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航光电(002179)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上涨1.82%,前十大权重包含上海贝岭等
金融界· 2025-08-18 13:53
指数表现 -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上涨1.82%至1401.72点 成交额674.62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7.34% 近三个月上涨14.86% 年初至今上涨8.78% [1] 指数构成 - 由国新投资定制 选取50只国资委下属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 [1] - 基日为2016年12月30日 基点1000点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19% 海康威视权重最高达9.26% [1] - 信息技术行业占比49.93% 工业占比37.98% 通信服务占比12.08% [2] - 沪市上市公司占比57.58% 深市占比42.42% [1]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收购合并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产品 - 包括易方达、银华、南方基金旗下的联接基金和ETF产品 [2] - 产品类型涵盖ETF及A/C类份额联接基金 [2]
液冷行业科普报告
长江证券· 2025-08-18 13:44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首次 [6] 液冷技术概述 - 数据中心散热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液冷技术具备更高散热效率、低能耗、低TCO、低噪声和低占地面积等优势 [13] - 液冷升级主要在机房侧,服务器与机房内散热方式强绑定,室外侧变动不大 [13] - 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喷淋式和浸没式三种,浸没式可进一步分为单相和双相 [13] 液冷技术驱动力 - AI推动芯片功耗快速提升,GPU功耗显著高于CPU,风冷散热上限为TDP<1000W [14][17] - 高功耗服务器带动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传统风冷技术一般在单机柜20kw达到上限 [19] - 政策严控PUE,传统风冷PUE极限在1.3左右,冷板式液冷最低1.1,浸没式接近1.0 [20] - 2025年底政策要求平均PUE降至1.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PUE不得高于1.2 [25] -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冷板式液冷TCO具备绝对优势,单相浸没式与风冷基本持平 [26][29] 液冷技术方案 - 冷板式为当前及短期内主流方案,喷淋式路线小众 [30] - 浸没式短期内难以渗透原因:改变用户习惯、价格高昂、环保争议 [30] - 冷板式液冷方案中仍有20%-30%热量需通过风冷带走 [39] - 冷板式液冷全链条产品环节数显著多于风冷,液冷板+CDU占比约60% [40]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国内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40-50亿元,2026年70-80亿元 [43] - NV液冷空间测算:2025年30-38亿美元(216-270亿元),2026年93-114亿美元(670-823亿元) [51] - ASIC液冷空间测算:2026年中性对应26亿美元市场(184亿元) [52][53]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液冷板:价值量占比约30%,国产替代逻辑,昇腾系验证窗口期 [55][61] - CDU、Manifold等机房侧产品:价值量占比约50%,国内厂商为主 [57][66] - 快速接头:海外以欧美厂商为主,国内多用中航产品 [71] - 浸没式冷却液:国产替代或更换为有机硅油类是价格下降关键 [57] 重点公司分析 - 英维克:稀缺的液冷全链条布局厂商,2024年液冷相关营收约3亿元 [79][84] - 液冷板相关标的:英维克、飞荣达、中航光电等 [78] - CDU相关标的: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等 [78] - 快速接头相关标的:英维克、中航光电、鸿腾精密等 [78]
中航光电:目前有产品应用于工业智能机器人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8-18 00:19
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民品高端制造业务领域 [1] - 公司有产品应用于工业智能机器人领域 [1] - 公司与部分头部企业开展合作 [1]
今日21只个股突破半年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8:12
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666 44点 处于半年线之上 当日涨跌幅为-0 46% A股总成交额达23062 83亿元 [1] - 21只A股价格突破半年线 其中海光信息 中航光电 宏景科技乖离率较高 分别为6 29% 3 02% 3 01% [1] - 四川路桥 机科股份 滨江集团等个股乖离率较小 仅刚站上半年线 [1][2] 个股数据 高乖离率个股 - 海光信息(688041) 今日涨幅8 83% 换手率3 39% 最新价152 49元 半年线143 47元 乖离率6 29% [1] - 中航光电(002179) 今日涨幅4 15% 换手率3 55% 最新价40 66元 半年线39 47元 乖离率3 02% [1] - 宏景科技(301396) 今日涨幅4 98% 换手率21 13% 最新价59 48元 半年线57 74元 乖离率3 01% [1] 中等乖离率个股 - 宝馨科技(002514) 今日涨幅3 56% 换手率20 83% 最新价6 40元 半年线6 21元 乖离率2 99% [1] - 潍柴动力(000338) 今日涨幅2 57% 换手率4 17% 最新价15 56元 半年线15 19元 乖离率2 41% [1] - 华立科技(301011) 今日涨幅2 41% 换手率5 71% 最新价28 00元 半年线27 58元 乖离率1 54% [1] 低乖离率个股 - 片仔癀(600436) 今日涨幅0 69% 换手率0 64% 最新价201 94元 半年线201 52元 乖离率0 21% [2] - 滨江集团(002244) 今日涨幅1 44% 换手率2 06% 最新价9 88元 半年线9 87元 乖离率0 15% [2] - 四川路桥(600039) 今日涨幅0 72% 换手率0 94% 最新价8 42元 半年线8 42元 乖离率0 01% [2]
军工电子板块8月13日涨0.86%,科思科技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5.0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3 08:37
军工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8月13日军工电子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86%,科思科技以9.79%涨幅领涨 [1] -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48%报3683.46点,深证成指上涨1.76%报11551.36点 [1] - 涨幅居前个股包括航天长峰(9.64%)、*ST奥维(4.97%)、雷科防务(4.00%)、合众思壮(3.74%)等 [1] - 跌幅较大个股包括新光光电(-3.11%)、邦彦技术(-1.40%)、共图新科(-0.91%)等 [2] 个股交易数据 - 科思科技收盘价80.61元,成交量11.66万手 [1] - 航天长峰成交额14.54亿元,成交量81.95万手 [1] - 雷科防务成交额11.20亿元,成交量179.01万手 [1] - 合众思壮成交额8.71亿元,成交量79.56万手 [1] - 景嘉微成交额15.37亿元,成交量18.15万手 [2] 资金流向 - 军工电子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09亿元,游资净流出1.7亿元,散户净流入6.79亿元 [2] - 合众思壮主力净流入1.22亿元(占比14.04%),游资净流出8824.06万元 [3] - 雷科防务主力净流入1.15亿元(占比10.26%),游资净流出5670.53万元 [3] - 航天长峰主力净流入9750.52万元(占比6.71%),游资净流出6209.66万元 [3] - 中航光电主力净流入8616万元(占比11.34%),游资净流出7509.94万元 [3]
中俄开展海上联合演训,美开始构建反无人机体系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3 08:15
行业投资评级 - 军工行业评级为"增持" [4] 核心观点 - 上周军工板块上涨5.24%,跑赢大盘3.13个百分点,排名第3/29 [7][11] - 中国正重塑航空供应链,从机头到机尾实现零部件国产化 [22] - 中俄开展海上联合演训,演练课目包括联合防空、反舰等实战内容 [8][20] - 美国开始构建反无人机防御体系,计划将乌克兰纳入测试 [8][34] - 大国博弈加剧是长期趋势,军工行业长期向好 [9] 行情回顾 - 国防军工指数上涨5.24%,跑赢上证综指3.13个百分点 [11][12] - 地面武器板块表现突出,北方长龙上涨48.46%,长城军工上涨44.35% [16][18] - 材料及加工板块表现较好,但西部材料下跌19.13% [16] - 国企军工中长城军工(46.97%)、航天智装(40.07%)涨幅居前 [18] 行业动态 国内新闻 - 中俄舰艇编队完成联合演训后转入海上巡航 [20] - 中国航空工业取得多项突破: - 长江1000A发动机研发进展顺利 [22] - 首款国产航空液压油获适航批准 [22] - AES100涡轴发动机获生产许可 [23] 国际要闻 - 美国海军投资500万美元在关岛建设3D打印厂,计划2026年投产 [25][26] - 日本六次参加"护身军刀"军演,参演兵力增至1500人 [27][29] - 澳大利亚选择日本方案共同开发11艘新型护卫舰 [33] - 韩国将投入1178亿韩元升级韩美联合作战系统 [34] 重点公司 - 中航沈飞(600760):总市值1697亿元,2025年PE 44.14倍 [10] - 航发动力(600893):总市值1088亿元,2025年PE 144.53倍 [10] - 中航光电(002179):总市值821亿元,2025年PE 21.79倍 [10] - 高德红外(002414):签订3.07亿元装备订单 [41] - 中航重机(600765):完成2亿元股份回购 [40]
AMAC运输设备指数下跌0.59%,前十大权重包含中航沈飞等
金融界· 2025-08-12 15:28
AMAC运输设备指数表现 - 8月12日AMAC运输设备指数下跌0.59%报2971.02点,成交额469.5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8.50%,近三个月上涨17.92%,年至今上涨10.82% [1] 指数编制背景 - 中基协基金估值行业分类指数包含16个门类指数(不含制造业)和27个制造业大类指数,共43条行业分类指数 [1] - 基日为2009年01月01日,基点为1000.0点 [1] 指数权重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90%,中国中车(9.51%)、中国船舶(8.92%)、中航沈飞(6.84%)为前三 [1] - 其他权重股包括光启技术(6.81%)、中国重工(6.02%)、航发动力(5.64%)等 [1]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75.55%,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24.45% [1] 行业分布特征 - 工业占比92.06%,可选消费占比7.94% [2]
上证军工指数上涨0.37%,前十大权重包含中航沈飞等
金融界· 2025-08-11 15:43
上证军工指数表现 - 上证军工指数上涨0 37%报8877 18点成交额455 32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0 23%近三个月上涨19 66%年至今上涨22 58% [1] 指数构成与样本 - 选取十大军工集团控股且主营业务与军工相关的上市公司反映沪市军工行业整体表现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 0点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中国船舶(9 78%)中航沈飞(7 89%)中国重工(6 59%)航发动力(6 39%)等 [1] 持仓分布 - 市场板块分布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00% [1] - 行业分布为工业(77 78%)信息技术(11 88%)原材料(5 55%)通信服务(3 34%)可选消费(1 44%) [1] 样本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每次调整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10%权重因子随调整同步更新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2]
军工:重视低位核心资产价值重估
2025-08-11 14:06
军工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军工行业整体情况[2][17] - 中航光电[1][3][4][5][6] - 航发动力[1][9][10] - 中航西飞[3][11][12][13][14][15][16]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航光电 - 20年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25%和26%[1][3] - 军民品业务双轮驱动:军工领域通过纵向一体化提升市占率,民用领域精准布局新能源车等新兴赛道[1][4] - 2021年定增34亿元投资华南产业基地等项目[1][5] - 预计2025-2027年业绩分别为37亿元、42亿元和4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估值分别为22倍、19倍和17倍[1][6] - 经营治理措施:扩招财务人员、划分成本中心实现降本增效[5] 航发动力 - 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唯一主机厂和上市平台[9] - 2024年内贸收入约为450亿人民币,未来20年后市场空间超过4,000亿人民币[1][9] - 后市场放量将提升其盈利水平[9][10] - 军贸属性被低估,2016年后开始独立研制[9] - 后市场对主机厂盈利能力有正贡献,如维修业务占比提升[10] 中航西飞 - 领导层换届,管理层年轻化[11] - 2024年对外交流频次显著增加(2023年2份vs2024年20份)[12] - 负责C919中机身等部件,价值量约8,000万元,年度交付150架将带来120亿元增量营收[14] - 长期负责国内中大型运输机生产(运8、运9和运20)[14] - 国际军贸市场潜力:对标C130历史出口数据(累计1,140架)[16] 行业整体 - 军工板块在全市场中具有充分的比较优势[2]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军事AI规模化部署引领作战模式升级[17] - 国产大飞机项目挑战:商用航空发动机交付不及预期,上半年仅交付4架C919[13] - 建议关注标的:菲利华、航林电器、卓航光电、航天电子、中国海防等[17] 其他重要内容 - 中航光电绑定核心车企实现超行业增长[1] - 航发动力市值相对海外公司偏低[9] - 中航西飞在维修领域专业技术能力稳步提升[14] - 军事AI应用端推荐关注7一2[17] - 国企改革并购重组带来的红利机会[17]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上涨1.0%,前十大权重包含中航沈飞等
金融界· 2025-08-11 13:38
指数表现与基础信息 -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单日上涨1.0%至1362.03点,成交额达422.21亿元,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34% [1] - 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67%,近三个月上涨8.63%,年初至今累计上涨6.56% [1] - 指数以2016年12月30日为基日,基点1000点,由国新投资定制,覆盖50只国资委下属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 [1] 指数成分与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25%,海康威视以9.16%居首,中航沈飞(6.8%)、长电科技(6.29%)分列二三位 [1] - 成分股行业集中度高:信息技术(49.07%)、工业(39.18%)、通信服务(11.76%) [2] - 市场板块分布为上交所58.34%与深交所41.66% [1] 指数维护与跟踪产品 - 样本每半年调整(6月及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同步调整,特殊情况启动临时调整 [2] - 现有9只公募跟踪产品,包括易方达、银华、南方旗下的ETF及联接基金(A/C类份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