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002821)

搜索文档
凯莱英(002821) - 关于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法律意见
2025-03-18 11:0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7日,登记状态为“存续”[10] - 公司注册资本为36771.8103万元[10] - 2016年11月18日起,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交易[10] 激励计划概况 - 公司具备实施2025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主体资格[12] - 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519.60万股,约占公司A股股本总额34,016.4843万股的1.53%[21] - 首次授予489.60万股,约占公司A股股本总额的1.44%;预留30.00万股,约占公司A股股本总额的0.09%,预留部分占拟授予总额的5.77%[21] 激励对象 - 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共648人,预留授予部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确定激励对象[18] - 执行董事张达获授6.50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1.25%,占公司A股股本总额的0.02%[22] - 642名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获授462.10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88.93%,占公司A股股本总额的1.36%[22] 计划时间与价格 - 本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72个月,授予日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由董事会确定,需在60日内完成首次授予[24][26] - 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37.52元[36] - 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不低于授予董事会决议公布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50%和前20、60、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的50%中的较高者[38][39] 业绩考核目标 - 首次授予部分2025 - 2028年以2024年为基数的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A分别为13%、27%、40%、53%,目标B分别为10%、20%、30%、40%;年度净利润增长率目标A分别为14%、29%、42%、55%,目标B分别为10%、20%、30%、40%[46] - 若预留部分在2025年度三季报披露前授予,业绩考核与首次授予部分一致;若在披露后授予,2026 - 2029年以2024年为基数的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A分别为27%、40%、53%、66%,目标B分别为20%、30%、40%、50%;年度净利润增长率目标A分别为29%、42%、55%、68%,目标B分别为20%、30%、40%、50%[47][48] 解除限售规则 - 首次及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限售期分别为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30] - 各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比例均为25%[31] - 实际解除限售比例=公司层面解除限售比例×个人层面解除限售系数×当年计划解除限售比例上限[50] 程序与合规 - 2025年1月24日和3月18日公司分别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3][54][56] -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52] - 本次激励计划须经出席公司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方可实施[58][61]
凯莱英(002821) - H股公告: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3-14 09:30
会议安排 - 公司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3月28日举行[3] 会议议程 - 考虑及批准公司2024年度业绩及发布[3] - 考虑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由9人组成,含董事长兼执行董事Hao Hong博士[3]
行业专题:生物制造大有可为,助力新一波产业革命浪潮
华安证券· 2025-03-11 0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物制造前景广阔,合成生物学作为平台技术至关重要,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 2028 年有望接近 500 亿美元,下游市场多元 [3][22] - 技术突破叠加政策支持,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3] - 合成生物学重塑产业模式,提供高效、环保合成方案,降低药物成本、提升产能,在双碳背景下意义深远 [3][52] -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完备,更具产能和成本优势,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 [4] - 建议关注川宁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凯莱英、华熙生物等 [5][10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概览:生物制造前景广阔,助力产业升级 - 生物制造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合成生物学在其中作用关键,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构建生物系统的方式 [13] - 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需细胞构建和生产规模放大两阶段,底层细胞构建是硬件基础,DBTL 循环优化是核心策略 [14][17] - 产业链上游关注底层技术突破和降本增效,中游强调技术平台通用性,下游注重应用落地和产业化 [18][20] - 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增速较快,下游市场在多领域广泛应用 [22][25] 政策支持叠加技术突破,合成生物产业迎风起 政策支持:战略规划齐发力,护航合成生物加速起航 - 各国政府重视合成生物学,出台扶持政策,建立研究中心,国内也在顶层战略和地方政策上提供支持 [29][31] - 国内法规与标准逐步完善,为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33] 技术突破:产业链技术升级,供给端迎来新发展 - 基因测序、编辑、合成等技术发展及成本降低,支撑合成生物学产业落地,相关市场增长迅速 [37][39] - AI 技术提高生物制造效率和精准度,人工酶设计技术取得突破,为生物制造开辟更多可能性 [48][49] 合成生物学重塑产业模式,提供更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案 - 合成生物学实现更高效、环保的生物合成方案,降低药物成本、提升产能,预计 2030 - 2040 年带来 2 - 4 万亿美元直接经济影响 [52] - 以丙氨酸生产为例,合成生物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通过简单原料合成目标产物,降低成本且保障原料稳定 [53][58] - 合成生物产业采用生物基材料和生物技术,有碳减排意义,我国生物发酵产业有优势,设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化 [62][68] 相关公司 - 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布局多元化,涉及生物医药、基础化工、美容护理等行业 [72] 川宁生物:“生物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 - 公司专注生物发酵,产品包括抗生素中间体等,经营业绩向好,受益于抗生素市场增长 [77][79] - 公司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有生物发酵和合成生物学项目,具备区位和绿色循环经济优势,建立规模化生产体系 [84][89] 金斯瑞生物科技:依托主业优势,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学 - 公司形成四大平台,营收快速增长,各项业务持续改善 [93][94] - 百斯杰作为合成生物学子公司,依托母公司优势,在研发硬件、产业化放大和高效表达平台方面有优势 [99][100]
凯莱英(002821) - 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增持公司A股股份实施完成的公告
2025-03-10 10:16
增持计划 - 公司部分人员2024年9月12日起6个月内拟增持A股不低于2000万元[2] - 截至2025年3月10日完成增持,累计398,394股,金额2733.37万元[9] 人员增持情况 - 张达增持74,000股,金额473.71万元[9] - 洪亮增持20,000股,金额183.20万元[9] - 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增持169,700股,金额1160.77万元[9]
凯莱英(002821) - 关于高级管理人员退休离任的公告
2025-03-07 08:15
人员变动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肖毅先生因到龄退休将离任,不影响生产经营[1] 股份情况 - 肖毅直接持有公司股票274,420股,占总股本0.0761%[2] - 肖毅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有20,000股,占总股本0.0055%[2] 股份承诺 - 肖毅承诺直接持股遵守减持规定,间接持股遵守员工持股计划规定[2]
凯莱英(002821) - H股公告: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3-03 09:30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2月28日,H股法定/注册股份27,553,260股,面值1元,股本27,553,260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A股法定/注册股份本月减少7,122,703股,月底结存333,042,140股,股本333,042,140元[1]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360,595,400元人民币[1] 发行与库存 - 截至2025年2月28日,H股已发行股份27,553,260股,库存0股,本月无增减[5] - 2025年2月,A股库存股份减少7,122,703股,月底库存5,716,000股,已发行总数333,042,140股[5] 股份注销 - 2025年2月26日注销A股库存股份7,122,703股,股东大会通过日期为2024年2月29日[11]
凯莱英(002821) - 关于回购股份注销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2-27 08:46
回购情况 - 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6亿且不超12亿,价格不超157元/股[2] - 调整后回购价格上限为155.27元/股,2024年6月28日生效[3] - 2024年3月7日首次回购517,246股,用资49,996,539.36元[4] - 2024年3月7日至2025年2月18日累计回购12,300,701股,支付999,644,601.56元[4] 注销情况 - 注销7,122,703股回购股份,金额约5.79亿,占注销前A股股本2.09%,总股本1.94%[1] - 注销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份数量占本次回购总量的57.90%[6] 后续影响 - 回购注销后,A股有限售条件股份比例变为3.24%,无限售条件股份比例变为89.12%,H股股份比例变为7.64%[7] - 回购注销后公司股份总额从367,718,103股变为360,595,400股[7] - 本次回购注销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无实质性影响,不影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股权分布[8] - 回购股份注销完成后,董事会将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修改事宜[9]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份回购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证券时报网· 2025-02-18 18:0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完成股份回购事项,实际实施情况与回购方案无差异,回购对公司多方面无重大影响且合规,已回购股份有后续安排 [4][5][6] 分组1:回购方案相关 - 2024年2月29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回购方案,将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A股,资金总额6 - 12亿元,回购价不超157元/股 [1] - 2024年6月6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除权除息后回购价格上限调整为155.27元/股,2024年6月28日起生效 [2] 分组2:回购股份情况 - 2024年3月7日公司首次回购517,246股,占A股总股本0.1512%,最高价97.07元/股,最低价95.67元/股,资金49,996,539.36元 [3] - 截至公告披露日,累计回购12,300,701股,占A股总股本3.6161%,最高成交价102元/股,最低成交价71.65元/股,总金额999,644,601.56元,实际回购时间为2024年3月7日至2025年2月18日 [4] 分组3:回购实施与方案差异说明 - 公司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价格、资金总额及实施期限符合回购方案,无差异 [5] 分组4:回购对公司影响 - 本次回购利于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维护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对公司多方面无重大影响,不导致控制权变化,不改变上市地位,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 [6] 分组5:回购期间相关主体买卖股票情况 - 2024年9月12日和12月12日公司披露部分人员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其他相关主体在规定期间无其他买卖行为,与增减持计划一致 [7][8] 分组6:回购股份实施合规性说明 - 公司回购时间、数量及委托时段符合规定,未在特定期间回购,集中竞价交易符合相关要求 [9][10] 分组7:已回购股份后续安排及预计股份变动情况 - 回购的12,300,701股存放于专用账户,用于股权激励及注销减资,股权激励部分36个月内授予,未使用部分注销,减资部分及时注销 [11]
凯莱英(002821) - 关于股份回购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2-18 09:01
股份回购 - 回购资金总额6 - 12亿元,价格不超157元/股,后上限调为155.27元/股[1][2] - 2024.3.7首次回购517,246股,占比0.1512%,用资49,996,539.36元[2][3] - 截至披露日累计回购12,300,701股,占比3.6161%,支付999,644,601.56元[4] - 实际回购时间为2024.3.7 - 2025.2.18[4] 股份用途 -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注销减资[11] - 激励部分36个月内授予,未用部分注销[11] - 减资部分按《公司法》及时注销[12] 股份增持 - 部分董事等拟增持不低于2000万元[8] - 相关主体规定期内除增持无其他买卖行为[8]
凯莱英:小分子重回稳健增长,新兴业务精彩纷呈-20250216
华安证券· 2025-02-16 02: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凯莱英是临床 CDMO 领先企业,全流程一体化布局完善,为全球超 1100 家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起创新药一体化服务生态圈 [1] - 行业供需逐步改善,需求端随全球降息周期有望复苏,供给端产能去化,趋向动态平衡,小分子仍占重要地位,新兴方向蓬勃发展 [2] - 小分子业务稳盘提质,步入商业化项目收获期,新兴业务多板块需求旺盛,开启增长新阶段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依托成熟研发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 凯莱英是 CDMO 领先企业,为全球超 1100 家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创新药一体化服务生态圈,以小分子业务起家,拓展至新兴业务领域 [19][20] - 高管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实际控制人洪浩持股 35.02%,众多高管有国际药企工作经历,为技术和海外业务奠定基础 [22] - 大订单交付影响表观业绩增速,剔除后主业稳健增长,小分子 CDMO 商业化项目是业绩基石,新兴业务短期承压但有订单储备 [25][26] - 布局全球市场,欧美客户持续高增长,2024 年海外市场增长,欧美市场增速亮眼 [29] - 激励措施丰富,2025 年发布 A+H 股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明确业绩考核要求,彰显稳发展信心 [30] 行业供需逐步改善,医药创新动能蓄势聚力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需求向上,CDMO 供需结构趋向平衡 - 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预计 2023 - 2028 年中小型制药公司等研发投入 CAGR 6.6%,小型 Biopharmas 份额将提升 [37] - 1H24 投融资初现回暖趋势,整体交易金额同比增长 63%,平均单项目价值量更高 [37] - 全球外包服务需求增速有望快于研发投入,预计 2023 - 2028 年全球 CXO 市场 CAGR 12%,CDMO 及部分细分领域增长更快 [38] - 产能建设逐步放缓,冗余产能逐渐出清,CXO 行业在建工程增速放缓,部分公司精简产能 [41][42] - 中国创新药出海再创佳绩,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2024 年创新药企 License out 交易金额与事件数再创新高 [44][45] 小分子药物仍为主流,新兴疗法蓬勃发展 - 小分子仍占主要位置,2023 年占比约 54.86%,但 CGT、ADC、RNA 等创新生物疗法增长迅速 [2][51] - 多肽、寡核苷酸等热度提升,1H24 VC 交易热点集中于相关领域 [53] - 多肽药物全球市场规模稳健上升,中国市场发展迅速,全球多肽 CDMO 市场预计持续增长 [54][57] - 寡核苷酸有望成为新主流疗法,全球上市数量稳步增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 2026 年达 150 亿美元 [60][61] 小分子业务稳盘提质,新兴业务再起航 小分子业务稳中向好,步入商业化项目收获期 - 小分子业务是核心业务,剔除大订单后收入增长,24Q1 - 3 同比增长 7.7% [79] - 临床项目储备充裕,预计 2024 年小分子 PPQ 项目达 28 个,商业化项目落地,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81] - 产能持续扩充,小分子产能增加,连续反应技术应用提升产能 [82] 新兴业务多板块需求旺盛,开启增长新阶段 - 公司将小分子 CDMO 服务能力扩展至新兴业务领域,新兴业务短期承压,预计 2025 年重回快速增长 [85][88] 化学大分子 CDMO:多肽、寡核苷酸高景气,加快商业化产能布局 - 化学大分子业务是战略板块,1H24 收入减少但承接新项目,在手订单增长 [90] - 多肽业务加快产能建设,获临床中后期项目订单和商业化订单,技术储备丰富 [91] - 寡核苷酸技术平台提供服务,产能布局完成,1H24 承接新项目增长,推进 CpG 佐剂商业化 [95] 制剂 CDMO:新产能建设启动,25 年有望逐步落地 - 制剂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1H24 收入减少,交付和进行中的项目稳定,实现商业化产品市场供应 [96] - 技术平台赋能,新产能建设启动,预计 2025 年投产,为新项目承接提供保障 [98] 临床 CRO:持续落实一站式服务能力,业务有序推进 - 临床 CRO 业务依托子公司,服务范围涵盖临床前及各期临床研究,与主业协同 [99] - 能力建设完善,业务有序推进,1H24 收入减少,承接新项目,加强一站式服务效应,海外业务推动 [99] 生物药 CDMO:ADC 业务快速增长,收获丰富 - 自 2018 年进入生物药 CDMO 领域后快速发展,实现多项突破,截至 1H24 在手订单超 100 个,ADC 项目占比超 50% [100][101] - 产能建设稳步推进,金山厂区完成改造,奉贤基地建设推进,张江中心启用 [101] 合成生物与技术输出:基于技术优势,持续迎来新突破 - 公司搭建八大研发平台,超前布局连续反应和生物酶催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位置 [103][106] - 新技术输出业务持续突破,2023 年收入 1.06 亿元,24 上半年约 5000 万,合成生物技术业务 1H24 收入同比增长 91.85% [10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4 - 2026 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 24.78%、14.86%、15.48% [110] - 小分子业务预计商业化阶段 2024 - 2026 年同比增长 - 39.44%/20%/15%,临床阶段同比增长 5%/5%/5% [110] - 新兴业务预计 2024 - 2026 年同比增长 0.09%/14.67%/29.50% [112] 投资建议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