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视源股份(002841)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电子板块8月1日跌1.51%,鼎佳精密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8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1 08:27
板块整体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整体下跌1.51% 领跌个股为鼎佳精密(代码920005)跌幅达14.56% [1][2] - 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37%至3559.95点 深证成指下跌0.17%至10991.32点 [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列个股包括隆扬电子(代码301389)上涨12.06%至43.10元 可川科技(代码603052)涨停9.99%至30.29元 [1] - 跌幅显著个股包括影石创新(代码688775)下跌5.99%至164.79元 工业富联(代码601138)下跌4.65%至33.00元且成交额达72.94亿元 [2] - 传音控股(代码688036)逆势上涨3.76%至79.10元 成交额11.37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88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6712.2万元 [2] - 散户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 净流入金额达12.56亿元 [2] - 工业富联成交量为219.40万手 硕贝德(代码300322)成交量为120.34万手 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 [2]
中证全球中国教育主题指数下跌0.79%,前十大权重包含国脉科技等
金融界· 2025-07-30 12:46
指数表现 - 中证全球中国教育主题指数收盘报1192.58点,单日下跌0.79%,成交额达111.32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59%,近三个月上涨8.73%,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9.83%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基点设置为1000点 [1] 成分股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15%,新东方-S(14.38%)与好未来(13.64%)为前两大成分股 [1] - 权重股包括中公教育(6.93%)、豆神教育(5.74%)、优必选(5.31%)、视源股份(5.02%)、拓维信息(5.0%)、科大讯飞(4.85%)、新开普(3.37%)及国脉科技(2.91%) [1] 市场分布 - 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最高达52.23%,港交所占27.07%,纽交所占15.45%,上交所仅占5.25% [1] - 行业分布以可选消费(57.05%)和信息技术(36.54%)为主导,工业(3.81%)、原材料(1.75%)及通信服务(0.84%)占比较低 [2] 运作机制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每月调整,实施时间为每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遇样本退市、收购、合并或分拆等情形时按细则进行临时调整 [2] 跟踪产品 - 博时中证全球中国教育ETF为目前唯一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产品 [3]
视源股份参与编制的三项“适老化”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标准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三项国家标准 包括《智能多媒体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智能多媒体终端适老化水平评价方法》及《声系统设备第21部分:基于输出的声学测量》 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1] 公司参与标准制定 - 视源股份作为重要起草单位深度参与三项国家标准制定 结合显示交互领域技术积累和老年群体需求洞察 [4] - 公司已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 行业标准15项 团体标准80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8] - 作为广东省超高清显示产业链和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双链主企业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8] 适老化标准技术细节 - 标准针对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智能电视等终端 从音频辅助 显示辅助 交互辅助 身份识别辅助及简捷模式五大维度明确规范 [4] - 具体技术要求包括:读屏功能转化文字为语音 字体放大且不变形 高对比度显示如黑底白字 身份识别提供2种以上验证方式如人脸加语音引导 操作层级不超过3层 遥控器满足单手操作 按键间距≥3mm 数字5键带触点等 [5] 声学测量标准 - 《声系统设备第21部分》适用于无源声系统包括扬声器单元 电视机 多媒体设备 个人便携式音频设备 汽车声系统和扩声设备的声学测量方法 [5] - 该标准填补声系统设备领域测量标准空白 通过统一测试方法推动产品声学性能提升 [5] 行业影响 - 适老化标准推动终端产品从设计源头关注老年需求 使智能终端从可用向好用易用升级 帮助银发族平等享受数字化生活 [5] - 声学测量标准促进行业技术迭代与质量升级 [5] - 公司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助推行业技术升级与优化 实现多方共赢及产业链协同发展 [8]
股市必读:视源股份(002841)7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78.2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21:3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5日收盘,视源股份报收于35.92元,上涨0.81% [1] - 当日换手率0.76%,成交量3.97万手,成交额1.42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378.28万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31.72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出410.0万元 [2]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方案,拟以自有资金回购1-2亿元股份 [3] - 回购价格不超过43.65元/股,期限12个月 [3] - 截至公告日已累计回购5,066,984股,占总股本0.73% [3] - 回购金额1.5亿元,最高成交价30.40元/股,最低28.48元/股 [3] - 回购时间为2024年7月29日至2024年9月24日 [3] 回购用途 - 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3] - 剩余未使用股份将依法注销 [3]
视源股份: 关于股份回购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5 16:37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通过董事会决议,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1亿至2亿元人民币的A股股份,回购价格上限为43.65元/股,实施期限为12个月 [1] - 最终实际回购5,066,984股,占总股本0.73%,耗资1.5007亿元,均价29.62元/股(最高30.40元/股,最低28.48元/股) [2] - 回购执行期为2024年7月29日至9月24日,完全符合原定方案要求 [2] 回购实施细节 - 首次回购395,800股,金额1140.7万元,均价28.82元/股,占总股本0.057% [1] - 回购期间按月披露进展,未在重大事项窗口期或涨跌幅限制时段操作 [3][4] - 回购资金全部来自自有资金,未触发债务风险或影响上市地位 [3] 股份后续安排 - 已回购股份中250.3万股将转入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剩余256.4万股暂存专用账户 [5] - 剩余股份拟用于未来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若未按期转让则依法注销 [5] - 回购后有限售股份比例从25.09%微增至25.82%,总股本维持6.9602亿股不变 [4] 合规性说明 - 董事、监事及控股股东在回购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3] - 操作完全符合《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及深交所监管指引要求 [3][4]
视源股份(002841) - 关于股份回购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7-25 12:48
回购情况 - 回购资金总额1 - 2亿元,价格不超43.65元/股[1] - 2024.7.29首次回购395,800股,金额11,407,322.96元[2] - 截至披露日累计回购5,066,984股,金额150,073,499.6元[3] - 实际回购时间为2024.7.29 - 2024.9.24[4] 股份变动 -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限售股增至179,729,646股[10] - 无限售股减至516,286,899股[10] - 2024.11.19,2,503,340股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12]
【视源股份(002841.SZ)】收入持续增长,长期成长动力充足——跟踪报告之十三(刘凯/林仕霄)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23 08:58
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业务 - 公司专注于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业务,提供核心部件及定制化解决方案,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3] - 2022/2023/2024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分别为20364 86/19947 68/20575 18万台,公司同期主控板卡出货量达6722 06/5623 50/6732 48万片,市场份额分别为33 01%/28 19%/32 72% [3] 智能终端业务拓展 - 教育交互智能平板集成大尺寸高清显示、交互触控等功能,希沃(seewo)产品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4] - 会议交互平板MAXHUB集成高清显示、智能书写等功能,同样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4] - 智能终端业务有望为公司提供长期成长动力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24 01亿元,同比增长11 05%,归母净利润9 71亿元,同比减少29 13%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0 05亿元,同比增长11 35%,归母净利润1 62亿元,同比减少9 23% [5] 股份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506 698万股,占总股本0 73%,成交金额1 50亿元 [6] - 股份回购持续增强公司发展信心 [6] H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 [7] - H股发行有望拓宽融资渠道,助力长期发展 [7]
政策加码、AI破局:2025上半年智慧教育立体化推进
36氪· 2025-07-16 23:57
政策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过程,要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 - 广东省规定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人工智能课程,初中阶段每两周至少1课时,并构建全国首个省级师生AI素养框架[1] - 南京市计划三年内实现全市中小学100%开设AI课程,建设10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投入2300万元为625所学校配置标准化实验仪器[1] 区域实践 - 遵义市与科大讯飞合作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聚焦课堂精准教学系统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2] - 青岛市崂山区通过新东方智慧教育的AI硬件与课程体系实现全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2] - 上海闵行区依托一起教育科技的"智慧纸笔+AI"系统,积累超数十亿级教学场景数据[2] 技术创新 - 猿辅导集团发布首个教育AI范式"小猿AI",其四层技术架构实现教育垂类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深度融合,作业批改场景知识漏洞识别准确率达98.7%[3] - 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新增"AI 1对1互动式问诊"功能,作文批改系统可从12个维度进行分析[3] - 华为擎云推出AI自习室解决方案,小猿AI学习机首创"平板+智能基座"双形态设计[4] 企业布局 - 新东方智慧教育推出东方创科人工智能开发板2.0,配套AI创想课程已在国内中小学落地[5] - 猿辅导集团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覆盖25个省市1000余所学校,15万名学生参与[6] - 视源股份教育交互智能平板2024年以17.5%市场份额领跑全球,2025年推出基于2200亿token教育语料训练的希沃教学大模型[6] 应用场景 - 一起教育科技"智慧纸笔+AI"系统在闵行区143所中小学常态化使用,提升教师批改效率[8] - 小猿AI App覆盖100多个学习场景,"五重错因分析"功能缩短学生作业完成时间[8] - 科大讯飞学习机新增"减压绿洲"功能,通过语音情感识别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8] 国际合作 - 视源股份海外板块实现16.83%增长,MAXHUB品牌为法国医疗集团GBNA Santé提供数字化方案[11] - 华为、新东方等企业通过为海外学校提供服务,推动国内教育科技标准国际化[11]
应变求新看广东
经济日报· 2025-07-10 21:58
全球经贸环境与外贸韧性 - 美国政府单边关税政策持续冲击全球经贸秩序,但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 [1] - 外贸企业通过品牌突围、市场多元化、技术创新和供应链重组等策略应对挑战 [1]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企业积极把握关税调整窗口期 [1] 企业应对关税策略 - 广东福斯特流体技术有限公司外贸收入从2023年200万美元增长到2024年1000万美元,外贸业务占比15% [2] - 东莞市帝凡电器有限公司出口美国产品缴纳54%关税,但客户仍可承受 [3] - 广州八橙科技有限公司在细分领域具有优势,准备通过加价应对关税 [3] - 广州视源股份海外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7%,占营收25% [3] 市场多元化布局 - 视源股份在6个国家设立子公司,2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本地化团队 [4]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增长最快,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4] - 广东凌度智能科技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中东、欧美和东南亚 [8] - 广东中玲实业集团积极开发中东和拉美市场,提供设计服务 [9] 技术创新驱动 - 佛山市南海南洋电机电器有限公司将15%营收投入研发,技术人员占比15% [6] - 高端风幕机在美国售价为中国出口的近两倍,可承受关税溢价 [6] - 广州八橙科技通过产品微创新提升竞争力,如刀头剪切力等指标 [6] - 视源股份采用"销售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储备策略 [7] 品牌化与高端化转型 - 广东眷蜀科技从外贸转向内销,推出自主品牌眷蜀JSoul耳机 [12] - 南洋电机获得"同线同标同质"认证,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 [13] - 深圳创维-RGB电子推出符合国内需求产品,与电商平台合作 [13] - 东莞优品平台汇聚300家品牌企业及5000多款"东莞造"产品 [12] 新业态与政策支持 - "80后""90后"经营者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3] - 深圳海关优化内销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便利化水平 [14] - 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培养自主品牌,应对潜在关税变化 [12]
视源股份: 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04:10
公司类型变更 - 公司类型由"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与境内合资、上市)"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上市)"[1] - 变更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通知[1] - 变更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相关公告发布于2025年4月24日、6月3日[1] 工商登记更新 - 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新版《营业执照》[2] - 更新后公司类型明确标注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上市)"[2] - 注册资本为6.96016545亿元人民币(陆亿玖仟陆佰零壹万陆仟伍佰肆拾伍元)[2] 公司基础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洋[2] - 成立日期为2005年12月28日[2] - 注册地址为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四路6号[2] - 经营范围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