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意信息(300366)
icon
搜索文档
创意信息(300366.SZ):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停牌
格隆汇APP· 2025-09-19 13:17
公司监管处罚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四川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2日开市起停牌一天 9月23日复牌[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 股票代码不变仍为300366[1] 交易规则调整 - 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不变仍为20%[1] - 该事项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1]
创意信息: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多计营业收入 9月23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3:08
公司财务违规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半年度报告存在多计营业收入的虚假记载行为 [1] - 四川证监局于2025年9月19日向公司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2日开市起停牌一天 [1] - 股票于2025年9月23日开市起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但代码300366保持不变 [1] - 实施风险警示后日涨跌幅限制仍维持20%不变 [1]
创意信息: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3:08
行政处罚与财务问题 - 公司收到四川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半年度报告存在多计营业收入的虚假记载行为[1]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2日开市起停牌一天[1] - 2025年9月23日开市起复牌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1]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但股票代码保持不变[1] - 实施风险警示后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1]
创意信息: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
格隆汇· 2025-09-19 13:03
公司处罚与股票变更 - 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1]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1]
创意信息(300366) - 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19 13:01
股票信息 - 公司股票2025年9月22日停牌一天,9月23日开市起复牌[2][5] - 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为“ST创意”,代码不变[2][4][5] 财务问题 - 2022年、2023年分别多计营收26784.64万元、12470.34万元,占比12.22%、15.84%[6] 未来展望 - 满12个月后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3][8]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督促改进内部治理,提升财务核算水平[8] - 督促相关人员守法,增强合规意识[9] - 督促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9] 其他信息 - 指定《上海证券报》等为信息披露媒体[9] - 接受咨询方式有电话、邮件、互动平台等[10][11]
创意信息(300366) - 2025-36 关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
2025-09-19 13:01
业绩问题 - 2022年、2023年分别多计营收26784.64万元、12470.34万元,占比12.22%、15.84%[2][3] 处罚情况 - 公司拟被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5] - 陆文斌等4人拟被警告并分别处以150万、100万、80万、70万元罚款[5][6] 事件进程 - 2025年3月28日因信披违规被立案,9月19日收到处罚告知书[1] 其他情况 - 深交所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不触及重大违法退市[7] - 2024年4月、2025年9月两次更正财务数据[3]
创意信息:9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2:13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在成都市高新西区西芯大道28号公司三楼会议室以现场表决方式召开第六届2025年第三次董事会临时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全部来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占比100% [1] - 公司当前市值达51亿元 [1]
创意信息(300366) - 2022 Q4 - 年度财报(更正)
2025-09-12 11:5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90,661.41万元,同比增长2.13%[4] - 2022年营业收入19.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78.88万元人民币,同比恶化161.37%[24] - 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780.64万元人民币,同比恶化161.01%[24]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90,661.41万元,同比增长2.13%[51]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678.88万元,同比减少161.37%[51] - 2023年营业收入合计19.07亿元同比增长2.13%[81] - 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9.07亿元,毛利率20.11%,同比增长2.13%[85]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8.40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26]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8.40亿元,显著高于其他季度[8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持股计划在2022年度新增费用摊销4,611.63万元[4] - 员工持股计划新增4,611.63万元费用摊销[51] - 销售费用为6334.11万元,同比增长1.78%[95] - 管理费用为1.82亿元,同比增长25.16%,主要因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成本4611.63万元计入[95] - 财务费用为1807.51万元,同比下降49.59%,因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并增加利息收入[95] - 研发费用为2.23亿元,同比增长21.67%,因持续加大大数据、数据库和5G技术投入[95] - 营业成本中外购设备6.01亿元占比39.48%,同比增长6.03%[91] - 外购服务成本8.31亿元占比54.57%,同比增长3.47%[91] 各业务线表现 - 数据库和5G业务营收同比大幅提升但研发投入较大导致亏损增加[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技术开发及服务占52.94%,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占37.94%[45] - 公司数据库收入占2.52%,5G业务收入占1.21%[45] - 大数据业务收入72,329.48万元,同比增长3.07%,毛利率为29.14%[53] - 数据库和5G业务营收同比大幅提升但因研发投入较大而导致亏损增加[51] - 数据库业务收入4809.77万元,同比增长66.98%,毛利率为78.86%[62] - 5G业务收入2297.48万元,同比增长54.06%,毛利率为72.21%[67] - 技术开发及服务业务收入100933.58万元,同比减少1.09%[69] - 物联网业务收入10290.85万元,同比增长3.89%[69] -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7.23亿元占比37.94%同比增长3.07%[81] - 数据库业务收入4809.77万元占比2.52%同比增长66.98%[81] - 5G业务收入2297.48万元占比1.21%同比增长54.06%[81] - 物联网产品收入1.03亿元占比5.40%同比增长3.89%[81] - 技术开发及服务收入10.09亿元占比52.94%同比下降1.09%[81] -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7.23亿元,毛利率29.14%,同比增长3.07%[85] - 技术开发及服务收入10.09亿元,毛利率8.27%,同比下降1.09%[85] 各地区表现 - 北京地区收入7.55亿元占比39.59%同比增长29.89%[81] - 四川地区收入2.41亿元占比12.63%同比增长5.68%[81] - 河南地区收入2.17亿元占比11.37%同比下降0.83%[81] - 贵州地区收入同比下降64.58%至4571.6万元[82] - 上海地区收入同比下降66.65%至3278.06万元[82] - 北京地区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29.89%,毛利率18.39%[8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公司全年研发投入32,631.57万元,同比增长20.34%[51] - 大数据领域新增发明专利16件(授权5件,实审7件,受理4件),实用新型专利26件,外观设计专利6件,软著107件[54] - 数据库领域新增发明专利10件(授权4件,实审5件,受理1件),软著16件[62] - 5G领域新增发明专利48件(授权9件,实审28件,受理11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授权4件,受理2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授权),软著8件[67] - 数据库产品TPC-C性能总体提升超过40%[62] - 完成近200次产品兼容认证[64] - 研发人员数量2022年为735人,较2021年的718人增长2.37%[98] - 研发人员占比2022年为42.80%,较2021年的40.97%上升1.83个百分点[98] - 研发投入金额2022年为3.263亿元,较2021年的2.712亿元增长20.35%[9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022年为17.11%,较2021年的14.52%上升2.59个百分点[99]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2022年为1.033亿元,资本化率31.66%[99]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数量2022年为229人,较2021年增长5.60%[99] - 30~40岁研发人员数量2022年为374人,较2021年减少14.53%[99]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2022年78人,较2021年增长16.48%[98] - 5G接入网项目研发资本化金额4832.88万元[100] - 混合云数据保护平台研发资本化金额2142.53万元[100] - 静态数据脱敏系统项目投资额为1623.2万元,已于2023年3月完成结项[101] - 城市智慧治理分析平台V2.0项目投资额为1094.2万元,已完成开发[101] - 物联数智平台V1.0项目投资额为1038.1万元,已于2023年1月完成结项[101] - 工业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V1.0项目投资额为1019.2万元,已于2023年1月完成结项[102] - 智能大数据融合平台V2.0项目投资额为987.7万元,已完成开发[102]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变电站监控平台项目投资额为915.7万元,目前处于功能开发和测试阶段[102] - 研发项目"万里安全数据库软件-分布式V5.2"投入资金757.24万元[103] - 研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平台"投入资金680.68万元[103] - 研发项目"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变电站设备故障知识辅助诊断系统"投入资金488.91万元[103] - 研发项目"基于AI的智能监控系统"投入资金267.90万元[103] - 研发项目"万里云数据库服务平台V5.2"投入资金204.74万元[104] - 研发项目"数据运营平台"投入资金204.74万元[104] - 5G接入网产品性能优化项目聚焦ToC端大流量低延时和ToB端特殊场景应用,处于在研阶段[96] - 云数据保护平台已完成开发,支持金融、政府等多行业数据安全需求并巩固公安市场份额[97] - 支持混合云环境的开放式数据保护平台处于在研阶段,重点加强绿色节能和安全特性[97] - 静态数据脱敏系统在研中,用于屏蔽敏感信息并保障测试开发数据安全[97] - 万里安全数据库软件GreatDB分布式V5.2已完成开发,完全兼容MySQL语法并提升国产化数据库市场份额[97] - 物联数智平台V1.0处于在研阶段,解决物联感知数据标准不统一问题并拓宽智慧园区等业务领域[9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916.63%[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916.63%至-5.96亿元[10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47.20%至3.02亿元[106][10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1.11%至1.60亿元[106][108] 资产与负债 - 资产总额38.8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87%[2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9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13%,较期初下降2.21个百分点[112]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4.3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6.92%,较期初上升2.17个百分点[112] - 存货期末余额8.9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2.94%,较期初上升4.31个百分点[112]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7.2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8.58%,较期初上升4.44个百分点[1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5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4%,较期初下降14.6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和出售成都银行股票[113] - 公司资产权利受限总额1.0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冻结7129万元,固定资产抵押2753万元,无形资产抵押339万元[117] 投资与收益 - 公司获得政府补助2093.77万元人民币,为主要非经常性收益项目[30]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1898.40万元人民币[30] - 投资收益为1076.45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1.35%,主要来自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和理财产品利息收入,不具有可持续性[111]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463.03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5.43%,主要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具有可持续性[111] - 资产减值损失为-92.4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0.98%,主要系对劳务成本计提减值准备,不具有可持续性[111] - 报告期投资额2.75亿元,较上年同期1.56亿元增长75.92%[120] - 公司对上海新迪增资人民币50,000,000元,持股比例为60%[123] - 该笔长期股权投资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已全额缴付出资,本期投资亏损人民币906,226.93元[123] - 公司证券投资中,成都银行股票期初账面价值为人民币4,446,600.00元,期末价值为人民币74,589,560.67元,报告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18,929,066.04元[125] - 公司证券投资中,基金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0,000,000.00元,报告期收益为人民币11,843.11元[125] - 出售成都银行股票增加净利润617.89万元[141] - 出售成都银行股票增加银行存款2940.27万元[141] - 另一笔成都银行股票出售增加净利润213.21万元[141]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2016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7,300万元,已累计使用人民币77,269.26万元,节余人民币1,229.97万元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29] - 公司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2,037.47万元,本期使用人民币21,408.89万元,累计使用人民币21,561.15万元[129] - 公司2021年非公开发行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人民币51,863.09万元,其中含净利息及现金管理收益人民币1,386.77万元[129][130] - 公司利用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42,200万元[130] - 公司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为累计投入人民币98,830.41万元,尚未使用人民币53,093.06万元[130] - 2016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73亿元,截至2022年末已使用7.73亿元[132] - 2016年募集资金中大数据应用云平台项目投入2.50亿元[132][135] - 2016年募集资金用于收购邦讯信息股权对价款2.00亿元[132] - 2016年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23亿元[132] - 2016年募集资金累计净利息及理财收益1199.23万元[132] - 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20亿元,截至2022年末项目投入2.16亿元[133] - 2021年募集资金中智能大数据融合平台项目投入7128.49万元[133][135] - 2021年募集资金中自主可控数据库项目投入7457.62万元[133][135] - 2021年募集资金中5G接入网技术项目投入6975.04万元[133][135] - 2021年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4.22亿元[133] - 承诺投资项目总额为125,000,000元[136] - 已投入金额97,037,470元,占承诺总额的77.63%[136] - 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及新一代智能网络通讯研发项目原定2021年末结项,实际延期至2022年7月达到可使用状态[136] - 该项目预计2023年达产,当前处于产能爬坡期[136] - 公司转让子公司创智联恒45%股权,导致5G接入网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主体由全资子公司变更为控股子公司[136] - 2017年曾对基于大数据的运营云平台研发项目中的个性化流量应用子项目进行优化调整[136]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为适用[136] - 募集资金投资金额22,172,090元[136] - 募集资金投资金额46,530,450元[136] - 公司使用自筹资金垫付2016年非公开发行发行费用65.84万元及项目款291.37万元,后以募集资金置换[137] - 子公司创智联恒以自筹资金1,009.46万元进行项目预先投入,后以募集资金置换[137] - 2021年非公开发行前以自筹资金支付发行费用201.37万元及项目款7,656.70万元,2022年4月完成置换[137] - 置换资金分配:智能大数据融合平台项目1,098.90万元,自主可控数据库项目4,478.89万元,5G接入网项目2,078.91万元[137] - 2018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5,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19年4月归还[137] - 2019年4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9,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同年10月归还[137] - 2019年10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1,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8月归还[137] - 2020年12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021年11月归还[137] - 2021年12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50,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022年7月归还[13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使用42,2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37]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收益885.41万元[138] - 募集资金存放期间产生净利息收入308.26万元[138] - 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结余含收益1199.22万元[138]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尚未使用募集资金51863.09万元(含收益1386.77万元)[138] - 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42200万元[138] - 终止两个募投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14212.1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38] - 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归还募集资金15899.56万元(万里开源8527.14万元/创智联恒7372.43万元)[138] 子公司表现 - 上海格蒂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4.0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4.03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9.4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31亿元人民币[144] - 广州邦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5.2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3.8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0.24亿元人民币[144] - 云智数据北京创意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4.9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2.4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3.22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亏损0.0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0.06亿元人民币[144] -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亏损0.04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0.41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亏损0.2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0.22亿元人民币[144] - 北京万里开源软件有限公司总资产为0.7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亏损1.19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0.47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亏损0.6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0.66亿元人民币[144] 管理层与治理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1]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0366,法定代表人为陆文斌[19] - 原总经理何文江于2022年9月23日卸任,转任董事及副董事长[163] - 公司董事会于2021年12月30日及2022年1月18日选举马桦、王雪为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165] - 原独立董事邹燕、辜明安于2022年1月18日离任[165] - 何文江于2022年9月23日被选举为副董事长并离任总经理职务[166] - 王震于2022年9月23日被任命为总经理[166] - 屈鸿于2022年9月13日被选举为独立董事[166] - 独立董事熊军于2022年9月13日离任[16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5人[167] - 董事长陆文斌向电子科技大学教育
创意信息(300366) -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2025-09-12 11:54
业绩总结 - 2022年营业总收入调整后为19.07亿元,同比增长2.13%[5][9][10][16][20][32][44][4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5678.88万元,同比减少161.37%[10][16][44][49]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96亿元,同比减少916.63%[10][49] - 2022年研发投入3.26亿元,同比增长20.34%[16][44] - 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毛利率20.11%,同比减少1.93%[24] - 2022年末总资产38.82亿元,相比2021年末增长2.87%[4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37亿元,较2021年减少0.56%[49] 业务收入 - 技术开发及服务收入10.0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52.94%[15] -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7.2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7.94%,同比增长3.07%[15][18][21][46] - 物联网产品收入1.0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5.40%[15] - 数据库收入4809.77万元,占比2.52%,同比增长66.98%[21] - 北京地区收入7.55亿元,占比39.59%,同比增长29.89%[21] 成本与费用 - 2022年外购服务成本8.31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4.57%,同比增长3.47%[26] - 2022年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新增费用摊销4611.63万元[9][16][44] 财务指标 - 2022年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31.66%[31]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0.3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7.31%[28] 会计更正 - 2025年公司审议通过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议案[1][51] - 2022年大数据平台项目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2]
创意信息(300366) - 第六届董事会2025年第三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12 11:54
会议情况 - 公司2025年9月12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2025年第三次临时会议[1] - 应出席董事9人,实际出席9人[1] 议案审议 - 以9票赞同通过《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议案》[1] - 议案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2] 后续措施 - 公司将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