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ur Lifestyle (ATAT)

搜索文档
大幅降价,亚朵急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1 03:53
核心观点 - 亚朵通过大幅降价供应链物资吸引加盟商,同时强调品质提升以维持中高端定位 [8][10][12] - 公司面临扩张与品质平衡的挑战,近期"医院枕套"事件暴露供应链管理风险 [14][15][33] - 零售业务成为增长亮点,但高度依赖线下酒店场景的体验式营销 [31][35] 供应链降价策略 - 2025年6月30日起对运营和工程物资大幅降价,纸杯价格降51.8%,懒人抹布降10.2%,工程物资最高降11.67% [8] - 通过"成本优化与品质提升"计划升级产品,如无纺布手提袋成本降超50%,牙刷升级为6排刷毛 [10] - 2025年一季度加盟管理收入10.32亿元(同比+23.5%),占总营收54.1%,新增121家门店均来自加盟 [10][12] 品牌定位与竞争 - 2024年ADR达437元,显著高于华住(289元)、锦江(240.7元)等,但同比降幅5.82%为行业最大 [15][29][32] - 首创"全员授权"制度,员工可自主决定免房费或升房型以提升服务体验 [27] - 旗下6大住宿品牌+2零售品牌,2025年Q1门店达1727家,会员超9600万,中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 [28] 零售业务发展 - 2024年零售收入同比+126.2%至21.98亿元,占总收入30%,枕头成为爆款单品 [31] - 采用"酒店即体验店"模式,消费者通过线下体验驱动线上复购,目标2025年零售增速≥35% [31][35] - 零售与酒店业务强绑定,品质事件可能引发连带风险 [33] 行业扩张压力 - 2024年新开471家门店(同比+63%),超额完成目标,2025年计划三年内达2000家门店 [10][31] - 行业整体入住率58.8%(同比-2.5pct),平均房价降至200元(同比-5.8%),加盟商回本周期延长 [29] - 公司通过供应链降价帮助加盟商压缩刚性成本,以维持30%的年化增速目标 [12]
亚朵集团(ATAT.US)估值隐患:业绩拐点下的基本面担忧
智通财经网· 2025-07-10 01:57
核心观点 - 亚朵集团估值过度透支业绩,受基本面压制及股东减持影响,上涨压力大而下跌空间显著 [1] - 公司业绩增速大幅放缓,2025年Q1收入增速下滑59.9个百分点,股东净利润首次下滑5.6% [1][2] - 酒店核心业务关键指标(ADR、RevPAR、OCC)连续两个季度下行,经营效益恶化 [5][6] - 零售业务收入份额提升至36.41%,但依赖单品且受"枕套事件"影响,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7][8] - 股东及高管持续减持,传递负面信号,叠加高估值(PB超10倍),存在下跌隐患 [9][10][11] 业绩表现 - 收入增速持续下滑:2023-2025年Q1收入增速分别为106.19%、55.34%、29.8% [2] - 净利润增速大幅回落:同期股东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51.42%、73.01%、-5.6% [2] - 股东净利率从高点20.22%降至12.75%,下降7.47个百分点 [2] - 2025年Q1收入增速同比下滑59.9个百分点,利润首次负增长 [1][2] 业务结构 - 三大业务收入增速均下滑:酒店、租赁酒店、零售业务中租赁酒店2024年收入双位数下滑 [2] - 零售业务收入份额从2022年11.22%提升至2025年Q1的36.41%,成为主要增长点 [2] - 酒店及租赁酒店收入份额下降至54.14%和6.77% [2] - 租赁酒店数量降至25家,收入份额预计持续萎缩 [7] 酒店运营指标 - 2025年Q1 ADR/RevPAR/OCC分别为418元、304元、70.2%,同比降2.8%/8.2%/3.1% [6] - 环比2024年Q3高点下降8.3%(ADR)、20%(RevPAR)、10.1%(OCC) [6] - 加盟模式扩张下经营效益恶化,Q2指标预计进一步承压 [5][6] 零售业务风险 - 深睡枕PRO销量超380万个,占零售GMV七成以上,单品依赖度高 [7] - "枕套事件"引发品牌信任危机,或显著影响销量 [8]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6.19%升至2025年Q1的14.85%,拖累盈利能力 [8] 股东及管理层动向 - 第二大股东君联资本持股从24.7%降至8%,第三大股东德晖投资从15.5%降至4.98% [9] - 联席CFO吴健锋入职一年后减持13万股,套现271.75万美元 [10] - 公司推出股息政策(分红不低于净利润50%)及4亿美元回购计划以稳定股价 [11] 估值水平 - PB值超10倍,静态PE高于同行,动态PE差距可能扩大 [11] - 基本面下行、减持压力及高估值共同构成下跌隐患 [1][11]
滴滴宣布与亚朵达成深度合作 会员体系实现互联互通
新浪科技· 2025-06-30 09:56
滴滴出行与亚朵集团合作 合作内容 - 滴滴出行与亚朵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双方会员体系互通,实现等级互通、权益互享、场景互联,推出超10项跨界权益 [1] - 滴滴V5及V6、V7及V8里程会员可分别兑换亚朵金、铂金体验会籍,亚朵的金、铂金会员可对应领取滴滴V5、V7等级权益 [1] - 滴滴V7里程会员可兑换亚朵铂金体验会员权益,享受住宿8.5折优惠、免费元气早餐及免费房型升级机会 [1] 滴滴提供的权益 - 滴滴开放快速应答权益,帮助亚朵会员在高峰期更快叫车,并提供取消费用平台支付、费用纠纷先行赔付等服务 [2] - 亚朵会员还可享受滴滴无车赔、出行券包等专属权益,覆盖打车、代驾、骑行、租车、搬家等场景 [2] 合作意义 - 此次合作进一步深化滴滴与酒旅品牌的联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出行场景增值服务 [1] - 会员体系互通简化了用户操作,一键即可免费领取双方权益,提升用户体验 [1]
Atour Lifestyle: A Buy On Retail Growth And Improved Hotel Dynamics (Rating Upgrade)
Seeking Alpha· 2025-06-26 07:46
研究服务定位 - 专注于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亚洲上市股票研究服务 重点挖掘价格与内在价值存在巨大差距的标的 [1] - 研究范围涵盖深度价值资产负债表机会(如净现金股票 净流动资产折扣股 低市净率股票 分拆估值折扣股)和宽护城河股票(如"神奇公式"股票 高质量企业 隐形冠军及护城河复利型企业) [1] - 特别关注香港市场投资机会 通过定期更新的观察名单持续跟踪标的 [1] 研究方法论 - 采用双重策略:资产折扣策略(以低于资产价值的价格收购资产)和盈利折扣策略(以折价买入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 [1] - 提供月度更新的投资观察名单 持续监控符合深度价值与宽护城河标准的标的 [1]
亚朵开始降价,想稳住加盟商
搜狐财经· 2025-06-26 04:03
供应链降本措施 - 公司通过供应链降本方法下调部分酒店用品和工程物资价格,以压低加盟商经营成本 [1][4] - 高频运营物资大幅降价,奉茶纸杯降价51.8%,懒人抹布下调10.2% [5] - 工程物资如窗帘、装配板、墙纸墙布等价格优化,最高降幅达11.67% [5] - 牛皮纸手提袋迭代为无纺布材质,成本降低超50% [6] - 2025年第三季度将进行梳子材质升级,牙刷刷毛密度增加至6排以提升舒适度 [6] - 上半年核心运营物资如成人拖鞋、房卡套、手提袋等平均降幅达10% [8] - 3月底启动合伙人让利计划,高频客用品类物资降价10%,承诺售价不高于同级别友商 [9] - 计划年内为合伙人节省数千万元采购成本,供应链板块目标转向"质价比"和"服务效率" [10] 加盟商支持与扩张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06亿元,同比增长29.8%,调整后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32.3% [10] - 在营酒店数量1727家,客房总数194559间,同比增长32.6%和31.3%,单季度净开108家 [10] - 加盟管理酒店收入10.32亿元,占总营收54.1%,加盟酒店数量从2024年1271家增至2025年1702家 [12] - 2024年管理加盟酒店收入41.49亿元,同比增长53.32%,新开业及签约酒店数量分别为471家和670家 [12] - 加盟商单房造价约14万元,夜间运营成本约110元,中端酒店平均投资额1433万元,单房投资13.6万元 [14] - 公司收取前期加盟费每间客房5000元至8000元,开业后收取总收入6%-8%的特许经营和管理费 [12][13] 行业价格战与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日房价(ADR)418元,低于2024年同期430元和上一季度420元 [17] - 2025年第一季度入住率(OCC)70.2%,低于2024年同期73.3%和上一季度77.0% [17] - 2025年第一季度每间可用客房收入(RevPAR)304元,低于2024年同期328元和上一季度337元 [17] - 2024年全年ADR为437元,同比降低5.78%,RevPAR为351元,同比降低6.77%,OCC为77.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8] - 2024年国内酒店整体RevPAR为118元,同比下降9.7%,OCC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ADR同比下降5.8% [19] 成本压力与运营效率 - 2025年第一季度成本及费用15.65亿元,同比增长36%,酒店运营成本7.36亿元,高于2024年同期6.62亿元 [20] - 2024年酒店运营成本31.08亿元,同比增长38.69% [20] - 行业供应链个别品类价格偏高约10%,日常运营物资约90%从平台采购但缺乏价格优势 [5]
2024年生活服务业连锁TOP100营收规模近3200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6-23 11: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生活服务业连锁Top100企业年营收规模达3194.7亿元,较2023年增长7.5% [1] - 门店总数达25.2万个,较2023年增长27.9% [1] - 涵盖酒店住宿、汽车后市场、家庭服务等8个行业领域18个细分行业 [1] 数字化与线上销售 - 企业线上销售占比从2023年22%增长至2024年37.3% [1] - 71%的企业在数字化和新技术上投入上升,较2023年下降12个百分点 [1] 消费者到店情况 - 48%的企业到店客流数增长,较2023年66%下降18个百分点 [1] - 33%的企业到店客流数与上年持平,较2023年16%上升17个百分点 [1] - 19%的企业到店客流数下降,较2023年3%上升16个百分点 [1] 成本与利润结构 - 2024年企业房租成本较上年平均上涨5% [2] - 43%的企业净利润增长,较2023年69%下降26个百分点 [2] 就业与用工模式 - 企业就业人数2024年比2023年增长20% [2] - 灵活用工人数占比达15.7%,较2023年增长1.7个百分点 [2] 企业发展预期 - 86%的企业2025年将继续拓店,较2023年97%下降11个百分点 [2] - 9%的企业表示将适当闭店调整 [2] - 85%的企业预期2025年实现营收增长,较2024年94%下降9个百分点 [2] - 2024年县域开店总数逾33000家,2025年预计超39000家 [2] 头部企业数据(酒店住宿业) - 华住集团有限公司营收238.91亿元,门店11147家(全季、海友等品牌)[4] - 锦江国际集团营收140.63亿元,门店13416家(锦江之星、白玉兰等品牌)[4] - 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营收77.51亿元,门店7002家(如家、和颐等品牌)[4] - 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营收72.48亿元,门店1619家 [4] 汽车后市场企业 - 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途虎养车)营收148亿元,门店6874家 [4] - 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营收116.5亿元,门店10056家 [4] - 杭州天猫车站科技有限公司营收95.38亿元,门店4268家 [4] 家庭服务与宠物医疗 - 新瑞鹏宠物医院集团营收50亿元,门店1000家 [5] - 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营收20亿元,门店550家 [5] - 天鹅到家营收20亿元,门店70家 [5] 房屋服务与物业管理 - 万物云空间科技营收209.08亿元,门店4261家 [5] - 龙湖物业服务集团营收126.3亿元,门店2200家 [5] - 北京链家置地营收88.4亿元,门店1392家 [5] 健康与教育服务 - 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营收440亿元,门店2000家 [6] - 启今集团(红黄蓝)营收21.66亿元,门店639家 [6] - 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营收148亿元,门店9103家 [6]
锦江丽笙酒店迎来“高配”CEO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6-17 08:22
核心观点 - 本土头部酒店集团正加速布局高端酒店市场 通过高管任命 品牌整合和产品创新等方式补齐品牌矩阵短板 抢占高端赛道[1][4][5] 行业竞争态势 - 锦江酒店首席执行官毛啸兼任锦江丽笙国际酒店CEO 该公司旗下拥有10个高端品牌包括J 岩花园 昆仑等 致力于奢华及高端酒店管理解决方案[2] - 首旅酒店集团推出诺金国际平台 整合十大高奢品牌包括诺金 安麓 建国等 并计划引入新品牌和布局酒店式公寓板块[4] - 华住集团通过"美好家族"系列高端品牌美仑美奂和美仑国际在存量市场积极拓展 亚朵推出萨和品牌进军高端市场[1][4] 市场环境变化 - 供给端:老五星级酒店市场被中高端品牌切分 地产时代高星酒店进入出清期 拍卖流拍事件频发[6] - 需求端:商务客群需求减少 度假需求增加 年轻用户更追求情绪价值和质价比[7] - 投资端:投资人身份多元化 投资诉求变化 "全服务不等于全设施"理念逐渐普及[7] - 业主结构变化:从地产商主导转变为地方国资 城投公司及资产传承型私人业主主导[8] 本土酒店竞争优势 - 与国资背景业主合作具有先天优势 锦江丽笙和诺金国际均有地方国资支持[12] - 更擅长投资回报模型 本土集团起家于经济型酒店 在运营效率 供应链管理和坪效人效方面经验丰富[13][14] - 亚朵萨和品牌采用精选服务模式 平衡体验与坪效 万达酒管将部分公区设施对外开放提升投资回报[14] - 抓住存量改造机遇 华住美仑美奂品牌成功改造上海外滩东方饭店 锦江丽笙和诺金国际擅长地标酒店焕新[15] 发展机遇 - 高端酒店市场传统由国际集团主导 但当前需要新的产品模型和投资模型 本土品牌有望补齐高端短板[10][16] - 租赁模式在高端酒店领域逐渐增多 投资门槛降低[7] - 本土集团更懂中国消费者需求 在迎合用户诉求方面更加灵活[14]
CCL vs. ATAT: Which Stock Is the Better Value Option?
ZACKS· 2025-06-13 16:41
行业与公司比较 - 文章对比了休闲娱乐服务行业的两家公司:嘉年华(CCL)和亚朵生活(ATAT),探讨哪家公司当前更具投资价值 [1] - 嘉年华当前Zacks评级为2(买入),亚朵生活为3(持有),显示嘉年华盈利前景改善更显著 [3] 估值方法论 - 价值投资策略建议结合Zacks评级与价值风格评分系统,该系统通过盈利预测修正趋势和特定股票特征筛选标的 [2] - 价值评分系统采用P/E比率、P/S比率、每股现金流等多维度指标评估公司公允价值 [4] 关键估值指标对比 - 嘉年华远期市盈率12.63倍,显著低于亚朵生活的20.03倍 [5] - 嘉年华PEG比率0.55(反映估值与增长匹配度),优于亚朵生活的0.92 [5] - 嘉年华市净率2.99倍,远低于亚朵生活的9.91倍 [6] 综合评估结论 - 嘉年华获得价值风格评分A级,亚朵生活为C级 [6] - 基于盈利预测修正活跃度和估值吸引力,嘉年华现阶段更受价值投资者青睐 [7]
每经热评丨从亚朵“枕套事件”看大企业担当 给供应商留合理利润空间是最优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3:58
亚朵集团"枕套事件"处理措施 - 公司确认问题源于洗涤供应商分拣错误,对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并更换全部布草 [2] - 公司"拉黑"涉事洗涤商,未来将实施常态化巡检并引入社会公众监督机制 [2] - 当前整改措施仅保证无外来枕套,但需全面规范所有环节才能真正实现"用户第一" [4] 酒店布草洗涤行业现状 - 行业报价自2018年以来维持在每套6元多,远低于正规洗涤剂成本15元 [2] - 部分厂商通过自配洗涤剂将成本压缩至2元以下,并降低洗涤时间、温度等标准 [2] - 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厂家分散,相比酒店品牌缺乏议价能力 [2] - 不规范操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诚信厂商可能被淘汰 [3] 行业问题解决方案 - 大企业需为供应商保留合理利润空间,这是解决核心痛点的关键 [3] - 合理利润可激励供应商自觉做好流程,形成更坚实的质量保障 [3] - 亚朵等企业可将洗涤成本(约十几元)转化为竞争优势并广而告之 [3] - 产业链上下游需实现共赢发展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5] 消费者行为与行业反思 - 消费者自带床上用品现象反映对酒店卫生的普遍担忧 [5] - 解决消费者卫生痛点的企业将获得强大竞争优势 [5] - 供应商必要成本不可削减,员工待遇等商业伦理需保障 [5]
亚朵“枕套事件”暴露酒店混洗乱象,洗涤市场低价竞争埋隐患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10:14
亚朵酒店事件核心分析 - 亚朵酒店因使用医院枕套事件发布声明,问题源于洗涤供应商分拣错发及门店验收疏漏,涉事门店已停业整改并更换4440件布草,终止与涉事供应商合作并永久列入黑名单 [2] - 公司承认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将加强统一管理力度与常态化巡检以保障布草质量 [2] - 酒店回应称问题系自采洗涤供应商工作失误导致,已100%排查房间布草并强化验收标准 [3] 行业洗涤外包现状 - 超70%连锁酒店将布草洗涤外包给第三方机构 [7] - 第三方洗涤工厂混洗现象普遍,主因包括设备有限、成本节省、订单分散及监管缺失 [2][11] - 洗涤行业存在低价竞争,部分地区单价低至不足2元/公斤(正常成本3-5元/公斤) [9] 卫生与合规风险 - 医疗布草与普通布草混洗违反行业规范,若涉及医疗废物违规处置可能面临严厉处罚 [7] - 2023年酒店布草卫生投诉量同比增加23%,历史案例显示混洗导致PH值超标等问题频发 [8] - 南京市消协调查显示48.8%受访者因酒店不洁净出现过敏,检测发现普遍存在碱超标及菌落超标 [10] 成本与运营压力 - 经济型酒店布草成本占运营成本5%-10%,中高端酒店布草采购成本更高但占比相对稀释 [9] - 加盟店占比增加加大管理难度,降本增效需求可能牺牲服务质量 [9] - 民宿经营者送洗成本约10元/套浴巾,月均费用达数千元,利润空间有限 [9] 技术解决方案 - 浙江省洗染行业协会倡议建立溯源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全程记录 [13] - 武汉等地试点布草植入芯片技术,单间客房改造成本约80元,可追溯洗涤消毒信息 [13] - 专家建议分设车间物理隔离医用与酒店布草,采用分时洗涤等措施确保标准合规 [12] 行业规范建议 - 洗涤行业需杜绝跨行业混洗,尤其医用与酒店布草必须严格分离 [12] - 应强化质量管控体系与人员培训,采用差异化洗涤方案(如分装网袋、区分车辆) [11][12] - 消费者发现混洗可向卫生部门举报,酒店与供应商需共同承担责任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