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迅科技(002281)
icon
搜索文档
通信行业2025年二季度行业研究:技术和政策驱动行业变革升级,行业格局或向“强者恒强”演化
大公国际· 2025-09-23 06:0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信用评级将增强 行业整体信用评级将增强[39]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通信行业收入 利润增长 现金流回款有望在三季度提速[1][38] - 行业格局或向"强者恒强"演化 头部企业"技术+资本"的双壁垒将进一步凸显[1][36] - 技术突破与新基建驱动资本开支扩张 政策侧重于新基建以提振内需[1][39] - AI算力需求爆发 5G-A商用加速 6G技术突破及"低空经济"崛起共同推动行业升级发展[1] 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 光模块出货量呈指数级增长 2023年全球400Gbps及以上光收发模块出货量640万个 2024年增长至2040万个 预计2025年达3190万个 年增长率56 5%[3] - 800G光模块已成为主流产品 1 6T光模块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 预计2026年实现更大规模部署[3] - 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377万公里 同比增长9 9% 光纤接入端口达11 93亿个 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96 6% 千兆光纤网络渗透率接近饱和[4][5] - 中国光缆出口量达37 91万吨 光纤出口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速超10%[5] - 通信设备集成商产能利用率回升 2025年6月30日产能利用率77 30% 较一季度74 70%有所回升[6] - 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4 9万个 比上年末净增29 8万个 占移动基站总数35 7%[7] -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合计降至2800亿元以下 占收比首次集体跌破20% 中国移动算力投资373亿元占比约25% 中国电信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2% 中国联通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8] 行业需求匹配能力分析 - 全球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 主要得益于800G以太网光模块销售贡献 1 6T产品开始产生积极影响[10] - 中际旭创 新易盛 光迅科技和华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同比增长均超50% 中际旭创1 6T光模块出货量预计环比增长超50% 单季度出货量约36万只[10] - 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规模营收同比增速18 9% 净利润同比增速16 7%[11] - 华为中标中国移动39 75万站5G无线主设备集采 在两大标包中均位列第一候选人 在中国移动高端路由器 交换机新建集采中标包2和标包4均以70%份额中标 中兴通讯在700MHz和2 6GHz标包中位列第二候选人 获30%份额[11] - 中国移动2025年5G资本开支降至582亿元 同比降15 7% 无线主设备集采量连续三年下滑[11] - 202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 3%[13] - 2024年电信行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 新兴业务收入达4348亿元 同比增长10 6%[15] - 202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 同比增长1%[15] - 截至2025年6月底5G用户规模达8 92亿 占移动用户总数48%左右 个人用户月均流量需求预计达50-100G[18] - 2025年千兆宽带普及率预计达80%[18] - 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预计达150亿台[19] - 2024年中国通信设备出口额突破关键门槛 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19] 行业产业链地位分析 - 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 头部企业如中际旭创 新易盛 天孚通信等基金持股市值环比增长显著[23] - 中兴通讯推出"5G-A通感算一体化方案" 将路侧设备部署成本降低30%[23] - 2023年度TOP10光模块厂商排名中 中际旭创全球第一 华为第三 光迅科技第五 海信宽带第六 新易盛第七 华工正源第八[24] - 数通市场CR5超过60%[25] - 光纤光缆头部企业集中度高 主要企业包括长飞光纤 亨通光电 中天科技 烽火通信等[26] - 通信设备集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主要集中在华为 中兴 爱立信 诺基亚等头部企业[27] - 截至2025年6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 1亿户 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 18亿户[28] - 2024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同比增长9 9%占通信服务收入31 3% 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89亿元同比增长195 7% 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增长23 2%联通云收入同比增幅114% 中国广电政企项目总金额165亿元[30] 行业创新能力分析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计划到2026年建立算力互联互通标准 标识和规则体系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31] - 工信部加快6G技术研发进程 推动5G-A向6G演进[31]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计划2027年前完成全球覆盖低轨卫星星座部署[32] - 2025年二季度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958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超70%资金用于AI数据中心 自研芯片及液冷技术[34] - 中国移动2025年研发经费预算391亿元 重点投向6G技术攻关 已牵头4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并部署全球首个6G试验网[34] - 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2000万 中国电信研发人员规模突破3 2万人 计划"十四五"末达6万人[35] 行业信用评级情况分析 - 2025年二季度通信行业发债规模合计173 5亿元 共计9只 债券类型集中在中期票据且均为科创票据[36][37] - 发债主体为华为投资控股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中兴通讯和中兴新通讯 主体级别均为AAA[36] 周期发展展望 - 2025年二季度电信业务单个季度收入4586 00亿元 环比增长2 62% 业务总量4663 90环比增长3 25%[38] - 已披露业绩预告样本二季度净利润中枢环比增长较高[38] - 通信行业已迈入康波复苏后期 接近繁荣前期 未来有望进入康波回升期[39] - 资本开支处于投资回升阶段 2025年三季度将正式进入扩张期[39] - 光通信构建"四超"全光算力网络 实现从信息通道向AI算力关键支撑底座升级[40] - 5G-A技术2025年迎来全面商用 6G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41] - 低空经济步入发展"黄金期" 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42]
华为哈勃押注,湖北武汉冲出一家光纤IPO,为光迅科技供货
36氪· 2025-09-22 23:16
公司概况 - 武汉长进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 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专注于特种光纤研发与产业化 [3] - 控股股东为长合芯 直接持股34.42% 实际控制人李进延通过多平台合计控制43.12%表决权 [3] - 重要股东包括杰普特、力合泓鑫、华为哈勃投资等 核心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高度关联 8名技术人员中6人毕业于该校 [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08亿元→2023年1.45亿元→2024年1.92亿元→2025年Q1达4472.99万元 [6] - 净利润同步提升:2022年3678.17万元→2023年5465.65万元→2024年7575.59万元→2025年Q1达1518.27万元 [6] - 毛利率保持高位: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介于66.37%-69.31%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43%-50%水平 [9][10] - 研发投入占比超14%: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6785.07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15.27% [13] 产品与市场 - 核心产品掺稀土光纤收入占比超85% 其中掺镱光纤占45.49% 掺铒光纤占23.18% [7] - 应用领域结构变化显著:光通信收入占比从2022年3.09%提升至2024年33.21% 先进制造领域从90.81%降至54.34% [8] - 产品单价呈下降趋势:2025年Q1掺稀土光纤单价降9.07% 传能光纤降21.93% 系主动降价抢占市场策略所致 [10][11] 供应链与客户 - 原材料依赖进口:2024年68%石英管材需海外采购 主要供应商包括长飞石英、苏州盛吉等 [13]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超70% 包括锐科激光、创鑫激光、光迅科技等头部企业 [14] - 应收账款压力显著:2025年Q1应收账款达7854.03万元 占当期收入比例175.59% [15] 行业前景 - 全球特种光纤市场2023年规模约20亿美元 掺稀土光纤细分市场达10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15% [17] - 中国特种光纤市场快速扩张:从2019年43亿元增至2023年76亿元 预计2028年达131亿元 [18] - AI驱动需求增长:超宽带光纤放大器成为光通信升级关键 满足大容量、低时延传输需求 [17] - 竞争格局由国际厂商主导 欧美企业占据优势 国内头部五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35% [21]
华为哈勃押注,湖北武汉冲出一家光纤IPO!为光迅科技供货
格隆汇APP· 2025-09-22 10:38
公司背景与投资关系 - 公司为湖北武汉光纤企业 华为旗下哈勃投资为重要投资方 [1] - 公司为光迅科技提供产品供应服务 [1] 业务领域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专注于光纤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1] - 公司处于光通信产业链上游 产品应用于通信设备领域 [1] 资本市场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IPO进程 计划登陆公开市场 [1]
通信设备板块9月22日涨0.2%,光库科技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7.4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2 08:53
通信设备板块市场表现 - 通信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2% 领涨个股为光库科技(涨幅10.27%)[1] - 上证指数上涨0.22%至3828.58点 深证成指上涨0.67%至13157.97点[1] - 涨幅前三个股包括永鼎股份(10.00%)和鼎信通讯(9.96%)[1] 个股涨跌情况 - 光迅科技上涨6.88% 成交额51.75亿元 菲菱科思上涨4.94% 成交额5.61亿元[1] - 跌幅最大个股为世嘉科技(-7.68%)和坤恒顺维(-5.12%)[2] - *ST高鸿下跌4.17%至0.46元 成交额仅125.26万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7.46亿元 游资净流入1.38亿元 散户净流入16.07亿元[2] - 中兴通讯获主力净流入5.60亿元(占比6.25%)永鼎股份主力净流入5.31亿元(占比25.79%)[3] - 光迅科技主力净流入5.02亿元(占比9.70%)剑桥科技主力净流入1.84亿元(占比5.49%)[3] 成交活跃度 - 永鼎股份成交量193.43万手 成交额20.60亿元 光库科技成交量37.46万手 成交额50.69亿元[1] - 长飞光线成交额35.88亿元 德科立成交额28.16亿元[2] - 国盾量子主力净流入1.21亿元(占比7.98%)游资净流出1.17亿元(占比7.73%)[3]
全球算力基建加速,密集催化提升预期
2025-09-22 00:59
行业与公司 * 通信行业 光通信领域 硅光产业链[1][3][6] * 华为 光迅科技 华工科技 旭创 新易盛 剑桥 汇绿 源杰 光库科技 英维克 申菱环境 立讯 沃尔核材 生达电路 华丰科技 锐捷网络 紫光股份 盛科通信 中兴通讯[1][2][5][8][9][11][12][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算力基建加速 主要催化因素包括微软在美国打造世界最强的AI中心 OpenAI在英国加速资本开支投入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的商业超链接和集群[3] * 通信行业龙头公司估值相对较低 如旭创 新易盛等 三季报业绩超预期或将提升其市值 物料储备充足 业绩或超市场主流预期[1][4] * 新兴技术如OCS CPU等对通信行业产生影响 但不会完全替代传统技术 龙头公司地位稳固 二线公司如剑桥 汇绿等有望受益于CSP需求增长 物料储备积极 未来可能出现涨价 光源环节紧张[1][5] * 硅光产业链加速发展 Tower等供应商积极扩产 预计到明年6月月产能是今年年初的两倍或三倍 日本年底投产12寸硅光晶圆产线 增长确定性强[1][6] * 华为发布超节点架构 预计将产生大量800G需求 推动光迅科技 华工科技等发展[2][12] * 3 2T时代光模块功耗增加 可能达到40~50瓦 需引入液冷技术 关注光库科技在薄膜专利方面的进展 以及英维克 申菱环境等散热相关企业[1][10][11] * 下一代光互联技术中 CPC和CPU是热点 围绕3 2T代际探讨 CPC方案在单波224Gbps甚至448Gbps代际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9] * OCS技术相比传统电交换机具有显著优势 包括更低时延和功耗 谷歌展示可降低40%功耗 30%成本并提升30%吞吐量 国内以华为为代表积极推进 预计2026年相关厂商将实现几亿美元规模的出货量[17][18] * 海外算力链催化因素包括欧洲ECOC光博会 北美OCP大会及亚马逊re Invent大会 将展示新订单和新技术趋势[2][13]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市场交易偏重事件催化 海外市场更关注长期投资价值 建议配置主赛道龙头公司 关注二线公司突破机会及新技术远期交易潜力[1][7] * 华为明确了AI芯片发展路径 升腾950系列2026年一季度推出 计算效率提升30% 升腾950DT 2026年四季度推出 可降低35%延迟 升腾960预计2027年推出 升腾970预计2028年推出 未来三年AI投入趋势明确[14][15] * 华为的UB总线协议构造了一个全面的网络架构 在超大节点应用中采用铜连接方案进行柜内连接 柜间通信则更多采用光方案[16] * 除华为外 国内互联网厂商如阿里 字节等在超节点方案上取得进展 预计到2026年渗透率有明显提升[19] * 把握超节点和OCS技术发展机会 除华为产业链公司外 还应关注国内超级电产业链中的锐捷网络 紫光股份及其上游芯片参与方盛科通信 中兴通讯等[20]
A股CPO概念股走强,烽火通信、中天科技涨停
格隆汇· 2025-09-18 05:06
CPO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CPO概念股整体走强 德科立20CM涨停 光库科技涨超18% 烽火通信 中天科技 亨通光电10CM涨停 中贝通信 长芯博创涨超8% 光迅科技 华懋科技 紫光股份 通富微电涨超6% [1] 个股涨幅情况 - 德科立实现20CM涨停 光库科技涨幅超过18% [1] - 烽火通信 中天科技 亨通光电均实现10CM涨停 [1] - 中贝通信 长芯博创涨幅超过8% [1] - 光迅科技 华懋科技 紫光股份 通富微电涨幅超过6% [1]
光迅科技9月17日获融资买入5.88亿元,融资余额31.3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27
股价及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光迅科技股价下跌0.24% 成交额达33.0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5.88亿元 融资偿还4.71亿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1.18亿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1.50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31.30亿元占流通市值5.95%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30.39万股 融券余额2046.77万元 同样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 9月17日融券卖出2900股 金额19.53万元 融券偿还1.71万股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3.02万户 较上期增加5.18% [2] - 人均流通股5938股 较上期减少4.91%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33.08万股 较上期减少106.75万股 [2] 机构持仓动向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716.33万股 较上期增加107.77万股 [2] -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持股415.83万股 较上期增加12.90万股 [2] - 两家ETF产品合计增持120.67万股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52.43亿元 同比增长68.59% [2] - 归母净利润3.72亿元 同比增长78.42% [2]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2]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光电子器件及子系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数据与接入70.86% 传输28.94% 其他0.20%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4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5.37亿元 [2]
通信行业2025中期业绩总结:盈利提速,算力板块表现亮眼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7 12: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通信行业"增持"评级 [5][81] 报告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2025年H1整体营收稳健增长、盈利提速 以91家公司为样本 整体实现营收17850.03亿元(同比+10.07%) 归母净利润1604.32亿元(同比+11.26%)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90.23亿元(同比+13.04%)[2][8] - 2025年Q2通信行业盈利增速进一步提升 实现营收9424.83亿元(同比+10.91%) 归母净利润986.82亿元(同比+12.3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2.62亿元(同比+12.94%)[11] - 光模块、通信PCB、网络设备商、物联网模组板块综合表现突出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位列行业前五[14][15][16] - AI算力产业链继续加速发展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高增 2025Q2合计实现950亿美元(同比+82.96% 环比+32.05%) 科技巨头持续上调投资指引[22] 分板块业绩总结 光模块及器件板块 - 2025H1营收479.88亿元(同比+64.88%) 归母净利润108.76亿元(同比+111.99%) 毛利率34.97%(同比+2.18pct)[31] - 2025Q2营收274.24亿元(同比+66.77%) 归母净利润65.36亿元(同比+114.10%) 毛利率35.26%(同比+0.61pct)[31] - 新易盛营收同比+282.64% 归母净利润同比+355.68%;中际旭创营收同比+36.95% 归母净利润同比+69.40%;天孚通信营收同比+57.84% 归母净利润同比+37.46%[31] 通信PCB&CLL板块 - 2025H1营收572.49亿元(同比+37.66%) 归母净利润80.58亿元(同比+80.79%) 毛利率24.47%(同比+2.74pct)[36] - 2025Q2营收309.29亿元(同比+39.44%) 归母净利润46.70亿元(同比+78.42%) 毛利率25.00%(同比+1.12pct)[36] - 沪电股份营收同比+56.59% 归母净利润同比+47.50%;深南电路营收同比+25.63% 归母净利润同比+37.75%[36] 网络设备商板块 - 2025H1营收5071.11亿元(同比+28.86%) 归母净利润191.84亿元(同比+19.57%) 毛利率21.95%(同比-2.90pct)[40] - 2025Q2营收2825.79亿元(同比+30.51%) 归母净利润109.37亿元(同比+26.95%) 毛利率20.75%(同比-3.03pct)[40] - 工业富联营收同比+35.58% 归母净利润同比+38.61%;锐捷网络营收同比+31.84% 归母净利润同比+194.00%[40] IDC板块 - 2025H1营收166.18亿元(同比-9.66%) 归母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27.61%) 毛利率31.18%(同比+0.24pct)[46] - 2025Q2营收89.03亿元(同比-11.78%) 归母净利润10.17亿元(同比-34.33%) 毛利率31.00%(同比-0.76pct)[46] - 奥飞数据已投入运营自建自营数据中心总机柜数超过57000个 储备约60MW数据中心项目[47][49] 基础电信运营商板块 - 2025H1营收10133.93亿元(同比+0.33%) 归母净利润1136.01亿元(同比+5.14%) 毛利率29.79%(同比+0.57pct)[54] - 2025Q2营收5117.71亿元(同比-0.12%) 归母净利润715.00亿元(同比+6.08%) 毛利率32.36%(同比+5.19pct)[54] - 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1569亿元(同比+6.6%);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749亿元 AIDC收入同比+7.4%;中国联通算网数智收入454亿元 占比提升至26%[55][56][57] 其他重点板块 - 物联网模组及方案板块2025H1营收202.30亿元(同比+24.50%) 归母净利润11.57亿元(同比+25.52%)[66] - 光纤光缆板块2025H1营收655.27亿元(同比+14.53%) 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0.37%)[73] - 通信芯片板块2025H1营收30.58亿元(同比+7.34%) 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18.94%)[61] 海外AI产业链动态 - 甲骨文未实现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同比+359%) 预计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达180亿美元(较2025财年增长77%)[25][26] - 博通FY25Q3 AI收入52亿美元(环比+19%) FY25Q4 AI收入指引62亿美元(环比+19%)[27] - Marvell将2028年数据中心TAM预期从750亿美元提升至940亿美元[27]
通信设备板块9月16日涨0.98%,美利信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6.5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08:52
板块整体表现 - 通信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98% 领先于上证指数(上涨0.04%)和深证成指(上涨0.45%)[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 美利信以20.00%涨幅领涨 德科立(10.69%)、长飞光纤(10.01%)和剑桥科技(10.00%)涨幅均超10%[1] - 下跌个股中 *ST高鸿跌幅最大达5.00% 仕佳光子(-3.19%)和东信和平(-2.39%)跟跌[2] 个股交易数据 - 成交额前三分别为剑桥科技(59.05亿元)、光迅科技(43.34亿元)和天孚通信(61.88亿元)[1][2] - 成交量前三为实达集团(187.92万手)、特发信息(81.43万手)和东土科技(76.04万手)[1][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为中兴通讯(6.80亿元)、光迅科技(3.70亿元)和长飞光纤(2.62亿元)[3]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6.57亿元 但游资资金净流入3.53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3.04亿元[2] - 中兴通讯主力净流入占比达8.41% 长飞光纤(14.33%)和德科立(14.74%)主力净流入占比超14%[3] - 联特科技游资净流入4946.90万元(占比4.89%) 是少数游资与主力同步流入的个股[3] 重点个股表现 - 美利信收盘价40.38元 成交量26.96万手 成交额10.32亿元 涨幅20.00%位列板块第一[1] - 剑桥科技虽涨幅达10.00% 但主力资金净流入仅5350.94万元(占比0.91%)显示资金分歧[1][3] - 天孚通信尽管股价下跌1.52% 但成交额达61.88亿元 为板块最高[2]
光迅科技35亿定增预案:加码高速光模块产能,布局AI算力新赛道
新浪财经· 2025-09-16 08:4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35亿元 其中20.83亿元用于算力中心光连接及高速光传输产能扩建 6.17亿元用于高速光互联及新兴光电子技术研发 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 产能扩张 - 计划新建9.68万平方米厂房 形成年产高速光模块499.20万只 超宽带放大器14万只 相干产品3.2万只 高密度新型连接器192万只及光开关0.64万只的产能[2] - 2025年上半年接入和数据业务营收达37.15亿元 同比增长149% 占总营收71%[2] 资金支持 - 实控人中国信科集团拟现金认购定增股份的10%-30%[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161.03%至-6.41亿元 2025年上半年仍为-1.07亿元[3] 行业前景 - 以太网光模块市场规模到2029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 其中高速产品占比超60%[4] - 公司为国内唯一具备光芯片 器件 模块全产业链布局企业 已实现400G光模块量产出货并切入北美云巨头供应链[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4.39%至13.09亿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