交易标的包括全球消费品牌业务(不含大中华区) 大洋洲及斯里兰卡的餐饮服务和原料业务 中东及非洲的餐饮服务业务 涵盖Anchor(安佳)、Mainland、Anlene(安怡)、Anmum(安满)等20多个品牌[1][4]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需获得新西兰、澳大利亚、科威特等多国监管批准及恒天然股东投票通过[1][11] 交易战略背景 - 恒天然董事会经过15个月评估认为出售方案价值高于IPO 可实现资产完全剥离并更快向奶农股东返还资本[7] - 恒天然将转型为聚焦全球B2B乳品供应商 保留新西兰24家工厂、海外1家工厂、15700名员工及对100多个市场的出口业务[13][16] - 兰特黎斯通过收购显著增强在大洋洲、东南亚和中东的战略地位 年营收将增加近200亿元 向3000亿级乳企目标冲刺[1][9] 财务影响 - 恒天然计划向股东进行约每股2新西兰元、总额32亿新西兰元(约133.74亿元人民币)的免税资本返还[11] - 恒天然2024财年数据显示 出售的消费品牌业务营收37亿新西兰元 资本回报率仅6.8% 远低于原料业务(10.2%)和餐饮服务(19.6%)[16] - 公司维持2025财年每股盈利指引65-75新西兰分 并确认剥离后仍可实现10%-12%的平均资本回报率目标[13][16] 中国市场安排 - 交易明确排除大中华区 恒天然保留"安佳"品牌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的所有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1][19][20] - 恒天然大中华区已进行组织调整 将年收入101亿元的餐饮服务业务与年收入17亿元的消费品牌业务合并为"两块业务、一套人马"运营模式[22] 行业格局变化 - 兰特黎斯以2023年279亿欧元营业额居全球乳业第一 恒天然以140亿欧元位列第六 交易后兰特黎斯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30][31] - 兰特黎斯近80%业绩来自法国以外市场 业务覆盖50个国家 产品销往约180个国家 首席执行官强调乳制品全球年增长率约3%[28][29][31] 市场反应 - 恒天然股价在交易宣布后早盘上涨15%至5.80新西兰元 创2018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26] - 交易价格38.45亿新西兰元远超市场20-30亿新西兰元的预期 分析师评价"对于表现不佳的业务是非常好的结果"[26]
永辉超市(601933.SH):上半年净亏损2.41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8-20 12:1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99.48亿元 同比下降20.7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 [1] 收入变动原因 - 收入下滑主要由于2024年下半年开启整体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工作 [1] - 关闭长期经营亏损门店以及门店调改期歇业等因素导致收入下降 [1] - 调改门店收入较同期有大幅度增加 但无法弥补因关店产生的收入下降 [1]
上半年由盈转亏 欧菲光转型阵痛待解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23: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37亿元 同比增长3.15% [2][3] - 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下降逾370% [2][3] - 扣非净利润-1.5亿元 同比下滑超过9倍 [3] - 基本每股收益-0.0332元 [2] 业务结构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74.37亿元 同比增长0.43% 占总收入比重超75% [3] - 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2.62亿元 同比增长18.19% 成为最大增长亮点 [3] - 新领域业务收入11.05亿元 同比增长9.73% 涵盖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医疗/VRAR等 [3] - 其他业务收入3288万元 同比下降41.42% [3] 利润承压原因 - 股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 [2][5] - 增值税加计抵减损益同比减少 [2] - 联营企业经营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2][5] - 研发投入7.58亿元 占营收比例达7.7% [3] 行业环境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预期增速从2.3%下调至0.6% [3] -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回落 [3][5] - 产业链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价格压力和毛利率下滑成为普遍挑战 [3][5]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需求 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4][5] 战略转型 - 公司处于转型关键期 需要平衡手机主业稳固与新兴领域投入 [5] - 智能汽车业务已进入部分主流整车厂供应链 [4] - 新领域业务展现增长潜力但体量有限 短期内难以成为业绩支撑 [4] - 研发重点集中在光学模组 车载镜头及新兴应用 [3]
老牌房企,董事长突遭拘留
财联社· 2025-08-19 02:14
公司高层变动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忆会被北京市公安局拘留,调查事项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无关 [2] - 董事会紧急推举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钱劲舟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2] - 董事长被拘留事件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战略决策和转型计划推进的担忧 [9] 战略转型与芯片收购 - 公司拟投资8.54亿元收购芯片企业数渡科技62.98%股权,作为向数字科技业务转型的关键举措 [3][4] - 数渡科技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2.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628.33万元 [3] - 收购溢价高达1869.01%,估值12.72亿元,较净资产6460万元增值12.07亿元 [4] - 公司预计数渡科技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50.02万元、29078.43万元和53840.71万元,2027年扭亏为盈 [5] 监管与市场反应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披露交易合理性、估值依据等四项核心内容 [5] - 公司回应称芯片产品处于客户导入阶段,未来盈利预测存在不确定性 [5][6] - 收购公告发布前公司股价涨停,引发内幕交易质疑 [8] - 董事长被拘留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跌停,跌幅达9.96%,报收9.58元/股 [2][9]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4.98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亏2200万至3300万元 [7]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1.49亿元,有息负债余额达17.23亿元 [8] - 完成收购支付后,预计剩余约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8] 行业与市场影响 - 公司自2015年起战略性收缩房地产业务,转向通信与数字科技行业 [4] - 芯片行业前景广阔,但数渡科技的亏损状况和盈利不确定性使收购充满风险 [6] - 公司股价在收购事件和内幕交易质疑中大幅波动,触发上交所异常波动标准 [8][9]
这家上市龙头企业在闵行设立华东总部,重点布局这些业务→
搜狐财经· 2025-08-18 01:20
公司战略布局 - 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底在上海新虹街道平安财富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睿启捷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2亿元[2] - 该子公司作为华东总部 负责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统筹后市场业务海外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及全球客户关系维护等核心业务[2] - 公司加速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子公司设立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整合优化长三角供应链资源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位优势[4] 业务发展重点 - 重点布局三方面业务:深化与国际矿业巨头及国际工程机械服务商合作 整合长三角供应链资源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智能运维服务平台[4] - 智能运维服务平台首期覆盖几内亚等西非地区 后续拓展至中非 东非 东南亚 中亚 南美 欧洲等地[4] - 通过子公司设立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 支撑战略转型[4] 公司背景 - 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9月 系收购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总厂而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集团[2] - 公司是中国散料输送机械设计 制造和安装领军企业之一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西部地区输送机械设计 制造商[2] - 公司于2021年11月在深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2] 区位优势 - 子公司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虹桥平安财富中心[5][7] - 中心由7栋楼构成 总面积4.8万平方米 紧邻虹桥交通枢纽 车行5分钟直达虹桥地铁站 高铁站 虹桥机场[7] - 毗邻国家会展中心 紧密连接商务圈 是虹桥商务区新地标[7]
深圳核心商业“砍掉25亿元”后再上货架,港人消费热潮难掩皇庭国际债务危机
华夏时报· 2025-08-15 05:07
皇庭广场司法拍卖 - 深圳市福田区皇庭广场项目将于9月9日启动司法拍卖 起拍价30.53亿元 评估价43.61亿元 较评估价折让30% [2] - 本次为第三次处置 起拍价较三年前下调超过25亿元 降幅超25% [2][9] - 截至公告日 累计1.08万人次关注 340人设置提醒 暂无人报名竞拍 [2] 项目历史与运营困境 - 项目前身为2002年深国商竞得的福田CBD地块 初始预算4亿元 原定2005年竣工但多次停滞 2013年以"皇庭广场"名义开业 [3][5] - 开业一年后开业率仅74% 2014年深国商亏损3.35亿元 五年累计融资超118亿元 其中15亿元直接用于该项目 [5] - 2020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客流量近3000万人次 但未能缓解债务压力 [8] 债务危机形成过程 - 2016年子公司融发投资以皇庭广场抵押向中信信托借款30亿元 期限五年 年利率6.7% [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 仅归还2.5亿元本金 剩余27.5亿元逾期未还 导致法院查封不动产36个月 [7] - 2022年首次挂牌转让时股权参考价74.93亿元 五日后下调25%至56.2亿元 [9] 皇庭国际财务风险 - 皇庭广场2024年收入3.69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56.03% 若资产剥离可能导致年收入低于3亿元 [11][12] - 公司2019-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 累计亏损44.44亿元 2024年亏损6.40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4-2亿元 连续17个季度亏损 财务费用达2.94亿元 [12] 半导体转型失利 - 2021年战略转型半导体 以6097万元收购意发产投基金 间接持有意发功率66.67%股权 [13] - 2022年以3.9亿元取得意发功率27.81%股权和85.56%表决权 业绩承诺要求2022-2024年累计收入5.7亿元 [13] - 实际半导体业务收入连续下滑:2022年1.51亿元 2023年1.29亿元 2024年0.72亿元 远未达承诺目标 [16][17] - 因未完成业绩 业绩承诺方需补偿7979.11万元 [17] 区位价值与市场影响 - 项目位于深圳福田CBD核心 紧邻市民中心与会展中心 为地铁1号线和4号线上盖物业 [8] - 2025年日均客流约25万人次 港人占比超50% 福田商圈租金较2024年初反弹5%-8% 首层租金重回1000元/平方米·月以上 [10] - 法拍价被视作商办资产"窗口价" 核心地段现楼租金≥5%的项目法拍价可能形成未来3年底部区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