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601319)

搜索文档
上市险企银保渠道迈向优质发展之路 从拼费用到拼实力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28
银保渠道保费规模与价值提升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上半年保费收入2549.97亿元 同比增长46.9% [2] - 具体公司表现:中国人寿724.44亿元(45.7%)、人保寿险531.04亿元(24.1%)、新华保险461.6亿元(65.1%)、太保寿险416.6亿元(82.6%)、中国平安415.97亿元(37.5%) [2] - 银保渠道对总保费贡献率由14.2%提升至19.3% [2] 新业务价值显著增长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1.7% [2] - 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 同比增长168.6% [2] - 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速突出:中国人寿112.4%、新华保险150.3%、太保寿险95.6%、人保寿险32.5% [3]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变革 - "报行合一"政策规范费用结构和佣金上限 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4] - 2024年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保费3686亿元(同比下降12%) 趸交保费3882亿元(同比下降28%) [4] - 手续费标准统一:三年期交9%、五年期交14%、十年期交18%、趸交3% [5] 渠道合作与网点拓展 - 取消银行网点"1+3"合作限制 头部险企合作银行数量显著增加 [6] - 中国人寿合作银行超百家 人保寿险合作近90家 新华保险合作52家银行 [6] - 太保寿险期交举绩网点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 月均举绩网点数增长70.2% [6] 战略调整与能力建设 - 各公司强化产品差异化、服务优化和考核机制改革 [6] - 中国太保推动"四高"队伍建设 聚焦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发展 [7] - 新华保险实施"标杆成长计划" 提升网点产能和队伍数智化能力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银保渠道已成为价值贡献支柱渠道 实现保费与价值双提升 [3] - 银行客户对产品收益性敏感 需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专业性 [7] - 预定利率下调可能影响产品吸引力 需增强客户黏性 [7]
“科技减损+再保补位”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更具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27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积极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挑战 通过技术赋能风险减量和优化再保机制两大核心维度 深度融入国家巨灾治理体系 推动建设更具韧性与抗风险性的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1] 技术赋能风险减量 - 中国人保搭建"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 与中国气象局加强合作 新引入1043个国家级气象站点实况 总量达3213个 新增六项定制化气象服务 [2] - 中国人保创新推出气象"四预"服务 上半年累计发送危险天气提醒超2912万次 在大灾期间发布预警信息近600万条 转移涉灾车辆6246台 开展非车险临灾排查2.3万余次 [2][3] - 中国平安从模型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三方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组建自然灾害实验室和灾害时空数据库 研发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巨灾模型 优化"鹰眼"系统 [3] - 中国太保创新"太保e农险"数智运营服务体系 综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强风险减量管理 上半年风险减量服务触达20.6万户次农户 [4] - 通过风险减量服务举措 中国人保累计为社会减少损失约1.62亿元 大灾对综合赔付率的影响为1个百分点 损失净额为25.1亿元 同比下降38.3% [2] 巨灾保险产品创新 - 中国太保因地制宜开发救助型、创新型、指数型等多种类别巨灾保险 上半年提供巨灾风险保额超6000亿元 上线台风灾因风险累积模型 [4] - 中国平安借助模型定价数据 开展巨灾指数保险、巨灾救助保险、复合型巨灾保险试点 [3] - 中国再保加快推进巨灾保险产品创新落地 深度参与全国21个省市巨灾保险试点 在八成项目中担任首席再保人 在河北、湖北、陕西落地综合巨灾保险项目 [6] 再保险机制优化 - 上市险企通过调整再保合约结构、加强国内外市场协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式 完善"比例+超赔"巨灾保障体系 [5] - 中国人保实施"比例+超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 提高多项合约分保比例 全国农险成数合约分保比例从24.9%提升至25.6% 非水溢额合约排分率提高2.7个百分点 农房合约分保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 [6] - 在超赔保障方面 中国人保将非地震事故保障上限从25亿元提升至30亿元 [6] - 中国再保成立气候风险研究中心 上线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全景展示6种灾因历史风险情况 [6] 再保险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续转费率受市场供需影响出现波动 局部区域与险种费率有所下行 但部分业务费率保持上涨 业务结构与起赔点较为稳定 [7] - 全球多起巨灾事件推高行业损失 对再保市场影响高于上年同期 但行业回报保持较高水平 吸引资本持续进入 [7] - 巨灾事件可能推动国际再保险保障需求增加 对2026年费率走势有正向作用 但北美飓风季不确定性仍存 [7] - 再保险境内业务以"保效益"为核心优化合约条件 境外业务需应对费率波动压力 [7]
从“赔本赚吆喝”到“盈利破冰” 新能源车险迎关键转折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16
行业整体表现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062亿元,占行业整体六成以上 [1] - 财险"老三家"车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062.82亿元,占行业整体车险业务收入的68% [2]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上半年车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4%、3.6%、2.8%,低于行业同期4.5%的增速 [2] 综合成本率优化 - 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按旧准则口径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下降18.2个百分点 [2] - 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费用优化和精细化管理 [2] - 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通过渠道专业化建设和数字化赋能实现业务结构优化 [2] - 行业综合成本率优化得益于"报行合一"政策有效遏制市场拼费用的无序竞争,以及人工智能定损、智能核保等科技手段落地 [1][3] 新能源车险发展态势 - 2020年至2024年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从246亿元增长至1409亿元,复合增速55%,占车险保费比例从3%增至15% [4] -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左右,占车险保费比例超过40% [4] - 平安产险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且实现承保盈利 [4]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上年同期14.1%上升至19.8%,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辆 [4] 新能源车险盈利状况 - 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空间,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相对理想,但商用车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5] - 中国人保2024年新能源家用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实现盈利 [6] - 行业整体尚未摆脱亏损境况,下半年综合成本率存在上行压力 [1][5] 风险减量战略措施 - 多家上市险企将风险减量作为改善新能源车险经营质量的核心策略 [7] - 平安产险聚焦新能源风险减量服务,协同车企优化车型设计,通过平台推送安全指引提升经营能力 [8] - 太保产险强化与主机厂合作降低赔付成本,利用数据做好风险控制和风险选择 [8]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从降低维修成本、创新车险供给等多方面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 [7] - 保险行业协会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解决投保难问题 [7]
从“量增”到“质升” 上市险企深耕普惠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16
普惠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 上市险企持续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 拓展新市民保险产品及服务供给[1] - 太保产险推出首款面向上海居民的城市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 提供驾驶员意外 车上人员意外 第三方责任保障 应急救援服务四大类保障[1] - 中国人保上半年承办政策性健康险项目1373个 覆盖超10亿人次 新市民产品服务覆盖达1772万人次[1] - 中国人寿普惠型重点业务同比增长5.9% 围绕老年 失能 家政等人群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供给[1] - 中国太保政策性健康险覆盖240城 4.6亿人次[1] 小微企业及农业保险保障 - 上市险企重点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保障力度 发展企业财产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 健康保险等产品[2] - 平安产险累计开发1741款产品 为16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2] - 新华保险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投资余额超227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为超3.6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4万亿元[2] - 太保产险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大豆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1.01% 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7%[2] - 太保产险累计新开发农险产品771款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2]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 - 上市险企将多元化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赋能 提升保险服务覆盖面 便利性 可得性[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3] - 中国人寿围绕"扩面 提质 可持续"三方面推动方案落地 包括创新驱动扩面 服务升级提质 数字赋能可持续[3] - 中国人寿将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强化普惠产品精准定价 高效运营 动态风险监测[3] - 太保寿险开展线下服务活动提升特定人群风险防范能力[6]
沧州监管分局同意中国人保财险青县支公司流河营销服务部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09 10:17
公司运营动态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县支公司流河营销服务部营业场所获准变更至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流河镇南辛房村津保路北侧门市楼一层 [1] - 公司需按规定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1]
财险业加速构建多元化保障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9-07 21:54
行业整体表现 - 财产保险行业整体运行稳健 承保质效持续改善 行业格局稳中向好 [3] - 三家龙头险企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079亿元 占据约63%市场份额 [3] - 人保财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 平安产险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太保产险1127.6亿元同比增长0.9% [3] - 综合成本率方面人保财险95.3% 平安产险95.2% 太保产险96.3% 均较去年有所下降 [3] 盈利能力改善 - 综合成本率下降得益于费用管理 风险定价和理赔管控上的协同发力 [3]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得益于费用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定价模型应用 [3] - "报行合一"改革让非车险定价更为规范 车险定价逻辑更加透明 行业竞争回归理性 [3] - 阳光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 实现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4] - 中国再保财产再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23.38亿元 境内业务综合成本率95.83% 境外业务86.95% [4] 新能源车险发展 - 新能源车险板块迎来结构性改善 从"增收不增利"状态转向盈利 [5]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 占车险保费比重由14.1%升至19.8% 首次实现承保盈利 [6] - 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6% 实现正向承保利润 [6] - 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达34.2% 高于燃油车险2.7个百分点 [6] - 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 "盈利+出海"成为新能源车险的双轮驱动 [7] 非车险业务发展 - 非车险业务在财险市场中比重提升 [7] - 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2亿元同比增长3.8% 农险 责任险和企财险综合成本率均改善 [7] - 太保产险非车险收入591.54亿元同比下降0.8% 其中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 [7] - 平安产险非车险收入632.46亿元同比增长13.8% 健康险综合成本率降至89.8%优化幅度达6.1个百分点 [7]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有望于四季度实施 对2025年业绩形成积极支撑 [7] 科技应用与创新 - 科技成为财险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驱动力 普遍应用智能理赔 视频查勘 无人机巡田等手段 [8] - 农险方面卫星遥感与物联网平台成为风险监测标配 实时采集农田数据 [8] - 风险减量成为行业新赛道 人保财险出具数字风勘报告超190万份 为近3000万个人客户和400万法人客户提供风险减量服务 [8] - 中国再保上线"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通过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科学性 [8] - 中再巨灾专注于台风 地震 洪涝等巨灾模型研发 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 [9] 国际化布局 - 人保财险率先迈出"出海"步伐 在香港实现首单 在泰国落地 成为国内首家新能源车险海外拓展险企 [6] - 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 与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6]
每周股票复盘:中国人保(601319)现1071.68万元大宗交易
搜狐财经· 2025-09-06 17:4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价8.39元 较上周8.98元下跌6.57% [1] - 9月1日盘中最高价8.95元 9月4日盘中最低价8.27元 [1] - 总市值3710.39亿元 在保险板块市值排名3/6 两市A股市值排名35/5152 [1] 交易情况 - 9月2日发生1071.68万元大宗交易 [2][4] 股本结构 - H股股本无变动 上月底与本月结存均为8,726,234,000股 [3] - A股股本无变动 上月底与本月结存均为35,497,756,583股 [3] - H股和A股库存股数量均为0 股本结构保持稳定 [3][4] - 注册股本总额44,223,990,583元 面值均为人民币1元 [3]
上半年狂买 险资重仓板块曝光
经济观察网· 2025-09-06 10:02
保险资金规模与配置变化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其中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净增加约6400亿元 [2] - 七家上市险企保险资金投资总规模合计21.85万亿元,占行业总量60.30% [2] - 七家上市险企股票投资规模达2.05万亿元,较年初净增加4313亿元,占行业净增加规模67.39% [3] 上市险企权益配置差异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2119.15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2.9个百分点 [4] - 中国人寿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1190.54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1.1个百分点 [4] - 阳光保险股票投资余额达837.17亿元,较年初增加23.90%,占比14.10%为七家最高 [4] - 中国太保债券投资余额净增加1838.69亿元,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 [5] - 新华保险股票投资占比达11.60%为上市险企次高水平 [4] 行业配置偏好与特点 - 保险资金持仓占比前五行业为银行、交通运输、通信、房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 [6] - 单季度持仓占比提升幅度前三板块为传媒、通信、电力及公用事业 [6] - 重仓流通股平均股息率2.30%,前十大重仓股平均股息率3.80% [6] - 高股息OCI类股票配置规模近1万亿元,六家险企OCI股票规模合计7861亿元 [6] 具体操作动向 - 中国人寿重点加仓中信银行、中国电信、中国建筑 [7] - 中国平安与新华保险共同增持京沪高铁 [7] - 保险资金举牌达30次,银行板块出现12次,公用事业出现4次 [8] - 保险资金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余额1.66万亿元,净减少200亿元 [7] 政策与战略导向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市场 [10] - 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不超过50% [10] - 新会计准则实施促使增加OCI类资产配置 [9] -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推动权益资产配置增加 [4][9]
上半年狂买 险资重仓板块曝光
经济观察报· 2025-09-06 09:07
保险资金A股投资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保险资金现身近800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1][2] - 第二季度险资增持超过280只股票并新建仓超过300只股票[1][2] - 保险资金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达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的2.43万亿元净增加约6400亿元[4] 上市险企投资规模 - 七家A+H股上市险企保险资金投资总规模合计21.85万亿元占行业总量60.30%[4] - 七家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达2.05万亿元较年初净增加4313亿元占行业净增加规模67.39%[4] - 阳光保险股票投资余额837.17亿元较年初增加23.90%占比14.10%为上市险企最高[5] 重点公司配置变化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2119.15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2.9个百分点[5] - 中国人寿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1190.54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1.1个百分点[5] - 中国太保债券投资余额净增加1838.69亿元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为上市险企最大增幅[5] 资产配置结构特征 - 保险资金计入OCI的股票规模合计7861亿元较年初净增2847亿元占股票投资总规模39.80%[8] - 保险资金持仓前五行业为银行、交通运输、通信、房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8] - 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平均股息率2.30%持股市值前十个股平均股息率3.80%[8] 行业配置偏好变化 - 单季度持仓占比提升幅度前三板块为传媒、通信、电力及公用事业[8] - 保险资金举牌达30次涉及20余家上市公司其中银行板块出现12次[10] - 保险资金在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余额1.66万亿元净减少200亿元占比下降至4.8%[9] 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市场[12] - 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50%[12] -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导致保险资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4][11]
香港分红险转介费设置50%上限;金融监管总局:险企资本保证金管理迎新规!友邦保险未来每年新增1-2家省级机构|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9-06 03:02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在监管政策引导下持续创新产品体系并扩大保障范围 重点发展森林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新型险种 [7][8] - 主要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 净利润普遍实现正增长 投资活动活跃 通过举牌、设立基金等方式加大权益投资和产业布局 [20][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 - 行业数字化转型和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分支机构裁撤数量增加 险资持仓规模突破1.57万亿 重点配置银行、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板块 [72][73] 监管动态 - 三部门联合推动森林保险产品创新 探索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体系 [7] - 商务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便利化水平 [8]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规要求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每笔存款不低于2000万元 减资时需提供批准文件 [9] - 2024年交强险保费收入2710.6亿元 同比增长4.2% 赔付成本2262.8亿元 承保亏损152.7亿元 [10] - 2025年1-7月保险业原保费收入42085亿元 赔付支出15140亿元 总资产39.59万亿元 [12] - 医保局公布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展 535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 其中目录外药品311个 [14] - 深圳科技保险上半年保费收入18.8亿元 风险保障金额3.12万亿元 [15] - 上海提高长护险支付标准 优化失能老人养老服务 [16][17] - 香港保监局将保险转介费用基准设定为50% 2025年10月生效 [18] 公司动态 - 平安人寿半年内三次举牌农业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15% [20][25] - 民生保险增持浙商银行H股1090万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6.03% [21] -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H股2070万港元和港华智慧能源1942万港元 持股比例分别升至21.24%和7.05% [22][23] - 中国平安拟注销1.03亿股A股股份 总股本减少至181.08亿股 [24] - 中国人寿旗下公司成立10亿元创投基金 重点投资科技创新领域 [26] - 阳光人寿联合腾讯等设立224.29亿元股权投资基金 其中阳光出资44.5亿元 [27] - 友邦人寿联合大家人寿等成立4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 大家人寿出资18亿元 [28] - 国联人寿设立12.2亿元基金 投资新质生产力和智慧科技领域 [29] - 中国太保上半年净利润278.85亿元 同比增长11% 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增长82.6% [30][31] - 中国太平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总内含价值2550.77亿港元 [32]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 同比增长33.5% 新业务价值增长58.4% [33][34] - 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 同比增长6.9% 投资资产规模突破7.13万亿元 [35] - 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265.30亿元 同比增长16.9% 财产险市场份额33.5% [36][37] - 中国平安归母营运利润777.32亿元 同比增长3.7% 个人客户数近2.47亿 [38][39][40] - 中国再保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 总保费收入1038.35亿元 [41][42] 行业动态 - 73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858.05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52家盈利 [64] - 全国首只银行系保险资金AIC股权投资基金成立 规模10亿元 投资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 [65] - 恒毅持盈私募基金完成备案 首期规模300亿元 [66] - 四家保险资管机构上半年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近30% 其中国寿资产净利润20.76亿元 [67] - 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净利润1781.93亿元 拟分红293.36亿元 投资资产规模19.66万亿元 [68][69] - 前8个月保险股H股涨幅显著 8只个股涨幅超60% 新华保险H股涨127.87% [70][71] - 年内保险公司裁撤分支机构2153家 净减少1899家 持续数字化转型和成本优化 [72] - 险资持仓总市值突破1.57万亿元 银行、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占比68% [73] - Interbrand中国品牌排行榜中平安、国寿、太保和人保上榜 平安位列金融行业第一 [76] - 泰康保险、阳光保险和国华人寿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77] - *ST天茂主动退市 刘益谦提供现金选择权1.60元/股 [78] - 轻松健康赴港IPO 注册用户超1.68亿 阳光保险和腾讯为投资方 [79] - 白鸽在线再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80][81] - 友邦保险计划每年新增1-2家中国内地省级机构 目标新业务价值5年复合增长40% [83] 产品服务 - 友邦人寿推出"友邦智选逸生医疗保险" 累计给付限额500万元 [86] - 友邦人寿推出"盈如意"系列分红型寿险产品 针对成人和少儿提供差异化保障 [87] - 人保财险签发全国首批专利产业化综合保险 覆盖专利实施失败和侵权风险 [88] - 宏利香港扩展内地就医网络至3.8万家医院 [89] - 新华保险在全国28个城市布局40个康养社区 服务覆盖400余万客户 [90] - 中国人寿财险落地广州市首笔商业秘密保险 提供风险保障10万元 [91][92] - 航旅纵横下架9.9元延误险产品 因赔付规则引发争议 [93]