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瑞浦(688536)
icon
搜索文档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8:5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2314.2亿元 发行价格每股115.71元 实际收到募集资金2152.2986亿元[2]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8.01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7.82亿元[3] -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实际到账募集资金3.62亿元[4]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管理 严格按照监管规则执行[5] - 与保荐机构及开户银行签订监管协议 协议内容符合交易所规范要求[6]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 - 专户结余资金1.46万元已转入公司银行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 - 已完成募集资金专户注销手续 相关监管协议同步终止[6]
思瑞浦(688536) - 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2025-09-22 08:45
募资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A股2000万股,每股115.71元,募资231420万元,实到215229.86万元[3] - 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分别募资1800998982.47元和383379903元[3][4] 专户情况 - 多个首发募投项目专户注销,部分专户存续[6] - 发行可转债等项目专户注销,结余14575.34元补充流动资金[6][7] - 专户注销后,监管协议终止[8]
思瑞浦五年蜕变:从单一市场到四大核心全面布局
中证网· 2025-09-21 07:09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市五周年展现发展韧性 通过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实现平台化转型 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保持战略定力并完成四大核心市场布局 [1][2][6]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从5.66亿元增长至17.83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3年受行业低谷影响营收回落至10.9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恢复至9.50亿元 归母净利润达0.66亿元盈利能力回升 [2] - 2023年研发费用达5.54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50% 体现逆周期投入策略 [2] 研发体系 - 研发人员从2020年141人扩充至2023年531人 占比稳定保持70%左右 研发驱动为核心底色 [3] - 构建完善管理体系 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激励机制优化 新产品推出效率显著提升 销售与运营协同性增强 [3] 市场布局 - 完成从单一市场到四大核心市场全域覆盖 工业领域为基本盘提供高精度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 汽车领域累计量产近300款车规级芯片 与头部车企和激光雷达厂商深度合作 [4] - 通信业务从无线通信延伸至光模块和AI服务器领域 模拟芯片需求放量成为新增长曲线 消费领域针对多样化场景推出定制化产品深化客户合作 [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可销售产品型号突破3000款 合作客户累计超6000家 信号链加电源管理加数模混合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4] 产业链能力 - 与晶圆厂深度合作联合建设特色工艺产线 在苏州建成自有测试厂 初步具备从芯片设计到部分制造测试的综合平台能力 [5] - 从单纯芯片设计公司逐步成长为具备产业链纵深的平台化企业 虽未成为完整IDM企业但实现关键突破 [5] 战略转型 - 从技术驱动转向研发与市场并重 从单一市场拓展至四大核心市场全面布局 行业周期锤炼战略定力与平台化运营能力 [6]
从“技术尖兵”到“多面手”——思瑞浦上市五年的成长答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05:42
公司五年发展回顾 - 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五周年 完成从专注无线通信信号链芯片到泛工业、汽车、泛通信、消费四大领域全面协同的转型[2] - 实现两次关键跨越:从产品市场单点突破升级为全面协同多元增长新格局 从技术尖兵蜕变为市场产品供应链多面手[2] - 经历半导体行业周期磨砺 抓住新发展机遇实现产品市场布局与管理能力全方位升级[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9亿元 同比增长87.33% 实现连续5个季度稳步增长[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 成功实现同比扭亏为盈[3] - 业绩增长源于下游需求回暖与战略深化双重驱动[3] 产品研发成果 - 拥有超过3000款可销售产品型号 在工业市场可销售产品超2000款 服务工业客户数量突破6000家[5] - 汽车市场累计新增产品超90款 可销售产品近300款 规模收入汽车客户超20家[6] - 光模块AFE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AI服务器新品实现出货 消费电子锂保芯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6] 市场战略布局 - 构建泛工业市场为根基 汽车、泛通信、消费四大领域协同发展业务格局[3] - 在光模块及服务器市场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多款产品实现量产[6] - 海外市场在新加坡、德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建立本地化团队 正拓展海外泛工业及汽车市场[7] 研发与技术投入 - 始终以研发为锚持续加码技术投入 2022-2024年行业调整期坚持研发[3] - 投入特色COT工艺产线、自有测试厂建设及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提升[6] - 研发团队520人占员工总数超60% 形成高水平专业化年轻化人才梯队[8] 管理运营优化 - 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提效举措 显著提升新产品研发销售及运营效率[7] - 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 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匹配差异化考核方式[7] - 通过收购深圳创芯微实现业务协同 积累外延发展经验[8]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锚定高成长目标 在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4] - 逐步切入光模块相关电源产品研发 打造通信业务第二条增长曲线[6] - 推进与创芯微全面业务融合 持续关注新的外延成长机会[8]
思瑞浦登陆科创板五周年:单点突破的技术尖兵 向“全面协同、多元增长”蝶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1 03:57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市五周年实现从单一通信市场向四大市场全面布局的战略转型 形成信号链 电源管理 数模混合三大产品线协同发展格局 [1][2][3] - 通过内生研发和外延并购(如收购深圳创芯微)实现产品线扩张和技术补强 量产产品超3000款 客户超6000家 [2][3][5] - 资本市场助力公司研发投入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较上市初期增超3倍 年均复合增长率47%) 团队规模扩至3倍 并增强高端市场信用背书 [4][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7815.38万元)同比扭亏 二季度净利率回升至9.5% 因下游汽车 AI服务器 新能源等多领域需求回升 [6][7] 市场布局 - 从聚焦无线通信市场转型为以泛工业为基础 汽车 泛通信(含无线通信 光模块 服务器) 消费四大市场全面布局 [1][2] - 海外市场在新加坡 德国 美国 韩国 日本建立本地化销售与技术支持团队 拓展海外通信 泛工业及汽车客户 [3] - 2025年下游市场布局已全面均衡 不受单一市场明显影响 业务覆盖汽车 AI服务器 新能源(光伏逆变 储能) 电源模块 电网 工控 测试测量 家用电器等领域 [6][7] 产品发展 - 形成信号链+电源管理+数模混合三大产品方向协同发展格局 信号链新产品在汽车 光模块等市场具竞争力 [1][3] - 通过内生与外延结合壮大电源管理产品线 推出定制化产品 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 [3] - 攻克高精度ADC 汽车音频总线等高端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5] 资本运作与研发 - 科创板上市获得资金支持 增强客户供应商信任度 为切入汽车工业等高端市场提供信用背书 [4][5] - 2024年研发费用较上市初期增长超3倍 研发人员规模增长超2倍 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7% [5] - 2024年10月完成对深圳创芯微收购 实现业务协同并积累外延经验 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融合 [3][5]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7815.38万元)同比扭亏 因下游终端需求回升及多市场成长 [6] - 盈利能力提升源于精细化管理和提质增效 新产品推出效率与运营效率提升 费用率同比下降 [6] - 第三季度业务趋势向好 公司对完成业绩目标充满信心 将继续加大研发和客户拓展力度 [7]
为何是模拟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0 01:55
反倾销调查背景与范围 - 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博通、德州仪器、安森美和亚德诺半导体的40nm及以上工艺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申请方指控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2] - 此次调查是中国首次针对美国半导体具体品类及龙头企业发起贸易调查 标志着芯片争端从高端GPU和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扩展至模拟芯片领域 [2] 模拟芯片行业地位与市场 - 模拟芯片在电子产业链中扮演"神经与血管"角色 应用于电源管理、信号转换、传感器接口、汽车和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 [3]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为280亿美元(约2000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份额近三分之一 [3] - 全球模拟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2029年间增长171.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4.6% [6] 倾销行为证据与影响 - 2022-2024年美系模拟芯片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比例持续上升 分别为47.81%、53.06%和62.14% 年均比重达54.34% [4] - 进口数量从2022年11.59亿颗增长至2024年15.90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37.13% [5] - 平均价格从2022年3.36元/颗持续下降至2024年1.62元/颗 累计降幅达51.77% [5] - 国内厂商被迫跟进降价 2024年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较2022年累计下降27.38% [5] - 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2024年较2022年人均工资减少5.37% 劳动生产率下降27.41% 库存量上升21.39% 开工率下降且处于低位 税前利润从2023年起转为严重亏损且2024年亏损额进一步增加7.05% [6] 受调查美企业务影响分析 - 德州仪器约20%收入来自中国客户 产品覆盖电源管理IC、信号链、MCU等 若贸易措施导致售价提升 其市场份额和定价将面临显著压力 [10] - 亚德诺半导体2024财年对华收入占比约22-23%(约21-22亿美元) 产品集中于工业与车规链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 价格波动将在车规链中放大 [10] - 安森美核心业务为功率器件和图像传感器 SiC产品线2024年贡献总收入约60% 中国是其重要增长市场 [11] - 博通2024财年对华收入占比20%(含香港) 较2023财年32%下降 但其业务高度多元化 模拟芯片仅为边缘业务 实际受冲击有限 [11] 本土厂商现状与市场反应 - 反倾销调查消息带动A股模拟芯片板块全线走强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纳芯微、思瑞浦等企业股价涨停 板块情绪显著升温 [14][15]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33.46亿元(同比增27.96%) 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81.95%) 电源管理产品占比61.7% 毛利率中枢维持在50%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比达27.90% [16] - 纳芯微2024年营收19.6亿元(同比增49.53%) 毛利率32.33%(同比下降6.17个百分点) 聚焦隔离器、栅极驱动器和电流传感器产品 [17] - 上海贝岭2024年营收28.18亿元(同比增31.89%) 毛利率27.39% 拥有4,793款可销售产品 [17] - 思瑞浦2024年营收12.20亿元(同比增11.52%) 毛利率48.19%(同比下降3.5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占比达47.32% 车规级产品已推出200余款 [18] 行业战略意义与发展阶段 - 反倾销调查为本土厂商提供竞争窗口期 国内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量的突破与质的追赶"阶段 新能源车、储能和工业控制等领域需求旺盛 是国产替代的最佳切入点 [13][18] - 此次事件标志着中美芯片摩擦进入全链条博弈阶段 先进制程与基础芯片成为双重焦点 [20]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公司保荐代表人变更 -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收到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通知 原保荐代表人邓欣因工作变动无法继续履职 由陈启明接替 [1] - 变更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的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陈启明和何可人 持续督导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 [1] - 新任保荐代表人陈启明现任国泰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TMT行业一部董事 曾参与芯原股份再融资、华虹公司科创板IPO、裕太微科创板IPO、创耀科技科创板IPO、思瑞浦科创板IPO及永冠新材主板IPO等项目 [2]
反倾销调查背后:四家芯片大厂倾销幅度达300%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20:11
反倾销调查背景 - 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产品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涉及德州仪器 亚德诺 博通 安森美四家美国厂商 [2] - 调查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 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对国内相关产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害 [3]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产业协会提出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4] 倾销行为影响 - 美国四家厂商对华相关产品进口价格整体平均降幅超50% 部分细分产品价格降幅突破55%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4] - 低价进口产品导致国内部分领域陷入严重价格战 压低和抑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 造成国内产业毛利率低 开工率低等问题 [4][5] - 2023年期间德州仪器 亚德诺都曾下调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 国内厂商为竞争出货纷纷跟进 [5] 市场与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超过280亿美元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 使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为主 130nm 180nm是主流工艺 [8]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厂商主要采用Fabless模式 交由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厂代工生产 [8] 国产替代进展 - 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推动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和行业良性发展 [6] - 中芯国际表示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国内产品正处于加速占领市场阶段 [8] - 国内已崛起圣邦股份 思瑞浦 杰华特 纳芯微 南芯科技等行业龙头厂商 [8] 企业表现与成长 - 2024年上半年A股半导体行业营业收入32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约4倍 [9] - 34家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中六成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营收增长企业包括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 其中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同比增长超过30% [9]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达到33亿元 净利润超过5亿元 市值从2017年上市时的25.76亿元增长至超500亿元 [9] 行业发展趋势 - 模拟芯片行业增长依赖SKU数量(料号) 产品线多营收就会提升 行业存在较大收并购机会 但考验收购方管理层的资本运作和整合能力 [10][11] - 国内厂商需要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下功夫 系统客户不一定把价格作为唯一采购标准 [11] - 美国对华芯片政策重点限制先进制程出口 而中国主要发展成熟制程芯片产业 [11]
思瑞浦: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9 12:17
公司保荐代表人变更 - 思瑞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的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2] - 原保荐代表人邓欣因工作变动由陈启明接替持续督导职责[2] - 持续督导期限维持至2025年12月31日不变[2]
思瑞浦(688536) - 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9-19 09:15
公司信息 - 思瑞浦证券代码为688536,转债代码为118500[1] 保荐代表人更换 - 原保荐代表人邓欣因工作变动由陈启明接替[2] - 更换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陈启明和何可人[2]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持续督导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2] 新保荐代表人情况 - 陈启明任职于国泰海通证券,现任投资银行部TMT行业一部董事[4] - 陈启明曾参与思瑞浦科创板IPO等多个项目[4] - 陈启明保荐业务执业记录良好[4] 公告时间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9月20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