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能环境(603588)
icon
搜索文档
高能环境(603588) - 高能环境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11 12:00
会议信息 - 高能环境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6月11日召开[1] 议案表决 - 《关于控股孙公司业绩承诺补偿进展的议案》等五项议案表决全票通过,部分尚须股东大会审议[2][3][4][5] - 《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表决全票通过[6][7]
高能环境(603588) - 高能环境关于控股孙公司业绩承诺补偿的进展公告
2025-06-11 11:46
投资与出售 - 高能循环投资5355万元持有高能利嘉51%股权,实际出资3024.39万元[1] - 高能循环拟3547.62万元出售高能利嘉51%股权[3] 业绩情况 - 2023 - 2025年高能利嘉业绩目标分别为1000万、1500万、2000万元[4] - 2023、2024年实际净利润未达目标[4] 补偿与收益 - 陈然辉应付补偿金及违约金合计179.38万元[4] - 本次交易将收回现金3727万元可覆盖相关金额[6] 审议情况 - 2025年6月11日独董、董事会、监事会均审议通过相关议案[7][9][10]
华达科技: 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09:43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1日通过微信和电话方式发送给全体监事 [1] - 会议于2025年6月6日上午在江苏省靖江市公司会议室以现场加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陈志龙主持,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出席3人,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募集资金置换议案 - 审议通过《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投票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 - 监事会认为该事项履行了必要审批程序,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规要求 [2] - 监事会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 [2]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议案 - 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投票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2] - 监事会认为该举措在合规前提下可增加现金收益,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不损害股东利益 [2] - 监事会同意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3] 备查文件 - 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 [3]
因存在多项违规情形,高能环境及董事长收警示函,年内多家公司被点名
华夏时报· 2025-05-23 22:13
上市公司违规事件 - 高能环境因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公司及董事长李卫国等人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4] - 高能环境2023年营业收入少计402.58万元(占0.04%),净利润少计694.21万元(占1.37%) [4] - 公司回应称将加强整改,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 [5] 高能环境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但归母净利润逐年下滑(6.92亿元→5.05亿元→4.82亿元,同比降幅4.65%/27.13%/4.52%) [6] - 同期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持续上升(17.56亿元→18.21亿元→21.83亿元) [6] - 2022-2024年对贵州宏达的商誉减值金额逐年增加(1734.04万元→2554.06万元→6088.75万元) [7] 行业监管动态 - 桂林旅游因会计差错更正涉及2022-2024年多期财报调整,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8] - 惠天热电因未及时披露3500万元重大诉讼,公司及多名高管被辽宁证监局警示 [9] - 专家建议上市公司需强化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精度及常态化审计机制 [9] 公司背景 - 高能环境为固废污染防治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业务包括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及环境修复 [6] - 2018年收购贵州宏达70.9051%股权后因标的公司历史经营数据不实导致持续商誉减值 [7]
因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等 高能环境收北京证监局警示函
犀牛财经· 2025-05-22 13:19
监管处罚 - 公司收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涉及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等问题 [2][4] - 商誉减值计提未充分考虑合作洽谈不确定性及经营策略转变影响,盈利预测期后实现率较低 [4] - 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导致2023年营业收入少计402.58万元(占0.04%),净利润少计694.21万元(占1.37%) [4] - 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准确、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规范、采购及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4] - 公司董事长李卫国、总经理凌锦明、时任财务负责人吴秀姣被认定对违规行为负主要责任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7.04%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82亿元,同比减少4.52%,扣非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减少26.79% [4] - 净利润连续三年负增长 [4] - 净利润下滑主因环保工程板块利润大幅下滑及并购子公司商誉计提减值 [5]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4年A股主板上市 [4] - 主营业务涵盖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环保运营服务及环保工程 [4]
因信披不准高能环境与三高管收警示函 2024年净利降4.52%商誉减值6088万元
长江商报· 2025-05-20 23:07
监管处罚与内控问题 - 公司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涉及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等问题 [1] - 2023年营业收入少计402.58万元(占0.04%),净利润少计694.21万元(占1.37%) [1] - 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准确、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采购及存货管理内控执行不到位 [1] - 董事长李卫国、总经理凌锦明、时任财务负责人吴秀姣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1] 子公司环境违法事件 - 控股子公司重庆耀辉因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被罚款100万元,案件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2] - 违法行为系责任人员违规操作,不影响子公司生产经营能力,项目正筹备复工复产 [2] 2024年财务与业务表现 - 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37.04%),归母净利润4.82亿元(同比-4.52%) [2] - 环保工程板块利润大幅下滑,并购子公司商誉计提减值影响净利润 [2] - 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收入111.37亿元(同比+72.17%),毛利率9.14%(+0.85pct) [3] - 环保运营服务收入17.29亿元(同比+6.25%),毛利率49.92%(+3.36pct) [3] - 环保工程收入16.33亿元(同比-34.26%),毛利率12.89%(-12.62pct) [3] 商誉减值情况 - 因贵州宏达未完成业绩承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6088.75万元 [4]
高能环境(603588) - 高能环境关于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
2025-05-20 10:31
资金使用 - 2024年6月20日公司同意用不超2.3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流[1] - 闲置募集资金使用期限不超12个月[1] - 2025年5月19日公司归还2.38亿元至专户[1]
公司快评︱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信息披露不准确,高能环境如何重塑信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09:00
公司违规行为 - 高能环境因多项违规行为收到北京证监局的警示函 公司及董事长李卫国被出具警示函 [1] - 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 未充分考虑合作洽谈的不确定性和经营策略的转变 导致盈利预测期后实现率较低 [1] - 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 使得202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少计402 58万元和694 21万元 [1] - 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准确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规范 采购及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2] 公司治理问题 - 事件暴露了高能环境在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严重问题 [1] - 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和经营规范性的质疑 [1] - 反映出公司在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 [2] 行业影响 - 高能环境作为在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 环保运营服务及环保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上市公司 本应以规范的管理和透明的信息披露为投资者树立信心 [1] - 此次事件给所有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无小事 任何懈怠与疏忽都可能对公司形象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损害 [2] 改进建议 - 公司需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加强对财务数据和重大事项的审核 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准确性和完整性 [2] - 公司应强化内部控制 完善采购及存货管理流程 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督和管理 [2] - 公司应加强对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升其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2]
高能环境(603588) - 关于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
2025-05-19 15:46
业绩问题 - 2023年营业收入少计402.58万元,占比0.04%[1] - 2023年净利润少计694.21万元,占比1.37%[1] 合规问题 - 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等多项信息披露及内控问题[1] 整改要求 - 公司应15个工作日内报送书面整改报告[2] 影响说明 - 本次监管措施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3]
高能环境(603588) - 高能环境关于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
2025-05-19 10:00
违规问题 - 公司存在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等问题[1] - 2023年营收少计402.58万元,占比0.04%[1] - 2023年净利润少计694.21万元,占比1.37%[1] 整改要求 - 董事长等对违规负主要责任[2] - 15个工作日内报送书面整改报告[2] 后续权益 - 不服监管可60日内申请复议或6个月内诉讼[4] 影响说明 - 监管措施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